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维 方式 和 感兴趣 的学 习素 材 ,使 他们 有 更多 的机 会从 自己
熟 悉 的身边 事物 中学 习和 认识 数学 ,体 验到 数学 与 生活 的 紧密联 系 , 了解 数 学的 应用价 值 , 体 会到 学 习数 学 的乐趣 。
以生活 实践 为主 线 。 科 学设计 教 学过 程 1 . 引 用现 实 生 活 中 的例 子 创设 教 学情 境 , 提 高学 生 的
例如 , 在教 学 “ 两 数相 差多 少 ” 时, 教 师 出示如 下题 目 : “ 妈 妈
今年 4 0岁 了 , 比 爸爸 大 2岁 , 爸 爸今 年几 岁 了? ” 一 位反 应 快 的 学生 立刻答 道 : “ 4 0 + 2 = 4 2 ( 岁) 。” 教 师追 问 : “ 你 为什 么 这样 回答 呢?” 这 位学 生说 : “ 大 2岁就 是加 两岁 , 所 以是 4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展 示 日常 生 活 中 常见 的物 件 , 如课本 、 橡皮 、 课桌 、 文 具
盒、 红 领 巾等 , 再 利 用 多媒 体 课 件 从 中 抽 象 出 角 、 圆、 长 方 形、 三 角形 、 正方 形 、 平行 四边 形等 几 何 图形 , 让 他们 感 受到
岁 。” 很 多学生 大喊 “ 你答 错 了” , 但 也有 一些 学生 疑 惑地 看 着老 师 。在 这种 情况 下 , 教师 要认 真地 给 学生 分析 这道 题 ,
学 习兴趣
在 日常 生活 中 , 数学 的应 用 随处 可见 。因此 , 教 师 要积 极 地从 学生 的现 实生 活 中收集 信 息 ,教 学 中把 与数 学 相关 的 问题 抽象 出来 , 使 学生 感 受到数 学就 在 自己身 边 , 对数 学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发现了班中总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那么,怎样将数学与生活巧妙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入手,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下面结合本人实践谈谈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一、巧借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

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先巧借生活实际,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几的例子,如:教室里有2扇窗户,我们学校一年级有2个班,小鸭有2条腿、教室里有2块黑板,动物园里有2只猴子等等,最后抽象出2。

由于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时、分、秒”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

为了让学生能亲身感受、体验到1分钟、1秒钟有多长,可设计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学生有喜欢的活动,如让学生数脉搏、跳绳、写数字、写生字等活动。

通过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收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们有的从书上找到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有的发现有些衣架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发现有些单位的电动铁门上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等,学生觉得生活周围处处有平行四边形,就对它很感兴趣,急于想知道平行四边形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为什么它可以有这么多用处。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日常的购物、理财到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数学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
的价格、折扣和税率,以便做出最经济的选择。

在理财方面,我们需要计算利息、投资回报率等,来规划我们的财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几何知识,比如在装修房屋、规划花园时,我们需要计算面积、周长等,来确保我们的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数学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工程师需要运用数学知
识来设计桥梁、建筑、飞机等工程项目,以确保它们的结构稳固、安全可靠。

科学家们也需要数学知识来建立模型、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除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外,数学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会我们如
何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如何用抽象的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如何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复杂的现象。

这些能力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用,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重要。

总之,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我们的
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教育,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浅谈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浅谈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浅谈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缘,使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是能够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如此,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用数学目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应用的思想,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缘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目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数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应如何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一、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尽力拓展小学生熟悉数学的空间,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就及早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短、高矮》一课前,可安排学生:“明天数学课上,你要告知咱们班的小朋友,你穿的上衣长仍是妈妈的上衣长?你的手臂长仍是爸爸的手臂长?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哪个长?你的爸爸和你妈妈谁的身高高一些?”如此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当中就把“长短”、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如此既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二、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激发求知欲。

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充分利用学生身旁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非神秘。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内容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十分密切。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感悟数学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加强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关键词:实际生活生活情境动手操作实践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明:“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要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去激发兴趣。

因为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数学学习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

例如,在教学“设计秋游方案”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能够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旅游吗?(去过)那么,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旅游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接着我布置任务:淘气和笑笑的学校要组织61名学生到故宫和北海公园参观,老师给他们俩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淘气和笑笑设计一个合理的秋游方案,这可把他们俩难住了,要乘坐什么交工具?要准备多少门票钱?游玩时间怎么安排?……同学们愿意帮助淘气和笑笑吗?(愿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吧!通过这样的情境谈话,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有所增强,解决能力有所提高。

浅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好处

浅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好处

浅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好处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本文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做了简明的举例,并分享了一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方法。

标签:高中数学;生活;联系;方法1.引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及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数学,因此打好数学基础是尤为重要的。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高中数学往往抽象性非常强,想要学好不但要有刻苦的精神,还要有缜密的思维,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后,我发现,数学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问题。

