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作业复习资料
《制药工程学》复习资料

《制药工程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制药工程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绪论第一节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第二节制药行业面临的挑战第三节化学工程师的机遇第四节质量源于设计第五节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工业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一节流体静力学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现象第四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第五节流速与流量的测量第二章搅拌和混合过程的放大第一节搅拌器第二节搅拌功率第三节混合过程放大的基本方法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放大第三章过滤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恒压过滤第三节过滤设备第四节滤饼的洗涤第四章干燥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湿空气的性质第三节湿物料的性质第四节干燥过程第五节干燥设备第五章传热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热传导第三节对流传热第四节传热的计算第五节换热器第六章结晶第一节结晶的目标和结晶设计中的限制因素第二节溶解度的评估和溶剂的选择第三节结晶动力学和过程选择第四节结晶的速率过程第五节间歇结晶过程的放大第七章反应动力学及表征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实验方法第三节反应的模拟第四节规模效应评估第五节固液传递第六节液液传递第七节气液传递第八节连续反应的优势第八章催化加氢反应中的速率过程第一节前言第二节氢化反应过程中溶液H2浓度的变化第三节H2的传质系数对反应动力学和选择性的影响第四节气液传递过程的表征第五节加氢反应基本的放大策略第九章膜系统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第一节渗透蒸发第二节有机溶剂纳滤第三节非分散的膜溶剂萃取第十章原料药反应体系的表征和规模化预测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均相反应的间歇操作过程第三节多相反应的间歇操作过程第四节半间歇操作过程第五节连续反应体系的应用第六节设备性能的表征和评估第七节模型的验证和统计第十一章连续反应釜的工艺研发和案例研究第一节前言第二节连续操作的优点第三节连续反应器和配套系统第四节连续反应工艺的开发第五节连续操作的规模化第六节工厂中的连续操作和案例研究第七节连续操作的集成第十二章制药工业中的粉碎第一节前言第二节粉碎类型和粉碎设备第三节粉碎质量和操作安全第四节实例介绍第十三章过程安全和反应危险性评估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基本概念第三节合成反应的实验室研究第四节目标反应的放大第五节分解反应的实验室研究第六节规模放大中的注意事项第十四章放大的注意事项第一节前言第二节放大过程中需要做的事情第三节放大过程中需要避免的事情第十五章固体制剂的设计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原料药第三节辅料第四节制剂过程第五节片剂的设计和表征第六节药物产品的稳定性第七节剂型的工艺操作和规模化第十六章干法造粒工艺的设计和放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辊压操作和相关设备第三节原料特性、特性测试和过程传感器第四节操作原理第五节辊压造粒的放大第十七章控释技术和口服控释制剂的设计第一节前言第二节控释剂型的发展第三节控释曲线和释药机制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1、造成制药行业新药研发的成本和风险不断提高的原因是(A B D )A.目前的新药研发针对的是复杂靶点B.新药通过临床试验的成功率不断降低C.专利药物的到期D.药物监管门槛的不断提高★考核知识点: 制药行业面临的挑战,附绪论.2(考核知识点解释):新药研发的成本取决于最后临床试验的成功率,由于药物通过临床试验的成功率逐渐降低,故研发成本逐年升高,这是由于目前新药多是针对复杂靶点,同时各国家和机构均提高了监管门槛,因而需要更多更复杂的临床试验和安全评估。
制药工程学复习资料

1.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基础上,通过与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的调查研究,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工程、环境等信息进行最终论证和分析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可行性意见,为项目决策审定提供全面的依据的报告。
2.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试车:机器在装配好后﹐正式使用之前的试验运行﹐看它的性能是否合乎标准。
4.空气的洁净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尘埃的大小和数量。
5.洁净厂房:采用空气净化系统以控制室内空气的含尘量或含菌浓度的厂房。
6.风玫瑰图:当地气象部门根据多年的风向观测资料,将各个方向的风向频率按比例和方位标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用直线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形似玫瑰花的闭合折线,这就是风玫瑰图。
7.悬浮粒子:悬浮于空气中当量直径范围为0.1到0.5微米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8.工艺流程框图:在工艺路线和生产方法确定之后,物料衡算开始之前表示生产工艺过程的一种定性图纸,是最简单的工艺流程图,其作用是定性表示出由原料变成产品的路线和顺序,包括全部单元操作和单元反应。
方框表示单元操作,圆框表示单元反应。
9.转化率: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可用该反应物的反应消耗量与反应物的原始投料量之比来表示。
单程转化率:表示反应物一次通过反应器,参加反应的某种原料量占通入反应器的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数。
