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

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

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精选范文合集五篇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精选范文合集五篇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精选范文合集五篇在日常点滴中介绍和弘扬地方文化传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特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带入基层文化生活之中。

以下是初心为您推荐。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一)中华传统文化以其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

今年暑期实践中,校团委与校友会发起“文化中国行”实践项目,并获得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扶持青年学子长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国学精粹的实践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假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厦门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艾德莱斯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禅学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泉州暑期调研团、北京大学耕读社传统文化研修夏令营等十支团队入选“文化中国行”项目。

1.山南水北,品中华传统之神韵五千里神州大地,塞北江南,雪山草原,不同的地域孕育出各异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禅学社于今年7月底在丝路南段——青海省海北州进行“汉藏文化交流现状调研”的社会实践。

该州内27个民族和谐共处,是汉藏友好之路唐蕃古道起点,王洛宾因在此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获联合国“东西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禅学社对海北州社会和谐、多民族共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考察,为当地文化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掘、整理、推广传统文化和谐因子,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出文化方面的贡献。

江南依旧那江南,料此江村应如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来到开弦弓村,看看风云激荡的百年过去,这座村落是否还是费老笔下的江村模样。

江村团以史学视角和方法为主,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手段和档案整理、实地参访、口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江村的变与不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开弦弓村》实践报告,整理3万余字口述史稿,收集136份问卷调查,拍摄1400余张实地参访照片,记录近1万字社调日记和5000余字成员心得。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他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通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可以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一代的崛起,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描述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发放问卷,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

样本涵盖了中国各地不同城市和地区的18至35岁的年轻人。

在问卷中,我们通过一系列问题评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以及相关观念和价值观。

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与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中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尚不甚明确。

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获得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只有45%的受访者能准确解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在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65%的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认为它代表着中国的根与魂。

而有30%的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发展需更加审慎。

仅有5%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或认为其对个人发展无关紧要。

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原因1. 价值观一致性:年轻一代通过传统文化接受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孝道、尊敬长辈等观念,在快节奏、多变的现代社会中,这些观念对于年轻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 自我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年轻人自觉身份的一种表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年轻人维系自身独特性和认同感的一种方式。

3. 传承与保护:部分年轻人认同传统文化是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珍惜和传承,希望通过自身的认同和实践来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1. 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2022年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

2022年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

2022年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2年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一、调查课题的根本内容(1)实践方案简介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开展,当今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成为大学教育中缺失的一环。

作为全国十大独立院校之一,我院领导极为重视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太谷是优秀传统文化形意拳发源地这一得天独厚优势为依托成立了形意拳中心,并将形意拳教学纳入大学生课程范围。

此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展影响深远,同时也有利于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小组通过对太谷形意拳的理论学习,追根溯源,实地探访,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形意拳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调查形意拳当前的开展、传承现状,找出影响形意拳开展传播的症结所在,研究并从本专业的角度并对形意拳的开展传播提出建议。

(2)团队介绍国贸103班社会实践第一组(3)实践口号与主题ldquo;传承形意拳文化,保护民族瑰宝 rdquo;(4)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危机感与责任感,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传统文化的开展提出建议,学以致用,提高理论实践水平。

(5)实践背景形意拳与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并称中国四大名拳,同时是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形意、八卦)之一。

形意拳风格讲究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山西晋中太谷县是形意拳创立、开展、传承的主要区域,被称为 ldquo;形意拳之乡 ldquo;我院极为重视形意拳事业的开展,成立了形意拳中心,并将形意拳纳入大学课程。

(6)实践方式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等了解形意拳创立,开展,传承的历史,并对形意拳特点有初步认识。

2、实地探访与理论学习结合,前往李洛能故居,车毅斋纪念馆,宋氏形意拳陈列馆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展品跟碑文的观摩学习,深入了解形意拳开展的历史。

