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

合集下载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男性性机能减退》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男性性机能减退》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男性性机能减退项目编号:SATCM-2015-BZ(328)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项目工作组成员:宁克勤、王庆、黄新飞薛建国、樊千、刘涛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1.工作简况 (1)2.标准编制原则及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4)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与综述报告 (7)4.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8)5.重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6.作为推荐性指南的建议 (10)7.贯彻指南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8.应用时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10)附1问卷报告 (11)附2会议纪要 (12)附3征求意见总结 (13)附4一致性评价总结 (14)附5专家指导组审核总结 (15)《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男性性机能减退》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江苏省中医院承担。

按照《关于印发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一般人群疾病预防与健康调理”专家指导组。

经个人报名、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2015年2月底成立了男性性机能减退项目工作组。

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两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一致性验证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通则(试行)》、《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和《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一般人群疾病预防与健康调理制修订实践评价方案》的要求,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男性性机能减退》的草案。

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送审稿。

现就《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男性性机能减退》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环境的污染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社会压力、高工作强度、高紧张情绪人群越来越多,加上高蛋白质、高热量、高脂肪的膏粱厚味饮食,引发男性性机能减退、早衰,罹患或伴发男性性机能减退的风险日益突出。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实现快速明确 助力中药复方新药研发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实现快速明确 助力中药复方新药研发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实现快速明确助力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建勋、林力、张颖等负责完成的“中药复方指征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该研究中,快捷有效分析出中药复方中发挥作用的化学成分已不再是难题,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中药新药,为创新中药的研发注入了鲜活力量。

科研:关键问题实现突破由西苑医院副院长刘建勋带领的课题组,在进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中,先根据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复方指征药效物质基础”的新概念,符合中医药特点,有助于中药复方在临床合理应用,有助于中药复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仍有不足,一方面,中药复方本就含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成分,对这些成分有效性的确定,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仍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另一方面,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确定有效成分的体内过程,使中药复方能为国际市场所接受,还尚有一段距离。

”说起这项研究,刘建勋感触颇深。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的起效成分,针对中药多成分复杂体系,课题组采用了与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动物模型和相同的给药途径,并通过在线微透析和液质联用等分析技术,结合血清药理学、靶器官药理学和细胞药理学等方法和指标,获取吸收入血或靶器官的指纹成分图谱、药效谱及实时相关数据,以分析出中药复方中的起效成分。

同时,为解决中药复方的配伍问题,项目组建立了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中药复方指征成分的有效性研究,做有效成分的鉴定。

然后比较配伍组方与各组成成分对药效指标的影响,分析比较其药理作用和各个成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明确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的有效成分配伍机制。

创新:去繁留精提高效率在“中药复方指征药效物质基础”的新概念指导下,课题组结合中医药特点,通过多成分的药代动力学(PK)和多指标的药效学(PD)进行同步研究,确定出中药复方的指征成分,科学阐释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昝强,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即工作于陕中附院,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曾任骨关节科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诊治,完成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上百例。

开展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

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中医骨病学》、《实用中医正骨手册》等著作5本,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2项。

史传道,男,196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分会委员,咸阳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伤科疼痛的辩证和靶向用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殷继超,男,1977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医学工程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西安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八届委员兼秘书,西安医学会针法微型外科学分会委员。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项目编号:SATCM-2015-BZ344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义乌市中医医院项目工作组成员:朱锐明、朱近人、王健、朱婧、朱利霞、商洪涛、苏健民、吴成翰、高静芳、汤军、陈泽林、徐君、龚甜、张长志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1 工作简况 (2)2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5)3 主要试验的分析 (8)4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5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6 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9)7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9)附件1 专家问卷调查总结 (11)附件2 初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13)附件3 一致性测试报告 (14)附件4 专家审核记录 (16)附件5 利益相关声明 (17)《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义乌市中医医院承担具体工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印发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年31号)、《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年3号)的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情志调理组专家指导组。

经个人报名、情志调理组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2015年4月成立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项目工作组。

