信息安全概论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介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 基本概念、安全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 方式
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包 括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 措施。
内容。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02 阐述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如尊重他
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03
详细说明在信息安全领域中,个人和组织应该遵循的
具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 性
强调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保障信息安全中的 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现 状和不足。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如果密钥泄露,则加密 信息会被破解。因此,对称密钥密码体制需要妥善保管密钥。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定义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公钥密码体制,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ECC(椭圆曲线加密算 法)等,这些算法通过一对公钥和私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数字签名主要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和真实性,以及防止信息被篡改和伪 造。
数字签名与验证流程包括签名生成和 验证两个阶段。在签名生成阶段,发 送方使用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 生成数字签名;在验证阶段,接收方 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 信息摘要,并与原始信息摘要进行比 对,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风险
01

信息安全概论(PDF)

信息安全概论(PDF)

第三章公钥密码技术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1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公钥密码体制的发现是密码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替代和置换vs 单向陷门函数–单钥vs 双钥–保密通信vs 保密通信、密钥分配、数字签名和认证动机–密钥分配问题–数字签名问题起源-1976年,W. Diffie和M. E. Hellman发表论文“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非对称–公钥:公开–私钥:保密功能–保密通信、密钥分配、数字签名和认证公钥可以公开传播;运算速度较慢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两个密钥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作加密,而另一个用作解密已知公钥计算私钥计算困难,已知私钥计算公钥相对容易 已知公钥和密文,私钥未知情况下计算明文困难公钥密码的一般过程 系统初始化阶段公钥密码的一般过程(Cont.) 保密通信阶段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2计算复杂度与公钥密码计算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P问题和NP完全问题-P类问题:多项式时间可判定-NP类问题:非确定性程序在多项式时间内判定 密码与计算复杂度的关系-一些NP完全问题可作为密码设计的基础单向陷门函数一个单向陷门函数()f X 要满足下面的条件:它将一个定义域映射到一个值域,使得每一个函数值都有一个唯一的原象;同时,函数值计算很容易而逆计算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知道某个陷门t 后,逆计算是容易的。

即 ()Y f X = 容易1()X f Y −= 困难知道陷门t 后,1()t X f Y −= 容易单向陷门函数的数学问题 分解整数问题-大整数的素分解问题:RSA离散对数问题-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lGamal-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C 背包问题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3公开密钥算法公钥算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密码:基于离散对数难题(DLP)的算法体制,例如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算法;基于整数分解难题(IFP)的算法体制,例如RSA算法;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题(ECDLP)的算法体制;RSA算法MIT的Ron Rivest, Adi Shamir和Len Adleman于1977年研制,并于1978年首次发表分组密码理论基础:Euler定理安全性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应用最广泛的公钥密码算法基本的数论知识基本的数论知识(Cont.)定理3.5:若n>=1,gcd(x,n)=1,则存在c使得。

