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正式)

合集下载

DB33T 789-2013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DB33T 789-2013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 ................................................................ 4 5.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4 5.3 安全生产投入 .................................................................. 4 5.4 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 ............................................................ 5 5.5 安全生产教育 .................................................................. 5 5.6 事故管理 ...................................................................... 5 5.7 “三同时”管理 .................................................................. 5 5.8 班组安全管理 .................................................................. 5 5.9 安全操作规程 .................................................................. 5 5.1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 6 5.11 相关方安全管理 ............................................................... 6 5.12 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 6 5.1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 6 5.14 应急救援预案 ................................................................. 6 5.15 劳动防护用品 ................................................................. 6 5.16 职业健康 ..................................................................... 7 5.17 安全生产档案 ................................................................. 7 6 设备设施 .......................................................................... 7 6.1 铸造机械 ...................................................................... 7 6.2 铸造熔炼炉 .................................................................... 7 6.3 工业梯台 ...................................................................... 8 6.4 锻造机械 ...................................................................... 8 6.5 工业炉窑 ...................................................................... 8 6.6 酸碱油槽 ...................................................................... 9 6.7 空压机 ........................................................................ 9 6.8 工业管道 ...................................................................... 9 6.9 风动工具 ...................................................................... 9 6.10 金属切削机床 ................................................................. 9 6.11 砂轮机 ...................................................................... 10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必考点总结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必考点总结

安全生产技术重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一、机械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措施(★★)1.转动的危险部位及防护(1)转动轴(无凸起部分):护套;转动轴(有凸起部分,联轴器):固定式防护罩进行全面封闭。

(2)对旋式轧辊、牵引辊:钳型防护罩;辊式输送机(辊轴交替驱动):驱动轴的下游安装防护罩。

如所有辊轴都被驱动,无须安装防护装置。

(3)啮合齿轮: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

内壁应涂成红色;有辐轮:手动驱动危险。

金属盘片来填充或弹簧离合器。

2.直线运动危险部位(1)砂带机:远离操作者的方向运动,并且具有止逆装置。

仅暴露工作区域。

(2)工作台和滑枕:平板端面距离固定结构的间距不能小于500mm。

(3)带锯机:仅用于材料切割的部分露出,其他部分封闭。

(4)配重块:当使用配重块时,应对其全部行程加以封闭。

3.皮带防护:皮带危险部位:皮带接头及皮带进入到皮带轮。

采用有金属骨架焊接金属网。

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离地面2m以下,设防护罩。

离地面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二、安全防护装置(★★★)1.措施总论(1)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包含的内容。

(2)安全防护或补充保护措施:①防护装置:物理屏障②保护装置:联锁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能动装置、限位装置③补充装置:急停装置、救援逃生设施(3)使用信息:安全标志:红(消防设备、急停按钮、轮子裸露部位)黄(防护栏杆)蓝绿(安全通道)。

三、机械制造生产场所安全技术(★★)1.通道要求(1)车间横向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000mm;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000mm。

(2)人工运输1m,电频车单向行驶1.8m,电瓶车对开3m,叉车或汽车3.5m。

(3)小型机床<6m;中型机床6-12m;大型机床最大外形尺寸>12m或质量>10t;特大型机床质量在30t以上:机床操作面间距小中大特大(1.1358);机床后面、侧面离墙柱(0.8111);机床操作面离墙柱间距(1.3580)。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三篇)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三篇)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1.材料设备材料在规定使用寿命内,必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

(1)不得使用对人有危害的材料来制造生产设备。

在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2)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爆炸、生成有害物质等)的材料。

(3)设备的零部件,如因材料老化或疲劳可能引起危险时,必须选用耐老化或抗疲劳材料制造,并应规定更换期限。

其安全使用期限应小于材料老化或疲劳期限。

(4)设备易被腐蚀或空蚀的零部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材料制造,或采取某种方法加以防护。

(5)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并防止由于电流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

2.使用期限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

按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载、雨雪、辐射、粉尘、负载、冲击、振动等)要求,设备必须具有适应该环境的足够能力,特别是防腐蚀、耐磨损和抗疲劳的能力。

3.适应能力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必须报废。

如果必须继续使用时,应经技术部门仔细检查,做出技术鉴定,并更换必要的零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4.绝缘性(1)绝缘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以承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过电压。

(2)绝缘材料要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

(3)各类绝缘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热性。

(4)支承带电部分的绝缘件,要有足够的耐受潮湿、污秽、油垢或类似影响而不致使其安全性能降低。

(5)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把泄漏电流限制在不影响安全的极限值之内。

5.稳定性(1)如果通过形体设计和自身的质量分布,不能安全地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则必须采取特殊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如所要求的稳定性必须在安装或使用地点采取特别措施确定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时,则应在生产设备上标出,并在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3)生产设备不得在振动,风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倾覆,或产生不应有的位移。

