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正式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范本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范本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范本一、场所布局和环境要求1.1 生产场所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布置合理, 确保物流通畅以及消防安全。

1.2 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明亮, 无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 确保员工的劳动环境健康与安全。

1.3 场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对于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硬件设施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照明、防尘、防静电、防火、防爆等。

二、机械设备安全要求2.1 机械设备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 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

2.2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进行, 并且应有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2.3 机械设备必须定期维护保养, 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 并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

2.4 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测和试验, 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规定。

2.5 对于旧设备、大修后的设备、新增设备等, 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6 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必须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并且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员工安全要求3.1 对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考核。

3.2 对员工必须着装整齐、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并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3 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不得私自调整、更改操作流程。

3.4 对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员工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评估, 并定期体检。

3.5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员工, 应督促其改正, 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 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四、职业卫生和环境监测4.1 厂区内应设置职业卫生监测点, 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 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2 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 应进行相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工作制度。

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范文(2篇)

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范文(2篇)

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危险点及安全技术要求范文一、引言机械生产动力站房是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重视安全技术要求,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二、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危险点1. 电气设备的危险性机械生产动力站房中的电气设备存在电击、短路、过载等危险。

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并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巨大的危害。

2. 燃气设备的危险性机械生产动力站房中常使用燃气设备,如锅炉、燃气发电机等。

燃气设备存在燃烧、爆炸的危险。

如果燃气系统泄漏或不良操作,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机械设备的危险性机械生产动力站房中常使用各类机械设备,如发电机、泵站等。

这些机械设备有可能因为老化、故障等原因,导致运行不正常,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4. 化学品的危险性机械生产动力站房中常使用各类化学品,如燃油、润滑油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在不当使用或存放时,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危害人体健康。

5. 人为操作的危险性机械生产动力站房中人员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淡薄,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生产动力站房的安全技术要求1. 电气安全技术要求(1)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明确责任和操作流程。

(2)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维护人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

(4)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防火设施,如灭火器、灭火器箱等。

(5)在必要的区域设置电气禁入标志,并确保人员严格遵守。

2. 燃气安全技术要求(1)燃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2)定期对燃气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

(3)规范燃气设备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确保安全操作。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3篇)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3篇)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是为了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人身安全保护要求:1. 安全防护设施:机械制造生产场所应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手动安全防护装置、自动安全防护装置、光电保护装置等,以确保工人的使用安全。

2. 危险区域标识:机械制造生产场所应对危险区域进行明显的标识,并设立警示标志,以提醒工人注意危险。

3. 工作服和防护用品:工人在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 培训和教育:机械制造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及时解答工人在生产中的疑问。

二、现场设备安全要求:1. 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机械制造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杜绝设备出现故障和意外情况。

3. 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制造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工人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4. 设备的运行监控:机械制造企业应配备专业的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三、危险源排查和管理要求:1. 隐患排查和整改:机械制造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隐患进行排查,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2. 安全生产责任制:机械制造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对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合规。

四、火灾防护和逃生管理要求:1. 火灾防护设施:机械制造企业应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确保对火灾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报警。

2024年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24年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24年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机械设备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机械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使用机械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目标是确保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环节中的安全性。

第二章设计与制造第四条设计单位在机械设备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取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机械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五条制造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制造机械设备,确保材料选用合理、工艺规范、质量可靠。

第六条制造单位应当在机械设备配备标识和说明书,明确使用条件和操作要求,提供必要的使用安全培训。

第七条制造单位应当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试验和检验,确保其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在购买机械设备时应当认真审核制造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确保机械设备符合要求。

第三章安装与调试第九条机械设备的安装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

第十条安装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保证设备的位置合理、固定牢固、传动系统稳定。

第十一条安装人员应当在安装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注意现场秩序,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安装完成后,应当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第四章使用与操作第十三条使用单位应当为机械设备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操作和维护工作,确保安全操作。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应当熟悉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

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十六条使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机械设备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七条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机械厂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号:Q/WTS-001-20192019-2020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发布日期:2019-10-23 实施日期:2020-01-23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机械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1.1 安全技术操作规则总则 (4)1.2 机电设备检修工安全技术规程 (6)1.3 车床操作规程 (8)1.4 刨床操作规程 (9)1.5 磨床安全操作规程 (11)1.6 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 (12)1.7 空气锤安全操作规程 (13)1.8 铣工安全操作规程 (13)1.9 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4)1.10 钻床操作规程 (17)1.11 镗床操作规程 (18)1.12 金属带锯床操作规程 (19)1.13 冲压机床(冲床、剪冲机)安全操作规程 (20) 1.14 剪床(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 (21)1.15 卷板机安全操作规程 (23)1.16 电(气)焊(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4)1.17 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7)1.18 φ1.83磨机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9)1.19 φ2.2磨机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0)1.20 烘干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1.21 破碎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含生料、成品各破) (32) 1.22 生料DJC—II微机系统操作规程 (33)1.23 回转反吹扁袋除尘器操作规程 (34)1.24 倒库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含煅烧倒库、成品倒库) (35) 1.25 萝茨鼓风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6)1.26 3#窑专用风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7)1.27 机立窑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8)1.28 成球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9)1.29 KLS水除尘脱硫器操作规程 (41)1.30 熟料卸料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1)1.31 成品HX—80196斗式微机配料系统操作规程 (42)1.32 成品2#φ2.2磨机线磨头下料工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4) 1.33 超高压静电收尘器操作规程 (45)1.34 装包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6)1.35 汽车驾驶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7)第2章作业安全 (49)2.1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49)2.1.1 交叉作业管理制度 (49)2.1.2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57)2.1.3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64)2.1.4 大型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69)2.1.5 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75)2.1.6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81)2.1.7 有毒、有害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85)2.1.8 能源介质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87)2.2 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91)2.3 变更管理制度 (94)2.3.1 附表1:变更申请表 (97)2.3.2 附表2:变更验收表 (98)2.4 三违管理制度 (100)2.4.1 附表1:三违人员记录 (105)2.5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06)第1章机械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1安全技术操作规则总则为了切实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劳动保护政策、法规、法令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工伤、职业中毒、职业病和设备设施损毁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作业。

