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守望相助 邻里相亲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学设计2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邻里之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里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邻里交往能力。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邻里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文明交往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得尊重他人,善于与邻里沟通,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邻里之间的互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不知如何与邻里打招呼、如何表达邻里之间的关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里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邻里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够懂得尊重他人,善于与邻里沟通。
3.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里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与邻里沟通,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邻里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与邻里沟通、交流。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邻里关系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与邻里相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在邻里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邻里关系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与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邻里相处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邻里关系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邻里之间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总结出与邻里相处的注意事项。
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

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
1、我们需要怎样的邻里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要求:了解“邻里”的基本含义,懂得邻里关系对于家庭及家庭成员生活的重要影响。
过程和方法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和对家庭、邻里生活的调查,了解自己和同学们日常邻里生活的情况,思考自己在对待邻里关系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激发“邻里相亲”的精神,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掌握邻里之间沟通的方法,为创建和谐社区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设计《邻里关系小调查》问卷及其反馈数据统计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讲述“我和他的故事”,出示课题《守望相助邻里相亲》
(二)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1、引导学生归纳“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的表现”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邻里关系”,活动“说说我们的好
邻居”
(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建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
1、交流“为你喝彩”
2、视听(组图、歌曲),思考“构建和谐邻里的渠道和方法”
3、情景分析“改善邻里关系,从我做起”
(四)课堂小结:引用学生在“小随笔”中的话语。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学设计1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邻里之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里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使学生能够与邻里和谐相处。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邻里之间的互动、互相帮助、解决矛盾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尊重邻里,学会与邻里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邻里交往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里互动、解决矛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邻里相处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基本关系,掌握与邻里相处的礼仪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邻里互动、沟通的能力,学会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邻里、关爱邻里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与邻里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里之间的基本关系,与邻里相处的礼仪和技巧。
2.难点: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与邻里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与邻里相处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邻里之间的关系,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互动方式,学会解决矛盾。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与邻里相处的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案例:准备一些关于邻里之间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模拟邻里之间的互动物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邻里之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邻里之间的基本礼仪和技巧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与邻里相处的基本原则。