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起草论证、征求意见、实践评价、专家指导组审核等工作,完成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草案的编写工作,形成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现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发布了《关于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年31号),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中医治未病情志调理组项目共16项,包括《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情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项目承担单位义乌市中医医院,项目负责人朱近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召开2014年全国中医医政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召开2014年全国中医医政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召开2014年全国中医医政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法规类别】会议差旅【发文字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4]52号【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日期】2014.03.14【实施日期】2014.03.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召开2014年全国中医医政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4〕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中医医政工作,兹定于2014年3月20日召开2014年全国中医医政工作视频会议。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中医医政工作,部署2014年中医医政工作。

二、会议时间2014年3月20日10:00-11:30。

三、会议地点(一)主会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指挥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一号办公楼五层)。

(二)分会场设在各省(区、市)卫生计生委视频会议室。

四、参会人员(一)主会场参会人员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

2.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司、规划财务司、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医政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负责同志。

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主管领导、医管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医院院长、主管院长、医务处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北京中医协会有关负责同志。

4.北京市不设分会场,参会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二)分会场参会人员1.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局长、医政处处长、卫生计生委中医处处长,邀请卫生计生委主管领导参加。

2.各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卫生计生委主管领导和中医处(科)长。

3.各中医药大学(学院)主管校(院)长和医管处处长。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人才奖励拟授奖项目人选