信息安全概论身份识别与消息鉴别

信息安全概论身份识别与消息鉴别
信息安全概论
目录
Contents Page
零一 身份识别 零二 消息鉴别
介绍四种身份识别地技术与四种消息鉴别地技术; 结合信息安全出现地各种情况,分地保障,在信息地 访问或使用,需要有严格地身份验证保证信息及信 息系统地安全,以保障授权用户地权利。
随机数地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
(一)防止根据口令文件行口令推测,即使两个不同地用户选取了 相同地口令,但由于口令地分配时间是不同地,因此经过添加随机 数扩展后在口令文件存储地口令仍然不同。
(二)该方法并不要求用户记忆口令额外增加地两个字符,却有效 地增加了口令地长度,因此,可能地口令增加了四 零九六倍,从而 增加了口令文件地破解难度。
五.一.一 基于口令地身份识别技术
识别用户身份最常用,最简单地方法是口令核对法。 系统为每一个授权用户建立一个用户 名/口令对,当用 户登录系统或使用某项功能时,提示用户输入自己地用 户名与口令,系统通过核对用户输入地用户名,口令与系 统内存有地授权用户地用户名/口令对(这些用户名/ 口令对在系统内是加密存储地)是否匹配,如与某一项 用户名/口令对匹配,则该用户地身份得到了鉴别。
三.D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所有有细胞核地动, 植物,生物地全部遗传信息都存储在DNA分子里。 DNA结构地编码区,即遗传基因或基因序列部分占 DNA全长地三%~一零%,这部分即遗传密码区。
随着生物技术地发展,尤其是类基因研究地重大突 破,研究员认为DNA识别技术将是未来生物特征识别 技术发展地主流。
在实际地身份识别系统,往往不是单一地使用某种技术,而是 将几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兼顾效率与安全。需要注意地是,只靠 单纯地技术并不能保证安全,当在实际应用发现异常情况时,如在 正确输入口令地情况下仍无法获得所需服务,一定要提高警惕,很 有可能是有者在盗取身份证明。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5特性,信息保障-PDRR,综合应用-PDRR+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PDRR模型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act)、恢复(Restore)(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5重屏障共10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或篡改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及其相关系统和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护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信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保护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3. 信息安全的意义信息安全的保护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意义:3.1 维护个人隐私在现代社会,个人的隐私权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够防止个人信息被未授权的人获取和使用,维护个人的隐私权。

3.2 保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的安全。

在军事、政府和企业领域,保护重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3.3 维护商业利益对于企业而言,保护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是维护商业利益的关键。

信息安全的保护可以防止竞争对手获取关键商业信息,保护企业的利益。

4.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4.1 保密性保密性是指对于敏感信息的限制访问和披露。

保密性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4.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

完整性可以通过数据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和哈希算法等手段来实现。

4.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可用性可以通过灾备和容灾技术、备份和恢复策略来实现。

4.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防止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否认彼此的行为。

不可抵赖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手段来实现。

4.5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对信息的来源和传递进行追踪和审计。

可追溯性可以通过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来实现。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 第一章 信息安全简介
目录
Contents Page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2. 信息安全地概念与目地 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4. 信息安全中地非技术因素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回顾信息安全地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安全地基本概念; 说明信息安全是什么,所关注地问题以及面临地挑战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3.3 数据地安全威胁 数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地核心。计算机系统及其网
络如果离开了数据, 就像失去了灵魂地躯壳, 是没有价 值地。
无论是上面提到地敌手对计算机系统地攻击还是 对网络系统地攻击, 其目地无非是针对上面承载地信 息而来地。
这些攻击对数据而言, 实际上有三个目地: 截获秘 密数据, 伪造数据或在上述攻击不能奏效地情况下, 破 坏数据地可用性。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1.
通信保密科学地诞生
文献记载地最早有实用价值地通信保密技术是大 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地Caesar密码。
1568年L . B a t t i s t a 发 明 了 多 表代 替 密码 , 并在美国 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密码与Beaufort密 码就是多表代替密码地典型例子。
安全目地通常被描述为"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 系统中地哪种资源""不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系统中 地哪种资源"或事务实现中"各参与者地行为规则是什 么"等。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安全目地可以分成数据安全,事务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网络 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安全)三类。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地机密性 与完整性;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等多方计算安全;系 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及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毕业要求

信息安全概论毕业要求

信息安全概论毕业要求一、课程学习方面咱学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啊,那可不能只是表面功夫。

得把那些基础的概念都搞明白,像什么加密算法啦,数字签名的原理啦。

就拿加密算法来说,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区别得门儿清。

不能光死记硬背,得理解为啥在不同的场景下要用不同的加密方式。

比如说,在小范围内部网络通信的时候,对称加密可能效率更高;但涉及到公开网络上的身份认证啥的,非对称加密就更靠谱。

对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也不能忽视。

这就好比游戏规则,咱得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

不能傻乎乎地触犯了法律还不知道呢。

要知道哪些行为是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像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密码这种事儿,绝对不能干。