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第三课时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课件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 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 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 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 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 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 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 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 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 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 粉精肉,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 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 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 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 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 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 赛球、演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 家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81.7亿元,中央预 算内投资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累计投入68.8 亿元,分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社 会事业发展等各类扶持项目,大力扶持人口较 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各民族同步走上共 同富裕道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 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 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 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 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 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 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 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熏肉、 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做米花、缝新衣、 做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 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 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 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 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 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 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 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 要过“小年”。
七年级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

七年级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七年级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第二框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南汇二中汤水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知道邻里相处要遵守的道德准则,懂得正确处理邻里关系是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的需要。
2、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案例情景分析、课外调查、课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一系列的环节,提高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自觉遵守邻里道德准则,规范自己在与邻里相处时的行为,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增强创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设计《邻里关系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完成《邻里关系问卷调查》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懂得处理邻里关系的道德准则即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相互帮助。
难点:确立正确处理邻里关系的价值取向,并能在与邻里相处的过程中初步去实践这些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一系列社区图片展示。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略)教师归纳: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邻里相亲的美好生活”,从而为本课主线—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定下主基调)。
问:生活真美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都是这样的呢?学生众说纷纭:师:对于邻里关系及产生的问题我们班级的同学专门组成了一个邻里关系课题小组,对周围几个小区进行了问卷调查。
活动一:邻里关系小问卷:《是什么割裂了邻里情?》学生代表上台来简单汇报一下他们的调查结果。
(略)小组讨论:为什么邻里变陌路?《是什么割裂了邻里情?》原因: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繁忙、邻居间的依赖程度降低、羞怯、自私、现实等。
归纳并导出课题:是因为他们不讲究文明,不讲究道德而造成的,要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
和睦的邻里关系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遵循一些共同的行为准则——通常我们称之为邻里道德,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第七课 守望相助 邻里相亲

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邻里道德的内容,懂得正确处理邻里关系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需要,也是青少年的一种重要思想素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留意观察自己在邻里关系方面的行为表现,并注意改进。
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精神,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防止和克服在邻里关系方面的种种不文明思想和行为。
制定依据:1、邻里这个课题同学们很熟悉的,因为每个同学的家庭都处在邻里关系之中。
然而,对于这个普遍熟知的问题,人们平时往往很少注意它、关心它。
邻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对待和处理邻里关系时有哪些应该遵循的准则,是这一课要回答的几个认知方面的问题。
2、邻里关系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
因而选择的材料和问题的针对性也应有所变化,要求通过讨论、分析和辩论,正确回答“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
3、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对于一些情景设置的分析和解决,虽然能理解邻里关系的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因此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道德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讨论、分析归纳法。
2、多媒体课件与讲授相结合。
3、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
课前准备:1、小调查:我们的邻里关系(老师设计有关此内容的表格,让学生完成)。
2、老师收集相关资料。
3、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备上课用。
教学过程:一、一周时政新闻播报。
二、交流有关邻里问题的调查结果。
●你觉得自己现在和邻居的关系怎样?A、平常 29%B、冷淡 62%C、和睦 9%●你觉得你周围的邻里关系和小时候相比有何变化?A、更疏远了 68%B、更现实了 23%C、更亲密了 9%●你能准确地说出周围三四户人家家中有几口人以及姓名吗?A、能 4%B、不能 96%邻里之间应该互相了解。