全程转化率:以包括循环系统在内的反应器、分离设备的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参加反应的物料量占进入反应体系总原料量的百分数。
10.选择性:若反应体系中存在副反应,则在各种主、副产物中,转化成目标产物的反应物A的量与反应物A的反应消耗量之比称为反应的选择性。
11. BOD:即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mg/L)。
五天生化需氧量作为生化需氧量的指标用BOD5表示。
12. COD:即化学耗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的量,单位为(mg/L)。
制药工程学各章习题及复习

(掌握)这一部分内容要细看,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章制药工程设计概述1、名词解释(掌握)(1).项目建议书(2)设计任务书(3). 两阶段设计2、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所经历的基本工作程序。
(掌握)3、.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掌握)4、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及深度。
(掌握)5、设计任务书的审批及变更。
(掌握)6、设计阶段的划分。
(掌握)7、简述初步设计的深度。
8、简述初步设计的审批及变更。
9、简述制药工程项目试车的总原则。
(掌握)第二章厂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1、名词解释(掌握)(1)风玫瑰图(定义、表示方法、图)(2)建筑系数(3)绿地率(4)生产车间(5)辅助车间(6)空气洁净度(7)洁净厂房2、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掌握)3、厂址选择程序。
(掌握)4、简述总平面设计的依据。
5、总平面设计的原则。
(掌握)6、GMP对厂房洁净等级的要求。
(掌握)7、洁净厂房总平面设计原则。
(掌握)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1、(掌握)(1). 设备位号的表示方法(2)仪表位号的表示方法(3)仪表的常见图例和安装位置2. 简述工艺流程设计的作用。
3、工艺流程设计的任务。
(掌握)4、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掌握)5、简述连续生产方式、间歇生产方法和联合生产方式的特点。
(掌握)6、设计题或分析题(掌握)请认真复习“第二节工艺流程设计技术”,掌握每个工程实例。
第四章物料衡算1、明确概念及计算(掌握)(1)转化率(2)收率(产率)(3)选择性(4)总收率(5)单程转化率(6)总转化率2. 简述物料衡算的依据。
(掌握)3. 简述物料衡算的基准。
(掌握)4. 简述物料衡算的方法和步骤。
5、计算题(掌握)请认真复习并掌握“第三节”中每个工程实例的计算。
第五章能量衡算1、明确概念及计算(掌握)(1)物理变化热(2)化学变化热(3)相变热(4)浓度变化热(5)积分溶解热(6)标准化学反应热2、能量衡算的计算基准。
(掌握)3、简述能量衡算的方法和步骤。
制药工艺学资料

制药工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发酵制药:利用制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通过发酵,代谢合成药物,然后从中分离提取,精制纯化,获得药品的过程。
2 干扰素: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避免细胞产生的一组机构类似物,功能接近的细胞因子。
3 CHO:中国仓鼠、卵巢上皮样细胞系。
4 EPO:红细胞生成素。
5 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被直接结合到目标产物分子中,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的变化。
6促进剂:促进产物生成的物质,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前提的一类化合物。
7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多种营养物的混合物。
8生长因子:维持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质,不起碳源和氮源作用。
9消泡剂:降低泡沫的液膜强度和表面黏度,是泡沫破裂的化合物。
10 泡沫:气体分散在少量液体中,气体与液体之间被一层液膜隔开就形成了泡沫。
11发酵终点: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能力的时间。
12 分批灭菌操作:配置好培养基输入发酵罐内,直接蒸汽加热,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持续一段时间,再冷却至佛教要求温度。
13 连续灭菌操作: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
14基因工程菌:微生物为操作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的外源基因或过量或抑制表达自身基因的工程生物体。
15天然培养基:直接取自于动物组织提取液或体液作为培养基。
16 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试剂配制的培养基。
17 无血清培养基:全部用已知成份组配,不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
18生长基质:改变生长表面特性,促进细胞贴附的物质。
19 接触抑制:细胞在生长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集成片,当每个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相。
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
20贴壁依赖性细胞:需要有适量带电荷固体或半固体支持表面才能生长的细胞。
21非贴壁依赖性细胞:不依赖固体支持物表面生长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
22兼性贴壁依赖性细胞:对支持无的依赖性不严格,即可贴壁生长,也可悬浮生长。
制药工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制药工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第二章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类型法反应法、分子对称法、逆合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
