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

•(3)诊•断PO实CT验) 的改进
•
如提供更
多更灵敏更
•
实用的实验
•(4)实验室管理的完善
•
实验室的认可
•
(Lab.Accreditation)
•
循证实验医学
•
(Evidence-Based Lab.Med.)
•
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
•
(Total IQC System & EQA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 (包括对实验室检查的分析评价) •验证或修正诊断(diagnosis correcting )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
•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 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 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
• ※实验室前
•五、学习实验诊断学的要求:
• 掌握: 检验项目的选择,常用检验 的临床意义
• 学会: 临床思维,进行实验的评价及 结果分析
• 熟悉: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实验的 影响因素
•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自学内容)
•
•
血液标本: 采血部位及采血时
间•
•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
总结
•实验诊断学概论
•● 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应用范围 •● 现状及进展 •● 临床应用与评价 •● 学习要求
• 实验医学科学
•临床免疫实验室
•临床病原微生物 室 •激素检测室
•临床药理实验室
•临床生化室
•血库
•临检血液室
• 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
• 应用范围:
•
临床医疗
实验室诊断学知识点

实验室诊断学知识点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实验室检查对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室诊断学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领域。
一、实验室常用标本及其采集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体液,包含丰富的生物信息。
常见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有针头穿刺、静脉留置针等。
2. 尿液标本采集尿液是另一种常用的生物体液,反映了人体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一般为清洁中段尿,避免采集首末尿。
3. 痰液标本采集痰液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标本,可以通过咳出或者支气管镜等方法采集。
4. 组织标本采集组织标本采集主要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进行,用于病理学检查和诊断。
二、常见实验室检验项目1.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型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
2. 生化检验生化检验主要检测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浓度,常见的有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3.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主要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
4.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检测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包括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5. 检验标本的保存与运输为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标本的保存和运输至关重要。
常见的方法有冷藏、冷冻等。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标本品质的控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的控制,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在实验室检验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日常质量控制、仪器校准与维护等。
四、临床应用与疾病诊断1. 实验室诊断与疾病监测实验室诊断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2. 常见疾病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学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例如血液系统病变、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
3. 新技术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
诊断学简介

诊断学简介诊断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疾病的方法和原因。
诊断学有助于医生正确诊断疾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诊断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史采集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的病情以及了解其病史,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方法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程度。
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病人的血液、尿液、组织或细胞等进行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来获得病人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等信息,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影像学技术对病人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如X线、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确定疾病的诊断。
诊断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要尽可能地全面、准确地获取病人的信息,避免遗漏或误诊。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诊断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医学借助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发展了许多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如基因检测、分子诊断、免疫组化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诊断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安全的保障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医学院校和医院都十分重视诊断学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和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社会对优秀医疗人才的需求。
诊断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疾病的方法和原因。
诊断学对于医生正确诊断疾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诊断学实验报告

诊断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原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程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诊断学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各种诊断方法和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内容。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病历、临床检查仪器、实验室设备等。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步骤。
实验步骤:1. 病史采集,首先,我们需要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疾病的起病时间、症状表现、病程变化、曾经的治疗经历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2. 体格检查,接下来,我们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头颈、胸部、腹部、四肢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我们可以获取很多诊断线索。
3.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我们会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内容。
实验室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4. 影像学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检查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诊断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综合分析各种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最终确定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结论,诊断学实验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技能,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同时,也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伦理规范。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仪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第五篇实验室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血液RBC和Hb正常值:对象RBC(10/L)Hb(g/L)男性(4.0~5.5)120~160g/l女性(3.5~5.0)110~150 g/l新生儿(15~20)180~190 g/l儿童(5~12)120~140 g/lRBC及Hb的病理变化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男性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女性Hb <110 g/L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 (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类型MCV MCH MCHC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巨幼细胞贫血(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肝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RDW 的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 )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 患者RDW ↑,早于其他指标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 患者RDW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 正常3.用于形态学分类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白细胞参考值成人儿童新生儿 WBC 计数(10/L ) (4~10)x10/L (5~12)x 10/L15~20 x 10/L中性粒细胞<05 x10/L 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 x10/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片和骨髓检查一、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 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 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 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 ✧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 ✧ 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粒细胞(GRA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N)✧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获得相关信息,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检测技术是实验室诊断学的基础,包括各种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技术。
其中,生物化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生理功能、代谢异常等方面的指标,如血糖、肝功、电解质等;免疫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DNA、RNA、蛋白质等方面的信息;微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其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检测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诊断应用实验室诊断应用是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帮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过程。
实验室检测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如病毒感染的种类、肿瘤的类型和分子水平的特征、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四、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将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管理信息、诊断应用信息等整合起来,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
实验室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告等功能,能够对实验室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诊断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治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诊断应用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等方面,需要实验室医师和临床医生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实验室诊断学的发展。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熟悉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对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临床技能实验室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病历采集与询问病史2. 全身一般状态检查3. 头部检查4. 颈部检查5. 胸部检查6. 腹部检查7. 肛门、直肠检查8. 四肢及脊柱检查五、实验步骤1. 病历采集与询问病史- 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
- 详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
-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步态等。
- 观察患者的发育、营养、体型、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等。
-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3. 头部检查- 观察头部外形、皮肤、毛发、头皮等。
- 检查眼、耳、鼻、口腔等。
- 评估患者的意识、语言、思维、情感等。
4. 颈部检查- 观察颈部外形、皮肤、毛发、甲状腺等。
- 检查颈部血管、淋巴结等。
- 评估患者的吞咽、发音等功能。
5. 胸部检查- 观察胸部外形、皮肤、毛发、胸壁等。
- 检查肺部呼吸音、啰音等。
-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6. 腹部检查- 观察腹部外形、皮肤、毛发、腹壁等。
- 检查腹部肌肉、脏器等。
- 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
7. 肛门、直肠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皮肤、毛发等。
- 检查肛门括约肌、直肠指诊等。
- 评估患者的排泄功能。
- 观察四肢外形、皮肤、毛发、关节等。
- 检查肌肉、神经、血管等。
- 评估患者的运动、感觉、反射等功能。
六、实验结果1.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2. 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3. 头部检查:无异常发现。
4. 颈部检查:甲状腺无肿大,淋巴结未触及。
5. 胸部检查:呼吸音清晰,无啰音。
6.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是实验室诊断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于贫血、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化学检查
生化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生化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肝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对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存在和数量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方面的检测。
其中,细菌学检查可以检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细
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检测体内抗体的水平,对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基因、DNA、RNA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应用。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对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检查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室诊断学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