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J2018 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

合集下载

GTJ2018-板的计算学习

GTJ2018-板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板的计算学习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

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图001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 l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图002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图003图004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二)负筋:1、长度计算: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图005长度:L=L1+2*L2+2*L3根数:1)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2)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1)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图0062)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二型:图007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GTJ2018高频问题解答——第二弹

GTJ2018高频问题解答——第二弹

GTJ2018高频问题解答——第二弹本期主要对梁、剪力墙、升降板、独立基础等常见软件操作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问题1构造柱自动生成怎么操作?步骤一:点击“构造柱二次编辑”分组下的“生成构造柱”按钮,弹出“生成构造柱”窗体。

步骤二:决定是否勾选“门窗洞两侧生成抱框柱”;注:“门窗洞两侧生成抱框柱”是GTJ2018中新增功能,勾选后,窗体下方“抱框柱属性”中的内容会亮显,可按需进行设置。

完成后会在门窗洞两侧为您自动生成与门窗洞一样高的抱框柱。

步骤三:根据施工图中的说明,在窗体中勾选构造柱的布置位置,并设置洞口最小宽度和构造柱间距。

步骤四:填写构造柱属性、抱框柱属性(若勾选了“门窗洞两侧生成抱框柱”)。

步骤五:最后选择生成方式,确定完成。

如果是“选择图元”,点选需要布置的砌体墙右键确认即可;如果是“选择楼层”,则在窗体右侧勾选对应楼层即可。

最终生成的结果如下:问题2如何生成吊筋?步骤一:主、次梁绘制完成后,再“梁二次编辑”分组中选择“生成吊筋”。

步骤二:在“生成吊筋界面”选择生成条件并设置架立筋信息,点击确定。

步骤三:软件生成方式支持“选择图元”和选择楼层',“选择楼层'在楼层中选择需要生成吊筋的梁,右键确定。

“选择楼层'则在右侧选择需要生成吊筋的楼层,该楼层中所有的梁均生成吊筋。

说明:生成的吊筋和欠梁加筋信息会同步到梁平法表格中。

问题3三点定义斜板怎么操作?步骤一:在“现浇板二次编辑”分组中点击“三点变斜”;步骤二:鼠标左键选择板图元,则显示出选中板的各顶点标高,如下图:步骤三:鼠标左键单击任一标高数字,显示出输入框,直接在输入框中修改顶点标高,回车确认,光标按逆时针顺序跳入下一页点输入框;当修改第二、三个顶点标高并回车后,则斜顿定义成功,并在板图元上显示倾斜方向线。

问题4升降板如何设置?步骤一:在现浇板二次编辑分组中点击【设置升降板】。

步骤二:选择需要量升降板的两块板图元,然后右键确认弹出【升降板参数定义】;步骤三:对弹蜜内参数可进行定义,然后点击【确定】。

GTJ2018-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

GTJ2018-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04G101-3。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85页和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一共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16G101-3 第端部等裁面外伸构造图001範E计茸:弼[1阳10仁筠朗丄翊阳匕頂誣姬与底部盘国加訓麦惜默认怪廛为150 ;廣韜E财EMi哺至崔fc &R.取消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3第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端部无外伸构造〔一》S 1 £ J 、"性*L'■ ■ ■ ■ ■ ■1■ ■ 1*.■ * ■..................... n1、..1 —直証貫遴与京音博城館Uittt就计按檢.蓿吋OtLlMh端部无外伸构遗(二)图003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弯折长度为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15d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选挥节点构i宣圏规范茸法:^iE16G 101-3^8553 ”曲次舉纵向髓筋与箍筋构塗亍爲上豳追跆固氏煙>bb/3且艺12七;下都報1W心座冃折・水平段长度默认为bb・bh「制题默认为1丹・歐消3、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max (12*d , bb/2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中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GTJ2018-基础的计算

GTJ2018-基础的计算

GTJ2018-基础的计算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基础的计算学习基础主要包含:条形基础、独⽴基础、筏形基础、基础板带、集⽔坑、桩承台、柱墩。

条基中的钢筋有受⼒筋、分布筋;独基中主要有受⼒筋,有些会配置短向加强筋和柱间配筋,带短柱杯⼝独基在短柱中会配置纵筋和箍筋;筏基中⼀般有底筋、⾯筋、中间层筋、⾮贯通筋;基础板带主要有上下部受⼒筋;集⽔坑⼀般有底筋、⾯筋、坑壁⽔平筋、斜⾯钢筋;桩承台的钢筋有横向、纵向、侧⾯受⼒筋、加强筋;柱墩主要有纵筋、箍筋。

下⾯我们⼀起来学习⼀下基础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算量基本⽅法:(⼀)条形基础:1.受⼒筋:受⼒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计算⽅法进⾏计算:条基宽度>=设定值,L=条基宽度*0.9;条基宽度<设定值,L=条基宽度-2*bhc。

