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目录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13 实验报告二:心电图检查????????????????????????????15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三)呼吸:

被检查者置于坐位或仰卧位,观察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

(四)血压:

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取仰卧位或坐位,肘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触及动脉搏后将听诊器置于其上,需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压得太重,亦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充气并听诊,待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

2.6~4.0kPa(20~30mmHg),然后徐缓放气,汞柱下降2mm/秒为宜。从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在

继续放气的过程中,声音突然变弱,性质突然变得低沉,继之消失;或音调不变,声音突然消失,此时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舒张压。

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舒张压为

8.0~12.0kPa(60~90mmHg),脉压为4.0~5.3kPa(30~40mmHg)。

四、检查结果:

姓名性别年龄

检查日期籍贯住址

体温(T)℃脉搏(P)次/分呼吸(R)次/分

血压(BP) / kPa( / mmHg)

检查报告二

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

一、检查目标:

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火柴或者棉签

三、检查步骤:

(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详见教材)

(二)浅表淋巴结检查:

1、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

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后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部。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注意事项:

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应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瘘管等,并应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四、实验结果:

姓名性别年龄

民族籍贯住址

检查日期

一般状况

发育:正常不良超常

营养:良好中等不良恶病质

面容:无病容急性病容慢性病容其他:

表情:自如痛苦忧虑恐惧淡漠

体位:自主半卧位其他:

步态:正常不正常()神志:清楚嗜睡模糊昏迷谵妄

配合检查:合作不合作

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潮红苍白紫绀黄染色素沉着

皮疹:无(类型及分布)

皮下出血:无有(类型及分布)

毛发分布:正常多毛稀疏脱落(部位)

温度与湿度:正常减退

水肿:无有(部位及程度)

肝掌:无有

蛛蛛痣:无有(部位及数目)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肿大(部位及特征)

检查报告三

一、检查目标:

头颈部检查

1、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瞳孔、鼻窦、咽、扁桃体、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二、检查用物:手电筒、压舌板、酒精棉球、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头部检查:

1、瞳孔:

①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用光刺激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缩小的情况,正常时,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

③调节与辐辏反射:

嘱被检查者注释一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20cm处)。正常人此时瞳孔逐渐缩小,同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

2、鼻窦:

①上额窦:双手固定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②额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置于眼眶上面内侧用力向后按压。

③筛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拇指置于鼻根部与眶内角之间向筛窦方向加压。

④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3、咽及扁桃体:

被检查者面向光源,头略后仰,在张口发“啊”音时,用压舌板压舌前2/3与舌后1/3交界处。此时软颚上抬,即可看到咽颚弓、软颚、颚垂、扁桃体及咽后壁。

扁桃体肿大一般分三度;不超过咽颚弓者为Ⅰ0;超过咽颚弓者为Ⅱ0;肿大的扁桃体达咽后壁中线者为Ⅲ0。

4、头部其他检查:(详见教材)

(二)颈部检查:

1、甲状腺:

触诊是主要检查方法,触诊包括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的检查。触诊时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质地、是否对称、有无结结、压痛及震颤等。甲状腺触诊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由于重压引起疼痛、咳嗽、憋气等。

触诊甲状腺峡部:被检查者取坐位,医生站于被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被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往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可感此软组织在手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厚、肿块等。

触诊甲状腺侧叶:嘱被检者头稍前屈,并偏向检查侧以松弛皮肤和肌肉。

1、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四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示、中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甲状腺。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后面触诊: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拇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篇二: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学时数:90理论环节学时数:54 实践环节学时数:36 学分:5.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

开课单位:医学院临床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只要研究领域是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发生规律和机制,建立诊断思维程序。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资料,作出一个正确的诊断。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各学科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本学科的性质、任务。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了解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机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了解X线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原理。了解超声波的临床应用原理,超声波临床应用范围。

2、认识学习诊断学的重要性。

3、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熟悉影像检查临床意义。熟悉心房、心室肥大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熟悉临床诊断的内容。

4. 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系统的问诊和体检方法,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心电图的特点。掌握正常胸片的特点及常见疾病X线的表现。掌握医疗病史采集的方法及书写。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三、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2.临床诊断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习诊断学的

目的、方法与要求。

2.熟悉诊断学的内容。熟悉临床诊断的内容。

3.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第一篇常见症状

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水肿、咯血、呕血、便血、黄疸、意识障碍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了解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的发病机制。

2、掌握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3、熟悉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病因、伴随症状。熟悉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的临床特点。

4、掌握稽留热、驰张热、咯血、发绀、呕血、呼吸困难、黄疸、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的概念。掌握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掌握呼吸困难的常见类型、临床特点及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掌握咯血与呕血的区别。掌握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鉴别要点。

