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规划要求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系统的等级划分及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的等级划分及基本要求

•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 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辅,减少跨越分区或 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 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 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 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 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系统)。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 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 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快 路


南宁市的 快速路
南宁快速路 →
设计图



连接城市各分区 的干路,以交通 功能为主。主干 路的设计行车速 度为40-60km/h 。
•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 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
•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不能混淆而产生冲突; 城市道路与铁路场站、港区码头和机场之间要联系方便)。
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
• 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 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嘿嘿嘿嘿嘿~~~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 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 类用地的分界线。
• 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 道。
• 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 道路宜自然)。
城市的道路“骨架”
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要注意避免在交通性道路两 侧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设施与用地,在生活 性道路两侧同样避免布局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 性用地)。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有序的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的展示。

因此,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道路规划、道路标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

一、道路规划要求1. 道路宽度标准城市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进行规划,在主干道和次干道中,根据车辆流量、通行需求和行车安全等因素确定道路宽度,一般应满足两个方向行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需求。

同时,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救援通行需要,还应设置应急车道。

2. 道路绿化和景观要求城市道路规划应充分考虑绿化和景观设计因素,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美好感受。

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选择适宜的绿植种类,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绿化带的美观整洁。

二、道路标识要求1. 路口标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路口标识的设置尤为重要。

合理、明确的路口标识可以帮助驾驶员准确判断道路行驶方向,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叉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路名牌,指示行进方向的箭头标识和交通信号灯等,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进方向。

2. 行车标线城市道路上的行车标线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行车标线设置可以引导车辆有序通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车道之间的分隔线、转弯专用道的标线等都应根据道路宽度、车辆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标线的清晰度和可见性。

三、交通信号灯要求1. 信号灯的布局及灯色要求城市道路的交通信号灯布局应科学合理,确保通行方向的可见性和交通流畅。

不同行进方向的信号灯应明确显示,并采用标准的红黄绿灯色,以避免驾驶员因灯色的混淆而引发交通事故。

2. 信号灯的定时控制交通信号灯应按照交通流量和车辆通行需求进行定时控制。

在高峰时段,信号灯的定时设置应适当延长,以确保交通流畅。

在夜间或低峰时段,信号灯的定时设置可以适当缩短,减少交通拥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目次目录2基本规定 (4)2.1道路分级 (4)3.2设计速度 (4)3.3设计车辆 (5)3.4 道路建筑限界 (7)3.5 设计年限 (9)3.6 荷载标准 (10)3.7 防灾标准 (10)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4.1 一般规定 (12)4.2 快速路 (12)4.4 自行车道 (16)4.5 人行设施 (18)5 横断面 (20)5.1 一般规定 (20)5.2 横断面布置 (20)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22)5.4 路拱与横坡 (27)5.5 缘石 (27)6 平面和纵断面 (29)6.1 一般规定 (29)6.2 平面设计 (29)6.3 纵断面设计 (32)6.4 线形组合设计 (35)7 道路与道路交叉 (36)7.1 一般规定 (36)7.2 平面交叉 (36)7.3 立体交叉 (38)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43)8.1 一般规定 (43)8.2 立体交叉 (43)8.3 平面交叉 (44)9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48)9.1 一般规定 (48)9.2 行人交通 (48)9.3 非机动车交通 (50)10 公共交通设施 (51)10.1 一般规定 (51)10.2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51)10.3 公共交通车站 (52)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 (54)11.1 一般规定 (54)11.2 公共停车场 (54)11.3 城市广场 (56)12 路基和路面 (57)12.1 一般规定 (57)12.2路基 (57)12.3 路面 (60)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63)13 桥梁和隧道 (66)13.1 一般规定 (66)13.2桥梁 (66)13.3隧道 (68)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72)14.1 一般规定 (72)14.2 交通安全设施 (72)14.3 交通管理设施 (74)14.4 配套管网 (75)15 管线、排水和照明 (77)15.1 一般规定 (77)15.2 管线 (77)15.3 排水 (78)15.4 照明 (79)16 绿化和景观 (81)16.1 一般规定 (81)16.2 绿化 (81)16.3 景观 (82)本规范用词说明 (84)引用标准名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86)2基本规定2.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交通流动和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和交通设施设计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规范要求1. 路网密度和布局合理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要考虑到道路的密度和布局是否合理。

合理的路网密度可以提供充足的交通通道,减缓交通拥堵。

同时,路网布局要合理分布各类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并提高通行效率。

2. 道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城市道路建设必须与环境协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道路和绿地的比例,增加绿化覆盖率,提供舒适的行车和行人环境。

此外,还应注意减少噪音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3. 车行道宽度和车道划分车行道宽度和车道的划分是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车道数量和车道宽度,以确保交通安全和流畅。

同时,根据道路使用需求,划分不同的车道,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以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

4. 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是城市道路规划的重点之一。

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情况,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确保交通有序、安全。

信号灯的位置、颜色和时间设置都需要符合交通规范,并与周边道路的情况进行配合,提高交通信号的可见性和可懂性。

二、交通设施设计原则1. 行人设施和安全保障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和安全。

为行人设置合适的人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如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并确保其安全、通畅。

