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导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一、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回顾】1.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3.单位: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实验方案思考】Zn(s)+2H +(aq) = Zn 2+(aq) +H 2(g)ΔH < 0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提供的变量,从理论上考虑应如何测定该反应速率?【实验原理】测定Zn 与10mL 4mol/L 的硫酸反应收集10mLH 2所需的时间Δt (S )。
设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 ·mol -1,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以Zn 2+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 (Zn 2+) =Δc ( Zn 2+)Δt =Δn ( Zn 2+)V 溶液Δt =Δn (H 2)V 溶液Δt =V (H 2)/V mV 溶液Δt【实验药品】锌粒、4mol/L 的硫酸溶液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装置,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量筒装满水,拇指堵住量筒口倒置水槽。
3、向试管中缓慢加入锌粒。
4、向试管中倒入10mL 硫酸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固定装置,立即记录开始时刻。
5、保持量筒竖直收集气体,观察现象,待收集气体刚好10mL 时记录下结束时刻。
课堂练习:化学兴趣小组测定Zn 与10mL 某浓度的硫酸反应收集22.4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H 2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多次测量,取反应的平均时间为 分钟。
2.忽略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以Zn 2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 mol/(L •min) 。
3. 以H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mol/(L •min) 。
【实验反思】1.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泡快慢程度是否相同?你所测定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还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2.你会不会以Zn(s)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什么?3.分别以H +和Zn 2+浓度表示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不相同,表示快慢程度一样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反思小结】1. 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2-45页,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学习目标】1.(1)理解化学反应方向判断的焓判据及熵判据;(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通过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构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全面分析问题。
【重点难点】焓减和熵增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课前预习案自发过程: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问题1: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试着举一些学过的化学反应的例子。
2:反应焓变是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表示符号:。
熵值越大,越大。
2、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同一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的熵的关系:3、举出一些熵增加(即体系的混乱度增大)过程的例子:4、熵变:,符号:5、熵增加...的反应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有些反应是熵增加的反应,如:、。
6、只有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吗?,试举例:。
熵变是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三、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1、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反应的和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H-T△S<0△H-T△S = 0△H-T△S >02、一定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的反应。
3、判据△H-T△S 指出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它并不能说明,因为反应能否进行还涉及。
【预习自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2.下列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的是A.NaOH+HCl=NaCl+H2OB.NH4Br(s)=NH3(g)+HBr(g)C.2CO+O2=CO2D.C(s)+H2O(g)=CO(g)+H2(g)3.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B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惟一因素D固体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有关4.已知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s)+ O2(g)= CO2(g)ΔH2= —393.5kJ/mol,C(金刚石、s)+ O2(g)= CO2(g) ΔH2= —395.4kJ/mol。
高一化学导学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一、导学案简介导学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一套重要教学资源,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导学案包含了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导学案作用1.引导学习: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步骤,引导学生有序学习化学知识。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辅助实验操作:导学案详细介绍了实验操作步骤,有助于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4.提升课堂效果: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原则1.注重实用性:导学案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突出重点:导学案应明确指出课程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3.强调学法指导:导学案应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4.注重知识拓展:导学案应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导学案实例分析例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知识点,导学案可以包含以下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实验步骤4.学习方法指导: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数据等五、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1.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了解课程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学习:学生可根据导学案中的提示,跟随教师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3.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参照导学案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六、总结导学案是高一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应充分利用导学案,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化学反应的限度导学案2