第二篇问诊

教学重点难点:

问诊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第三篇检体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

2、生命征。

3、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皮疹、出血点及紫癜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颈部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正常成人胸及肺部异常体征。

6、心尖搏动、心脏震颤、心脏浊音界的临床意义,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心音、附加音、心脏杂音),肝颈静脉回流征、周围血管征、异常脉搏概念及临床意义。常见心脏异常体征。

7、腹部检查的方法,常见体征及临床意义。

8、四肢检查的内容(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9、神经反射评估(角膜反射、膝腱反射、病理反射)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难点:

1、心脏听诊。

2、腹部触诊。

3、神经反射。

教学内容:

第一章基本检查方法

1.了解检体诊断的重要性。

2.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3. 熟悉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与方法。

第二章一般检查

1. 熟悉一般状态检查的内容,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2、掌握生命征的概念。

3、熟悉皮肤、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掌握甲状腺机能亢进面容、二尖瓣面容。掌握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掌握蹒跚步态、醉酒步态、慌张步态。

5、了解发育营养状态的判定。

第三章—第四章头部及其器官检查颈部检查

1.熟悉头、颈部检查顺序与方法。

2. 熟悉异常头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 熟悉眼部检查及临床意义。

4. 掌握巩膜、瞳孔检查的临床意义。

5. 熟悉颈部的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6. 掌握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7. 掌握颈静脉怒张、甲状腺肿大、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胸部检查

1、熟悉胸部的体表标志及胸壁、胸部与乳房的检查。熟悉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下界移动度及移位的临床意义、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听诊部位、顺序及临床意义、肺部啰音的分类、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掌握肺和胸膜检查的方法、内容、正常表现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掌握正常成人胸廓比例,常见胸部变形(桶状胸、扁平胸、佝偻病胸)及临床意义、掌握触觉语颤及临床意义。正常肺下界的位置。掌握肺部啰音的特点。

3、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症(肺实变、肺气肿、胸膜腔积液、气胸、肺不张)。

4、掌握心脏检查的方法、内容、正常心界、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5、熟悉心脏震颤的临床意义。熟悉心脏听诊、心脏常见附加音(奔马律、二尖瓣开放拍击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熟悉心脏杂音产生机制以及听诊特点。熟悉肝颈静脉回流征、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6、掌握正常心尖搏动、心尖搏动异常的主要病因及临床意义。

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的部位,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掌握心脏杂音的听诊要点。能辨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并熟悉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听诊特点。,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症(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7.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了解血压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脉搏检查的方法及周围血管征。掌握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8、了解心音分裂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腹部检查

1、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2、掌握腹部检查的方法、内容(腹部膨隆、腹部凹陷,板状腹、腹壁揉面感,压痛、反跳痛,肝脏、脾脏、胆囊)及临床意义。掌握Murphy 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掌握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的定义、肠鸣音、振水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掌握急性腹膜炎、腹水、幽门梗阻的体征。

第七章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

了解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1、了解脊柱检查的内容:弯曲度、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的检查方法。

2、熟悉匙状甲、杵状指(趾)、膝内、外翻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第九章神经反射检查

1、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

2、掌握神经反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膝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9.了解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熟悉肌力的分级、肌张力改变的意义,掌握瘫痪、单瘫、偏瘫、截瘫、交叉瘫的概念。

第四篇实验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2、尿常规检查其临床意义。

3、粪便隐血试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4、肾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5、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及临床意义。

6、脑脊液检验及临床意义。

7、浆膜腔积液检查及临床意义。

8、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9、甲胎儿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掌握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2.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掌握血沉检查的正值及临床意义。

4.了解出血性疾病常用检查,熟悉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

5.熟悉肝功能及肝病常用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熟悉肾功能检查的项目及意义。

7.熟悉脑脊液、浆膜腔液检查的适应症、掌握脑脊液正常范围,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熟悉其临床意义。

8.了解常用的生化检查项目及意义。

9. 掌握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意义。

篇三: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一、名词解释:

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

2.卡波环(Cabot环)

3.核左移

4.中毒颗粒

5.棒状小体

6.红细胞沉降率

7.网织红细胞

8.骨髓

9.造血干细胞

二、填空题:

1.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

2.肺源性心脏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3.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4.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

5.周围血液中出现不分叶核的百分比率增多(超过)时,称为。

6.结核病人血沉可。

7.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红细胞减少。

8.急性白血病病人时间延长。

9.严重肝病时间延长。 10.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减少。 11.急性失血性贫血病人红细胞增多。 12.血细胞来源于干细胞。 13.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和进一步成各系祖细胞潜能的细胞。 14.髓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细胞系、细胞系、细胞系、细胞系。 15.淋巴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细胞系及细胞系。 16.髓内可有系统,每系统分为、、三个阶段。 17.幼稚阶段又分为、、三个阶段。 18.血细胞发育规律从以下方面判定:、、、与之比。 19.缺铁性贫血各阶段红细胞均,中、晚幼红细胞,以晚幼为主。 20.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三、选择题