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一等奖8项201401-01 ZY-28 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贾振华李新立张健黄峻吴相君王宏涛魏聪马爱群廖玉华许顶立邹云增韩硕龙刘敏彦袁国强吴以岭201401-02 ZY-36 抗抑郁中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云峰张有志崔承彬赵毅民于能江杨明张黎明赵楠陈红霞薛瑞刘艳芹安磊袁莉郭继芬蔡兵201401-03 ZY-32 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体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士林宋经元姚辉韩建萍庞晓慧石林春林余霖刘昶高婷陈科力李滢朱英杰马新业罗焜李西文201401-04 ZY-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专利中药散结镇痛胶囊的研制及产业化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萧伟吴云赵宾江曹亮秦建平孙永城周军孙兰陈俊钱俊丁为现吕新勇高晓艳胡军华201401-05 ZY-23 中药6类新药苏黄止咳胶囊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北京东方运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晁恩祥晁燕曾风英闫利颖王海盛肖慧王玫褚金哲候鹏周津梅201401-06 ZY-22 中药透皮制剂大品种丁桂儿脐贴的现代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任武贤禹玉洪王鹏葛季声汤柯梁军周海燕辛艳张凤平许春娣徐樨巍何婉儿201401-07 ZY-26 抗病毒颗粒抗新发传染性疾病的技术发明及其应用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晖彭招华曾永清陶德胜曾德成管轶李绍平高进201401-08 JC-25 中药复方861及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调控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爱民阴赪宏王宝恩王军李洵马红马志杰马雪梅魏艳荣付晓霞宋鑫朱志坚二等奖24项201402-01 LC-79 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临床与基础研究及推广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林兰倪青魏军平冯兴中霍蕊莉苏诚炼李鸣镝王师菡陈思兰张润云201402-02 LC-68 中医化瘀散结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方案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保定市中医院赵进喜王世东李靖吕仁和肖永华王颖辉牟新范冠杰杨洪涛陈志强201402-03 LC-69 基于水血相关的青光眼病证特征、临床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清华李建超曾志成吴权龙东长霞彭俊彭抿李晓静赵海滨曾红艳201402-04 JC-04 中医证候的系统辨识法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张俊龙郭蕾窦志芳贺文彬闫敬来201402-05 ZY-03 中药颗粒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北京中医药大学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倪健李云霞郭振东李平杜守颖尹兴斌董晓强应晓军曲昌海邵安岭201402-06 ZY-34 绣线菊等长白山常用中药材活性组分及应用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董政起王隶书王威程东岩郭鹏赫玉芳张英华张才煜董方言南敏伦201402-07 ZY-31 罗汉果遗传育种与良种推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马小军莫长明缪剑华白隆华冯世鑫王海英唐其刘丽华石磊覃嘉明201402-08 JC-26 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孙涛何清湖樊新荣朱嵘刘朝圣201402-09 ZY-25 基于药用植物生物学的根类药材最佳采收期研究方法的建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都晓伟王喜军孙晖王栋孟祥才杨波于丹吴军凯李滨张瑜201402-10 JC-18 基于益血生肌结合修饰后胶原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姚昶卞卫和黄金龙薛涛任晓梅201402-11 LC-44 基于“心肌能量代谢”的鹿角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华戎靖枫瞿惠燕王肖龙郭蔚薛金贵刘永明刘茜201402-12 LC-37 复黄片治疗肛肠疾病出血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开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陆金根曹永清潘一滨邱明丰韩向晖梁宏涛王佳雯苏靖201402-13 LC-04 益气清热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洪单兆伟陆为民刘增巍季俊虬刘亚军郑凯骆殊张露朱萱萱201402-14 LC-36 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吴志奎张新华胡镜清张俊武王文娟方素萍马艳妮尹晓林刘咏梅曾丽红201402-15 ZY-14 基于药物血清的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药理机制与效应成分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成海刘平杨涛陶艳艳季光201402-16 JC-20 隔药饼灸调节PPAR/TLR双通道延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与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岳增辉郁保生刘密常小荣袁建菱王小娟严洁谭静刘未艾201402-17 JC-02 十四经脉红外辐射轨迹的显示及其机理研究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修春英董亚琴201402-18 LC-50 7种维医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示范研究与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哈密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斯拉甫·艾白玉素甫·买提努尔吐尔洪·艾买尔茹仙古丽·沙吾尔吐尔逊·乌甫尔尼罗法·塞提瓦尔地伊河山·伊明阿斯亚·吾甫尔阿里甫·恩提胡雪琴201402-19 