2.分布筋:条基分布钢筋的计算需要考虑条基的主次:主条基(贯通条基):L=条基长度-2*bhc;次条基(⾮贯通条基):(1)两端都与主条基相交:L=次条基净长度+2*L1;(2)⼀端与主条基相交:L=次条基净长度-bhc+L1。

次条基净长度:两端与主条基相交时为两相邻主条基之间的净空尺⼨,⼀端与主条基相交时为次条基长度扣除相交的主条基的长度;.L1取计算设置中的第8项所设置的值,软件默认为150。

(⼆)独⽴基础:1.受⼒筋:受⼒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计算⽅法进⾏计算: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折设置:基础底长>=设定值,L=基础底长*0.9+2*弯折长度;基础底长<设定值,L=基础底长-2*bhc+2*弯折长度。

(三)筏形基础:说明:基础板带的算法同筏板钢筋的算法,当遇到筏板变截⾯时,按照相应的筏板变截⾯节点计算;当筏板钢筋遇基础梁构件时,按照梁板式筏形基础节点计算;当筏板钢筋遇剪⼒墙构件时,按照平板式筏形基础节点计算,在此主要讲述梁板式筏板钢筋的计算。

1.端部构造:(1)端部等截⾯外伸:.(2)端部变截⾯外伸:.(3)端部⽆外伸节点:.2.变截⾯部位构造:(1)筏板顶部有⾼差:.)筏板底部有⾼差:(2.按下图节点计算:4、筏板遇承台、独基、柱墩:按下图节点计算:相关计算原则:.桩承台、独⽴基础、柱墩计算原则⼀致筏板基础与桩承台、独⽴基础、柱墩相交,按照钢筋线与基础构件的实际相交位置进⾏扣减特殊:独⽴基础、桩承台、柱墩与筏板基础顶相切,筏板⾯筋扣减,底相切,底筋扣减(四)桩承台:说明:承台有板式配筋承台、梁式配筋承台、环式配筋承台,在此主要讲述矩形板式配筋桩承台钢筋计算。

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18培训课件

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18培训课件

• 汇总选中图元 • 汇总计算
汇总计算
查装修工程量
• 查看工程量 • 查看工程量计算

练习: 完成1号办公楼首层装修定义与绘制
装修——总结
➢ 1、房间建立思路 ➢ 2、房间绘制方法:点 ➢ 3、楼地面防水处理技巧 ➢ 4、外墙面定义与绘制 ➢ 5、特殊外墙面绘制技巧
04
基础
PART FOUR
单元目标
模型修改
模型检查 云检查
GBQ文件
做法套用 云做法
划分流水 段
新建变更
云计算 计算汇总
云报表
云指标 概预表报表
提取进度工 程量
变更报表
对比问题修 改
导入审核工 程
对比计算 结算报表
云计量2018计算的原理-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净长长++节点锚固+搭接++件总结
构件定义(识图) 构件绘制(快) 构件出量(准)
03
装修
PART THREE
装修
装修部分需要计算哪些工程量?
①地面 ②踢脚 ③墙裙 ④墙面 ⑤天棚 ⑥吊顶 ⑦独立柱装修
房间——分析图纸
装修做法表: 按房间
房间建立思路
建立构件
>>
建房间
>>
添加依附构件
房间——建立装修构件
房间——绘制
2.3 板
板定义 板新建 板绘制
单元目标
学会板与板筋属性定义 学会板与板筋的绘制
学会板查量方法
板—分析图纸
板 1、板、板筋位于哪张图纸 2、混凝土标号 3、板的厚度 4、板标高

钢筋土建二合一GTJ2018学习PPT教程

钢筋土建二合一GTJ2018学习PPT教程

箍筋 其它
1、箍筋圆钢HPB300分≤5、≤10、>10 2、带肋钢筋HRB400以内分≤10、>10 3、带肋钢筋HRB400以上分≤10、>10
工程设置

钢筋报表提供了“钢筋定额表”
方便大家直接输出钢筋量
工程设置
基本信息
• 结构类型 • 钢筋报表
土建设置
• 附墙柱归属 • 模板超高算法
钢筋设置
CAD识别做工程流程
轴网
识别楼层表
柱(柱表、柱大样、柱平面图) 新建工程
转换符号(查找替换)
墙(剪力墙,砌体墙、门窗)
图纸管理 梁(连梁,框架梁、非框架梁、吊筋) 板(板、板钢筋绘制及优化) 基础(独基、桩、桩承台,筏基)
识别构件
构件校核
界面了解
1 、一次建模、一次修改
变更单:首层2和A轴交点处YAZ1柱子发生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CAD识别做工程流程
实例工程实战
实例工程算量思路
分析图纸
工程中哪些构件要算量 每个构件要算哪些钢筋量
统计汇总 每个构件量
按工程指定计算规则进行算量 根据钢筋直径、楼层x 信息汇总钢筋量、混 凝土量、装修量、垫
层、模板、土方等
应用软件做工程的顺序
1 2 主体 装修
+0.000
4
基础
零星
室外地坪
3
解决天正、不同版本CAD的兼容、外部参 照这几种情况的全面处理,通过快看的技术 来实现,无需转T3格式,图纸导入率99%。 兼顾不同地区设计院习惯。
导入效率高、全面,缩短图纸处理时间。
前期准备-添加图纸
添加图纸——分割图纸——识别楼层表
1、目前支持T7格式以下的图纸 减少图纸处理的时间 2、可以支持图纸的批量导入