1.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 A.60天 B.80天 C.100天 D.120

E.50天

2.据实验研究推算,从原始红细胞至新生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逸出至外周血全过程约需多少天 A.7天 B.9天 C.5天 D.6天 E.4天

3.关于有核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 B.1周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到少量 C.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巨幼红细胞贫血外周血涂片中不见 E.急性大失血患者外周血中不出现有核红细胞

4.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则患者红细胞形态没有改变

B.某些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红细胞畸形,但其红细胞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

C.红细胞平均值都是直接测定出来的,与RBC、Hct、Hb数据无关

D.用红细胞平均值即可对各种贫血进行准确诊断

E.红细胞三项平均值不能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

5.关于点彩红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

B.胞浆中DNAV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

C.胞浆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

D.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

E.是红细胞胞浆中的中毒颗粒

6.关于网织红细胞(Ret)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幼稚的红细胞

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

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这之间的红细胞

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细胞

7.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点彩红细胞约为:

A.3×10-2(3%)

B.3×10-3(0.3%)

C.3×10-4(0.03%)

D.6×10-4(0.06%)

E.1×10(0.01%)

8.某患者Hb80g/L,Hct0.26,RBC3.80×1012/L,则这位患者的红细胞可描写成:

A.正常细胞性

B.单纯小细胞性

C.小细胞低色素性

D.大细胞性

E.细胞形态不整

9.红细胞直径曲线顶峰左移,基底部增宽,表示:

A.红细胞形态差异不明显

B.红细胞大小差异不明显

C.红细胞平均直径大于正常

D.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明显

E.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下列哪项与红细胞有关?

A.缗钱状形成

B.Dohle小体

C.内基小体

D.Auer小

E.Pelger-Huet畸形

11.某患者红细胞计数为1.8×1012/L,白细胞计数为20.0×109/L,则其实际红细胞数为:

A.0.9×1012/L

B. 1.6×1012/L

C. 1.8×1012/L

D. 2.0×1012/L

E. 1.2×1012/L

12.取10uL血加至3.99ml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静置后滴入计数盘,计数中央大方格内10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500个,应报告红细胞数为:

A.2.50×1012/L

B.5.00×1012/L

C. 6.25×1012/L

D.10.00×

1012/L E. 3.50×1012/L

13.成熟红细胞的功能为:

A.趋化功能

B.吞噬功能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参与纤溶

E.免疫功能

14.红细胞比积是指:

A.红细胞在血液中占容积的百分比

B.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

C.红细胞与血浆之比

D.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之比

E.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之比

15.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属于刚脱核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C.胞内可见灰蓝色嗜酸性网状结构

D.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

E.增多不支持增生性贫血

16.正常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参考值)为:

9999A.(24~84)×10/L B.(1~10)×10/L C.(200~300)×10/L D.(13~15)×10/L E.

(100~150)×109/L

17.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见于:

A.再障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肺炎

D.多发性骨髓炎

E.恶性组织细胞病

18.下列哪项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甲襞微循环检测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一:甲襞微循环检测 实验原理:《内经》认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分布的广泛性与微循环类似。而“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与“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这种气血“双向”流注的描述,与微循环毛细血管内外液体“双向”流动也极其相似。同时,络脉还具有“渗灌气血”和“互渗津血”的作用,实际上起着类似微循环的“血液循环通道”和“物质交换场所”的功能。 在病理状况下,络脉的变形、扭曲、扩张、充血所造成的“赤丝血缕”。络脉气血不畅,血行瘀阻所形成的“血泣”、“血积”。络脉津血失渗,渗于络外所造成的“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络脉血色异常所造成的肌肤色泽异常等,与微循环的形态改变、流速、流态变异、管周渗血、血色、血流改变等均密切相关。 实验目的:掌握普通显微镜观察甲襞微循环的方法,熟悉甲襞微循环检测的指标、方法及正常值,了解常见爪甲色泽的微循环变化。 实验方法和步骤:直接方法,借助显微镜,直接活体观察其形态、分布、流速、流态及微血管周围情况。 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折,表面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其中真皮突起形成乳头。每个乳头区有一支到几支形如襻状的毛细血管,故称为毛细血管襻。毛细血管襻由较细的输入支、襻顶、和较粗的输出支三部分组成而呈“发夹状”。血流从输入支基低部流入,经襻顶、再从输出支基底部流出。流入输入支的血流主要来自于弓形动脉,从输出支流出的血液进入乳头下静脉丛。此处微血管交错成丛,甲襞微循环观察所见的深度可达到乳头下静脉丛水平。 ⑴普通显微镜加光源 一般皆在低倍镜下观察,8×、10×物镜和5×、10×目镜各一个,最好选用平场消色差目镜和物镜,以减少因手指表面球面所造成的成像模糊。 ⑵光源:要达到四点要求。 ①强光:45度折射光,要使视野清晰,至少应在5V,40W以上。 ②聚光:要在甲襞处形成0.5㎝光斑。 ③冷光:防止灯光过照影响观察真实情况,故必须在灯光前加隔热片,使照射20分钟后局部温度上升不超过3℃。一般室温在15~25℃之间最佳。

