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输血【2 】反响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为进一步增强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的治理,进步输血工作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妥当实时处理输血反响,特制订天全县人平易近病院输血反响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一旦产生输血反响应实时按以下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处置.
一.应急处置措施
1.立刻停滞输血,改换输液管,改换心理盐水.
2.报告大夫进行实时处置,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响,情形好转者可持续不雅察并做好记载.
4.填写输血反响报告卡,报告输血科.
5.疑惑溶血等轻微反响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路送输血科.
6.患者家眷有贰言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如遇轻微的输血反响,输血科应实时查找原因,指点临床对输血反响的处理.如疑惑输血沾染,应向供血的中血汗站报告,并合营查询拜访处理.
二.应急处理流程
立刻停滞输血→改换输液管→改换心理盐水→报告大夫→遵医嘱给药→周密不雅察并做好记载→填写输血反响报告卡→上报输血科→疑惑轻微反响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必要时报告中血汗站.
第1页,-共1页。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一、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1.1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理输血反应,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输血治疗的患者。
1.3 组织结构1.3.1 成立输血反应应急指挥部,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指挥长,输血科(血库)、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临床医学实验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1.3.2 设立输血反应应急小组,由输血科(血库)、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临床医学实验室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输血反应的现场处理和紧急救治。
1.4 预防措施1.4.1 输血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输血指征、过敏史、家族史等,确保输血安全。
1.4.2 血液制品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合理选择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1.4.3 交叉配血:严格执行交叉配血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1.4.4 输血器及输血器材: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输血器和输血器材,确保输血过程顺利。
1.5 应急响应流程1.5.1 输血过程中,如出现患者不适,立即停止输血,报告输血科(血库)和值班医生。
1.5.2 输血科(血库)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到场,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判断是否为输血反应。
1.5.3 如判断为输血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
1.5.4 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指导并协调输血反应的处理工作。
1.5.5 输血科(血库)负责收集、整理输血反应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
1.5.6 相关科室根据职责,积极参与输血反应的救治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1.6 后期处理1.6.1 组织专家对输血反应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6.2 对输血反应事件进行总结,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输血安全。
1.6.3 对涉及输血反应的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2.1 报告对象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并迅速通知上级医师和输血科,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为:
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单。
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
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和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c)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用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量血浆游离
血红蛋白含量。
d)检测受血者血清胆红素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的效价,
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e)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f)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3.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同时要填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告送回输血科。
4.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应防止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受控状态:在控。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一、背景介绍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一系列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保障受血者的安全,每个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反应处理预案与报告处理制度。
二、输血反应处理预案与报告处理制度的目的1.保障受血者的安全:确保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对受血者的危害。
2.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健全的处理预案和报告处理制度,能够及时总结和分析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输血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3.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通过及时处理和报告输血反应,能够展示医疗机构对病人安全的关注,并加强医疗机构与受血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三、预案的编制与修订1.预案的编制:医疗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输血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详细的处理预案。
预案应包括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2.预案的修订:根据输血反应的处理经验和新的应对措施,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以应对新出现的输血反应类型和应对措施。
四、报告处理制度的建立1.报告的目的:建立报告制度是为了全面了解输血反应的情况,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治疗质量,并及时向上级医疗管理部门报告。
2.报告的内容:报告应包括输血反应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受血者的基本信息、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详细信息。
3.报告的流程:(1)发现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记录详细的病情表现。
(2)报告上级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制定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以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处理反应:根据预案中的处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受血者的输血反应。
(4)总结和分析:经过处理和报告后,医疗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反应的总结和分析,找出输血反应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Ⅰ 目的为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原则,保障受血者安全,减少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
Ⅰ 范围适用于本医院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快速诊断及处理的管理。
Ⅰ 制度一、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立即报告值班医师或护士长。
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
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临床科室仪器确定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三)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及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理疗效。
并把处理情况汇报给医务科,如怀疑血液质量及细菌污染,应及时报告河南省血液中心。
(四)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仪器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将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每月汇总分析后,报医务科保存备案。
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做分析及整改,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反应的处理:1.急性(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1)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Ⅰ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Ⅰ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Ⅰ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
9%生理盐水.(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
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重者表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医院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院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二、【处理流程】
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篇一: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的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妥善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特制定天全县人民医院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应及时按以下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处置。
一、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置,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报告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如遇严重的输血反应,输血科应及时查找原因,指导临床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如怀疑输血感染,应向供血的中心血站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二、应急处理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必要时报告中心血站。
篇二:输血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输血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输血科医师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临床科室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号、输入量、反映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测;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5、输血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必要时应及时)一周内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
附件: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输血反应临床症状】1. 发热反应: 输血后15min ~1h 出现寒战,继则高热,可能是一般致热原或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也应除外细菌污染血或溶血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篇一: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的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妥善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特制定天全县人民医院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应及时按以下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处置。
一、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置,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报告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如遇严重的输血反应,输血科应及时查找原因,指导临床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如怀疑输血感染,应向供血的中心血站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二、应急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
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必要时报告中心血站。
篇二:输血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
输血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输血科医师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临床科室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号、输入量、反映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
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输血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
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必要时应及时)一周内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
附件: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
【输血反应临床症状】
1.发热反应:输血后15min~1h出现寒战,继则高热,可能是一般致热原或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也应除外细菌污染血或溶血所致。
2.过敏反应:以荨麻疹、眼面部血管性水肿为特征,严重者出现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
和过敏性休克。
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一般发生于ABO血型不合的输血者,10min 后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可引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
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
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时→
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篇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定)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反应处理及报告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将血袋连输血器包好送检验科。
(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输血反应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