3、亲身体验拜访太谷形意名家,进行学习,采访,记录,了解各派形意拳的风格特点,对形意拳的养生、技击效用有一定了解,并对各派形意拳的传承及开展现状进行调查访问;如有条件,可进行一段时间的形意拳实地学习,深入了解形意拳的风格特点、技击养生效用。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小组成员:鲍晨怡0720600219王佳 0720600247戚莉莉0720600222翁赵娜07206002442009年4月26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报告随着当今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明大国,积淀的传统文化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许多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缺失的现象。

针对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很好的延续,把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出谋献策,我们小组就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眼中的传统文化现状调查中,在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上,有67.5%的同学认为是很重要的,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但是还有2.5%的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去年我国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92.5%的同学对国家的这个举措表示支持。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只有15%的同学表示喜欢,且男女比例持平。

少数人喜欢戏曲,这使戏曲的生存空间变得狭隘,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戏剧还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国,有70%的同学竟然对于祖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人不慎了解。

对于璀璨的中国古典文化,如经史子集、四大名著、唐宋诗词,大多同学都只是有所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较弱。

虽然同学对古代文化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是五分之四的同学还是认为我们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先哲思想,说明同学还是非常敬仰推崇古文化的。

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同学们大多是自小耳濡目染的,我们的长辈一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继而给后代形成了一种氛围。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增多,开始向往西方发达国家。

所以西方文化对我们这一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5%的同学在空闲时间选择看英文书,而不是中国古文。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评分题目: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完成人及学号:危军()冯琦()曹攀()张金鸣()指导老师:***2015年5月23日一、调研情况介绍(一)调研背景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逐步地跨入国际行列,各国文化在国际范围中广泛传播,并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

而民族文化的传承靠教育,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

所以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已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对本国优秀文化有重要意义,从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寻找让广大大学生重视并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1、调查方式:为使调查范围涵盖面更广,我们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

2、问卷主要包含已下主要内容(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主要来源(3)当代大学生对于最近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怎么看(4)当代大学生是否主动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5)当代大学生认为该如何去加强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等3、调查时间: 2015.5.20-2015.5.234、调查对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生及大学生朋友圈5、实施情况:(1)于2015年5月20日我们小组把预先做好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利用qq和微信等平台,让广大大学生能够发现并填写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他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通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可以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为课题,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于2013年11月20日至23日在本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设置的问题包括五大类型:一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二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三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四是大学生对相关技能,如书写毛笔字,围棋等的拥有与否;五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等。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馈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占回收总数的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传统艺术的态度及了解程度中国传统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有书法、戏曲、剪纸、棋艺等。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有92%的人曾尝试过书写毛笔字,收效甚微,只有4%的人能写得一手好字,还4%的人从未尝试过。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书法的掌握大部分处于浅层,只有极少数人掌握得还可以,而有几个人甚至对此没什么兴趣。

无独有偶,大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同样不容乐观:喜欢京剧的人仅占29%,听过京剧的人占76%。

了解脸谱知识的占4%,62%的人了解一些,34%的人则完全不知道,脸谱知识比较繁杂,掌握起来有难度,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情有可原,但京剧的前身是昆曲,这么简单的问题,却也仅有12%的人知道,54%的人甚至完全没概念。

显而易见,喜欢戏曲的大学生较少,了解戏曲的也并不多,而且大部分人没有了解戏曲的意图,并且很少接触到与戏曲有关的知识。

如果你百度一下“剪纸”这个关键词,会得到这样的解释——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试问,作为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的剪纸,有多少人接触过,又有多少人可以自信的说出“我会!”呢?答案已经有了,接触过的人占81%,会剪的人只有14%,而这14%中能尽得剪纸之妙的恐怕没有几个。

象棋、围棋都是起源于中国的。

我国的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相互对立的两方,在棋盘上运筹帷幄,制约彼此,举手间便可扭转局势,多么有魅力的益智活动啊,喜欢并经常玩的人却只占11%。