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部分)

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部分) 1. 主诉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记录主诉时,应包括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性质和持续时间。若主诉包括几个症状,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通常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力求简明扼要,主诉要有显著地意向性,确切的主诉常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辞,不用医师的诊断用语。 2. 现病史概念及包括内容 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现在所患疾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 起病情况及患病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速的因素 3) 病因和诱因 4) 病情的发展和演变 5) 伴随症状 6) 诊治经过 7)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3. 问诊项目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 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家族史 4. 正常叩诊音的种类及其出现的部位 清音: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和致密度正常 浊音: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的部分)。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也为浊音。

鼓音: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则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 过清音: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常见于肺气肿 实音:生理见于叩击不含气的实质器官,如心脏、肝脏,病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5. 测量体温的方法及其正常值 l 口腔(36.3°~37.2°) 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以免冷空气入口腔,影响口腔体温),测量五分钟后读数。 l 肛门(36.5°~37.7°) 患者取侧卧位,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肛表水银端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门的一半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 l 腋下(36.3°~37°) 擦干腋窝汗液,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嘱患者用上臂将温度计夹紧,放置10分钟后读数。 6. 正常脉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频率为60-100次/分钟。儿童较快,婴幼儿可达130次/分钟,老年人较慢,女性较男性快。 脉率短绌:脉率少于同时计数的心率,称为脉率短绌 7. 高血压: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j即为高血压 8. 概念题1 l 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有时面部与发际多汗,口唇干燥,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有时鼻翼煽动,口唇疱疹。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l 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双目无神,表情淡漠等。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变、严重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l 甲亢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呈惊恐状,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l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引言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医学结合的重要学科,通 过分析患者体内的实验室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本文将介绍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并以第4版为基础,详细讨论其中的内容。 一、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和意义 实验诊断学是指利用实验室方法和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定疾 病的科学。它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等实验室数据,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诊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率,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治疗效果,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二、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先进性、准确性、快速性和经济性。为了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全面性。 实验诊断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分析、免疫学检测、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放射免疫测定等。这些方法各自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三、实验诊断学的应用领域 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疾病的预后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在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免疫标志物和遗传物质等,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药物浓度、药物代谢产物、免疫抗体或细胞标记物等,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监测治疗效果。

在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和遗传标记,预测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感染指标和免疫标志物,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控措施。 四、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和校准、标本采集和保存、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通过日常监测和定期参加质检,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设备的选择和验证、试剂和标准品的选择和采购、实验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诊断学基础实验室检查注意事项

诊断学基础实验室检查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血液检查 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 1、血红蛋白Hb:男120~160女110~150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减少较红细胞为甚,巨幼细胞贫血则相反。 贫血:轻度低于参考值>90,中度60~90,重度30~60,极重度<30 减少:①生成减少: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②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G6PD缺乏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亢。③失血 增多:(1)相对性增多(2)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 2、红细胞直径6~9um平均7.5um

大小改变:①小红细胞:<6um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大红细胞:>10um急性失血和溶血后,巨红细胞>15um③红细胞大小不均: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形态异常:①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③靶形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④口型红细胞: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IC、酒精中毒⑤镰状细胞:血红蛋白S病⑥泪滴形细胞:骨髓纤维化⑦红细胞形态不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严重烧伤。 异常结构:①碱性点彩红细胞:增生性贫血,铅等重金属中毒②有核红细胞:幼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③卡波环、染色质小体: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3、白细胞: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7 (2~7)×109/L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0~0.01 (0~1)×109/L 淋巴细胞0.20~0.4 (0.8~4)×109/L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目录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13 实验报告二:心电图检查????????????????????????????15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三)呼吸: 被检查者置于坐位或仰卧位,观察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 (四)血压: 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取仰卧位或坐位,肘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触及动脉搏后将听诊器置于其上,需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压得太重,亦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充气并听诊,待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 2.6~4.0kPa(20~30mmHg),然后徐缓放气,汞柱下降2mm/秒为宜。从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在

