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说课稿《数列极限》(精选5篇)

高等数学说课稿《数列极限》(精选5篇)

高等数学说课稿《数列极限》(精选5篇)第一篇:高等数学说课稿《数列极限》《数列极限》说课稿袁勋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由盛祥耀主编的《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极限概念中的数列极限。

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第18页至20页。

下面我把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过程、方法、工具等方面的简单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关于教学目的的确定:众所周知,对极限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高等数学的学习基础,但由于学生对数列极限概念及其定义的数学语言表述的理解比较困难,这种理解上的困难将影响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上,使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能初步利用极限定义确定某些简单的数列极限;2.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在探索问题中的,由静态到动态、由有限到无限的辨证观点。

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3.在情感上,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并使他们对数列极限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了解。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根据两节。

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我把这次课分为三个阶段:‚概念探索阶段‛;‚概念建立阶段‛;‚概念巩固阶段‛。

下面我将对每一阶段教学中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教学步骤作出说明。

(一)‚概念探索阶段‛ 1.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由于注意到学生在开始接触数列极限这个概念时,总是以静止的观点来理解这个描述变化过程的动态概念,总觉得与以前知识相比,接受起来有困难,似乎这个概念是突然产生的,甚至于不明概念所云,故我在这一阶段计划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①使学生了解以研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的观点研究无穷数列,从而发现数列极限的过程;②使学生形成对数列极限的初步认识;③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列极限概念的必要性。

2.本阶段教学安排我采取温故知新、推陈出新的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说课稿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说课稿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说课稿高中数学数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能够应用数列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取合适的数列模型。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学练习册等。

3. 具体内容:数列的概念和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实际应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和实验等方式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引导学生探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规律。

3. 知识总结:总结数列的分类和特点,讲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方法。

4. 锻炼与运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六、板书设计:数列:概念、分类等差数列:性质、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性质、求和公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练习中,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运用能力。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概念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今天的主题是数列概念。

数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我们在高中数学中经常遇到的内容。

通过学习数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中的变化规律和数与算法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对数列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它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应用。

二、概念解析数列,顾名思义,是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它是数字的有序排列,其中每个数字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为{a1, a2, a3, ...},其中ai表示第i个项。

比如,{1, 3, 5, 7, 9, ...}就是一个数列,其中1是第1项,3是第2项,以此类推。

三、基本性质1. 公式数列中的每个项都可以通过一个确定的公式来表示。

这个公式通常包含两个变量:项数n和公式中的常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如等差数列中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 差值与比值在数列中,我们可以关注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

对于差值,我们称之为公差,对于比值,我们称之为公比。

等差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是恒定的,而等比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

四、分类在数学中,数列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如下:1. 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是恒定的。

例如,{2, 4, 6, 8,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为2。

2. 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

例如,{2, 4, 8, 16,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为2。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在这个数列中,每一项等于前两项的和。

例如,{0, 1, 1, 2, 3, 5, 8, ...}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五、应用数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数学问题求解数列常常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那些与变化规律有关的问题。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概念说课稿

数列概念说课稿数列概念说课稿协议一、说教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数列概念的引入,为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数列实例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二、说教法21 教法选择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1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213 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三、说学法31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31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13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探究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推导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列实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树木的生长规律等,引出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1 数列的定义给出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强调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

412 数列的项介绍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分别指出首项、第 n 项等。

42 数列的表示方法421 列举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数列 1,3,5,7,9,让学生理解列举法表示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重点:1数列的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 项a n 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

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

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通项a n 可以用一个关于n 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宽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顺次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自学成才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是相应的解析式。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所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

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以现规律后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比较困难,且有的数列不一定有通项公式,如果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要确定其一个通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知的每一项与其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抽象成一般形式。

过程:一、从实例引入(P110)1. 堆放的钢管 4,5,6,7,8,9,102. 正整数的倒数 51,41,31,21,1 3. ,,,,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414.141.14.11001.01.012 4. -1的正整数次幂:-1,1,-1,1,…5. 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 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n a a a ,,,21 ,表示法{}n a3. 通项公式:n a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 数列1: 3+=n a n 数列2:na n 1= 数列4:*,)1(N n a n n ∈-=4. 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024数列概念说课稿范文

2024数列概念说课稿范文

2024数列概念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列概念》,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数列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2024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数列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 认知目标: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的数列形式;②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数列的有界性、单调性,以及求解数列中的未知项;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学法在数列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呈现教学素材。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环节一、引入新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一下什么是数列,并引出数列的概念。

例如,我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能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列吗?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列的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探究数列的性质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列的图像或数据表格,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从中归纳数列的性质。

例如,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图像和数据表格,让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公差、通项公式等性质。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对数列性质的理解。

环节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我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某人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第三天存3元,以此类推,问第n天他一共存了多少钱?通过讨论和计算,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数列的应用理解。

《数列的概念》 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 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列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列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数列的第一节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数列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表示方法。

