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

合集下载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输血【2 】反响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为进一步增强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的治理,进步输血工作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妥当实时处理输血反响,特制订天全县人平易近病院输血反响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一旦产生输血反响应实时按以下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处置.
一.应急处置措施
1.立刻停滞输血,改换输液管,改换心理盐水.
2.报告大夫进行实时处置,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响,情形好转者可持续不雅察并做好记载.
4.填写输血反响报告卡,报告输血科.
5.疑惑溶血等轻微反响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路送输血科.
6.患者家眷有贰言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如遇轻微的输血反响,输血科应实时查找原因,指点临床对输血反响的处理.如疑惑输血沾染,应向供血的中血汗站报告,并合营查询拜访处理.
二.应急处理流程
立刻停滞输血→改换输液管→改换心理盐水→报告大夫→遵医嘱给药→周密不雅察并做好记载→填写输血反响报告卡→上报输血科→疑惑轻微反响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必要时报告中血汗站.
第1页,-共1页。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一、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1.1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理输血反应,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输血治疗的患者。

1.3 组织结构1.3.1 成立输血反应应急指挥部,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指挥长,输血科(血库)、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临床医学实验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1.3.2 设立输血反应应急小组,由输血科(血库)、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临床医学实验室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输血反应的现场处理和紧急救治。

1.4 预防措施1.4.1 输血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输血指征、过敏史、家族史等,确保输血安全。

1.4.2 血液制品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合理选择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1.4.3 交叉配血:严格执行交叉配血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1.4.4 输血器及输血器材: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输血器和输血器材,确保输血过程顺利。

1.5 应急响应流程1.5.1 输血过程中,如出现患者不适,立即停止输血,报告输血科(血库)和值班医生。

1.5.2 输血科(血库)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到场,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判断是否为输血反应。

1.5.3 如判断为输血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

1.5.4 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指导并协调输血反应的处理工作。

1.5.5 输血科(血库)负责收集、整理输血反应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

1.5.6 相关科室根据职责,积极参与输血反应的救治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1.6 后期处理1.6.1 组织专家对输血反应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6.2 对输血反应事件进行总结,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输血安全。

1.6.3 对涉及输血反应的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2.1 报告对象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并迅速通知上级医师和输血科,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为:
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单。

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
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和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c)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用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量血浆游离
血红蛋白含量。

d)检测受血者血清胆红素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的效价,
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e)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f)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3.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同时要填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告送回输血科。

4.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应防止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受控状态:在控。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一、背景介绍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一系列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保障受血者的安全,每个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反应处理预案与报告处理制度。

二、输血反应处理预案与报告处理制度的目的1.保障受血者的安全:确保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对受血者的危害。

2.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健全的处理预案和报告处理制度,能够及时总结和分析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输血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3.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通过及时处理和报告输血反应,能够展示医疗机构对病人安全的关注,并加强医疗机构与受血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三、预案的编制与修订1.预案的编制:医疗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输血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详细的处理预案。

预案应包括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2.预案的修订:根据输血反应的处理经验和新的应对措施,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以应对新出现的输血反应类型和应对措施。

四、报告处理制度的建立1.报告的目的:建立报告制度是为了全面了解输血反应的情况,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治疗质量,并及时向上级医疗管理部门报告。

2.报告的内容:报告应包括输血反应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受血者的基本信息、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详细信息。

3.报告的流程:(1)发现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记录详细的病情表现。

(2)报告上级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制定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以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处理反应:根据预案中的处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受血者的输血反应。

(4)总结和分析:经过处理和报告后,医疗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反应的总结和分析,找出输血反应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术中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术中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术中患者出现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换输生理盐水。

(二)立即报告麻醉师、手术医师和护士长。

(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停止手术,就地抢救。

(五)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六)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起送输血科检验。

(七)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八)上报护理部。

二、处理流程
发生输血反应
I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报告麻醉师、手术医师、
更换生理盐水护士长
I
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I
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I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I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I
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起送输血科检验
I
上报护理部。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

9%生理盐水.(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

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重者表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 3)抗过敏:地塞M松 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 0.1-0.3ML静注。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4)异丙嗪 25MG肌注。

(5) 10%葡萄糖酸钙 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 小时后逐渐缓解。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反应处理及报告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将血袋连输血器包好送检验科。

(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输血反应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检验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