兽医临床诊断学技能训练实习报告(瘤胃穿刺术、直肠检查、牛瘤胃液采集及纤毛虫计数、牛静脉穿刺术等)

附件2 x 大学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环 节 名 称: 兽医临床诊断学技能训练 学 院(系): 农学院(动物医学系) 学 生 姓 名: 温暖的乌鸦 学 号: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时 间: x-B-11-110

兽医临床诊断学技能训练实习报告 前言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由此专业老师根据当前畜牧业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此次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技能训练课程,帮助同学们加深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确实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 在技能训练课程上,我们通过牛进行了一些兽医临床常见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査,将所学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反复实践、训练和提高技能,并理解其应用意义的目的。我作此实习报告以记录此次实习过程及收获。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通过参观我校教学动物医院,熟悉动物医院的管理、科室、设施、诊疗情况和规章制度;学习兽医临床基础,练习接近动物和保定动物及“六字”基本检查方法,了解进行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过程和内容; (二)训练并掌握牛的颈静脉穿刺术,并掌握虎红平板凝集实验操作; (三)了解胃液及瘤胃液的釆集方法,测定胃液ph值,学会瘤胃内容物中纤毛虫的计数方法; (四)掌握直肠检查操作方法,认识通过直肠检查感受到的健康动物正常的腹腔部分器官的触摸状况; (五)训练并掌握牛的瘤胃穿刺术原理和方法;认识到瘤胃穿刺术主要用于瘤胃放气、瘤胃内注射或瘤胃液的采集等。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一)时间:2019年12月23日至2019年12月25日; (二)地点:x大学教学动物医院 三、实习所需主要材料

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红细胞计数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 试验器材: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 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操作步骤: 1、取红细胞稀 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 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 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或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 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 ×10 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 ul。 ×201 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 由u1换算成l 数据处理: rbc: ×l0/l 12参考值男:(4~5.5)×10/l 12 女:(3.5~5)×10/l 12 新生儿:(6~7)×10/l 12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 血 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 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各中方 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实验诊断学实验 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血红蛋白测定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离子(fe3+),血红

实验的诊断学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 某患,女,25岁 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 化验: RBC 3.1×1012/L RC 0.05 HGB 7.5g/L Hct 0.25% MCV 76fl MCHC 300g/L 思考题 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 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 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讨论 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 (1)RBC形态检查 (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 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 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 查体: 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RBC 4.80 ×1012/L,HGB 140g/L; 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 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 思考题 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 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 病例分析 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 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 3.掌握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4.了解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定义:指通过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疾病进行判断和诊断的一门医学科目。 (2)分类: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2.体格检查方法 (1)一般观察:包括面色、神态、营养状况等方面。 (2)生命体征测量: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方面。 (3)头颈部检查:包括眼部、耳鼻喉等方面。 (4)胸部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肺部听诊等方面。 (5)腹部检查:包括肝脾触及、肠鸣音等方面。 (6)四肢关节运动功能测试。

3.实验室检查方法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方面。 (2)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等方面。 (3)粪便检查:包括隐血、寄生虫等方面。 (4)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方面。 4.影像学检查方法 (1)X线检查:包括胸部、骨骼等方面。 (2)CT检查:包括头颅、胸腹部等方面。 (3)MRI检查:包括头颅、脊柱等方面。 (4)超声波检查:包括肝胆、心脏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示范法 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请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体格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查方法。 2.课堂讲授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诊断学的基本 概念和分类。然后,详细讲解体格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方法和影像 学检查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讲解,使学生 更好地理解。 3.示范演练 老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到前面进行示范演练,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观 察和评价。通过示范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 4.小组讨论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 方法。 五、教学评估 1.课堂测试:出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来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自己尝试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并写出相应的报告。 3.口头问答: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口头问答,了解上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验室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

尿液、粪便常规检查—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四 尿液、粪便常规检查 学院: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以下正文为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两端对其) 一.实验原理 干化学尿试带测定项目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干化学试剂带法检测 1)准备尿液标本:将尿液充分混匀,倾倒于试管中。 2)浸润试纸条:将尿液干化学试带完全浸于尿液中1-2s,然后立即取出。 3)除去多余尿液:沿试管壁将试带上多余尿液沥除干净,必要时用滤纸吸去。 4)上机检测:把试剂带放入尿液分析仪的凹槽中,开始检测。 (二)尿沉渣显微镜观察 1)直接镜检法:取新鲜尿液,混匀,取1滴于载波片上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 察。 2)离心镜检法:取尿液10ml,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淀物0.2ml, 混匀后取1滴尿液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结果 (一)干化学试剂带法检测