2.全合成(概念):以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备的方法。
3.半合成(概念):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备的方法。
4.逆合成法(概念):从药物本身出发,一步步倒推出合成此药物的各种合成路线和起始原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合成法。
5.逆合成转化的一般顺序(简答):①由目标分子结构和反应性决定逆合成顺序。
②从合成角度考虑合成转化顺序。
③从合成反应优化合成转化顺序。
6.分子对称法(概念):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这就是分子对称法。
7. 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的考察、选择①化学反应的选择平顶型——易于控制尖顶型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一般多选汇聚型,此类型收率较高。
③原辅料供应基本要求是价廉易得,利用率高。
第三章药物工艺路线反应条件研究1.内因(概念):主要指参与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结合状态、键的性质、立体构型和构象、功能基的活性、各种原子和功能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物理性质等,它们都是设计和选择合成路线的理论依据。
2.外因(概念):主要指反应时的配料比、温度、溶剂、pH值、压强、反应时间、反应终点控制、产品后处理和设备状况等。
3 .简单反应(概念):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4.复杂反应(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
如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5.双分子反应(概念):即二级反应,是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6. 平行反应:又称竞争反应,是一种复杂反应,即在同一个反应物系统中同时进行着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重庆大学制药工程《制药工艺学》复习提纲

制药工艺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新药的定义是什么?NCE,New Chemical Entity, 新化学实体“me-too”模仿性新药创制IND,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申请作为临床研究用新药NGA, New Drug Application,申请作为注册新药什么是GMP, GLP,GCP,GSP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什么?GMP的实质: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GMP意味着不给任何偶然发生的事件以机会”。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什么是工艺路线?全合成药和半合成药?药物研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克霉唑的生产为什么选路线3?布洛芬、克霉唑、益康唑、5-氟嘧啶分子式?什么是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RS,(+) (-) ,D L、syn/anti、苏式和赤式手性碳原子和手性分子之间的关系?光学异构体的药性有几种情况,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什么是手性药物与受体的三点契合模型?沙利度胺(反应停)的应用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立体化学结构的药物合成,其原料选择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不对称合成?什么是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化合物和外消旋固体溶液?其作用力如何?如何分别? 外消旋拆分法常见的有哪几种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拆分剂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是“平顶型”反应,什么是“尖顶型”反应?什么是“一勺烩”工艺?什么是药物合成反应的“直线方式装配”?什么是药物合成反应的“汇聚方式装配”?,一般宜采用哪种装配方式,为什么?盐酸普鲁卡因的工艺选择相关的化学反应式第三章合成药物工艺研究根据毒性大小,中国药典如何对溶剂进行分类?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的八个重大课题是什么?如何根据反应过程的类型来考虑配料比?溶剂的作用?反应物、反应过渡状态、及生成物溶剂化,如何影响反应速度?溶剂对反应速度、反应方向、产品构型及互变异构体平衡如何影响如何,请各举一例。
制药工程学复习重点(最终)资料

制药工程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洁净厂房P21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需要采用空气净化系统一控制室内空气的含尘量或含菌浓度的厂房,称为洁净厂房。
GMP将洁净厂房内的空气划分为4个洁净等级,即D:100000;C:10000;B:100;A:1002.空气洁净度P21单位体积空气所含尘埃的大小和数量,《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将空气划分为4个洁净等级,即D:100000;C:10000;B:1000;A:1003.超临界提取: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新技术。
4.COD.P249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为mg·L-15.BOD.P249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时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为mg·L-16.活性污泥P254 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生物絮凝体,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7.电渗透p163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对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阴阳离子发生迁移,分别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而达到除盐或浓缩的目的。
