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合集下载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生物必修2《3-2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课件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生物必修2《3-2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课件
伴Y
伴X显性遗传
伴X遗传 伴Y遗传
学.科.网
伴X隐性遗传
伴X
X
Y
伴性遗传 男性和女性的色觉基因型
表现型
女正常 女色盲
学.科.网
基因型
表现型 基因型
XBY XbY
男正常 XBXB XBXb (携带者) 男色盲 b b XX
(1)
亲代 女性正常 X X
B B
伴性遗传
男性色盲 × XY
b
配子
XB
Xb
Y
X X 子代 1
B
b
XBY
男性的 色盲基 因只能 传给女 儿,不 能传给 儿子。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图3-16 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
(2)
伴性遗传
这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亲代 对 B b B 夫 X X × X Y 妇 生 一 b B B 男孩的色盲 X X Y 配子 X 个 基因只能来 色 盲 自于母亲 男 孩 B b B B B b 的 X Y X Y X X 子代 X X 概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率 是 1 : 1 : 1 : 1 1 图3-17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正常的婚配图解 4 \
这 对 夫 妇 生 出 一 个 男 孩 是 色 盲 的 概 率 是 1 2 。
\
(3)
亲代 女性色盲 XX Xb
b b
伴性遗传
男性正常 × X Y XB Y
B
配子
母亲色盲 儿子一定 色盲
父亲正常 女儿一定
正常
子代
XBXb 女性携带者 1 :
XY 男性色盲 1
b
可直接根据后代 的性别来判断是 否色盲,反之亦 然!

第5章伴性遗传

第5章伴性遗传

整个交配用棋盘法表示为: 1) P X+X+(红眼♀) × XWY (白眼♂)
F1 ♀ ♂ XW
X+
X+XW
红眼♀
Y X+ Y 红眼♂
2)F1 X+XW(红眼♀) × X+ Y(红眼♂)
F2 ♀ ♂
X+
Y
X+ X+X+(红眼♀) X+Y(红眼♂)
XW X+XW(红眼♀) XWY(白眼♂)
F2 ♀蝇全为红眼,而♂蝇红白各占一 半。
例如:人类的毛耳性状,这一性状 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
三、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XY型性别 决定)
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 植物的Y染色体稍大于X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的分离早于
常染色体的分离,表明X和Y染色体的同
源部分很少。
女娄菜的伴性遗传
XB:阔叶,Xb:细叶,且带有Xb的花粉(雄 配子)是致死的。 P: XBXB(阔叶♀)× XbY(细叶♂)
第一节 性别决定
一、性别与性染色体 二、人类的性染色体 三、性别决定类型 四、性别决定的机制
一、性别与性染色体
雌雄性别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现象。 性别比理论比率为雌性:雄性=1:1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不可 估量的负面社会影响。 “性别” 性状按孟德尔方式遗传,而 1:1的性别比意味着某一性别在遗传上是 纯合体,而另一性别则是杂合体。
哺乳类:XX/XY XX/XO 两栖类:ZZ/ZW XX/XY 鸟类:ZZ/ZW 昆虫:X:A 二倍体-单倍体
其他生物中的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XO型
XO型的雄体只有一个单一的X染色体,没 有Y染色体,雌体染色体成对为XX。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性别和性别决定》课件(共20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性别和性别决定》课件(共20张PPT)

3.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体细胞的性 染色体组成是( A )
A.XX
B.YY C.XY D.Y
4.父亲X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传给儿子的机率是
(D)
A.100% B.50% C.25% D.0
生男生女的奥秘
产生
X
XX
精子
Y
XY
产生 卵细胞
X
XY
X
XX


亲代 XY
XX
生殖 X Y X
细胞
子代 XX
XY


1 :1
含X染色体的精 子和含Y染色体 的精子与卵细胞 结合的机会均等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模拟实验: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
1.1号袋中放入20张写有“X”的圆形纸片 X ,代表卵细胞。
2.2号袋中放入10张写有“X”的方形纸片, X 10张写有“Y”的方形纸片,代表精子。
女性 卵细胞:22条+X Y染色体在形态比X染色体小一些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均等
1.小明的母亲怀孕了,则她生个女孩的机率是
( B)
A.100% B.50% C.75% D.0%
2.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 D )
A.母亲的体细胞
B.父亲的体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
D.精子的类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 册《性别和性别决定》
课件(共20张PPT)
2020/8/20
要是听说哪位阿姨生了小宝宝,你想到的第一 个问题是什么呢?人们能控制生男生女吗?生 男生女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1.说出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 2.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 3.简述生男生女的原理。
人的性别有性染色体决定

