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人类染色体与性状决定ppt课件

父亲
母亲
(女孩)
X Y
学习活动
温馨提示 1、同时分别从两个袋内随机摸
取,不可挑选。 2、每完成一次组合后,将摸出
的材料再放回袋内。
学习活动
四、整理数据
五、得出结论:_生__男__生__女___的__机__会__均___等___
学习活动
活动探究
对比各小组探究结果与全班的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怎样做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重复多次取球,次数尽可能要多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情景导入
你能判断上面的小宝宝是男是女吗?
情景导入
多次创造女子短跑的世界纪录,获得的奖牌达 500枚之多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验尸官却 宣告:她竟然是男性,世人一片哗然。到底是男 是女?直到今天她仍是田坛上有“争议”的人物。
瓦拉谢维奇
情景导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知道我国都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性别鉴定吗?
学习活动
父母 体细胞
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精子 卵细胞
23对
减半
23条
子女 体细胞
23对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 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 你认为有什么意义?
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又恢复到原来的 染色体数目,从而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 体数目保持恒定,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相 对稳定。
父亲
母亲
(男孩)
X Y
学习活动
一、提出问题:生男生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会均等吗? 二、作出假设:__生__男__生__女___的__机__会__均___等 三、步骤:
父亲
母亲
(男孩)
X Y
学习活动
男女染色体

男女染色体引言:染色体是生物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承载着遗传信息。
在人类的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
在大多数物种中,包括人类,雌性生物有两个相同的性染色体,通常被表示为XX;而雄性生物则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本文将详细探讨男女染色体的结构、功能以及与性别决定相关的相关问题。
一、男女染色体的结构人类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性染色体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而男性则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较短的Y染色体。
X染色体相对较长,包含较多的基因序列,而Y染色体相对较短,只包含少数的有限基因。
这种差异使得男性和女性在遗传信息上有所不同。
二、男女染色体的功能1. X染色体的功能X染色体是在许多性别相关特征的决定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染色体。
它携带着众多的基因,包括与性别、生殖和其他特征有关的基因。
X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必需的。
2. Y染色体的功能Y染色体相对较小,只包含一部分与性别和生殖相关的基因。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因是SRY基因,它是决定胚胎发展为男性的关键基因。
SRY基因编码一种转录因子,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性腺的发育,进而决定胚胎的性别。
三、男女染色体与性别决定1. 雌性决定路径在雌性的胚胎发育中,没有SRY基因的存在,胚胎的性别发育路线被确定为雌性。
在雌性个体身体发育和功能发育过程中,X染色体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雄性决定路径在雄性的胚胎发育中,存在SRY基因,它启动了一系列的抑制和激活步骤,促使胚胎性别发育为雄性。
SRY基因的存在导致胚胎性腺最终发育为睾丸,并产生睾酮等雄性激素,决定雄性特征的发育。
四、男女染色体与遗传疾病1. X连锁遗传疾病X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特殊的遗传模式,称为X连锁遗传。
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携带有某一种异常基因的男性很容易表现出相应的遗传疾病,如血友病等。
而女性由于有两条X染色体,相当于有备份,所以即使携带某一种异常基因,也可能不展现相关症状。
基因与性别的决定

基因与性别的决定人类的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XX),而男性则拥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Y)。
这种基于性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决定了人类的性别分化,从而塑造了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在人类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中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如果精子携带着X染色体,那么受精卵就会有两个X染色体,从而发展成为女性。
而如果精子携带着Y染色体,受精卵就会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最终发展成为男性。
这种性染色体的遗传模式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他们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通常表现出显性或隐性特征。
这就意味着,如果男性携带了某个隐性基因,由于没有第二个X染色体来掩盖这个基因,他们将表现出与之相关的特征或疾病。
二、性别决定涉及的基因除了性染色体,还有其他基因可以影响性别决定。
在人类的性别分化过程中,SRY基因在男性发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它激活了一系列的基因表达,最终导致男性性器官的形成。
没有SRY基因的人则会发育为女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基因可以影响性别特征的表达,如雄激素受体基因(AR)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
这些基因编码了与性激素信号传导相关的受体蛋白,从而对性别特征的表现产生影响。
三、基因与性别特征除了性别决定,基因对于性别特征的表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激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的形成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这些性激素包括睾丸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如雌二醇),它们的合成和信号传导受到基因的调控。
基因突变或缺陷可能导致性别发育的异常。
例如,在一种称为Turner综合征的疾病中,女性只拥有一个X染色体,这导致了她们出现一些与性别相关的特征异常。
类似地,男性的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性腺发育不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殖能力。
四、基因与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意识。
染色体的秘密探索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过程

染色体的秘密探索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过程染色体的秘密探索——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过程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它们所携带的DNA决定了一个生物的性状和性别。