8.反渗透:反渗透是用一定的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是盐水经过反渗透器,其中纯水透过反渗透膜,同时盐水得到浓缩,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相反,故称反渗透。
9.扩散混合p137 当固体颗粒在混合器内混合时,粒子的紊乱运动会使相邻粒子相互交换位置,从而产生局部混合,这种混合称为扩散混合。
10.对流混合P137 若混合设备翻转或在搅拌器的搅动下,颗粒间或较大的颗粒群之间将产生相对运动,而引起颗粒之间的混合,这种混合方式称为对流混合。
11.剪切混合P137固体颗粒在混合器内运动时会产生一些滑动平面,从而在不同成分的界面间产生剪切作用,由此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于粒子交界面,可引起颗粒之间的混合,这种混合方式称为剪切混合12.输液:是指将配制好的药液灌入大于500ml的输液瓶或袋内,经加塞,加盖和密封后,采用蒸汽热压灭菌法制备的灭菌注射剂。
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复习资料

1、一步制粒:答:又称流化床制粒,是在自下而上通过的热空气的作用下,使物料粉末保持流化状态的同时,喷入含有黏合剂的溶液,使粉末结聚成颗粒的方法。
它将常规湿法制粒的混合、制粒、干燥三个步骤在密闭容器内一次完成。
2、冲液:答:在灌注药液过程中,药液从安瓿内冲溅到瓶颈上方或冲出瓶外。
3、初步设计:答:根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全面的研究,寻求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
主要是确定全厂性的设计原则、标准和方案,水、电、汽的供应方式和用量,关键设备的选型及产品成本、项目投资等重大技术经济问题。
编制初步设计说明书等文件与工程项目总概算书。
其内容和深度能使对方了解设计方案、投资和基本出处为准。
4、环境保护三大政策: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5、排水系统的组成:答:排水系统包括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排放系统,以及冷却用水及雨水的直接排放或冷却循环两大部分。
6、简述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基本要求?答:(1)表示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工艺设备,包括设备图例、位号和名称。
(2)表示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工艺物料的名称、技术规格及流向。
(3)表示出各种辅助管道(如水、冷冻盐水、蒸汽、压缩空气及真空等管道)的代号、材质、管径及保温情况。
(4)表示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工艺阀门以及阻火器、视镜、管道过滤器、疏水器等附件,但无需绘出法兰、弯头、三通等一般管件。
(5)表示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仪表和控制方案,包括仪表的控制参数、功能、位号以及检测点和控制回路等。
(6)绘制出地面及厂房各层标高。
7、试述安瓿灌封时常见的封口问题?请简述其解决措施?答:安瓿灌封过程中的封口常见问题有焦头、泡头、平头和尖头。
(1)焦头产生焦头的主要原因是:灌注太猛,药液溅到安瓿内壁;针头回药慢,针头挂有液滴且针头不正,针头碰安瓿内壁;瓶口粗细不匀,碰到针头;灌注与针头行程未配合好;针头升降不灵;火焰进入安瓿瓶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答案绪论1.5 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7 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按照我国传统的设计体制,一般可分为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的中期工作和设计的后期工作。
而设计的前期工作又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厂址选择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等项工作。
1.10 简述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个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工作程序:提出项目建议书→批准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审查及批准→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选择建设地点、进行勘察)→初步设计中审→施工图设计(进行建设准备)→组织工程施工→试车(进行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生产1.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设计任务书2.设计中期工作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有一些大型项目,在中间还需有扩大初步设计)3.设计后期工作阶段:组织工程施工→交付生产第二章2.2设计前期应做哪些工作?(同上)2.3 项目建议书包括哪些内容?①项目名称、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即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②产品需求的初步预测;③产品方案及拟建生产规模;④工艺技术方案(原料路线、生产方法和技术来源);⑤资源、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⑥建厂条件和建设厂址初步方案⑦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方案;⑧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估算;⑨项目实施规划设想;⑩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及筹措设想;⑾环境保护;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⒀结论与建议2.7 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内容?