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4.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上册4.4.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2(新版)济南版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情感升华:
结合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 设计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及时批改和点评学生的测试题,给予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或实验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染色体、性细胞等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阐述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染色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游戏:设计“性别遗传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性别遗传图解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性别遗传图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性别鉴定、生育规划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4.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1新版济南版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授课设计教材分析《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是济南版八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物种的连续》第四章第三节的知识。
本节内容成立“遗传的物质基础”上,从染色体层次上描绘了遗传物质的传达以及性别决定的机理。
本节主要包括人体染色体的传达和性其他决定两部分。
本节内容的安排能够知足学生关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其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重视男轻女的思想,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能够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从知识层面、生活经验层面和思想发展层面具备以下有利因素:(1)在第三章和前两节的学习中具备了对生殖细胞的认识,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认识了遗传物质的构造、成分、作用。
( 2)在生活中,一孔之看法知道了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 3)初二学生已经拥有了必然的察看、思想和推理能力,教师经过适合的授课策略,有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主动获取悉识。
其他,初二学生拥有研究新问题的兴趣,特别关于自己生命本质的研究兴趣更浓。
性别是一种特其他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奇特感,自然成为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授课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绘人类人色体的组成;(2)说明人的性别差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能力目标(1)能讲解人类染色体的传达规律;(2)能讲解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感情目标能用科学态度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成立“生男生女同样好”、“男女同样”的思想。
授课重点1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达规律;2研究生男生女的比率。
授课难点研究生男生女的比率。
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过程情况导入教师:有对老夫妻老想生个儿子,在生第一个女儿时,便把她取名“招弟”。
第二年又生下一个女儿,便取名“再招”。
第三年生的仍是个女儿,仍不停念,取名“又招”。
第四年仍是生个女儿.丈夫完整绝望了说:我妻子就会生女孩,看来是没有给我传宗接代的了,这个就叫“绝招”吧同学们,这看似一个笑话,但本质上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人,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想方想法生儿子;没生出儿子就怨妻子。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4.4.3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

课题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重点、难点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男女比例1:1的原因教学目标1、正确写出男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组成2、知道染色体的传递规律3、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4、模拟人类性别决定的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及原因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前置测评导入讲授新课(自主学习)1、写出与遗传有关的个结构及作用2、写出染色体的成分3、写出DNA的全称及结构上节课中我们提到“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且形态相似的染色体”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既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相似,为什么人和人还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染色体的详细知识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自主学案(见学案)二、小组内交流学案第一部分并质疑通过默写学生自己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师,表达出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起学生共鸣学生自学课本P77页第一个标题,划出重点,并完成学案内容(练习)(自主学习)问题一: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不会写?问题二: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及传递规律不会写?三、学生组内探究学案中“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四、学生自学“人类的性别决定”并完成学案内容教师点拨:1、上节课学了染色体的成分:DNA和蛋白质2、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既要表示出总的数量也要表现出性别)看课本插图,男女常染色体相同,不同的是性染色体3、学生尝试写出:44+XX 44+XY教师点拨:1、染色体的作用2、受精卵是新生命诞生的标志,受精卵的形成3、板书4、教师拓展:课本P81页第一题5、关于染色体掌握哪些知识(成分、作用、组成、传递过程和规律教师启发:1、生殖细胞染色体和体细胞的组成上有何异同点?2、不管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内都有性染色体,只不过有的成对有的成单过渡语言:了解了生殖细胞的种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有的发育成女性教师点拨:生男生女与父母双方板书:1、染色体的成分2、染色体的种类3、染色体的组成体细胞男:44+XY女:44+XX板书:亲代:生殖细胞受精卵后代课堂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难点、现实点有关,主要由谁决定?板书设计课堂拾贝课堂拾遗。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新版)济南版

- 染色体作为基因的载体,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染色体变异对遗传特征的影响。
7. 人类性别决定的实例分析
- 分析具体的性别决定案例,理解遗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探讨性别决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遗传问题。
8. 科学研究方法