同时,也要设置合理的行人引导标志和标线,提醒行人关注交通安全。

2. 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设置对于非机动车交通,应适当设置专用通道和停车设施,以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和停放便利。

比如划定自行车道、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等,为骑行者和步行者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城市道路网规划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网规划基本要求
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
1
4.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2 城市道路的功能及分类分级
4.2.1 城市道路的功能 1.交通设施的功能 2.公共空间功能 3.防灾救灾功能 4.形成城市结构功能
2
交通功能
道路交通 沿路利用
保证通风、日照、采光
城 市 道
公共空间
城市景观 市政工程管线的布置空间

保证消防、救援活动
2. 放射环式路网 这种路网的优点是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 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在明确道路功 能上有其优点。缺点是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 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如在小范 围采用放射环式路网,则可能形成许多不规则街坊,交叉口不 易处理,不利于建筑布置。因此此种结构形式适用于大、特大 城市。
次 Ⅰ 50,40 干 Ⅱ 40,30 路 Ⅲ 30,20
支 Ⅰ 40,30
路 Ⅱ 30,20

20
2~4 2~4
2
3.75 3.50 ~3.75
3.50
可设 不设 不设
2
3.50 ~3.75 不设
2
3.50
不设
2
3.50
不设
一、二、三幅路 一幅路 一幅路
一幅路 一幅路 幅路
9
4.3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1. 方格网式路网(又称棋盘式道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 的中、小城市。它划分的街道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这 种路网上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易明确, 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我国许多大城市的老城区 均是此结构形式。
第四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4.1 概述
4.1.1 城市道路网特点(与公路及其他专用道路相比)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80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旅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牌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1月14日1 总则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1.0.7.2 确下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听位置和用地范围;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1.0.7.4 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1.0.7.5 提出分期建设与交能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简述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简述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连通性:城市道路系统应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良好连通性,便于交通流动和居民出行。

道路的设计应满足交通需求,包括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

安全性:道路系统应注重交通安全,包括合理设置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以引导和警示交通参与者。

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减速带、交通隔离设施等措施,提高道路安全性。

容量和流畅性:道路系统应能够满足城市交通流量的需求,保证道路容量和通行效率。

合理规划道路宽度、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要素,避免交通拥堵和瓶颈。

可持续性:在道路系统布置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可以包括设置绿化带、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等措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交通发展。

基础设施配套:道路系统布置应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如公交站点、停车设施、人行道、自行车道、排水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道路系统的便利性和效益。

规划和综合考虑:道路系统布置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并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需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商业区域等因素。

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

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

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道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旨在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便捷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应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一致,遵循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需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和交通需求。

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走向,确保道路的合理连接和交通流畅。

其次,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城市道路建设注重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

例如,设置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交通标志等,提高道路的可视性和交通流畅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三,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城市道路建设注重交通便捷性。

城市道路的建设应该便于居民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在道路建设中,注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例如,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确保道路能够容纳更多的车辆和行人;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措施,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便捷性。

第四,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城市道路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的建设不仅要考虑交通需求,还要兼顾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在道路建设中,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道路建设对土地、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景观设计,提高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最后,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城市道路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的建设应该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既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网规划要求
1.要具有生长性
2.实现快慢交通分流,提高路网通达性
3.防止干路网上出现集中交通的蜂腰
4.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
5.重视对原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改造和协调
6.土地开发强度与道路网容量相适应
7.客货运交通分流
8.符合抗震救灾要求
环路的设置要求
1.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中心区的外围
2.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外,当城市放射干道与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
3.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4.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流量确定
5.环路等级不应低于主干路
6.两条环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KM
我国城市中自行车交通的组织方式
1.自行车+步行+公共交通的绿色交通系统应该成为规模大,密度高的大城市的首选
2.自行车道路网的构成和布局
轨道交通规划
1.特点:占地省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安全舒适准点
2.规划原则:1. 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满足城市主干道客流需求
3.线路走向沿城市干道布设符合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联系一些重要的客流集散点
4.线路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
5.应与常规公共交通网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最大整体效置在一些关键车站应考虑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换乘
6.各条线路的客运负荷量要尽量均衡
7.线路选线走向充分考虑地质地貌地形条件注意保护国家重点文明古迹和保护环境
3.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1.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A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较大的运量因而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沿线集聚
B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带来突破性变化由市中心伸向郊区的放射形轨道线路引导城市沿着一条高密度的带状交通走廊发展形成指状布局形态
C 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城市原有规模不断扩大在轨道交通作用下城市的各种设施会向线路两侧集中进而导致城市中心的变迁和原有格局的变化
2.轨道交通车站对城市的影响
A 大型换乘中心处于带状发展轴的中心外此类车站附近会进行高密度开发地价不断升值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
B 不同的站间距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换乘和发车间隔都会导致线路附近土地呈现出不同的开发利用形态
C 影响城市布局由于大型换乘站会发展成为市区域相对中心产生区域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从而改变原有城市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