教材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等,引出数列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数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数列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能够区分数列与集合。

(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根据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掌握数列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列表法、图象法和通项公式法表示数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通过对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数列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完整版)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完整版)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完整版)⾼中数学优秀说课稿2.1数列的概念_说课稿1课题介绍课题《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法(⼀)》选⾃普通⾼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版A版数学必修5第⼆章第⼀节的第⼀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五个⽅⾯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数列是⾼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它的地位作⽤可以从三个⽅⾯来看:(1)数列有着⼴泛的实际应⽤.如堆放的物品的总数计算要⽤到数列的前n项和,⼜如分期储蓄、付款公式的有关计算也要⽤到数列的⼀些知识.(2)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中得到了充分运⽤,数列是前⾯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可以使学⽣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学习数列⼜为进⼀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差数列、等⽐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通项公式打好了铺垫.因此就有必要讲好、学好数列.(3)数列是培养学⽣数学能⼒的良好题材.是进⾏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教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前⾯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数学能⼒的提⾼.⼆、学情分析从学⽣知识层⾯看:学⽣对数列已有初步的认识,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已有⼀定的基础,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深刻。

从学⽣素质层⾯看:从⾼⼀新⽣⼊学开始,我就很注意学⽣⾃主探究习惯的养成。

现阶段我的学⽣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且已经具有⼀定的分析、推理能⼒。

三、教学⽬标分析根据上⾯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标:(1) 知识⽬标:认识数列的特点,掌握数列的概念及表⽰⽅法,并明⽩数列与集合的不同点.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数列分类.能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反之,⼜能由数列的前⼏项写出数列的⼀个通项公式.(2) 能⼒⽬标:通过对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探究、推导、应⽤等过程,锻炼了学⽣的观察、归纳、类⽐等分析问题的能⼒.同时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思想.(3) 情感⽬标:在教学中使学⽣体会教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且利⽤各种有趣的,贴近学⽣⽣活的素材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标以及学⽣的理解能⼒与认知⽔平,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由函数的观点去认识数列,以及对通项公式的理解.难点:根据数列的前⼏项的特点,通过多⾓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列的⼀个通项公式.四、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波利亚的先猜后证理论,本节课主要以讲解法为主,引导发现为辅,由⽼师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的认知过程,本节课会采⽤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以及实例给出与练习设置,让学⽣们充分体会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为了增⼤课堂容量,提⾼教学效率,更吸引同学们的眼光,提⾼学习热情,本节课还会采⽤常规⼿段与现代⼿段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多媒体,将引例、例题具体呈现.五、教学过程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新知,强化认识,激发兴趣,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了创设情境,引⼊课题;师⽣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实践应⽤,开放思考;归纳⼩结,提炼精华;课后作业运⽤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数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第三章第1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

因此,在数列这一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不断渗透用函数观点来研究数列,如:递增、递减、最大项、最小项等。

本节内容是数列一章的开始部分,因此,在这一节课中,要让学生对数列的概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高中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克服难点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在观察和比较中揭示数列的变化规律。

四、教法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协同创新原则,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故本节课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根据学生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地“观察-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本节课由游戏引入:给班上5名学生发奖品,第一位同学得
一件,往后任何一位同学得到的数量均为前一位同学的2倍,问这5位同学分别得了多少件奖品?
让学生写出一组数后,提问如果全班50名学生,那么第50名同学应提多少件奖品?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使学生头脑里有一点项与项数的印象,并为后面写数列的通项公式打下伏笔。


然后将课本中的例子分别列举,写出一系列数,并让学生观察上述例子,思考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新课。

二、形成概念
由上述引入给出有关定义,如:数列、项、第一项(首项)、…..第n项、数列的一般形式、第n项表示等。

(概念讲解后,提示学生思考数列与数集的区别:1、有序与无序的区别,2、互异性的区别)
数列的定义讲解后,简单指出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接着,提出引入中第50名学生应得多少件奖品,让学生讨论出项与项数的对应关系,给出数列通项公式定义(如果数列{a n}第n项a 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总结强调数列实质: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列中项与项数和函数中函数值
与自变量的关系。

三、例题、课堂练习设计:
对于例一,在讲清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关系后,学生不难写出前5项,这里完全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完后,教师要求学生作出数列的图象,并提示、强调数列图象的特点:数列的图象是由一些孤立的点构成。

对于例2,写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先适当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先自己解决,然后教师重点讲解。

重点强调以下两点:1,常用的思考方法,如:分数形式,常将分子、分母分开考虑;符号问题的解决等。

2,对于一组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的解答常常不是唯一的。

只要能得出一个使所给的各项都能满足的,最简捷的公式就可以了。

课堂练习:课本P1081,2,3,4,由学生板演,学生评讲。

四、师生共同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数列及其有关概念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3、根据数列的一些相邻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4、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再一次强调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五、布置作业:课本P110习题3.1中的1(3)(4)(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