- 学习遗传图解的绘制和分析方法,掌握性别决定的遗传推理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强调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区别,以及人类性染色体的类型和特点。
- 举例:讲解23对染色体中,22对常染色体与1对性染色体的区别,强调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重要性。
(2)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原理:讲解性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以及性别决定的遗传规律。
- 举例:以XX和XY染色体为例,解释性别决定的遗传过程。
(2)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学生对性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理解较为困难,难以掌握性别决定的遗传过程。
- 突破方法:设计遗传图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性别决定的遗传规律。
(3)实例分析:学生在分析具体病例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社会伦理与性别问题
① 讨论性别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学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应用
② 探讨性别平等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9. 生物学知识的应用
① 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
② 了解生物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八、典型例题讲解
- 题目:如果父亲是XXY,母亲是XX,请预测他们的子女的性别比例。
2. 使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原理,掌握性染色体的特点。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4.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2)说明生男生女的原理,明白得生男生女机遇均等的缘故。
2.进程与方式通过探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能够科学明白得和正确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能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2)生男生女机遇均等。
【教学难点】探讨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方式】激趣、合作探讨【课前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内容,调查不同范围男女性别比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展现金星图片《金星秀》是一档全新的大型时尚文化脱口秀节目。
由闻名舞蹈家金星独挑大梁,细数文娱热点话题,进行麻辣犀利点评,盛行整个娱乐界。
同时,金星的性别话题再次喧嚣尘上。
课件展现:奥运悬案1932年波兰运动员斯坦妮斯洛娃瓦拉谢维奇制造了世界纪录,取得了女子一百米冠军,后来在美国遭遇了一路汽车抢劫案,被无辜枪杀。
医生在尸检时发觉这位被波兰人民称为女英雄的运动员,原先是一名男性。
为了保护竞赛的公平,1993年在我国上海举行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组委会采纳了只需1根带毛囊的头发即可辨别性别的新技术,准确率达100%。
你明白这种辨别性别的方式依据是什么吗?学生观看图片资料,依照预习内容,反馈:这种辨别方式的依据确实是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形态不同。
什么缘故这种方式能给予咱们最简便而又最科学的答案呢?今天就让咱们走进《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路去解开其中的隐秘吧!二、问题引导,探讨质疑(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渡)决定人类性别的是哪条染色体呢?如此的染色体有什么特点?1.男、女染色体的不同课件展现:人类染色体图谱,试探:(1)人类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分哪几大类?(2)上面两幅图,哪一幅是男性染色体,哪一幅是女性染色体?(3)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要紧区别是什么?(4)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如何用字母表示?尝试写出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表示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4.4.3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 济南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济南初中生物八上《4第3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word教案 (4)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2.会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3.能够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生物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利用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揭示人类性别决定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四、教学策略在认识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图表的方法分析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组成的变化、性染色体的传递,让学生理解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再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图表法六、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本,设计实验并准备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美图欣赏:泰国人妖。
师:仅通过外表能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的性别?资料:1993年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组委会采用了只需1根带毛囊的头发即可鉴别运动员的性别的新技术,准确率达100%,你能说出这种鉴别方法的科学依据吗?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大家揭开其中的奥秘。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人类染色体的组成【自主研学】观察P77图4.4—5人类染色体图谱,分析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比较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的异同。
【合作交流】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即: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2.女性两条性染色体相同,用XX表示。
3.男性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用XY表示。
探究二: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自主研学】结合课本P78页资料并观察图4.4-6,分析生殖过程中父母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子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精讲点拨】1.观察染色体传递过程示意图,讨论并回答。
父亲母亲(23对染色体)(23对染色体)↓↓精子卵细胞(23条染色体)(23条染色体)↓子女(23对染色体)【合作交流】1.在人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济南版生物八上4.4.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
《课程标准》对《人类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描述人的染色体组成和传递规律,解释人类性别决定,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同学们对其性别是较熟悉的,但对性别是如何决定是模糊的,因此教师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