榆林市苏州中学年级:高二学科:化学编写人:田启仁审核人:审批人:授课教师:班级:小组:姓名:日期2014.2.24 课时编号 5课题: 化学反应的限度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平衡转化率的涵义2.能够进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学习重点】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学习难点】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一、课本助读平衡转化率(α)1、表达式:对于化学反应aA+bB cC+dD,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可表示为:α(A)=例: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2 2NO+O2,在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NO2]=0.06mol/L,[NO]=0.24mol/L,[O2]=0.12mol/L.试求:(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2)开始时NO2的浓度。
(3) NO2的转化率。
二、一、探究问题探究课题一:平衡转化率的有关计算关于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例1:对于反应2SO2(g)+ O2(g) 2SO3(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0.1mol的SO2(g)和0.08molO2(g)注入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有0.08mol的SO3(g)试求在该温度下(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2)求SO2(g)和O2(g)的平衡转化率(2) 已知平衡转化率和初始浓度求平衡常数例2:反应SO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SO2(g)和NO2(g)注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 的转化率为50%,试求:在该温度下。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若SO2(g)的初始浓度增大到3mol/L, NO2(g)的初始浓度仍为2mol/L,则SO2(g)、NO2(g)的转化率变为多少?(3)已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例3.在1200℃时测得下列反应达平衡时,k=2.25 CO2(g)+H2(g) CO(g)+H2O(g) 。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课 堂 思 学 区
1.自发过程
(1)概念: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不借助
外部力量
就能自动进行的过
程。
(2)特点:具有
方向性
,即过程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
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能自发。
(3)实例:水由 高处 流向 低处 的过程、热由
低
温物体的过程都属于自发过程。
高
温物体传向
2.熵
(1)概念:描述体系
370.4 K
是
。
-1
(3)已知在 298 K 时,由石墨生成金刚石的反应的 ΔH=+1.895 kJ·mol ,ΔH-TΔS=+2.866
-1
-1
-1
-1
-1
kJ·mol ,又已知石墨的熵 S 石=+5.694 J·mol ·K ,则金刚石的熵 S 金= +2.436 J·mol ·K ,
这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中更有序的是 金刚石 。
能性,并不能说明反应在该条件下一定能发生,还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C )。
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B.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固体的溶解过程与熵变有关
反应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
下列现象是我们很熟悉的:①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
流;②电流总是从电位高的地方流向电位低的地方;③室温下冰块
自动融化;④墨水溶入水中,不断扩散;⑤食盐溶解于水;⑥火柴棒
散落等。我们非常清楚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将向何方发展,因为它们
选修四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导学案

选修四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应用焓变和熵变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二、预习内容:34页1、科学家根据体系的存在着使体系总能量趋向于,也就是⊿H 0的趋势,也存在使体系由有序向无序转化(⊿S 0)的自然现象,提出了焓判据和熵判据。
2、很多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_____常常是容易发生的。
科学家由此提出用_____________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这就是_____________。
思考一、19世纪的化学家们曾认为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是反应热: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则不能自发进行。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曾经学习的反应举例说明。
三、预习内容:35页1、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更加_________。
科学家用熵(符号:_______)来度量这种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混乱度的增加意味着体系变得更加无序。
2)、体系的有序性越高,即混乱度越低,熵值就越,有序变为无序——为___ 的过程。
(填“熵增”或“熵减”)⊿S 0 。
3)、熵值的大小判断:气态液态固态2、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增大,这个原理也叫做原理。
在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时,就称为判据。
不难理解,即使是同一物质,应该存在着时的熵值最大,时次之,时最小的这样一种普遍规律。
思考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气体。
试利用上面讲的熵判据加以解释,由此你对于理论的指导作用是否有新的体会。
探究: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自发进行,如:-10℃的液态水会自动结冰成为固态,就是熵减的过程(但它是放热的);所以,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因素。
只有将两者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才能准确判定所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方向》 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方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的概念。
2、了解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3、能综合运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知识回顾1、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2、如何用焓变(ΔH)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ΔH < 0,为放热反应;若ΔH > 0,为吸热反应。
三、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过程自然而然地发生,比如水总是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而有些过程却需要外界的干预才能进行,比如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在化学世界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而有些则不能。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够自发进行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化学反应的方向。
四、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
例如:(1)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气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扩散。
2、自发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例如:(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五、焓变与反应方向1、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
2、但也有一些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