(二)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及了解度对于传统节日,大多数的人偶尔会与他人讨论,但大家关于传统节日的讨论多数是出于对假期的关心,并没有想过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

在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孰多孰少的问题上,将近一半的人是看情况而言的,4%更喜欢过西方节日,剩余43%的人觉得传统节日比较重要。

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显然不是很深,忽略了传统节日本应该带来的归属感。

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就要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我们应该有所警觉,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应有的关注,而不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宣传。

(三)对传统文化的常识的了解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有很多,比如文房四宝、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二十四节气和朝代的顺序,还有四大名著,以及稍微偏难一点的四大神兽、星宿的知识等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的人对四大发明竟然只是知道一点,而文房四宝有19%的人知道一些。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但竟然有12%的人不知道此为何物。

朝代顺序更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体现,能将其流利说出的人仅有20%。

这些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这是长期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必然结果。

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文化的精髓,然而只有16%的人全部看过,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对于四大神兽、星宿的知识,有将近一半的人全然不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汉文化在世界上受到广泛欢迎的今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有时还不如外国人,这是多么可笑,多么可悲啊。

(四)是否会主动地去了解传统文化我们有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观看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吗?”选择“经常看”的人有14%,选择“没看过”的人有3%。

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有多少节目是有关传统文化的。

打开电视机,放映的大多数都是无聊电视剧,没营养的综艺节目还有另人反感的广告,传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似乎也不是很高。

有些人或许想看都找不到。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等播出,播出时间是周末黄金档。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本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

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个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很值得一看,但通过调查,只有12%的人对此十分关注,还有7%的人根本不知道举办过。

另外,喜欢去中国文化博物馆参观的人也很少。

去文化博物馆参观是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又一途径,对此项活动感兴趣的人显然不多。

四、对策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使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基础。

让大学生了解并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现象,我们对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出如下建议:(一)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大学生的课程不是很多,课余时间很宽裕,而且一般不会占用课余时间去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应该增加有关课程,并计入期末成绩,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得到加深。

课程设置不能太单调,太死板。

要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来逐渐培养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大家能主动地学习、了解。

对这一课程的考核也不宜采用传统的笔试,可以让大家现场表演自己喜欢、擅长的传统技艺,或让大家制作有关传统文化的PPT来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二)学校要多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我们可以以它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各项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起那些口头上的宣传要好得多。

活动形式可以由大家投票决定,要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

活动也要有一定的奖励制度,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校广播站每天播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校广播站每天都有不少的广播时间,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穿插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也可以播放一些中国风歌曲。

这样,大家会有很多的时间、机会听到关于传统文化的宣传。

不仅节省了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占用的课余时间,而且,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效果更好,也不似书本枯燥、乏味。

(四)多设计有关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公益广告,也可以是平面的张贴物电视台要多做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可以是趣味问答类的,也可以是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让感兴趣的人有相关节目可看。

电视上插播的广告可以多使用相关的公益广告,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相关媒体人还可以组织这方面的广告设计大赛。

平面张贴物方面,不仅是学校的板报、海报,公车,地铁站,购物街,社区,都要有相关张贴物的一席之地,让人们随处都能看到。

(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博物馆各地教育局可以和当地的中国文化博物馆签署相关的协定,有计划地组织各学校的学生免费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里做志愿者,为游客介绍相关知识,更能加深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得到提高。

五、小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甚至还有少数人一概不知,毫无概念。

传统文化是否能传承下去都是个未知数,何谈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长时间的忽视和别国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感情不真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渐渐地淡漠。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社会、学校、还有我们大学生自身,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同心协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并且发挥创造力,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它历久弥新,充满活力,彪炳史册。

六、参考文献1.《希特勒名言》/view/722425d680eb6294dd886c3e.html2.剪纸——360百科/doc/2408800.html#2408800-2546694-0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360百科/doc/6987332.html七、附录附录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附录二数据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