●你最反感和什么样的人做邻居?(多选)A、不讲公德(噪音扰邻,乱扔垃圾)58%B、爱斤斤计较(相处中不能吃亏)26%C、探听别人隐私(偷听吵架,甚至用高科技手段探人隐私)37%D、喜欢说三道四(到处说有私怨邻居的不是)35%不讲公德的行为容易引发纠纷教师活动:1、引导提示:这样的调查结果说明什么,透过这些数据,我们需要怎样才能保持邻里之间良好的关系。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学设计3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邻里之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邻里之间》,属于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与邻里相处。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对于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邻里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邻里之间的纠纷、相处不愉快等。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邻里相处的良好习惯和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邻里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邻里矛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邻里之间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邻里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3.案例分析:分析邻里之间的实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相处能力。
4.法治教育: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邻里之间的实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教学道具和场景布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邻里之间的和谐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邻里之间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邻里相处的经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
4.巩固(5分钟)总结邻里相处的要点,让学生复述并加深理解。
5.拓展(5分钟)分析邻里之间的纠纷,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与邻里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

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邻里关系的种种表现,懂得邻里关系的实质是家庭之间的关系,知道处理好邻里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和对家庭、灵力生活的调查访问,了解自己和同学们日常邻里生活的情况,注意观察邻里关系方面的行为表现,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邻里和睦相处的责任感,形成“邻里相亲”的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
第一框我们需要怎样的邻里关系一.导入:A near friend is better than a faraway relative .【思考】亲戚真的不如邻居吗?•“远亲不如近邻”不是说住在远方的亲属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好,是指亲戚虽然亲,但由于相隔很远,如果有急事,不能及时提供帮助,而住在近处的左邻右舍之间,天天见面,情况熟悉,联系方便,有时比远亲之间的帮助更经常、更及时,特别是有急事时,能帮助解决紧急发生的问题,因而显得生活关系更加密切。
二、邻里关系实质是家庭之间的关系1、【说说你们的邻居故事】2、造成邻里关系淡漠的原因:•对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和个人隐私越来越重视。
•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
•对邻居的依赖越来越小。
3、阅读感悟记得有一次,父母出差在外,说好要半夜才能赶回。
因为怕麻烦人家,父母也没跟邻居打招呼。
傍晚时分,贪玩的我突然发觉自己把钥匙忘在家里了。
不要说晚饭成了问题,连睡觉都没有着落了呢。
这样想着,想着,便独自倚在门外哭泣。
哭泣声让邻居张大妈听到了,只见她心急火燎地从屋里奔出来,一边帮我拭去眼泪,一边把我领进她家里问长问短。
当得悉情况后,她自言自语“嗔怪”我父母不打招呼就走,随即又帮我洗脸,让我吃饭。
吃完饭,张大妈还给我洗脚,并告诉我:“今晚你就住我家,我会等到你父母回来,你放心睡大觉好啦!”听罢,我那颗始终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张大妈由于等我的父母,还要照顾我,几乎通宵未能安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邻里关系的种种表现,懂得邻里关系的实质是家庭之间的关系,知道处理好邻里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和对家庭、灵力生活的调查访问,了解自己和同学们日常邻里生活的情况,注意观察邻里关系方面的行为表现,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邻里和睦相处的责任感,形成“邻里相亲”的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
第一框我们需要怎样的邻里关系一.导入:A near friend is better than a faraway relative .【思考】亲戚真的不如邻居吗?•“远亲不如近邻”不是说住在远方的亲属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好,是指亲戚虽然亲,但由于相隔很远,如果有急事,不能及时提供帮助,而住在近处的左邻右舍之间,天天见面,情况熟悉,联系方便,有时比远亲之间的帮助更经常、更及时,特别是有急事时,能帮助解决紧急发生的问题,因而显得生活关系更加密切。
二、邻里关系实质是家庭之间的关系1、【说说你们的邻居故事】2、造成邻里关系淡漠的原因:•对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和个人隐私越来越重视。
•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
•对邻居的依赖越来越小。
3、阅读感悟记得有一次,父母出差在外,说好要半夜才能赶回。
因为怕麻烦人家,父母也没跟邻居打招呼。
傍晚时分,贪玩的我突然发觉自己把钥匙忘在家里了。
不要说晚饭成了问题,连睡觉都没有着落了呢。
这样想着,想着,便独自倚在门外哭泣。
哭泣声让邻居张大妈听到了,只见她心急火燎地从屋里奔出来,一边帮我拭去眼泪,一边把我领进她家里问长问短。
当得悉情况后,她自言自语“嗔怪”我父母不打招呼就走,随即又帮我洗脸,让我吃饭。
吃完饭,张大妈还给我洗脚,并告诉我:“今晚你就住我家,我会等到你父母回来,你放心睡大觉好啦!”听罢,我那颗始终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张大妈由于等我的父母,还要照顾我,几乎通宵未能安眠。
第二天起来,我发现张大妈的眼睛布满了血丝。
此时此刻,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
4、国外的邻里关系•法国:5月25日是法国的“邻里联欢节”,全法有300万人在自己居住楼房的门厅或院子里和左邻右舍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日本:日本人在搬到新的社区后的第一天会给自己的邻居送上毛巾、香皂等小礼物作为“见面礼”。
日本社区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卫生日,全社区的人在一起打扫卫生,还会定期举办春季远足活动,以加强邻居间的交往。
•英国:英国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但十分风行“邻里守望”。
英国的居民住宅一般不装防盗门,而是在窗户上贴着几张印有两只警犬的不干胶标签以示“邻里守望”。
居民只要发现可疑情况,无论是否威胁到自家,都会立刻报警,小偷见到标签一般都会知难而退。
5.小结第二框:自觉遵守邻里道德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图,你从这张图上读到了什么?1、【多媒体显示图片】“和睦邻里”学生看图回答:略师:我们都渴望有温馨和睦的邻里关系,建立亲密的邻里关系离不开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
二、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板书)师:我们知道和睦的邻里关系很重要,可是有时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
下面这些情况你们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吗?1.【多媒体显示】三张漫画(漫画的主要内容:邻里间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2.【学生活动】联系实际分析上述邻里间不文明、不道德行为。
师:在我们身边,可能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邻里问题。
