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的计算

合集下载

基础拉梁设置

基础拉梁设置

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基础拉梁建模及基础埋深

基础拉梁建模及基础埋深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基础拉梁几个问题(发帖:郭余庆)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拉梁应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 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框架基础梁的设置

框架基础梁的设置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发布日期:2006-3-31 16:08:34 作者:出处: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基础梁基础连梁,及地下框架梁,有什么区别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基础梁简单说就是与基础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以桩承台为支座,单底部不受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也按DKL考虑)。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 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工程施工基础梁计算公式

工程施工基础梁计算公式

工程施工基础梁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基础梁是承受建筑物重量并传递到地基的重要构件。

因此,对基础梁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基础梁的计算公式,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础梁的设计原理。

基础梁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梁的受力分析、截面尺寸计算、受拉钢筋计算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1. 梁的受力分析。

在计算基础梁的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梁的受力情况。

一般来说,基础梁承受的主要受力有弯矩和剪力。

弯矩是由梁上的荷载和自重引起的,剪力则是由梁上的荷载引起的。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考虑到梁的跨度、荷载情况、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梁的受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2. 截面尺寸计算。

确定了梁的受力情况后,就需要进行截面尺寸的计算。

截面尺寸的计算主要包括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钢筋的布置。

梁的截面尺寸需要满足受力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梁的变形和挠曲情况。

受力钢筋的布置需要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以保证梁的受力性能。

3. 受拉钢筋计算。

在基础梁的设计中,受拉钢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受拉钢筋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梁的受力情况和混凝土的受拉承载能力。

一般来说,受拉钢筋的计算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受拉钢筋的截面积要满足受拉强度的要求;受拉钢筋的屈服长度要满足受拉强度的要求;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满足受拉强度的要求。

在进行基础梁的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一般来说,基础梁的计算可以采用弹性理论、极限承载力理论、变形极限理论等方法进行计算。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到梁的受力情况、截面尺寸、受力钢筋等因素,综合考虑梁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

综上所述,基础梁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截面尺寸计算和受拉钢筋计算,可以保证基础梁的设计满足工程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进行基础梁的设计和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确保基础梁的设计满足工程要求。

关于拉梁与基础梁

关于拉梁与基础梁

基础拉梁基础拉梁又称联系梁,桩基规范中要求:a、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短向抗弯刚度较小);b、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地震作用下的基础地震力和弯矩是不确定的)。

由此可见,拉梁是传递水平力的,因此我们可以对拉梁截面和配筋做如下设计:(大致需要注意三项)A、以柱剪力作用与梁端,按轴心受压构件确定截面尺寸;配筋则取与轴心受压相同的轴力(绝对值),按照轴心受拉构件确定。

另外,在抗震设防区可取柱轴力的1/10为柱端拉压力计算拉梁截面和配筋。

B、拉梁上有可能有砖墙,此时砖墙也会对拉梁产生弯矩。

特别是厂房类的围护砖墙这一点最为重要。

C、拉梁应该满足构造要求:宽度不宜小于250mm,高度一般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梁上下部钢筋均不宜小于2跟直径12mm钢筋。

(注:拉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相邻跨联系梁纵筋应连通)基础拉梁与基础梁不能混淆。

a、基础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b、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基础梁有三种,一种与筏板组合使用构成梁板式筏形基础,它有主次之分,基础主梁代号为JZL,基础次梁代号为JCL;一种与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组成的有梁式条基,或称条基梁,无主次梁之分,统称基础梁JL;第三种是独立的基础梁,不与任何基础基础构件相关联,一般位于纵横向主轴上,形成格式基础梁,也有的设计在一个主轴方向上设置基础梁。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关于基础拉梁设置与计算的探讨

关于基础拉梁设置与计算的探讨

关于基础拉梁设置与计算的探讨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钢筋混凝土基础拉梁广泛应用于独立基础以及桩基础工程中,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基础拉梁的作用入手,分别讨论拉梁的设置方式和计算方法以及构造要求,并就实际设计中拉梁是否参与结构整体分析,结构模型如何选用与建立做进一步的阐述与大家探讨。

二.拉梁的作用拉梁主要作为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基本归为以下几种: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用拉梁传递、分配柱底弯矩,增强整个建筑物基础协同工作的能力,减小基础由于柱底弯矩引起不利影响。

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减少框架柱首层的计算高度和底层的位移,以达到理想的设计结果。

三.拉梁的设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1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拉梁:1.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

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

5.桩基承台之间。

通过对拉梁的作用分析,以下情况下可不设置拉梁:如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1所规定的情况且柱距较大(如体育馆、影剧院等),因为基础拉梁刚度相对较小,对调节柱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不明显,则可不设置基础拉梁。

结构为独基加防水板基础时,当板厚≥250mm时,由于防水板对基础约束较大,可不设置基础拉梁。

对于一柱一桩基础,当有地下室并有整体钢筋混凝土防水板时,如板厚≥250mm时,可不另设拉梁,只需在板内沿柱间轴线两个方向设置暗梁。

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且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1情况者,可不设置基础拉梁,但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另行考虑。

单层工业厂房一般可不设置基础拉梁。

四.拉梁的计算对于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房屋,拉梁设置的位置及其作用决定了拉梁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拉梁的计算
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
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
4)基础埋深较大时;
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拉梁上面无墙体时,
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

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
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 ,作为基础
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
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
负弯矩筋有1/2 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
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
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0.067L。

如按0.1Nmax
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
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1.独立基础不一定要设拉梁,跟地基土质的均匀性和地面的刚度有关。

土质均匀,采用刚性地面时,对柱子侧向有可靠支承时可以不加拉梁。

2.计算方法: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
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
(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其梁顶标高与基础顶面标高相同,当拉梁底标高高于基础顶面时,应避免在拉梁与基础之间形成短柱;当拉梁距基础顶面较远时,拉梁应按拉梁层(无楼板的框架楼层)进行设计,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抗震设计时,拉梁应按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设置箍筋加密区。

地圈梁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加强基础的整体性,也使地基反力更均匀点,同时还具有圈梁的作用和防水防潮的作用同时条形基础的埋深过大时,接近地面的圈梁
可以作为首层计算高度的起算点,地圈梁一般用于砖混、砌体结构中,不起承重作用,对砌体有约束作用,有利于抗震
基础梁简单说就是与基础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
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