GTJ2018-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GTJ2018-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GTJ2018-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16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1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造”来设置。

注意: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隔开,如:2B25/4B28;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4B28,底部第二排是2B25。

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图001图002图003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16G101-3第81页,规范算法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配备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算法,一种是传统算法。

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h/2,其余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

软件中两种方式可以通过节点的选择来完成。

图004图0053、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内la。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主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配备了二种方式,一种是规范做法,一种是常规做法,可以根据图纸来进行选择和修改。

图006图0074、基础主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上部纵筋贯穿支座;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高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3页。

GTJ2018-其它计算学习

GTJ2018-其它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其它计算学习其它主要是指后浇带、栏板、自定义点、自定义线、自定义面等构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其它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栏板:1、水平筋的计算:A 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构件区分不同做法:1)栏板不与其它构件相交,自身绘制形成的L型、T型,包括端部的处理,此时栏板水平筋计算与剪力墙类似;2)栏板端部与柱、剪力墙相交时,会采用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的做法,可以参照计算设置第10项“水平钢筋遇柱、墙做法”设置;3)栏板端部为构造柱时,水平筋伸入柱内一个锚固长度;B 根数计算: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起步长度进行计算;根数=(栏板高-起步)/间距+1当顶部有其它构件时,需要算至其它构件顶(该构件贯通栏板顶部);2、垂直筋的计算:A 长度计算:1)生根部位,根部构件包括:梁、圈梁、暗梁、连梁、板、墙;目前提供两种做法,可参考节点设置;2)顶部处理:a.顶部无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直接伸到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b.顶部有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需要伸到其它构件的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其它构件主要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板)B 根数计算: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和起步长度计算;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需要扣减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剪力墙、带型窗、带型洞构件,从上述构件边计算时,需要扣减起步距离;A 长度计算:拉筋长度=栏板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B 根数计算:1)需要扣除相交构件: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连梁、板;以及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带型窗、带型洞;2)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布置如下: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净面积/拉筋面筋)+12)拉筋面筋=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净面积/拉筋面筋)+1](二)自定义点、线、面:1、自定义点计算A 纵筋纵筋长度= 点高度-2*保护层纵筋根数= 所输入数值B 其它钢筋长度= 输入长度根数= 输入根数或根数= (点高度-起步距离-保护层)/间距)+1 (按照计算设置当中根数计算方式计算)2、自定义线计算A 纵筋自定义线纵筋区分水平方向纵筋和垂直方向纵筋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
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5页和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一共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图001
图002
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15d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 3第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图003
图004
3、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中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图005
图006
4、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图007
图008
5、基础次梁支座两端宽度或者纵筋数量不同构造:
此节点来源于16G101-3 第87页。

规范规定,当支座两端宽度不同时,上下部宽出的钢筋直锚。

图009
图010
6、跨内上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常规算法。

两种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改。

7、跨内下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传统算法,高跨的下部钢筋刚入Lae,低跨的下部钢筋有两种构造,可以选择和修改
8、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5页。

9、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
10、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
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16G101-3第85页。

说明: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
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影响范围: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
2、箍筋弯钩角度:
说明: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
影响范围: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
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
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
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
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
3、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来源:16G101-3第79页
说明: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4、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16G101-1第60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
5、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
来源:04G101-3第35页;16G101-1第60页;
说明: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6、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
来源:16G101-3第79页;
说明:默认为0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的钢筋信息计算;
影响范围: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
7、拉筋配置:
来源:16G101-3第82页;
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mm的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
影响范围:拉筋的级别、直径;
8、箍筋加密长度:
来源:16G101-1第88页;
说明: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2*h,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1.5*h,500);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密长度;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9、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
来源:16G101-3第85页;
说明:默认为50;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来源:16G101-3第22页;
说明:默认为15*d;一般情况下,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200;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1、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16G101-1第22页;
说明:默认为15*d;因基础次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
来源:16G101-1第86页;
说明:提供两个选项,加腋端部和柱边,加腋端部是指箍筋加密范围是从加腋端部开始,柱边是指加密范围从支座边开始,注意在加腋部位箍筋高度是一个变值;在16G101-3第86页说明了基础次梁的加腋构造,但并未明确箍筋加密起始位置,软件的这个设置是取自16G101-1第86页框架梁加腋构造的说明;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3、基础次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
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注意: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A8@100[1500];A10@200[20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
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

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

影响范围:箍筋数量;
14、宽高均相等的基础次梁L型、十字相交互为支座: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默认为否,表示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不会识别为支座;选择是,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会识别为支座;
影响范围:次梁的跨数,从而影响纵筋的长度和箍筋的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