(1)总论(2)需求预测(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4)工艺技术方案(5)原材料、燃料及公用系统的供应(6)建厂条件及厂址选择布局方案(7)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8)环境保护(9)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10)消防(11)节能(12)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3)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实施规划的建议(14)项目实施规划(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6)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17)评价结论2.8 设计任务书编制工作的任务是什么?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建厂地区和建设进度、原材料、动力和燃料的供应,以及协作关系和设计分工等重大问题。
2.9 初步设计的依据、目的?初步设计是根据已下达的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基础资料,确定全厂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
2.10 初步设计的作用。
初步设计是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征用土地、组织主要设备及材料的采购,以及编制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也是签订建设总承包合同、银行贷款及实行投资包干和控制建设工程拨款的依据。
2.15 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批准的(扩大)初步设计及总概算2.16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艺专业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工艺图纸目录、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公用工程系统图、设备一览表、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管架管件图、设备管口方位图、设备和管道保温及防腐设计、各部分的施工说明等。
2.18 生产车间(装置)设计是工厂设计的核心,它是由工艺专业和非工艺专业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的。
2.19 工厂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什么?是工艺设计2.20 工厂工艺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其任务是选择和确定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是全部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计算(是工艺设计的中心环节)、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提供设计条件、编写设计文件、编制概(预)算等。
2.22 工艺计算包括哪些内容?主要物性数据的获取、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计算和选型。
2.23 车间布置设计的主要任务?对厂房的配置作出合理安排以及确定整个工艺流程中全部设备在平面和空间的具体位置。
为土建、采暖、通风、电气、自控、给排水、外管等专业的设计提供依据。
2.24 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确定装置的全部管线、阀件、管件以及各种管架的位置,以满足生产要求。
2.26方案设计是全部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计算是工艺设计的中心环节;车间布置设计是化工设计中的工艺专业和专工艺专业密切配合完成的主要工作环节;管道布置设计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章3.3 厂址选择包括哪些内容?现场调查取得原始依据;拟定技术经济指标;实地踏勘收集资料(气象、水文、地质、地震、动力、矿产及原材料、人文经济、土地情况等);编制选址工作报告等3.11 厂址选择是一项政策、技术、经济紧密结合、综合性较强、较复杂的工作。
3.13 厂址选择报告的内容?(1)选址依据及选址经过简况;(2)选址中所采用的主要技经指标;(3)拟建地点的概况和自然条件;(4)拟建项目所需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水源、交通运输及协作条件;(5)各个选址方案比较(有时需列表);(6)对场址选定的初步意见及当地领导部门对选址的意见;(7)主要附件:A、各项协议文件;B、拟建项目地区位置草图;C、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第四章工艺流程设计4.1 工艺路线即生产方法,其选择是以后各步设计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4.2 “化工设计/张颖编”P17正文第三行。
4.3 “化工设计/张颖编”P17-要考虑的因素4.4 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19-选择工艺路线的步骤4.5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04.6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04.7 同上4.8 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确定流程的组成(单元反应和单元操作内容及连接)(2)确定载能介质(蒸汽、水、冷冻盐水、压缩空气及真空)的技术规格和流向(3)确定生产控制方法(工艺参数的检测点、仪表安装位置)(4)确定“三废”的治理方法4.9 工艺流程设计一般分为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工艺流程框图、工艺流程简图(或设备工艺流程图)、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4.10 工艺流程设计的一般程序1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及处理2绘制工艺流程框图3进行方案比较4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简图)5 绘制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带控制点流程图)6绘制施工图阶段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4.11 工艺流程设计主要绘制哪些图纸?生产工艺物料流程图(PFD)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PID4.12 原则:1、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2、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满足GMP要求。