那么,我们来探索一下染色体和性别决定过程的秘密。
在人类的细胞中,我们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男性拥有一对XY染色体,而女性则拥有一对XX染色体。
为什么性别染色体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性别呢?这涉及到染色体的特殊结构和遗传信息的编码。
在染色体中,X染色体编码了许多与生物体发育和功能相关的基因,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特征、生理功能和智力发展等方面。
而Y染色体相对较小,只携带了少量的基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决定男性性别的SRY基因。
性别决定的过程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在受精卵形成后,父母亲各自贡献一个性染色体给子代。
如果一个受精卵携带了两个X染色体,那么这个胚胎就会发育成一个女性。
如果一个受精卵携带了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那么这个胚胎就会发育成一个男性。
性别决定的关键在于SRY基因的存在。
这个基因会向发育中的胚胎发出信号,指示其发育成男性。
SRY基因编码了一个蛋白质,这个蛋白质能够促使胚胎发育成男性器官,并进一步引发其他性别特征的形成。
虽然Y染色体只有少量基因,但它们对于男性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决定至关重要。
比如,Y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决定了睾丸的发育和睾丸中睾丸激素的产生。
这些睾丸激素会进一步影响男性体内其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因此,尽管Y染色体相对较小,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除了性别决定的过程外,染色体还承担着其他重要的功能。
例如,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需要精确地复制和分配给子细胞。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则通过交叉互换和随机分离,使得子细胞拥有不同的基因组合。
染色体也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保护的重要功能。
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包装方式,使得DNA得以有效地储存和传递给后代。
染色体上的DNA还会发生突变,这对生物的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与性别决定了解性别决定和性别特征的形成

性别与性别决定了解性别决定和性别特征的形成性别是指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
性别决定了人们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性别差异既基于生理因素,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如何决定性别特征的形成以及性别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
一、性别的生理决定人类的性别主要由染色体决定,一般情况下,男性具有XY染色体,女性则为XX染色体。
这种基因差异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例如,男性具有睾丸和前列腺等性腺,而女性则具有卵巢和子宫。
这些性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对个体的发育、体型和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二、性别特征的形成除了生理差异外,性别特征还受到激素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胎儿发育阶段,激素的分泌将决定胎儿的性别特征。
例如,男性激素睾酮在男性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促使睾丸和男性生殖系统的形成。
而女性激素雌激素则促进女性生殖系统的形成。
这些性别特征将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除了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对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1. 家庭教育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对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性别差异有时会给予不同的期望和教导,例如认为男孩应该勇敢阳刚,女孩则应该温柔善良。
这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影响其性别身份的认同。
2. 学校教育学校也是塑造个体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的重要场所。
教材、教师对性别平等的意识、班级分组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角色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和教师采用了性别平等的教育方法,通过鼓励男女生平等参与各类活动和项目,来减少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3. 媒体宣传媒体对性别意识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广告、电视剧、电影等媒体形象的塑造往往强调不同性别的特征和角色。
这些媒体形象可能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加剧了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角色定义。
性别决定的原理

性别决定的原理性别决定的原理涉及到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决定一个生物个体的性别,分别是染色体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决定。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决定性别的原理。
一、染色体性别决定原理染色体性别决定是指通过染色体的性状来判断个体的性别。
在人类中,性染色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非性染色体是指其他的22对染色体,它们不参与性别的决定。
1. X和Y染色体的差异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XY染色体组合和XX染色体组合上。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染色体组合为44个非性染色体加上两个性染色体。
男性的染色体组合为44个非性染色体加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记作46XY;而女性的染色体组合为44个非性染色体加上两个X染色体,记作46XX。
2. 性别决定基因SRY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名为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Y)的基因,它是决定胚胎发展成男性的关键。
SRY基因会在胚胎发育早期激活,并启动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促使胚胎发展成男性。
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影响着世界上一系列的性别特征,包括男性生殖系统的形成和发育。
3. 遗传方式由于男性的染色体组合为XY,而女性的染色体组合为XX,所以决定一个人的性别取决于他们父母的遗传方式。
当一个人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Y染色体时,他将会是一个男性,因为Y染色体中的SRY基因会激活男性特征的发育;而当一个人从他的父亲那里没有得到Y染色体,而是得到了两个X染色体时,他将会是一个女性,因为没有SRY基因的存在。
二、性染色体决定原理性染色体决定是指通过性染色体的数量来决定个体的性别。
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性染色体决定方式,下面将介绍两种主要的性染色体决定方式。