LC-30 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石岩杨宇峰庞敏张骁高天舒王莉刘小溪滕飞姜楠冀天威201402-20 ZY-29 岭南地产药材抗流感病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赖小平苏子仁张奉学李耿黎玉翠张绍日张军黄松刘鹏龙超峰201402-21 LC-54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挖掘、整理和推广的模式研究及应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卢传坚丁邦晗林嬿钊邓小英李姝淳闫玉红杨志敏老膺荣毛炜201402-22 LC-45 基于肺气虚证分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证干预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泽庚张念志童佳兵杨程王传博孟楣季红燕朱慧志王国俊王成阳201402-23 KP-01 《让你不生病——健康养生治未病》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深圳市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廖利平李顺民曾庆明林晓生夏俊杰张天奉胡世平翟明玉朱美玲廖素华201402-24 KP-08《中医心理危机干预与灾后常见心理疾病防治手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汪卫东郭蓉娟三等奖41项201403-01 LC-53 刘志明通阳活血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如秀刘志明王阶胡元会李军刘金凤汪艳丽王彦云201403-02 JC-12 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彭建中邱模炎孙晓光李葆青林殷赵艳闫军堂黄丹卉201403-03 LC-46 基于名老中医(高干医疗)经验传承的老年病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研究北京医院李怡张剑赵展荣吴翥镗张军刘震黄飞王小岗201403-04 LC-4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与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花宝金侯炜郑红刚周雍明李丛煌王沈玉解英张越201403-05 LC-73 糖尿病肾病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朴春丽王秀阁何泽韩辅包扬米佳李金博陈曦201403-06 ZY-05 通关藤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活性部位的研究与应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慧康廷国裴志东翟延君谢明初正云王添敏才凤201403-07 LC-20 基于肝豆状核变性痰瘀病机的肝豆灵片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远程杨文明张波陈怀珍韩辉谢道俊汪瀚张娟201403-08 LC-59 矾冰纳米乳的制备及临床前验证湖南中医药大学刘丽芳夏新华欧阳荣周青祁林周亮廖建平曹晖201403-09 ZY-10 金刚藤药材资源、物质基础及其创新中药品种二次开发湖北中医药大学干国平刘焱文黄必胜陈树和王光忠吴和珍方颖张秀桥201403-10 LC-49 益肾填精法防治卵巢功能衰退及绝经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河南省中医院傅金英伏晓赵旭杨建生李艳青孙红于胜男徐萌萌201403-11 LC-72 糖调节受损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开封市中医院庞国明韩建涛闫镛王志强朱璞张芳刘静生姚沛雨201403-12 LC-12 活骨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晓峰徐西林张广美于雪峰蔡梦影孙辉张杰匡海学201403-13 ZY-24 葛根素对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Bip基因表达的影响河南中医学院沈晓君赵君玫曹珊魏群谢有良高爱社韩芬徐向宇201403-14 LC-18 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案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翁维良谢雁鸣田元祥支英杰陆芳武常生李睿宇文亚201403-15 JC-06 中医藏象辨证体系的构建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王琦徐征吴承艳骆文斌沈卫星胥波丁以艳201403-16 LC-77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及其效果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王泓午于春泉李先涛尹立群陈薇步怀恩李琳高杉201403-17 JC-08 温阳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彭文王浩王云满金周慧王利殷佩浩刘育军邢丽娜201403-18 ZY-30 湘银花、湘百合、湘玉竹种质评价和GAP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周日宝童巧珍刘湘丹王朝晖贺又舜刘笑蓉雷志钧王珊201403-19 ZY-11 舒筋通络颗粒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刘铁军姜国志杨宝翠高会芹周明霞李香梅姜海甄兰敏201403-20LC-61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红佳陈立武游涛欧阳秋芳许荣董宝玮刘琛林清萍201403-21 LC-22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从“脾(胰)”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方朝晖王金萍王东岩朱咏梅哈团结陆平段贤春何广卫201403-22 ZY-19 山东道地药材黄芩品种优选及质量评价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林慧彬林建群路俊仙谷红霞路宁杨金平何希望王萌201403-23 LC-60 “太少合治”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呼永河谢春光由凤鸣李静周龙甫沈毅刘爱琴叶河江201403-24 ZY-18 落花生枝叶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上海市中医医院徐建王翘楚王国华严晓丽庞传宇张雯静王惠茹许良201403-25 