例如: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所以,仅用焓变(ΔH)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是不全面的。
六、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S)用来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2、熵变(ΔS)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
3、对于同一物质,其熵值的大小关系为:S(g) > S(l) > S(s)。
例如:冰融化成水,熵值增大;水蒸发为水蒸气,熵值增大。
4、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熵值通常增大。
例如:2H₂O₂(l) = 2H₂O(l) + O₂(g) ,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熵值增大。
化学反应的限度导学案1

榆林市苏州中学年级:高二学科:化学编写人:田启仁审核人:审批人:授课教师:班级:小组:姓名:日期2014.2.21 课时编号4课题: 化学反应的限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上的交流研讨活动,对表格数据的计算,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对具体可逆反应的分析,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学习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学习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一、【知识回顾】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方向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如果反应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则称不可逆反应(1)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2)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⑶使用“”2. 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__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____的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特点:可以归结为五个字:逆、动、定、变、等。
(1)“逆”是指: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是指:各组成成分含量_______________。
(4)“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是指: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会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平衡的标志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二、【课前预习】化学平衡常数1.表示方法对于化学反应a A+b B⇌c C+d D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K为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注意:(1)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的浓度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知道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的主要特点,知道焓判据、熵判据的含义,会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根据是否有外力作用,过程可分为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借助外力而自发进行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现象的发生,你认为是自发过程的是( )A.水由高处往低处流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C.室温下,水自动结成冰D.生锈的铁变光亮(2)自发过程具有的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状态转变为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自发转变为的倾向。
2.有下列化学反应:①白磷自燃、②氯化氢分解、③煤燃烧、④钠与水反应、⑤酸碱中和应,其中属于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简称自发反应)的是,属于放热反是。
3.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自发过程自发反应含义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可以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特征具有,即反应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是肯定的举例高山流水,自由落体运动钢铁生锈应用(1)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
如H2燃烧可设计成原电池(2)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必须对它做功。
如通电将水分解为H2和O2探究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焓变、熵变的关系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焓变的关系(1)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1表示的反应能量,为热反应,体系能量由到,趋向,该过程一般自发进行。
②图2表示的反应能量,为热反应,体系能量由到,趋向,根据自发过程的特点,该反应一般自发进行。
(2)分析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与ΔH之间的关系:①NaOH(aq)+HCl(aq)===NaCl(aq)+H2O(l),酸碱中和反应是热反应,ΔH 0,常温下自发进行。
②2Na(s)+2H2O(l)===2NaOH(aq)+H2(g),该反应是热反应,ΔH 0,常温下自发进行。
③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0,该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
④CaCO3(s)===CaO(s)+CO2(g) ΔH>0,该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
(3)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多数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也有很多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熵变的关系(1)熵的概念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由转变为,体系的混乱度。
体系的混乱度常用熵来描述,熵的概念是表示体系的程度的物理量,其符号为S。
熵值越大,体系的越大。
(2)影响熵大小的因素①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
②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 S(l) S(s)。
(3)熵判据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这个原理叫做。
在用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①当ΔS>0时,反应为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
②当ΔS<0时,反应为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
(4)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如:2Al(s)+Fe2O3(s)===Al2O3(s)+2Fe(s) ΔS=-39.35 J·mol-1·K-1,该反应为熵减小的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也能自发进行,说明“熵判据”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归纳总结]从能量角度(即焓变)看,化学反应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而从熵变角度看,化学反应呈现最大混乱度的倾向,在实际的化学变化中,ΔH与ΔS倾向有时会出现矛盾,因此,在分析一个具体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时,不能孤立地使用焓判据或熵判据来分析,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焓变与反应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其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反应焓变为正值时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D.焓变为负值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汽车尾气(含烃类、CO 、NO 与SO 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 与C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 2(g)+2CO 2(g)。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探究点二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1.用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判断反应的方向(1)由焓判据知放热反应是易进行的;由熵判据知熵值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很多情况下用不同的判据判定同一个反应时,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判断结果。