人类性别决定PPT课件

人类性别决定PPT课件
13
(三)性比(值)
Y精子的受精概率可能要大一些,其原因 推测可能有几个方面: ①Y精子小而轻,运动速度快,与卵子先接触的 机会大些; 精子存活力稍 ②Y精子比X精子比强; ③卵子表面更容易接受Y 精子。 这些推测的原因虽然目前还缺乏确凿的实验 证据。
14
(三)性比(值)
那为什么第二性比值比第一性比值要低?
4
第八章人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异常(一)性别决定的分化发育过程
(3)次级性别分化:青春期则是次级 性别分化阶段,是形成第二性征的重要时 期。由一系列激素所调控。无论男性、女 性体内均能分泌雄性和雌性激素,看分泌 的哪一种激素占优势。男性—雄性激素优 势;女性—雌性激素优势。如果相反,就 会发生男性像女性,女性像男性。
9
②真两性畸形:是不同遗传性别细胞系的嵌 合体,所以第一和第二性征呈现混合状态。 a、雌雄嵌合的开米拉(chimaera) 核型:46,XX/46,XY;46,XX /47,XXY; 46,XX/45,X。 X、Y染色质检查都是阳性,其第一和 第二性征都是两性的混合型,不同个体的 表型视哪一种细胞系占优势,而倾向于男 性或女性;内部生殖腺一边是睾丸,一边 是卵巢,或并存;原因是两个卵子同时受 精,合并于一体的结果。
8
第八章人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异常(二)性别异常
b、女性假两性畸形:核型为46,XX;X 染色质检查为阳性,Y染色质检查是阴 性,表型接近男性。如 肾上腺皮质过度 发育综合症:46,XX;社会性别男性; 由类固醇代谢的某种酶缺陷引起的。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输卵管和子宫, 但是外生殖器和外部第二性征男性化。 罕见的45,X ——男性
6
b、通常把这两种性腺发育不全的性染色体病称 为性别异常,其次,还有各种类型的两性畸形。 2、两性畸形的概念及共同症状 (1)概念:是指患者体内性腺体结构和外部第 二性征在不同程度上均具有两性特征,又被叫做 间性者,都没有生育能力。 (2)两性畸形又可分为真、假两性畸形: ①假两性畸 :遗传性别是正常的XX、XY,但 是第一和第二性征与遗传性别正好相反: a、男性假两性畸形:核型为46,XY;X染色 质检查为阴性,Y染色质检查为阳性,女性表型。 如XY性腺退化症:46,XY,社会性别

《人的性别遗传》PPT

《人的性别遗传》PPT
退 出
课堂练习
1. 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从儿子传给孙子。那么你可以推
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在( C ) 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 C.Y染色体上
D.性染色体上
2.“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有助于理解人类生男生女的奥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可用标有“母亲”“父亲”的纸袋分别模拟母亲、父亲
④全班统计各个小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
(5)结果
(6)结论
各个小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可 能不同,但全班的结果应该是黑、白围棋子结 合的次数与白、白围棋子结合的次数差不多。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 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 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7)注意事项
你能归纳出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吗?
②一位同学负责从装有“精子”的纸盒中随机取一枚围 棋子;另一位同学负责从装有“卵细胞”的纸盒中随机 取一枚围棋子;第三位同学负责记录两枚围棋子代表的 性染色体组成。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围棋子放回去, 注意摇匀再取,共记录10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XY)生男
(XX)生女
新知讲解 2.人的性别决定 (1)男女生殖细胞中
的性染色体 • 精子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而且数量是相等的。
• 卵细胞只含X染色体的
(2)子代的性别取决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3)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①男孩性染色体的来源: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 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
B.可用3个红色小球、1个白色小球分别模拟X染色体和Y染色体
C.可用1个红色小球和1个白色小球模拟父亲的性染色体组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_看图王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_看图王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的特点与类型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2.染色体类型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