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定范本

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定范本

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定范本
一、综述
施工机械在建筑工地和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有效的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定范本,以提供给相关单位参考和执行。

二、施工机械管理
1. 施工机械注册与备案
2. 施工机械使用单位
3. 施工机械使用人员
三、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1. 施工机械安全培训
2. 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 施工机械安全防护装备
四、施工机械巡检与维护
1. 施工机械巡检制度
2. 施工机械维修维护
五、施工机械事故应急措施
1. 施工机械事故预防与应急演练
2. 施工机械事故现场处理
六、施工机械安全监管
1. 施工机械安全执法检查
2. 施工机械安全监测
七、施工机械安全质量评估
1. 施工机械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2. 施工机械安全监测及数据分析
八、施工机械安全宣传教育
1. 施工机械安全宣传活动
2. 施工机械安全教育培训
九、施工机械安全经验交流
1. 施工机械安全经验总结
2. 施工机械安全问题研究
十、施工机械安全改进措施
1. 施工机械安全改进计划
2. 施工机械安全改进效果评估
十一、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责任
1. 施工机械安全责任分工
2.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绩效考核
以上是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定范本的主要内容。

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机械安全风险,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规定的实施和有效性。

安全生产技术-完整版

安全生产技术-完整版

第一章机械电气安全生产技术第一节机械产品制造机械安全生产根底学问〔一〕机械生产的主要产品及其分类1.机械生产的主要产品机械工业是为各产业供给机械装备〔机械产品〕的产业。

1)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机械产品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机械产品主要有:(1)农业机械:拖拉机、内燃机、播种机、收割机等。

(2)重型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设备等。

水泥(3)工程机械:叉车、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等。

(4)石化通用机械:石油钻采机械、炼油机械、化工机械、气体压缩机、制冷空调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

(5)电工机械: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凹凸压开关、电线电缆、蓄电池、电焊机、家用电器等。

(6)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等。

(7)汽车:载货汽车、大路客车、轿车、改装汽车、摩托车等。

(8)仪器仪表: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成分分析仪、汽车仪器仪表、电料机械、电教设备、照相机等。

(9)根底机械: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标准紧固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等。

(10)包装机械:包装机械、金属制包装物品、金属集装箱等。

(11)环保机械: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

(12)其他机械。

2)非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主要机械产品(1)铁道机械。

(2)建筑机械。

(3)纺织机械。

(4)轻工机械。

(5)船舶等。

2.机械主要产品的分类机械企业生产用主要机械分为6 大类:(1)金属切削机床。

(2)锻压机械〔锻造、冲剪压机械〕。

(3)起重机械。

(4)木工铸造机械〔木工机械、铸造机械〕。

(5)专用生产用机械。

(6)其他机械。

〔二〕机械设计本质安全及安全装置1.机械设计本质安全1)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实行措施来消退机械危急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

包括:在设计中消退危急的部件,削减或避开在危急区域内处理工作需求,供给自动反响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之中等。

2024年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2篇)

2024年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2篇)

2024年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一)、采光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

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宽度3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lm。

3.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

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

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三)、设备布局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

为此,应该做到:1.大、中、小设备划分规定(1)、按设备管理条例规定。

将设备分为大、中、小型3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正
式版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采光
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
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 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 m。

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l 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

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

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三)、设备布局
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

为此,应该做到:
1.大、中、小设备划分规定
(1)、按设备管理条例规定。

将设备分为大、中、小型3类。

(2)、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 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2.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
的规定
(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 m,中型≥l m,小型≥0.7 m。

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

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 m,中型≥0.8 m,小型≥0. 7 m。

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2 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
落至地面;对低于2 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1.05m。

(四)、物料堆放
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不当,不仅妨碍操作,而且引起设备损坏和工伤事故。

为此,应该做到:
(1)、生产场所要划分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且稳固,一般摆放方位与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2)、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妥,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
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 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 m。

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便于吊装。

流动物件应设垫块楔牢。

(五)、机械生产场所的地面状态要

生产场所地面平坦、清洁是确保物料流动、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

为此,应该做到:
(1)、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大于0.2 m、宽大于0.1 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

夜间应有照明。

(3)、生产杨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

(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