4、使用尽可能少的能耗。
5、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
6、具备开车、停车、易于控制。
7、具有柔韧性,即在不同条件下(如进料组成和产品要求的改变)能够正常操作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9、确保安全生产,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4.13是以方框或圆框、文字和带箭头的线条的形式定性地表示出由原料变成产品的路线和顺序,以及要采用的单元操作和主要设备。
4.14 三种:连续、分批和半连续操作。
4.15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2~234.16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3中部4.19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34.20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3下4.21 在何时绘制物料流程图?物料衡算完成的同时4.22 物料流程图的作用可以为设计审查提供资料,并且作为进一步设计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在今后的生产操作中参考。
4.23 物料流程图的主要内容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5~264.24 物料流程图的画法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64.25 物料流程图的绘制采用从左到右的展开式,先画设备轮廓,再画物料线,引线将物料表与物料线连接起来。
图幅采用A1,没有比例。
物料管线用粗实线绘制,设备外形(或方框)、引线、表格用细实线绘制。
4.26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是以工艺管道及仪表为主体的流程图。
它是用图示的方法把工艺流程和所需的全部设备、机器、管道、阀门、管件和仪表等表示出来。
4.27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一般以工艺装置的主项(工段或工序)为单元绘制。
4.28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都要绘制PID。
作为正式设计成果编入设计文件,供后续设计、施工、安装的依据和指导生产运行。
4.29 PID一般由物料流程、图例、图签、图框四部分组成。
4.30 PID中物料流程包括哪些部分?①设备示意图;②设备流程号;③物料及水、汽、真空、压缩空气、冷凝剂等管线和流动方向;④管线上阀门等;⑤设备及管道上的附件;⑥计量—控制仪表;⑦必要的文字注解(如:物料名称、设备名称、物料来自何处和趋向何处、三废及半成品、副产品的去向等)。
4.31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要画出设备的图例。
设备管口一般不予画出,若要画出,可用单线表示,设备上的传动装置应简单示意画出。
4.32 画出离心泵、固定床反应器、列管换热器的图例。
4.33设备位号应标注几个部分?举例说明。
设备位号应标注四个部分,即设备分类代号、主项号、设备顺序号、相同设备的尾号。
主项代号(常为设备所在车间、工段的代号)采用两位数字(01~99),如不满10项时,可采用一位数字。
两位数字也可按车间(或装置),工段(或工序)划分。
设备顺序号可按同类设备各自编排序号,也可综合编排总顺序号,用两位数字表示(01~99)。
相同设备的尾号是同一位号的相同设备的顺序号,用A、B、C……表示,也可用1、2、3……表示。
设备位号在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上标注时,要在设备位号下方画一条位号线,线条为0.9或1.0mm宽的粗实线。
如:4.34 设备位号可在流程图中的什么地方标注?一种是标在流程图的下方或上方,排列整齐,并尽可能正对设备(常用)。
位号线上方标注设备位号,下方是设备名称。
当几个设备垂直排列时,设备的位号和名称可以由上而下按顺序标注,也可以水平标注。
另一种是在设备图形内部或近旁仅标注设备位号。
4.35 辨识正误热水箱V0518(对)分离器R-510 (错!)应为V05104.36 在PID中经常将设备(机器)的位号、名称标注在图的下方或上方,并尽可能正对设备。
需要保温或伴热的设备(机器)要在其相应部位画出一段隔热层图例或一段伴热管。
4.37 在下列流程图中标注设备位号4.38 填表设备类别代号设备类别代号塔T 火炬、烟囱S泵P 容器(槽、罐)V压缩机、风机 C 起重运输设备L换热器E计量设备W反应器R 其它机械M工业炉 F 其它设备X4.39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的管道应标注几个部分?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管道应标注四个部分,即管道号(管段号)(由三个单元组成)、管径、管道等级和隔热或隔声,总称为管道组合号。
管道号和管径为一组,用一短横线隔开;管道等级和隔热为另一组,用一短横线隔开,两组间留适当的空隙。
一般标注在管道的上方。
4.40 解释RW 0310—50 A1A—HRW流体代号,表示该流体为新鲜水;0310为管道号(03为主项号,10为同类管道编号);50为管子的公称直径,A1A为管道等级代号(第一个A是管道压力等级代号,1序号,后一个A是管道材料代号,为铸铁及硅铸铁);H为隔热代号。
4.41 标注(下列管道上安装了一个就地取样分析点)4.42 写出下列物料代号工艺空气PA 工艺气体PG 工艺液体PL 工艺固体PS 工艺水PW空气AR 压缩空气CA 仪表空气IA 高压蒸汽HS 低压蒸汽LS 中压蒸汽MS 高压过热蒸汽HUS 低压过热蒸汽LUS 中压过热蒸汽MUS 蒸汽冷凝水SC 伴热蒸汽TS锅炉给水BW 消防水FW 软水SW循环冷却水(回)CWR 循环冷却水(上)CWS热水(上)HWS 热水(回)HWR 原水、新鲜水RW 生活废水WW 饮用水、生活用水DW排液、导淋DR 放空VT4.43 将下列管道标注改为HG 20519.5—92所规定的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