上图最右一侧的条带为实验结果,通过与标准比色板对比可得以下结果。 测定项目结果 葡萄糖正常 蛋白质阴性 胆红素正常 尿胆原Nomal3.3 pH 5.5 比重 1.025(比重较正常值高) 潜血+++200(有潜血) 酮体正常 亚硝酸盐正常 白细胞正常 维生素C 阴性

(二)尿沉渣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沉渣中含少量红细胞,透明管型和一些成堆的鳞状上皮细胞。 四.讨论 1.从实验结果看,该尿液标本中干化学比重测试时,查得尿液中含有潜血,尿 比重也较正常值略高,镜下观察尿沉渣发现确有少量红细胞存在,反思该结果,我认为是因为该被取样者正处于月经周期末期,故虽样本肉眼观察并没有肉眼血尿,但尿液中含有红细胞也属正常,因此尿比重也较正常值高,得出干化学试剂法的其他值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尿沉渣显微镜观察也观察得到较为正常的指标。 3.但由于制作标本不当且该尿标本开头用于干化学实验,导致标本当中含有大 量的气泡、纤维和玻璃渣,对标本的观察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分辨出沉渣当中的成分造成较大的影响,也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误差。

诊断学基础总结

第一节症状学 发热 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临床分度: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④超高热41℃以上。 正常体温:℃~℃。 热型及病症: 1稽留热: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败血症、风湿热、 3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 4回归热:回归热、霍奇金氏病。 胸痛 病因:①胸部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呼吸系统疾病④其他疾病 胸痛部位: 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固定于病变部位,常伴有压痛;带状疱疹疼痛沿一侧肋间神经,疱疹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疼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牵涉至左肩背,左臂内侧达无名指。 胸痛性质: 食管炎呈灼痛或灼热感;心绞痛压榨痛并伴有濒死感;心肌梗死疼痛鞥为剧烈,并伴有恐惧、濒死感;干性胸膜炎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 心脏神经症疼痛在体力活动后反而减轻;熊慕言自发性气胸刻印深呼吸与咳嗽加重。 伴随症状: ①伴咳嗽、咳痰:气管、支气管、肺或胸膜疾病; ②伴咳血:肺炎、肺脓肿、肺梗死或支气管肺癌; ③伴呼吸困难:肺炎链球菌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肺炎; ④伴吞咽困难:食管疾病; 腹痛 病因: 1腹部疾病:①腹膜炎②腹腔脏器梗阻或扩张③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④脏器扭曲或破裂⑤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⑥化学性刺激⑦重力压迫与浸润 2胸腔疾病的牵涉痛 3全身疾病 4其他原因 腹痛部位及疾病: 中上腹:胃及十二指肠或胰腺疾病。 右上腹:肝胆疾病。 脐周围:小肠绞痛 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 阑尾早起疼痛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空腔脏器穿孔后可引起

弥漫性腹膜炎则为全腹痛。 腹痛的性质与程度: 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纪律性中上腹疼痛或灼痛。 如突然呈刀割样、烧灼样持续疼痛,可能并发急性穿孔。 幽门梗阻:胀痛,呕吐后缓解。 肝癌:多呈进行性锐痛。 伴随症状: ①伴寒战、高热:提示急性炎症。 ②伴黄疸:提示肝胆胰疾病,急性溶血等疾病。 ③伴血尿:见于尿路结石。 ④伴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胃肠梗阻。 ⑤伴血便:急性者见于急性菌痢、肠套叠。 咳嗽与咳痰 病因: 1呼吸道疾病2胸膜疾病3心血管疾病4中枢神经因素 咳嗽的性质: 1干性咳嗽: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炎、轻症肺结核,肺癌等。 2湿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 咳嗽音色: 声音嘶哑:见于声带炎、喉炎、喉癌,以及肿物压迫喉返神经。 犬吠样咳嗽:见于喉头炎症及气管异物。 鸡鸣样吼声:见于百日咳。 伴随症状: ①伴发热:呼吸道感染、胸膜炎、肺结核等。 ②伴胸痛:见于累及胸膜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 等。 ③伴哮喘: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气管与支气 管异物。 ④伴呼吸困难:见于喉头水肿、喉肿瘤、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病重症肺炎及肺结 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淤血、肺水肿。 ⑤伴咳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及风湿性二尖瓣狭 窄。 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咳血原因。 大量咳血见于空洞型肺结核。 粉红色泡沫痰为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表现。 多次反复少量咳血,要警惕是支气管肺癌。 咳血量:100ml内为少量,100ml-500ml为中量,500ml以上或一次在100ml-500ml 为大量咳血。 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