LC-15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冀来喜郝重耀张天生金晓飞王海军201403-26 ZY-01 气滞胃痛颗粒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孟宪生杨关林何晓霞康廷国韩凌包永睿潘英王帅201403-27 LC-3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评价与应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朱方石田耀洲陈炯华徐婷婷李春婷苏克雷夏军权陶夏平201403-28 LC-57 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海松王彬李兰群贾玉森党进201403-29 LC-66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推广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晓晖孙宏峰龚燕冰张力吴浩张志军吴淑馨龙泓竹201403-30 JC-24 具象思维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魏玉龙张海波201403-31 LC-40 “从脾论治”在敷贴结合导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陈云飞房敏于心同杨文佳张春雁刘臻朱俊邴兴红201403-32 JC-23 常用中(傣)药千斤拔资源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丽霞高微微邵爱娟管燕红张忠廉李海涛牛迎凤唐德英201403-33 JC-22 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河南中医学院谢世平郭会军彭勃李华伟郭选贤梁润英谢忠礼刘爱华201403-34 ZY-33 动态中药提取的溶出稳态性规律研究与科研产业化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贺福元刘文龙谷陟欣石继连周晋黄胜杨岩涛邓凯文201403-35 ZY-08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吉林省延边大学医学院延光海金光玉李良昌李光昭秦向征201403-36 LC-35 地参祛风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荨麻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小珩朱伟嵘郑岚夏翔郭元彪201403-37 JC-14 黄芪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p38MAPK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徐寒松向慧吴青孔德明雷闽湘谢晓云赵胜杨传经201403-38 LC-08 EB病毒伏邪致病理论及益气解毒法治疗干预中山市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珠海医院周小军田道法唐发清何迎春卢标清张丽娟徐庆文刘刚201403-39 ZY-07 龙牙肝泰胶囊规模化生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久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姜家康马宝柱丁宁陈大忠张彦文田振坤201403-40 ZY-15 复方青龙衣胶囊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王伟明段玉敏霍金海张洪娟张雅丽韩德强许庆瑞张强201403-41 KP-02 《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张峻峰张蓉单宝枝刘静黄承飞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政策研究奖拟授奖项目名单2014ZC-01 浦东新区中医服务补偿机制研究与应用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李荣华郑锦张怀琼赵致平郁东海叶盛王杰宁黄惠泉王勇齐昌菊2014ZC-02 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长春中医药大学赵臻房耘耘郑格琳竺丽明王平杨海丰马利洪宝林陈珞珈聂海洋2014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拟授奖人选(项目)名单LSZ201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苑振亭完成项目:蛇床子及其制剂抗湿疹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完成人员:苑振亭刘成刚王可赵磊程丽萍郇瑜赵中华禚旭晶高丹LSZ201402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马百平完成项目:中药甾体皂苷的综合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完成人员:马百平从玉文冯有赵阳柳晓兰熊呈琦宋新波高崇昆杨晓源丛悦张洁康利平余河水余祖胤庞旭LSZ201403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裴晓华完成项目:康复新液治疗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循证医学及产业化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裴晓华沈咏梅李曰庆李军祥王军陈明岭陆树良傅超美黄秀深耿福能马秀英吴桃清任君宇黄媛莉王春晖LSZ20140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肖永庆完成项目: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完成人员:肖永庆李丽张村林娜梁日欣隋峰刘颖栾兰刘春芳殷小杰于定荣麻印莲顾雪竹逄镇陈东东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青年创新人才及优秀管理人才奖拟授奖人选名单中青年创新人才6名:1、解放军302医院王伽伯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卢芳3、中国中医科学院刘颖4、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药物研究院禹玉洪5、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琰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晶优秀管理人才5名:1、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2、内蒙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国际蒙医医院乌兰3、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4、江苏省中医院方祝元5、河北以岭医院贾振华。