所以在我尝试将数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后,不仅让我掌握了一定学习数学的技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加激发了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1]2.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大到航空航天、先进科技,小到柴米油盐、饮食起居,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数学,只是有时自己意识不到。

而很多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正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抽象化而来的。

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将对我们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2.1 函数与生活比如,朋友小王开了一个书店,准备购进200本辅导书,进价是18元/本,如果按22元/本出售,可以全部卖出。

可是如果每本涨价3元,则会少销售30本,那么当小王的辅导书售价为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是生活中典型的函数问题,如果我们能把它和数学联系起来,知道这是函数并正确的去解决时,那么小王就可以科学确定进货数量和销售价格,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

2.2 数列与生活小明今年上高二,舅舅给了小明一笔资金a元作为读大学时的学费,可距小明上大学还有18个月,为了不让这笔资金闲置并能获得一定收益,小明决定将其存入银行。

[数学,知识]浅谈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浅谈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谈谈现实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列举出很多实物,如:水桶底、汽车的轮胎等,教师问:“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美观,有的说汽车轮胎圆形是让车行得更稳一些,让桶底圆形是让桶能装更多的东西等,此时有的学生对前面几个同学说的理由似懂非懂,教师抓住契机问:“是不是这样的,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想”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引导:这些物体的面都与圆形有关,学习了圆的认识后,你们就能找到这些物体设计的道理了。然后组织通过动手剪圆、拆圆,从折痕中发现圆心、直径、半径,并从观察、交流中概括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以及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在整节课中兴趣盎然,在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圆的知识,同时也真正感知到生活中有数学问题,认识到生活与数学同在。
比如学习“比和比例”知识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旁榕树的高度。榕树高度,如何测量?多数学生摇头,少数学生窃窃私语:有人说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样量?有人提议拿绳子量,先用绳量树,下树后再量绳长。这才是好办法,可树木无枝可攀,如何上去呢?……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一根2米长的竹杆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让学生量出竹竿影子的长度,并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和影长的比值,你能想出测量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和树影的比值应该和它们的一样。我补充: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树高。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树影长……此时,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这样的数学,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 努力 将 所学 的理 论 知识 应用 于实 践 ,找 到 了英 语 学 习要从 负担 ,反而 ,会 积极 主动地去学 习 ,在学 习中获得快乐.孩子在
四、借助生活经验 。使教 法和 学法 生活化

值. ”把所学 的知识 运用 到实际生活 中,是学习数学 的最终 目的.
切科学知识都来 自于生活 ,受生活 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 重 视知识 的应 用 ,让学 生运用所 学数学知识 ,分析 、解 决一些
态.
m o. o c n us Whtcl ri i ’ 一问 ,学生们 y bx T u h a dg es‘ a oo s t 这 u ” 关键词 :积极性 ;好奇心 ;求知心 ; 自信心 纷纷举手 ,把他们刚学的单词都猜了个 遍. 运用这样 的方法 ,愉
英 语新课程 标准 突显 了英语 在小 学教学 中的重要 地位 ,怎 快地巩 固了所学知识 ,孩子们 的好奇心也得 以保持下来.给学生 样才能使小学生学好英语 ?这是老 师和家长 普遍关 注的问题.我
知识源于实践 ,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 的知识去探索 和解
学得深刻.如在教学 “ 小熊购物 ”一课 时 ,我让孩子们 分别 扮演 决生活 中的实 际数学 问题 ,接受 周 围生 活的数学 现象 ,可 以使 刺猬售 货员 、顾 客小 熊 ,小 熊们在 购物过 程 中出现了许多 数学 学 生在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过 程 中 ,体会 成功 的乐趣 .新课 标 中指
在数学 活动 中 ,教师根 据学生 提 出的问题 ,运用教 具 、学
学就在 身边 ,感受 到数学 的趣 味和作 用 ,对数学 产生 亲切感 . 具 ,与学 生的生 活实际相联 系 ,能激发学 生 已有 的生 活经验 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应用的思想,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数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应如何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
一、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努力拓展小学生认识数学的空间,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就尽早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短、高矮》一课前,可安排学生:“明天数学课上,你要告诉咱们班的小朋友,你穿的上衣长还是妈妈的上衣长?你的手臂长还是爸爸的手臂长?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哪个长?你的爸爸和你妈妈谁的身高高一些?”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长短”、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二、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激发求知欲。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
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

这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再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提出想让同学们帮个忙。

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 我说:“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

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由此可见,通过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理解掌握知识。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并不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例如在认识常用体积单位时,可让学生从身边去寻找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有点学生说,一节手指头大约1立方厘米,一个粉笔盒大约1立方分米。

这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具体认识。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自由寻找,过几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