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柳宗元《游黄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1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③良多趣味()④哀转久绝()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逆流而上(2)即使(3)确实,实在(4)断绝,消失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意对即可)4.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答案不唯一)5.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言之有理即可)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2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峡比较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ft多趣味。
(乙)江水乂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ft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岭,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或大或小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悄。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ft。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O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乂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白许里,ft水红曲②,而两岸高ft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ft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ft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ft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取道,经过。
②纟于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3)每至晴初霜旦 ________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8•阅读下列【屮】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2023年《三峡》阅读附答案

2023年《三峡》阅读附答案2023年《三峡》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小题1: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乘奔御风:飞奔的马B.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C.属引凄异:接连不断D.哀转久绝:与世隔绝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按要求填空。
明末清初的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作为山水游记文学的巨擘,郦道元确实是写景高手。
寥寥几笔,突出了山峡的山____ 、_____ 的特点(自己用四字短语概括);写水,先用“_____ 、_____ ”写夏水的盛大(用原文的四字短语填空),又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江水的湍急。
山是水的伏笔,水是山的呼应,山水相得益彰,真是天地大书中一幅绝美的插图。
小题4:__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⑴若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⑵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啊。
小题3:连绵不绝,高耸挺拔;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小题4: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氛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试题解析:小题1:D中“绝”:消失。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__的能力。
只要读懂__,此题便会迎刃而解。
小题4: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2023年《三峡》阅读附答案2阅读《三峡》、《与朱元思书》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一、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l ~5题。
(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导游词:二、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l ~5题。
(12分) 三峡大坝新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三峡》阅读附答案1[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峡》与《入蜀记》阅读答案:1.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2.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峡》阅读附答案2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练习(附参考答案)

郦道元《三峡》练习(附参考答案)1.填空题①本文出自________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②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略无襄陵素湍良多趣味沿溯属引自非乘奔御风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句子中加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句子。
吾今死矣,子速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一点儿也没有;漫上山陵;白色的急流;实在有很多趣味;上下航行的船;声音连续不断;如果不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3.①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4.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 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 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5.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4分)答案:12、D(2分)13、C(2分)14、(3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自、互文句式各1分,梳理1分。
《三峡》阅读答案(集锦15篇)

《三峡》阅读答案《三峡》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阅读答案1(一)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至于/夏水襄陵B.绝 /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10.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11.A(隐是遮蔽的意思)12.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13.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文阅读,完成7~10题。
(共14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
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
【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③龂(yín)腭(è):龂,牙根。
腭:牙床。
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
(4分)
(1)略无阙处:
(2)飞漱其间:
(3)两山墙立:
(4)其下大石杂列:
(5)方东向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9.乙文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描绘沿途所见黄溪风光,请分析“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
10.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视觉的角度,正侧面描写结合,刻画出三峡两岸山石的高窄。
B甲文通过猿猴哀转啸叫的描述,并引用渔人的歌,共同体现出三峡凄清的氛围下人与动物处境的凄凉。
C乙文作者在描摹景物的过程中直接流露出自己对景色的情感,例如“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D乙文像甲文一样,也采用总起的方式,先介绍对象的整体面貌,而后再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做具体描绘,思路清晰,秩序井然。
1.空缺的地方;飞泻冲荡;像墙一样矗立;杂乱排列;朝东面站立(4分)
2.(1)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2)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5分)
3.运用比喻和叠词,生动写出溪水的清澈、弯曲,以及流动时的无声。
(3分)
4.A(B并没有体现动物处境的凄凉;C这两句都是客观描写,并没有直接抒情;D乙文没有采用总起的方式。
)(2分)
乙文参考翻译: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
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高墙矗立,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
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
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
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
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
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
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
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
潭下许多大石块杂乱排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
(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
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
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
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