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 一、实训目的 1、能正确接近和保定动物(家畜、家禽及犬猫等),以保障动物和检查者的安全,便于进行临床检查。 2、掌握动物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应用这些方法对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 3、通过临床检查,熟悉健康动物的生理状况(指标)。 4、能识别并正确描述异常现象(症状的表现),结合理论能明确症状提示的临床诊断意义。 5、能熟练采血和进行临床常规诊断检查仪器(血细胞计数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的操作。 二、实验考核要求 (一)考核内容要求 1.完成《某种健康动物临床检查的报告》 2.完成《某养殖场动物或者某种单一动物临床疾病检查的报告》。 (二)具体要求 1. 两个报告总字数2000字(不含图片)。 2. 两个报告必须附检查时的部分照片。 三、实验内容 (一)《某种健康动物临床检查的报告》 1.项目完成时间、地点 2.健康动物基本情况介绍 3.三大临床指标测定结果 4.整体状况临床检查及结果 5.各系统临床检查及结果 注:任选一种健康动物。

(二)《某养殖场动物或者某种单一动物临床疾病检查的报告》。 1. 项目完成时间、地点:疾病检查的时间不少于3天。必须每天检查至少1次(最好2次)。 2. 养殖场或动物基本情况介绍:参见《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相关部分。 3. 发病情况(病史)或流行病学)介绍:参见《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相关部分。 4. 全面临床检查及结果(有条件可进行实验室检验):按照病例表进行填写(参见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中的病历表)。 5. 提出初步诊断结果 黄牛临床疾病检查的报告 检查时间:2022年4月21日至27日。 地点:某地养殖场。 基本情况:普通黄牛,5岁。母牛,体重:180KG。毛色:红色。用途:肉牛。临床基本检查法: 是指从临床诊断的角度,通过问诊的调查了解和应用眼、耳、手、鼻等器官去对病畜进行的直接检查。 临床基本检查法中主要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临床基本检查法的特点:简单、方便、易行。 对任何动物、在任何场所均可实施多可直接的、较为准确的判断病理变化。 视诊的方法: 对大动物、凶猛动物的视诊,应距离动物2米远,环绕动物边走边观察。对集约化养殖场动物的视诊,应先畜群、后个体。 视诊的检查范围----动物外貌 ----精神状态

诊断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室名称:第一临床医学院《诊断学基础》实验室 总学时:126 、108 实验学时24 面向专业(层次)或专业方向:中医学各专业 应开实验项目:8 个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考核方式:考试 撰写负责人:杨继兵刘军楼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高等教育进展的趋势,是注重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实验教学就是突出能力培育,重视增强实践教学,强化技术培训的教学模式。 诊断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熟悉或掌握诊断疾病的大体知识与大体技术,为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只有通过实验教学,已完成理论课学习的学生才能练习并慢慢提高作为临床医师培育中最大体的诊断技术,如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在老师示教下,学生必需要反复练习,尤其是全面、系统、规范的体魄检查方式,要求学生彼其间在自己身上反复操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熟练、规范的体魄检查方式及其他临床技术,掌握各类常见体征检查方式和临床意义、心电图检查的大体知识等,为后续课程及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实验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时刻共24课时,体魄检查实验5次15课时,体魄检查多媒体实验课1次3课时,心电图检查实验1次3课时,体检考试1次3课时。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安排考试,对每位学生一一考核,试题限定在本大纲范围内。课程总成绩评定:技术考试成绩占25%,平时成绩占15%,理论考试的成绩占60%。 二、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1.《诊断学基础实验指导》,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诊断学基础教研室编写。 2.《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

诊断学实验课心得体会

诊断学实验课心得体会 篇一:《实验诊断学》课程论文 《实验诊断学》课程论文 实验诊断学与临床诊断学两者关系紧密相关。实验诊断学是以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将检验学提供的结果或数据,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也可为科学研究、预防疾病、健康普查和遗传咨询等提供实验依据。因此,实验诊断学是以一门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作为医学生的我们要好好掌握这一门课程。 传统上实验诊断学按临床检验分类,它的任务是应用仪器、试剂和方法对标本进行检验,并做好质量控制,得出准确、可靠地检验结果,供临床应用。它的检测内容包括临床一般检验,血液学检验,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学检验和遗传病检验。而近年来国内外趋于按器官、系统疾病的分类,它的检验内容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疾病,心脏疾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风湿病、变态反应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遗传病等的实验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实验诊断学所使用的仪器也多以实现自动化,如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尿液分析仪、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自动酶标仪、自动细菌培养和鉴定仪、流式细胞仪等,形成了一个自动化的临床检验体系。这些仪