1. XX-XY系统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使用XX-XY系统来决定性别,其中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而雄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在这一系统中,雌性是一种“隐藏的”性别,因为它们没有特别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男性则通过Y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来表达雄性特征。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性别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决定一个生物的性别是通过其染色体组合来实现的。
在大多数生物中,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不同组合而确定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性别决定过程以及性染色体的作用。
1. 性染色体的定义和分布性染色体是与性别决定相关的染色体。
在人类和许多其他哺乳动物中,性染色体是由X和Y染色体组成的。
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XX),而男性则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Y)。
正是由于这种染色体组合的不同,才使得性别决定成为可能。
2. X和Y染色体的特点和功能X染色体是比较大的染色体,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基因。
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生物的一些重要特征和功能相关,如智力、视觉、听觉等。
相比之下,Y染色体相对较小,其中的基因数量较少。
Y染色体上的基因主要负责决定男性特征的发展,如生殖器官和雄性激素的产生。
3. 性别决定的过程性别决定是在一个生物的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完成的。
在人类中,母体提供了一个X染色体,而父体可以提供一个X染色体或一个Y染色体。
如果父体提供了一个X染色体,受精卵的染色体组合将是XX,这个卵子将会发展成一个女性。
如果父体提供了一个Y染色体,受精卵的染色体组合将是XY,这个卵子将会发展成一个男性。
4. 异性染色体的进化和分布在进化过程中,性染色体也经历了变化和适应。
在某些物种中,性染色体的组合可能是不同的,如鸟类中的ZW染色体和昆虫中的X0染色体。
这些不同的性染色体组合使得性别决定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仍然相似。
5. 性染色体异常和性别决定的异常有时,在性别决定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的异常,导致性别发育出现问题。
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X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异,导致他们的性别表现出多样性。
这些异常称为性别易变(性别难定)症,对性别研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总结起来,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密切相关。
X和Y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性别决定提供了基础,而性染色体的功能和特点影响着性别发育和性别特征的表现。
人类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汇报人:日期:•人类染色体基础•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异常与疾病•性别决定与性分化目•染色体与性别的研究方法•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应用录01人类染色体基础除了正常的23对染色体外,人类还存在一些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情况,如唐氏综合症等。
染色体的类型和数量染色体数目变异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分裂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02性别决定机制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性染色体人类细胞中包含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
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差异,对于性别决定具有关键作用。
性别决定过程在胚胎发育早期,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已经确定,其中XX合子将发育成女性,XY合子将发育成男性。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性别决定基因(SRY)发挥关键作用,它位于Y染色体上,能够诱导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性腺的发育与功能性腺的发育性腺的功能性别决定基因除了SRY基因外,其他参与性别决定的基因还包括SOX9、AMH等。
这些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控制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合成。
要点一要点二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表型受到可遗传的修饰调控的现象。
在性别决定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例如,SRY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可以影响其表达和功能,从而影响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基因与表观遗传学03染色体异常与疾病1 2 3唐氏综合症Turner综合症Klinefelter综合症由于Y染色体额外复制而导致的疾病,患者表现为男性性征发育障碍、身材高大、智力正常或稍低等症状。
XO综合症由于X染色体部分或全部缺失而导致的疾病,患者表现为女性性征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或稍低等症状。
XYY综合症VS030102染色体异常与疾病关联04性别决定与性分化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基础染色体决定性别基因和激素的作用性分化过程及调控性腺的发育内分泌系统的调控性别认同个体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的染色体组成和传递规律。
(重、难点)
②、能够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重、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基础上,从染色体层次描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及性别控制的机理。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因。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出示两幅对比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信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探究的欲望,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资料(或课件中出示的图片、资料)仔细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动画、图示直观体现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经主动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更好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然后通过联系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讨论社会中男女比例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探究活动材料(红色纸袋10只、白色纸袋10只、黑色围棋子300枚、白色围棋子100枚);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
3、结合人的染色体图谱,想一想: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在形态、数目等方面有何异同点?