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建设。
故事分享:有这样一个小区,他们正在创建文明小区。
如果你是评委,你认为他们能通过文明小区的评比吗?为什么?“文明小区评选”的事例及要思考的问题某小区居民在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参加“文明小区”评比,一位暗访者,拍到了以下的情景:他在2号楼前问一位小伙子12号楼在哪里?小伙子摇摇头走了。
在6号楼102室门口他问男主人101室家人什么时候回来?知不知道他们的手机号码?回答都是“不知道”。
当被请求替101室代收点东西时,又被拒绝了。
暗访者来到了二楼,看到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正慢慢下楼,这时楼下冲上来一位背书包的小学生,看到老奶奶挡了他的道,于是大叫道:“老太婆,让开!”把老奶奶推在一边,随即冲上楼去。
暗访者又来到了小区的健身区,健身区的健身器崭新整齐,人们正在积极地锻炼。
正当暗访者为人们的健身意识暗暗叫好时,突然跑步机旁又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原来两位老人为了争一架跑步机争吵了起来。
思考:如果你是这位暗访者,或是评委,你认为他们会通过文明小区的评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会通过。
因为……师:那么,如果他们想申报成功,还要做哪些努力?即在邻里相处时构建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略(尽量多让同学回答,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师:小区要申报成功,需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相互帮助。
三、邻里之间要自觉遵守的共同的道德准则:1.相互了解2.相互尊重3.相互礼让4.相互帮助(板书)师:要改善邻里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首先要相互了解?生:因为邻里之间的陌生冷漠,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缺乏宽容和理解的邻里关系也让老人和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所以,我们要打破“一墙之隔不通气,一年四季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谈话,楼上楼下不知姓”的封闭式状况。
(主要由学生寻找原因,教师可做适当引导)师:对,我们要多与邻居进行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
彼此了解多了,误解、猜疑、嫉恨与疏远自然就减少了。
让我们从微笑开始,消除冷漠,增进交往。
1、相互了解:从微笑开始,消除冷漠,增进交往师:接下来,请大家看书第44页“阅读天地”,思考要改善邻里之间关系,除了相互了解,我们还必须做到什么?学生阅读、回答:相互尊重。
因为邻居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的,每家的情况都有差别。
邻里之间,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民族习俗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差别。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相互尊敬和重视,不要强求一律。
师:对,我们应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不可强求邻居遵从自己的意愿和习惯,我们要维护邻居间的平等。
这样才能使大家友好相处,避免发生误会和冲突。
2。
相互尊重:尊重邻居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师:大学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兄弟之间应当相互礼让。
那么,邻里之间呢?请大家看书第43页“阅读天地”,想一想“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阅读、回答:整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也应相互礼让。
因为处理好邻里之间矛盾的关键就是要相互礼让。
师:很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柳暗花明”。
只要我们遇到矛盾能忍让,有了矛盾能及时、友善沟通,相信一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隔阂,建立温馨和睦的邻里关系。
3。
相互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柳暗花明师:“远亲不如近邻”,谁没有个三灾四难、头疼脑热的?亲戚不在跟前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就显得更重要了。
师:课前,老师曾要求同学完成第45页上的“操作平台”,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下这张表格,你认为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吗?4.【多媒体显示】第45页“操作平台”中的表格四、总结第三框依法维护邻里关系一、导入找一找:与邻里关系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哪些?•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入,法律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对于怎样做邻居,国家也制订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那么,处理邻里关系主要有哪些法律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二、邻里关系应依法维护和调整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制订这些法律?•1、要求人人应当尊重邻居的正当权利•2、如果发生矛盾难于解决,就能做到有法可依。
•三、邻里关系的“四不”•不能堵塞通道•不得损害邻居•不要让噪音妨碍邻居•不能随便排放污物《民法通则》: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在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四、维护邻里关系的若干法定要求故事一:@我的邻居是极品:隔壁家老是喜欢把一些杂物堆放在楼道,楼道都成了他们家的杂物间。
前两天,我奶奶经过时没注意被绊了一跤,所幸没什么大碍。
我们要隔壁清理,他又当没听见。
我能不能把他的东西扔了?分析:楼道、走廊、电梯等场所属于业主共同所有,如果出现业主占用走廊楼道等公共通道的情况,其他业主应及时与对方沟通或通过物业公司、社区与其沟通,要求其清理干净。
如果不行,就起诉到法院,乱放杂物的邻居必将承担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等方面的民事责任。
但千万不能把人家的东西丢了,这样你就有理变成理亏了。
故事二:陈小姐新婚燕尔,刚搬入装修好的婚房后却遇到一件倒霉事儿:楼上住户施先生为了将房屋出租,改建了自家的卫生间,但由于排水管没有接好,导致污水漫出,进而渗入楼下,一时间陈小姐家的墙面上污水横流,弄得脏污不堪。
陈小姐夫妇非常气愤,虽然施先生后来请了工人及时将水管修好,但是郁闷的陈小姐夫妇发现因为渗水的缘故导致自家的房屋墙面多处损坏,家具也不同程度受损,于是要求楼上住户施先生赔偿自己的损失。
施先生则推说是施工队的问题,自己也是受害者。
案例中哪家是受害者?为什么?有关法律依据:《意见》规定:处理相邻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故事三:张先生:我今年已经60多岁,渴望有个安宁的环境,而从今年2月份以来,我的邻居就开始经常邀约其朋友在他家打麻将或者打牌,一打就是大半夜。
总是“热闹喧天”,周围几家人都能清楚听见。
开始我只好默默忍受,但是时间一长,邻居家丝毫没有收敛,这让我感到很是恼火,晚上老是睡不好觉,觉得自己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我该怎么办?法律依据: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相邻一方不得一高音、喧嚣、震动等影响、妨碍相邻他方的工作和生活。
《治安管理处罚法》节选第五十八条拓展知识:“邻里噪音”标准故事四:杨女士为了方便年老的母亲上下走动,将原来一套位于六楼的住宅置换了,搬入某小区位于二楼的一套住宅内,高兴了没多久,发现楼下一楼的住户将房屋出租改成了门面房,开了一家小饭馆,为了排出厨房间内的油烟专门搭建了一根排气管恰好位于杨女士下阳台下,每天排放出大量呛鼻的油烟,严重影响了杨女士一家的生活。
杨女士曾多次找楼下饭馆老板沟通,要求改变排气管的位置,但均无效果。
进而又找到一楼住户,要求他停止租约,收回房子,却被一楼住户反骂她“无理取闹”。
气愤的杨女士多次往返物业、居委会请求解决,但收效甚微。
请问:你认为本案例中,杨女士是不是“无理取闹”?像杨女士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她应该通过何种途径来维权?有哪些法律依据能够支持她维权?《物权法》草案条规定:将住宅改变为餐饮、娱乐等商业用房和将共有部分改变用途这两种情形,均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全体业主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