器具有高精度、多参数、高智能、高准确度、高微量和高速度等特点。在诊断过程中所采用的试剂也实现了多样化。由于所用试剂都是经过严格验证的高质量试剂,因此,可以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针对性强的试剂。而选择的检验方法要求有国际标准化,其精密度和准确度达国际最佳水平,简便,快速,能适应和满足检验的需求。 在学习实验诊断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常见病为基础,以重要器官为中心,重点抓住反映它们的实验诊断项目。例如,糖尿病抓住血糖和糖代谢紊乱相关实验,冠心病抓住心脏标志物和脂类代谢紊乱相关实验,白血病抓住血常规和骨髓象检查,肝炎抓住肝炎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肾脏病抓住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内分泌病抓住内分泌相关实验,恶性肿瘤抓住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对具体的实验项目,应以实验的原理,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作为学习重点,深入学习,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例如,黄疸的实验诊断,重点掌握胆红素代谢的理论,胆红素检测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以及它们在溶血性、肝源性和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我们应学习以检验项目为中心,深入联系理论实际、广泛联系临床疾病。例如,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必须了解正常凝血机制和PT测定所反映的凝血因子范围。测定的结果,以血浆凝固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表示;若PT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时还必须同时报告国际正常化比值。PT是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

诊断学腹部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诊断学实验报告电子稿版本(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前言 物理诊断实验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全面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临床见习是通过对临床典型疾病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让学生掌握一套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疾病的方法,为将来做好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实验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使用,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可参考使用. 实验一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 二、熟练掌握一般状态、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血压、体温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习器材: 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皮尺。 四、实习内容: (一 )生命体征:

1(体温: 口测法,测前注意消毒,将汞柱甩到 36 ?以下,测时舌下放置 5分钟,然后读数,记录。 2(呼吸 :通过视诊观察胸、腹部的运动的频率和节律,要求观察一分钟。 3(脉搏 :一般常用桡动脉处通过触诊,记录一分钟频率和节律的结果。 4(血压 (略 ) (二)一般状态: 发育: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正常或不正常。 营养: 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为良好、中等或不良。神志: 清晰、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自动、被动、强迫。 表情: 正常、淡漠、烦躁不安、痛苦、忧郁。 面容: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病危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等。 步态:正常,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 等) (三)皮肤: 色泽:发绀,苍白,潮红,黄疸,色素沉着。 弹性: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折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 温度:正常,增高,冰冷。 湿度:正常、湿润、干燥。冷汗即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夜间睡后出汗称盗汗。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基础(症状诊断,捡体诊断,实验诊断,机械诊断,影像诊断) 第一章问诊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特点、伴随症状、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诊治过程、一般情况)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及生育史家族史 第一节发热(重点) 发热:当机体因致热源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过多,散热过少,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值时。 分型: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a、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 b、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的心、肺、脾等脏器梗死或肢体坏死 c、大量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热、药物热(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严重脱水(4)皮肤散热减少(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发热临床分度:正常成人腋下36-37度之间口测:a、低热37.5-38度b、中等热度38.1-39度c、高热39.1-41度d、超高热41度以上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骤升型、缓升型)体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热型:稽留热:体温常于39-40度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小于等于1度,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驰张热:体温保持在39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别在2度以上,但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间歇热:体温骤升达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回归正常交替出现。回归热(有规律的交替,霍奇金病)、波状热反复多次(布氏菌病)、不规则热(结核,风湿,支气管肺炎)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喉下神经面神经脊髓神经咽肌膈肌其他呼吸肌0 病因:a、呼吸道疾病(最常见)b、胸膜疾病c、心血管疾病d、神经因素 特点:a、咳嗽的性质(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b、咳嗽的时间与规律(突发咳嗽,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阵发性,百日咳,支气管内膜结合。长期慢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脓肿。夜间,左心衰竭及肺结核)c、音色(阵发性痉咳伴鸡鸣样回声,见于百日咳)d、痰的性质与颜色(1、粘液样痰多见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初2、浆液性痰见于肺淤血、肺水肿3、脓性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4、血性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支气管肺癌5、铁锈色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6、粉红色泡沫样痰是肺水肿的特征)

诊断学基础重点(最新)

诊断 绪论 I、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主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2、体格检査: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査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査,称为体格检査.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脸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査: 5)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C〜3 7 •发热时体温毎升高1 r.脉搏增加10〜20次/ 2*C:肛测为36.5*C~ 3 7. 7 °C 发热的分度(以口测为标准):低热为3 7.3*C-38*C;中热为38. 1°C~39°C:高热为39.1'C〜4 19;超高热为4 rCo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trC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 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 9°C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C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发复交替。区別波状热的逐渐上升,逐渐下降。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6)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 (1)应注总询问仃感染仃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來的一般1W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 (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 (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 (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址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如胆囊疾病一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席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一会阴部;阑尾炎一转格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