3.性别决定的方式1)XY型:①染色体组成(n对)雌性:常染色体(n-1对)+XX(同型)雄性:常染色体(n-1对)+ XY(异型)②生物类群: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人);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2)ZW型:①染色体组成(n对)雌性:常染色体(n-1对)+ZW(异型)雄性:常染色体(n-1对)+ ZZ(同型)②生物类群:鸟类(鸡)、部分两栖类、部分爬行类4.性别决定的过程5.决定时间:受精时。

注意:1.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还是Y,而非母方。

2.男女比例1:1,是因为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女性个体产生一种含有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个体同时产生含有X性染色体或Y性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

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因此由这两种受精卵决定的男女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

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注意: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能决定性别。

2.类型:1)伴X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X h)、果蝇的白眼(X W)等① 红绿色盲a. 症状: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b. 遗传方式: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控制,属于伴X 隐性遗传c. 表示方式:正常基因X B ,色盲基因 X bd. 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注意: 由表中可以推测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必须是这两条X 染色体上同时具有红绿色盲基因时才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只要这条X 染色体上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会发病,所以,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我国男性色盲近7 %,女性近0.5 %)。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件:4.3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31张ppt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件:4.3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31张ppt

回忆人的生殖过程,推测染色体从
亲代到生殖细胞到受精卵(后代)的 传递规律。
马蛔虫体细胞内只有两对染色体, 1883年, 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研究发现马蛔虫的 精子和卵细胞内只有两条染色体,受精后形 成的受精卵内又恢复到两对,进一步研究发 现,当体细胞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时,染 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 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后来科学家在研究其它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中也发现了这一规律。
1、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容器? 2、拿出的纸片还放回原袋内吗? 3、你打算取多少次纸片得出结论?
x 信封1 黄色纸片代表卵细胞
黄色纸片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 X
信封2
绿色纸片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 Y
信封1 信封2
信封1 信封2
xx
xY


实施计划:
[友情提示]
1、注意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2、注意实事求是,不伪造数据。 3、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生男生
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提出问题: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吗? 做出假设:生_生_男_男_生_生_女_女_的_的_机_机_会_会_不_均_均_等_等___
参照教材P79的探究实验,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有困难可咨询老 师),时间3分钟。
1、你打算用什么材料? 2、怎样设计实验装置?分别模拟什么? 3、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4、3∶1
2.由示意图可知,人类生男生女的性别比例为( A )
A.1∶1
B.1∶2 C.2∶1 D.3∶1
4.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 A )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C.一半以上来自母方,一半以下来自父方 D.与父亲相似的人,来自父方;与母亲相似的人,来自 母方

遗传学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_OK

遗传学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_OK
3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 性别决定理论; – 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 难点:
– 各种性别决定理论的机理, – 性别决定的剂量补偿效应。
4
第一节 性别决定
一、性别决定的性染色体理论
5
生物染色体的分类
• 性染色体( ) sex-chromosome
– 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 色体。
工蜂(不育) 喂2-3天
的蜂王浆
雄峰—未受精卵发育而来—单倍性
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具有单倍体的染 色体数(n=16); 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二倍体 的染色体数(n=32)
22
四、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是否杂合
小茧蜂(Habrobracon)
雌性为杂合型: XaXb、XaXc、XbXc 雄性为纯合型: XaXa、XbXb、XcXc
28
六、性别决定基因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报道,亿万年前Y染色 体刚刚形成时,它掌管 着大约1500个基因,但 之后这一数量却不断减 少。现在的Y染色体就 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昔日威风荡然无存,它 掌管的基因已减少到40 个左右。
X-染色体(左),Y-染色体(右),放大了约13,000倍
29
六、性别决定基因
XOXo 中一部分体细胞中XO失 活(黑色或棕色),一部分体细 胞中Xo 失活(橙色)
37
龟甲壳猫
38
人G-6-PD缺乏症
G-6-PD缺乏症全名称为「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 症」是一种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先天代谢疾病,致红血 球内G-6-PD缺乏所致。为台湾地区常见的先天性代谢 异常疾病,平均每一百个新生儿中,就有三个病例, 其中男性发生率比女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