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

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

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袁媛,女,1978年7月出生,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

安徽中医药大学生药学硕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重点学科、分子生药学重点培育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与分子生药学,重点关注中药鉴定理论相关研究以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人才培训基地主任等。

为《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表观遗传学的金银花化学质量变异的分子机制研究/2014-2017年/70万/主持人2)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常用大宗中药材质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14-2017年/1620万/主持人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药食同源重要功能因子提取、分离及规模化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研究/2014-2016年/70万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调控组的道地黄芩活性成分“逆境效应”形成分子机制研究/2016-2019/66万/主持人5)国家药典委员会专项课题/免疫检测技术用于中药真菌毒素检测的方法研究/2016-2017年/100万/主持人3、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5篇)1)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in Lonicera japonica/《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7: 1101/通讯作者2)Global profiling and rapid matching of novel compounds using diagnostic product ion network and in silico analogue database: Gastrodia elata as a case stud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6,1456(22):187–195/通讯作者3)Fluorescence Visual Detection of Herbal Product Substitutions at Terminal Herbal Markets by CCP-based FRET technique/《Scientific Reports》/2016, 6.4) 《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5) 《中药资源转录组分析操作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主编4、近年来获厅级以上奖励情况1) 201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道地黄芩品质形成的机制及其调控/排名第12)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金银花真伪优劣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排名第13)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排名第14)2008年/北京市科技新星5)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人才5、指导研究生情况2015年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4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