二、实践操作部分在实践操作里啊,咱得掌握一些安全工具的使用。

比如说防火墙的配置,不是简单地按照说明书点几下鼠标就行的。

得知道为啥要这么配置,每个规则背后的意义是啥。

还有入侵检测系统,要能看懂检测出来的结果,知道哪些是正常的网络活动,哪些可能是潜在的威胁。

要做一些实际的安全攻防演练。

这就像是一场模拟的战争,你得站在攻击者和防御者两个角度去思考。

从攻击者的角度,要想尽办法找到系统的漏洞;从防御者的角度呢,就要把这些漏洞都补上,加固系统的安全防线。

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网络扫描,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搭建的测试服务器的漏洞,然后再想办法修复。

三、论文撰写相关要是写关于信息安全概论的论文啊,选题可得好好斟酌。

不能选那种太宽泛的,像“信息安全的发展”这种,太大了写不深入。

得选个具体点的,比如“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研究”。

在论文里,引用文献可不能瞎引用。

得找那些靠谱的、有权威性的文献。

而且要对引用的文献进行合理的分析,不能光把别人的话搬过来就完事。

要讲讲这些文献里的观点对自己的研究有啥启发,自己的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有啥不同之处。

四、毕业答辩环节到了毕业答辩的时候,可不能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

要把自己在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里学到的知识、做的实践、写的论文都清晰地表达出来。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 -5 特性,信息保障-PDRR ,综合应用 -PDRR+ 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 --PDRR 模型保护(Protect )、检测( Detect )、响应(React )、恢复(Restore )(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 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 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 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 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 5 重屏障共 10 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 -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信息安全概论实验名称实验四网络端口扫描
院系___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____ 专业班级 _ 计科0805班 __
姓名______唐广亮_____ 学号________200848140523 _
指导老师:王峰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端口扫描技术基本原理,理解端口扫描技术在网络攻防中的作用。

2. 通过上机实验,熟练掌握目前最为常用的网络扫描工具Nmap的使用,并能利用工具扫描漏洞,更好的弥补安全不足。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阅读nmap文档,了解命令行参数。

2. 选择局域网中的主机作为扫描对象(不可非法扫描Internet中的主机),使用Nmap 提供的默认配置文件,以及自行设定相关参数,对指定范围的主机进行PING扫描、TCP connect扫描、UDP扫描、秘密扫描等,记录并分析扫描结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说明:实验结果可以是运行画面的抓屏,抓屏图片要尽可能的小。


1. 端口扫描的原理。

(1)对指定范围的主机进行PING扫描
从扫描结果可得:在对121.195.0.0/24进行扫描时,总共有256个IP地址,但只有一个IP处于host up 状态,其余的处于host down 状态。

(2)-sS (TCP SYN scan)参数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网易网站(),即121.195.178.238总共开通了23个端口,这些端口有的是OPEN状态,有的是FILTERED,但它们都是TCP端口,因为SYN扫描是基于TCP的。

(3)-sT (TCP connect scan)参数扫描211.69.207.72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sT 总共扫描出来29个端口,-sT扫描比-sS 扫描多扫描出来6个端口,有可能是因为-sS与-sT判断端口打开的标准不同,-sT对回复一个rst|syn包就认为对方的端口是开着的,而-sS要对方回复多个rst|syn才认为对方的端口是开放的。

(4)-sU (UDP scans)参数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由于-sU扫描的是UDP端口,由于不少服务器是运行在UDP上的,SNMP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本次扫描出了SNMP的端口,端口号为:162
(5)-sY (SCTP INIT scan)扫描如图所示:
从扫描结果可得:由于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是IETF新定义的一个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协议,所以到目前支持的不是很好,所以什么都没有扫描出来。

四、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如何使用NMAp网络扫描工具对端口进行扫描,了解进行简单系统漏洞入侵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以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并且
还知道了..端口扫描原理即是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
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

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
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

总之学到了很多网络防护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学
到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