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案

合集下载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了解长度的定义与测量方法•掌握时间的定义与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与时间单位的关系学习重点•长度的定义与测量方法•时间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学习工具•尺子•显微镜•手表•实验材料:线段、钟表学习内容1. 长度的定义与测量方法1.1 长度的定义长度是一个物体的大小,是衡量物体长短的物理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简写为m。

1.2 长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长度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 尺子的使用:尺子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将尺子的刻度与物体的两端对齐,读取与尺子一端对齐的刻度值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 显微镜的使用:对于很小的物体,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

将物体放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显微镜的镜头和目镜,使物体清晰可见,并使用显微镜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其他方法:对于曲线物体的长度测量,可以使用软尺或线段进行测量。

2. 时间的定义与测量方法2.1 时间的定义时间是衡量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物理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简写为s。

2.2 时间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时间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 手表的使用:手表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

将指针或数字显示与当前时间对齐即可得到准确的时间。

- 钟表的使用:钟表是一种精确测量时间的仪器,常用于科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要求较高的场合。

- 其他方法:使用计时器、电子钟等设备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记录。

实践活动1.使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手表记录下从起床到上学的时间,计算出用时。

3.在实验室中使用钟表进行精确的时间测量,观察钟表的指针运动。

思考问题1.为什么需要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测量?2.除了尺子和手表,还有哪些常见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3.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拓展阅读•了解国际单位制中其他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

•探究长度与时间的衍生单位,如厘米、毫米、分钟、小时等。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单位;•学会使用直尺和秒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导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在物理学中,我们使用米(m)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

直尺的使用直尺是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物体的直线距离。

使用直尺时,需要将直尺的一端对齐物体的起始位置,然后读取直尺另一端的标尺值。

直尺的读取精度一般为毫米(mm)。

粉笔盒的长度测量实验1.准备一个粉笔盒和一个直尺;2.将直尺的一端放在粉笔盒的起始位置;3.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粉笔盒的长度;4.记录测得的长度值。

2. 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度量。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和小时(h)。

秒表的使用秒表是时间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事件的持续时间。

使用秒表时,需要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按钮停止计时,并读取显示屏上的时间值。

秒表的读取精度一般为0.01秒。

预估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1.准备一个秒表;2.观察一名运动员进行百米跑;3.在运动员起跑时,按下秒表的开始按钮;4.在运动员跑完百米后,按下秒表的停止按钮;5.读取秒表上显示的时间值。

学习反思•你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掌握了直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吗?•你的实验结果和预估成绩相符吗?拓展练习1.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教室长宽的实验步骤,并记录测得的教室面积。

2.使用秒表测量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并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1.测量教室长宽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直尺和一个笔记本;–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另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长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宽度;–将直尺的一端对齐教室的另一面墙壁,用直尺的另一端读取墙壁的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长度× 宽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学生进展练习
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感觉新知识并不那么生疏,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承受新知识。
对长度单位系统的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练习,有利于学生
掌握知识点。
二、长度的测量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认
PPT播放刻度尺的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1〕它的单位是什么?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Ppt播放教科书第十页的两个图片。
PPT演示:AB=CD,两个圆大小相等
在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拟间隔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上下…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创造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展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记录
板书设计
利用PPT,演示秒表的使用、读数。
PPT播放刘翔110米栏的视频。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出时间的单位:时〔h〕、分〔min〕、秒〔s〕,1h=60min,1min=60s
观察
学生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才能。通过分组实验,纯熟地掌握停表的使用
四、误差
引出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学生观察比拟AB与CD的长短,两个圆的大小,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判断AB比CD短,上面的圆小于下面的圆。
观察
通过直观视觉和ppt的比拟,使学生得出结论:仅凭感觉判断不准确。
新课教学
一、长度的单位
凭感觉不准,那么我们需要借助工具进展测量,测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他的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测量长度的方法?
2.误差定义?
3.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4.误差与错误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5. 误差产生的原因
6.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7.特殊测量方法及适用范围?
8.警方在一案发现场取得的一张罪犯的脚印,经过测量,其长度是25.7cm,刑侦人员估计,此罪犯的身高大约是180cm,根据数据你猜想一下,刑侦人员是如何来估计罪犯的身高的?
9.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一把刻度尺,一支铅笔,你如何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
10.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
2.小明同学在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跳绳1分钟60次 B.立定跳远2.4m
C. 1000m跑的成绩为8s D.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3.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 1min心跳75次
4.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5.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6.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方法可取的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以及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测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以及对测量原理的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究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尺子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使用秒表计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长度测量的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测量原理。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案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国际单位2、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学习重难点如何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课前探究1.观察课本图片回答问题:左图中的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由图中,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2.那么用你身边工具测量一下结果又怎样呢?自主学习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你知道长度有哪些单位?写在下面并写各自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单位:国际通用的符号。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3.长度单位间进率、1km=_____________m 1dm=_______m; 1cm=_______m 1mm=_______m 1μm=_____m 1nm=_______m练习:2.5 km = m = mm=________ nm6×105 nm = m= cm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你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实验探究:课题: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会认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若零刻度破损怎么办?什么是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刻度尺的量程______________什么是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找出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三,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_______________。

四,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五,会记上面测量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活动 2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做一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误差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绝对避免。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5篇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5篇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

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

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

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组成。
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
米( )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
0.35cm=_______m=_______km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
6×105nm=m=cm
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 ,我们
大拇指甲宽11.2______。
5.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m=dm=cm=mm=nm
4.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分、秒。
二、练习反馈 填空题: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
5.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零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6.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25dm,2.24 dm,1.26dm,1.25dm,求该物体的长度。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万,则在地图上长1 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km,地图上1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______ m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学习目标】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活动1】知识链接
1.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______来测量,
2.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
在我国过去采用的单位是,英国、美国采用的单位是。
3.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世界各国人民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叫。
【活动2】预习导学
一、预习导学 (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1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C.学生钢尺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宽度约为50cm的课桌宽度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4.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A.320.6cmB.32.06cmC.32cmD.32.1cm
符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1h=min=s
2小时12分=s 6分02秒=s
7.和之间的差别是误差。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活动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课本的长、宽、厚?
(2)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估测一下课本的长、宽、厚,讨论交流并记录估测的结果。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4)“会读”: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外,还要标上单位。
【活动4】达标训练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小组讨论:如何用尺测量?
(4)学生自己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与估测结果相比较。
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规则:
(1)“会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待测物体一端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