2.教学特色践行减负增效的课程改革精神,通过演示实验,图片,多媒体展示及选取材料动手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已有的知识→建构核心概念→资料分析,与教材进行充分的对话→案例分析→情感升华等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扎实高效地掌握知识,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思路支撑【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新课程济南版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七个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二级主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四个内容。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基因决定性状之的知识后,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的决定和性别的遗传知识的需求。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来帮助学生认知人类的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同时还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使学生明确生男生女的比例。
【学情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而且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资料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因此,本节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力求从“模拟实验”的整个过程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但由于学生缺乏对实验的自我处理和分析能力,所以,教师需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资料分析时给予指导,在分析数据和推测结论时给予帮助。
【教学条件分析】学校一般都具有多媒体设备,随时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播放视频资料、实验设备比较齐全,课本实验基本可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2)解释生男生女的原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能够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能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学难点】探究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方法】激趣、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内容,调查不同范围男女性别比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展示金星图片《金星秀》是一档全新的大型时尚文化脱口秀节目。
由著名舞蹈家金星独挑大梁,细数文娱热点话题,进行麻辣犀利点评,风靡整个娱乐圈。
同时,金星的性别话题再次喧嚣尘上。
课件展示:奥运悬案1932年波兰运动员斯坦妮斯洛娃瓦拉谢维奇创造了世界纪录,获得了女子一百米冠军,后来在美国遭遇了一起汽车抢劫案,被无辜枪杀。
医生在尸检时发现这位被波兰人民称为女英雄的运动员,原来是一位男性。
为了维护竞赛的公平,1993年在我国上海举行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组委会采用了只需1根带毛囊的头发即可鉴别性别的新技术,准确率达100%。
你知道这种鉴别性别的方法依据是什么吗?学生观看图片资料,根据预习内容,反馈:这种鉴别方法的依据就是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形态差异。
为什么这种方法能给予我们最简便而又最科学的答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起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渡)决定人类性别的是哪条染色体呢?这样的染色体有什么特点?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课件展示:人类染色体图谱,思考:(1)人类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分哪几大类?(2)上面两幅图,哪一幅是男性染色体,哪一幅是女性染色体?(3)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如何用字母表示?尝试写出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表示方法。
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小组内交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交流,及时补充学生的反馈,师生达成共识:(1)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与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其余22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叫做常染色体。
(2)甲图是女性染色体,乙图是男性染色体。
因为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相同,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不同。
(3)短的那条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区别是Y染色体体型较小。
(4)女性性染色体:XX;女性体细胞22对+XX男性性染色体:XY ;男性体细胞22对+XY;2.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过渡)我们的父母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那么你的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呢?学生思考:(1)想一想:在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细胞中可能有多少对(条)染色体?课件展示:雌雄果蝇形成生殖细胞染色体图解,思考:①雌雄果蝇体细胞有几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有几条组成?②果蝇形成生殖细胞时,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数有什么变化?③果蝇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有多少条多少对?成对的染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反馈:①4对;2条②卵细胞:4条;精子:4条③受精卵:8条4对,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原来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由于细胞进行了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染色体减少一半,这种减半有什么规律?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那么,人类染色体是怎样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呢?课件展示:人类染色体传递过程示意图①推测染色体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受精卵的传递规律。
课件展示:②传递规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小组讨论,完成图解,让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
受精卵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染色体数目(4)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这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又恢复到原来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
结论: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
(5)知识拓展: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2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2条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2对染色体。