男性:22对+XY 女性:22对+XX
大胆猜想1分钟指导学生回忆人的生殖过程,推测
下一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多
少?
学生分析、交流。
(重
点解释原因)
由学生的大胆猜
想,引入学习的下
一个阶段
自主学习(二) 4 分钟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78页上
半部分及观察图4.4-6染色体传递
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经过一种特
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使生殖细胞的
染色体数目。
2、人的体细胞含有对染
色体,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内含
有条染色体,通
过,精子细胞核和卵
细胞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受精卵中
染色体是对,其中每一对染
色体都是一条来自,一条
来自。
3、人类的遗传通过在
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
4、小结:若用“N”来表示生殖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那么体细胞、精
子、卵细胞、受精卵、成熟的红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
为:、、、、。
1、快速阅读教材,结合
教材及课件展示,独立
完成:
2、观看动画展示:生殖
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
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
减少一半(原先体细胞
中成对的染色体彼此
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
生殖细胞中) 。
2N N N 2N 0
1、结合问题自学
教材,提高了学生
自学的效率。
2、通过动画演示
使学生可由感性
到理性的认识到
生殖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的变化,有
利于学生的理解
与掌握。
3、通过小结,强
化了学生对于染
色体数目在人体
体细胞和生殖细
胞中的了解。
合作探究(一) 3 (一)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1)结合下图,大家讨论后回答:
人类的染色体是如何实现在亲代与
子代之间传递的?
2、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
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
结合前面的学习,讨论
后完成图示。
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
体数目保持一致,维持
了遗传信息的相对稳
定。
通过图示,直观展
示染色体的传递
规律,使抽象的道
理直观明了的展
示给学生,有助于
突破难点。
子代对
受精卵对
精子
母亲23
对
父亲23
对
卵细胞
23对
父亲
23对
23条23条
精子卵细胞
受精卵
母亲
23对
11、下图为人体的染色体图,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
(1)A人的性别是,依据是。
B人的性别是,依据是。
(2)在女性的卵细胞中和男性的精子中各含有条染色体。
男性有种精子,女性有种卵细胞。
(3)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对染色体,而且每一对都有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12.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
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
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__条。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
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做_______、
_______,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_
条,比a、b减少了_________。
(3)B过程为________。
形成的e细胞叫
__________,它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对,又恢复到与细胞_______一样的数量。
(4)C过程叫_______。
f细胞是女儿的_______细胞,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条,此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
由此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的,后代个体具有_______的遗传物质。
注:A类:完成1、2、 3、4题;
B类:完成1--9题;C类:完成5--12题。
课下作业:
A类:《生物助学》81、82页当堂达标1--4题;
B类:《生物助学》81、82页当堂达标1--5题;
C类:《生物助学》81、82页当堂达标1--5题;85、86页周末自测1、
3、4、8、15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常染色体22对
1、染色体的组成男性XY
性染色体1对
女性XX
2、染色体的传递
亲代父亲(23 对染色体)母亲(23 对染色体)
生殖细胞精子(23 条染色体)卵细胞(23条染色体)
子代
(二)、人类的性别决定
亲代母亲(XX)父亲(XY)
生殖细胞卵细胞XXY精子
受精卵XXXY
子代(性别)XX女性XY男性
小结: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在创设氛围情景的前题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体现在: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性别?结合目标的展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
2、体现了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通过三个环节的自主学习,在相关导学题目的引领下,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使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直观的展示。
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有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照正确的要求齐心协力的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意识,开发与唤醒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还有助于养成科学的认知态度;
5、体现了活用课程资源的理念。
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适当添加有代表性的图片、动画资源、最新信息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核心知识理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对于探究数据的处理,由各小组直接写到黑板上,直观明了效果好。
但统计的次数较少,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偏差;因此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科学的对待统计数据;
2、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环节较多,时间较紧张;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探究(二)的活动,大胆放开学生通过自学即可学会的知识,将会给整节课堂争取更多的灵活性。
3、整堂课的课堂气氛若是调动的再活跃些,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充分发挥
作用,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4、对于学生的评价再积极客观些,不要只看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要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