(2)复合判据是ΔH -T ΔS 。
即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对体系的影响,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 -T ΔS <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ΔH -T 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 -T Δ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 -T Δ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判断下列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的是________。
(1)2KClO 3(s)===2KCl(s)+3O 2(g)ΔH =-78.03 kJ·mol -1ΔS =494.4 J·mol -1·K -1(2)CO(g)===C(s ,石墨)+12O 2(g)ΔH =110.5 kJ·mol -1 ΔS =-89.36 J·mol -1·K -1(3)4Fe(OH)2(s)+2H 2O(l)+O 2(g)===4Fe(OH)3(s) ΔH =-444.3 kJ·mol -1ΔS =-280.1 J·mol -1·K -1(4)CaCO 3(s)===CaO(s)+CO 2(g)ΔH =178.2 kJ·mol -1ΔS =169.6 J·mol -1·K -1[归纳总结]1.复合判据判断反应方向的有关规律(1)若ΔH <0,ΔS >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若ΔH >0,ΔS <0,则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3)当ΔH >0,ΔS >0或ΔH <0,ΔS <0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一般低温时焓变影响为主,高温时熵变影响为主。
2.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多种,ΔH -T ΔS 这个判据只能用于温度、压强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不能用于其他条件(如温度、体积一定)下的反应。
3.反应的自发性只能判断方向性,反应能否实现,还要看具体的反应条件。
[活学活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B.NH 4HCO 3(s)===NH 3(g)+H 2O(g)+CO 2(g) ΔH =185.57 kJ·mol -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和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B.自发过程可以导致体系的熵增大C.吸热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D.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2.碳铵(NH 4HCO 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不能自发分解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3.已知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s,石墨)+O 2(g)===CO 2(g)ΔH =-393.5 kJ·mol -1②C(s,金刚石)+O 2(g)===CO 2(g)ΔH =-395.4 kJ·mol -1 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的过程B.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的过程C.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4.判断下列反应的熵值的变化,在每小题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增大”、“减小”或“无明显变化”。
(1)2H 2(g)+O 2(g)=====点燃2H 2O(l) 。
(2)H 2(g)+Cl 2(g)=====点燃2HCl(g) 。
(3)(NH 4)2CO 3(s)===NH 4HCO 3(s)+NH 3(g) 。
(4)Cu(s)+Cl 2(g)=====点燃CuCl 2(s) 。
4.判断下列反应的熵值的变化,在每小题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增大”、“减小”或“无明显变化”。
(1)2H 2(g)+O 2(g)=====点燃2H 2O(l) (2)H 2(g)+Cl 2(g)=====点燃2HCl(g) 。
(3)(NH 4)2CO 3(s)===NH 4HCO 3(s)+NH 3(g) (4)Cu(s)+Cl 2(g)=====点燃CuCl 2(s) 。
课后提升学案 一、自发过程的判断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 .天然气的燃烧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 .室温下液态水结成冰2.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 .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 .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 .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3.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 ( )A .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B .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 .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D .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焓变、熵变的关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D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5.下列有关反应的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热的自发过程都是熵值减小的过程B .吸热的自发过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过程C .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D .常用能量判据、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6.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 )A .2N 2O 5(g)===4NO 2(g)+O 2(g)ΔH =56.7 kJ·mol -1B .(NH 4)2CO 3(s)===NH 4HCO 3(s)+NH 3(g)ΔH =74.9 kJ·mol -1 C .2H 2(g)+O 2(g)===2H 2O(l)ΔH =-572 kJ·mol-1D.CaCO3(s)===CaO(s)+CO2(g)ΔH=178.2 kJ·mol-17.对下列过程的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ΔS>0B.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CO(g):ΔS>0C.水蒸气变成液态水:ΔS>0D.CaCO3(s)加热分解为CaO(s)和CO2(g):ΔS>08.冰融化为水的过程的焓变和熵变正确的是( )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9.298 K和1.00×105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小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三、复合判据的应用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正确的是(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11.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ΔH-TΔS<0 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设反应A===D+E ΔH-TΔS=(-4 500+11T) 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高于409 KB.低于136 KC.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D.低于409 K12.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