那么是不是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这样的呢?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6)深入探究我们知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
以性染色体为判断依据,在细胞分类的过程中,男性会产生几种精子?女性会产生几种卵细胞?课件展示:男女性染色体分裂示意图学生观察、讨论,反馈,归纳:男性精子(2种):X或Y,数目相同男性卵细胞(1种):X(二)人类的性别决定(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精子有2种,卵细胞有1种,那么,不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机率如何呢?生男生女的机会怎样?生男生女是由谁决定的呢?开动脑筋,用模拟实验的方法,从理论上论证你的结论。
智慧背囊:1.借助调查资料学生展示课下的调查结果,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小组内讨论分析结果。
初步得出结论:男女比例接近1:1。
2.教材模拟实验——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课件展示:提出问题: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吗?作出假设: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制定实验计划:①材料用具:自带一定数量的不同颜色的同种材料。
②方法步骤:参考课本P105方法步骤进行。
温馨提示:(1)用不透光的容器,随机抽取。
(2)拿出的材料应放回原容器内,确保以后抽取机会均等。
(3)抽取应足够多,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4)注意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5)注意实事求是,不伪造数据。
(6)每次抽取完毕,迅速把你得出的数据填到表格上。
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分组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并将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最后统计男孩和女孩的总数,并算出比例。
学生实验,教师走进学生,参与学生实验,各小组对结果分析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并填入汇总表。
表达交流:(1)请同学们对比各小组探究结果与全班的结果是否一致?怎样做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不一致,但很接近。
应重复多次取球,次数尽可能要多。
(2)全班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得出结论:调查范围越大,男女比例就越接近1:1。
(3)这个结果说明什么?学生: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3.理论验证——生男生女遗传图解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论证了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那么理论上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生男生女遗传图解,学生完成图解。
小结:(1)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或含Y染色体)与卵细胞(含X染色体)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XX——女孩;XY——男孩。
(2)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1:1。
4.拓展延伸(1)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个孩子为女孩,请问这个女孩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肯定是男孩吗?学生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在受精卵形成时决定性别。
如果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不一定是男孩。
因为受精时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仍然各是50%。
(2)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而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两者会不会有矛盾呢?实例:1990年,科研人员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该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性腺形成睾丸,从而发育成男性。
结论: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3)双胞胎是怎么形成的?双胞胎一般可分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两类。
通常情况下,妇女每月排卵1次,有时因某种原因同时排出两个卵细胞并同时受精,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受精卵。
这两个受精卵各有自己的一套胎盘,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叫做异卵双胞胎,而且往往是龙凤胎。
同卵双胎的形成则不同,它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这个受精卵一分为二(或更多),形成两个或多个胚胎,因此他们的性别和相貌等完全相同。
我们常说的连体婴儿,实际上就是这种单卵双胎,只是由于当初受精卵分裂时的不完全造成了某些部位相连。
5.走进生活走进生活,探查真相,发现现实中的男女比例却不容我们乐观。
特别是在农村,重男轻女,寻生子秘方,做性别鉴定,这些做法正确吗?这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出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通常都是男性略高于女性,为106:100,然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却大大超出了平衡范围。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08.5,已经出现偏高端倪,到了2000年增至116.9,超出国际公认正常范围约10个百分点。
课件展示资料图片,讨论交流:危害:性别比例失衡成中国最大的人口问题。
我们应该这样做:加强法律法规保障;用科学的世界观对待自然遗传规律,尊重女性,宣扬男女平等的观点。
6.知识链接其他生物的性别决定:(1)XY型: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两性分化的植物;(2)XO型:蝗虫、蟑螂;(3)ZW型:鸟类、少数昆虫;(3)ZO型:极少数昆虫。
三、总结收获,反思提升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把你学的知识梳理总结,看看你学到了什么?四、挑战自我选择题1.人的体细胞中,决定男女性别的染色体有(B)A.一条B.一对C.22对D.23对2.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下列哪种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A )A.男性生殖细胞B.女性生殖细胞C.受精卵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3.某夫妇第一胎生了个女孩,若允许他们再生第二胎的话,生男孩的几率是(C)A.100 % B.75% C.50% D.04.人类的性别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决定的( B )A.性腺B.性染色体C.DNA D.基因5.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卵发育成的胎儿为(B)A.男孩B.女孩C.同卵双胞胎D.不一定是女孩6.一个正常的男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A)A.44+XYB.46+XYC.22+XYD.XY【板书设计】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人类染色体的传递1.在体细胞中:男:22对+XY 女:22对+XX2.在生殖细胞中:精子:22条+X或22条+Y;卵细胞:22条+X二.人类的性别决定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2.生男生女由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精子的类型决定【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性别遗传,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确存在着神秘感,因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