(4)有司机驾驶或操纵,并有可能发生倾覆的可行驶的生产设备,必须设计保护司机和其他人员的防护装置。

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

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

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一)、采光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

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宽度>3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lm。

3.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

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

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三)、设备布局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范本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范本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范本一、场所布局和环境要求1.1 生产场所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布置合理, 确保物流通畅以及消防安全。

1.2 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明亮, 无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 确保员工的劳动环境健康与安全。

1.3 场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对于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硬件设施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照明、防尘、防静电、防火、防爆等。

二、机械设备安全要求2.1 机械设备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 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

2.2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进行, 并且应有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2.3 机械设备必须定期维护保养, 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 并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

2.4 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测和试验, 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规定。

2.5 对于旧设备、大修后的设备、新增设备等, 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6 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必须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并且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员工安全要求3.1 对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考核。

3.2 对员工必须着装整齐、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并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3 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不得私自调整、更改操作流程。

3.4 对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员工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评估, 并定期体检。

3.5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员工, 应督促其改正, 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 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四、职业卫生和环境监测4.1 厂区内应设置职业卫生监测点, 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 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2 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 应进行相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工作制度。

DB33 789-2010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DB33 789-2010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 789—2010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3 5 管理要求 ........................................................................... 4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 ................................................................. 4 5.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4 5.3 安全生产投入 ................................................................... 4 5.4 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 ............................................................. 5 5.5 安全生产教育 ................................................................... 5 5.6 事故管理 ....................................................................... 5 5.7 “三同时”管理 ................................................................... 5 5.8 班组安全管理 ................................................................... 5 5.9 安全操作规程 ................................................................... 5 5.1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 6 5.11 相关方安全管理 ................................................................ 6 5.12 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 6 5.1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 6 5.14 应急救援预案 .................................................................. 6 5.15 劳动防护用品 .................................................................. 6 5.16 职业健康 ...................................................................... 7 5.17 安全生产档案 .................................................................. 7 6 设备设施 ........................................................................... 7 6.1 铸造机械 ....................................................................... 7 6.2 铸造熔炼炉 ..................................................................... 7 6.3 工业梯台 ....................................................................... 8 6.4 锻造机械 ....................................................................... 8 6.5 工业炉窑 ....................................................................... 8 6.6 酸碱油槽 ....................................................................... 9 6.7 空压机 ......................................................................... 9 6.8 工业管道 ....................................................................... 9 6.9 风动工具 ....................................................................... 9 6.10 金属切削机床 .................................................................. 9 6.11 砂轮机 ....................................................................... 10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重点梳理: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重点梳理: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重点梳理: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一)、采光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 m。

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lm。

3.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

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

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三)、设备布局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

为此,应该做到:1.大、中、小设备划分规定(1)、按设备管理条例规定。

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35670)

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35670)

AQ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Standard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自 2013-10-1 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4.1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4.2基础设施安全条件的基本要求4.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基本要求4.4绩效评审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珍、付培元、王朝富、侯永民、陈霖、董长松、陈忠德、徐远荣、蒋宗鼐、刘占杰、范新建、任凤臣、许敏。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4674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GB 139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19671 机械安全 双手控制装置 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 23821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195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3009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JB 5319.2 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安全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234-97 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机械制造生产场所的采光要求生产场所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者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 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

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
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2.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内安全通道使之为了保证职工通信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摄制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

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宽度>3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1m。

(3)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

通道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3.机械生产场所的设备布局要求车间生产设备
设施的摆放,相互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

因此,应做到
(1)大、中、小设备划分规定①按设备管理条例规定:将设备分为大、中、小型3类。

②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3.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的规定①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m,中型≥lm,小型≥0.7m。

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尺寸要求计算。

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

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②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m,中型≥0.8m,小型≥0.7m。

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
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③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2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1.05m。

4.机械生产场所的物料堆放要求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不当,不仅妨碍操作,而且引起设备损坏和工伤事故。

为此,应做到:(1)生产场所要划分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且稳固,一般摆放方位与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2)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膜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定,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得超出2m,砂箱堆垛不得超过3.5m。

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便于吊装。

流动物件应设置垫块
楔牢。

5.机械生产场所的地面状态要求生产场所地面平坦、清洁是确保物料流动、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

应做到:(1)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要符合规定的要求;(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度大于0.2m、宽大于0.1m的坑、壕和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3)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吉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