14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

经费 (万元)
负责人
3.0 伍志伟(1)
黄芪根际微生物细菌多样性分析及 甘肃中医学院 2013.1-2015.12 菌群结构对黄芪品质影响的研究 人才引进项目
黄芪多糖对与幽门螺杆菌共培养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影响
有机磷农药与黄芪根际微生物多样 性及黄芪品质相关性研究
甘肃省财政厅 高校基本科研
业务费项目
LOGO
四个研究方向
中医药免疫调 节与干细胞生 物学性状研究
细胞生物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态与中药 品质及其药效
机制研究
系统生物学在 中医药研究领 域中的应用基
础研究
以中西医给合 基础理论为指导
系统生物学
肿瘤生物学
中医药在肿瘤 防治中的应用
研究
LOGO
(1)中医药免疫调节与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研究
基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揭示肿 瘤发生发展关键性生物信息分子及其在分子诊 断中的应用研究;以肿瘤微环境理论为向导, 研究甘肃道地药材及经典名方的抗肿瘤效应及 分子作用靶点;以肿瘤的临床实践及药物研发 为向导,研究甘肃道地药材及经典名方防治肿 瘤的减毒增敏效应。
LOGO
学科队伍结构与组成
中西医结合学科委员会
年龄结构
35岁以下:9人 36至45:15人 46至55:4 人
学科带头人 后备学带头人
学术骨干
学历结构
博士:13人 硕士:15人 本科:0 人
学队伍特点
协作精神突出;学科交叉明显;队伍年轻化
LOGO
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刘永琦简介
刘永琦,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 省“555”创新工程人才,陇原创新人才扶持计划 人才,甘肃省医疗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第三届甘肃 省杰出青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 科-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甘肃省“十 二五”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甘肃省高校省级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基础团队带 头人,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负责人。现主 持国家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 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支撑计划项目及中 医药行业专项2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SCI/EI/CSCD等权威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一等奖8项201401-01 ZY-28 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贾振华李新立张健黄峻吴相君王宏涛魏聪马爱群廖玉华许顶立邹云增韩硕龙刘敏彦袁国强吴以岭201401-02 ZY-36 抗抑郁中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云峰张有志崔承彬赵毅民于能江杨明张黎明赵楠陈红霞薛瑞刘艳芹安磊袁莉郭继芬蔡兵201401-03 ZY-32 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体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士林宋经元姚辉韩建萍庞晓慧石林春林余霖刘昶高婷陈科力李滢朱英杰马新业罗焜李西文201401-04 ZY-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专利中药散结镇痛胶囊的研制及产业化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萧伟吴云赵宾江曹亮秦建平孙永城周军孙兰陈俊钱俊丁为现吕新勇高晓艳胡军华201401-05 ZY-23 中药6类新药苏黄止咳胶囊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北京东方运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晁恩祥晁燕曾风英闫利颖王海盛肖慧王玫褚金哲候鹏周津梅201401-06 ZY-22 中药透皮制剂大品种丁桂儿脐贴的现代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任武贤禹玉洪王鹏葛季声汤柯梁军周海燕辛艳张凤平许春娣徐樨巍何婉儿201401-07 ZY-26 抗病毒颗粒抗新发传染性疾病的技术发明及其应用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晖彭招华曾永清陶德胜曾德成管轶李绍平高进201401-08 JC-25 中药复方861及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调控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爱民阴赪宏王宝恩王军李洵马红马志杰马雪梅魏艳荣付晓霞宋鑫朱志坚二等奖24项201402-01 LC-79 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临床与基础研究及推广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林兰倪青魏军平冯兴中霍蕊莉苏诚炼李鸣镝王师菡陈思兰张润云201402-02 LC-68 中医化瘀散结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方案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保定市中医院赵进喜王世东李靖吕仁和肖永华王颖辉牟新范冠杰杨洪涛陈志强201402-03 LC-69 基于水血相关的青光眼病证特征、临床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清华李建超曾志成吴权龙东长霞彭俊彭抿李晓静赵海滨曾红艳201402-04 JC-04 中医证候的系统辨识法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张俊龙郭蕾窦志芳贺文彬闫敬来201402-05 ZY-03 中药颗粒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北京中医药大学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倪健李云霞郭振东李平杜守颖尹兴斌董晓强应晓军曲昌海邵安岭201402-06 ZY-34 绣线菊等长白山常用中药材活性组分及应用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董政起王隶书王威程东岩郭鹏赫玉芳张英华张才煜董方言南敏伦201402-07 ZY-31 罗汉果遗传育种与良种推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马小军莫长明缪剑华白隆华冯世鑫王海英唐其刘丽华石磊覃嘉明201402-08 JC-26 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孙涛何清湖樊新荣朱嵘刘朝圣201402-09 ZY-25 基于药用植物生物学的根类药材最佳采收期研究方法的建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都晓伟王喜军孙晖王栋孟祥才杨波于丹吴军凯李滨张瑜201402-10 JC-18 基于益血生肌结合修饰后胶原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姚昶卞卫和黄金龙薛涛任晓梅201402-11 LC-44 基于“心肌能量代谢”的鹿角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华戎靖枫瞿惠燕王肖龙郭蔚薛金贵刘永明刘茜201402-12 LC-37 复黄片治疗肛肠疾病出血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开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陆金根曹永清潘一滨邱明丰韩向晖梁宏涛王佳雯苏靖201402-13 LC-04 益气清热活血法治疗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洪单兆伟陆为民刘增巍季俊虬刘亚军郑凯骆殊张露朱萱萱201402-14 LC-36 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吴志奎张新华胡镜清张俊武王文娟方素萍马艳妮尹晓林刘咏梅曾丽红201402-15 ZY-14 基于药物血清的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药理机制与效应成分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成海刘平杨涛陶艳艳季光201402-16 JC-20 隔药饼灸调节PPAR/TLR双通道延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与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岳增辉郁保生刘密常小荣袁建菱王小娟严洁谭静刘未艾201402-17 JC-02 十四经脉红外辐射轨迹的显示及其机理研究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许金森胡翔龙陈铭潘晓华郑淑霞修春英董亚琴201402-18 LC-50 7种维医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示范研究与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哈密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斯拉甫·艾白玉素甫·买提努尔吐尔洪·艾买尔茹仙古丽·沙吾尔吐尔逊·乌甫尔尼罗法·塞提瓦尔地伊河山·伊明阿斯亚·吾甫尔阿里甫·恩提胡雪琴201402-19 LC-30 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石岩杨宇峰庞敏张骁高天舒王莉刘小溪滕飞姜楠冀天威201402-20 ZY-29 岭南地产药材抗流感病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赖小平苏子仁张奉学李耿黎玉翠张绍日张军黄松刘鹏龙超峰201402-21 LC-54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挖掘、整理和推广的模式研究及应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卢传坚丁邦晗林嬿钊邓小英李姝淳闫玉红杨志敏老膺荣毛炜201402-22 LC-45 基于肺气虚证分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证干预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泽庚张念志童佳兵杨程王传博孟楣季红燕朱慧志王国俊王成阳201402-23 KP-01 《让你不生病——健康养生治未病》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深圳市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廖利平李顺民曾庆明林晓生夏俊杰张天奉胡世平翟明玉朱美玲廖素华201402-24 KP-08《中医心理危机干预与灾后常见心理疾病防治手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汪卫东郭蓉娟三等奖41项201403-01 LC-53 刘志明通阳活血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如秀刘志明王阶胡元会李军刘金凤汪艳丽王彦云201403-02 JC-12 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彭建中邱模炎孙晓光李葆青林殷赵艳闫军堂黄丹卉201403-03 LC-46 基于名老中医(高干医疗)经验传承的老年病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研究北京医院李怡张剑赵展荣吴翥镗张军刘震黄飞王小岗201403-04 LC-4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与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花宝金侯炜郑红刚周雍明李丛煌王沈玉解英张越201403-05 LC-73 糖尿病肾病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朴春丽王秀阁何泽韩辅包扬米佳李金博陈曦201403-06 ZY-05 通关藤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活性部位的研究与应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慧康廷国裴志东翟延君谢明初正云王添敏才凤201403-07 LC-20 基于肝豆状核变性痰瘀病机的肝豆灵片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远程杨文明张波陈怀珍韩辉谢道俊汪瀚张娟201403-08 LC-59 矾冰纳米乳的制备及临床前验证湖南中医药大学刘丽芳夏新华欧阳荣周青祁林周亮廖建平曹晖201403-09 ZY-10 金刚藤药材资源、物质基础及其创新中药品种二次开发湖北中医药大学干国平刘焱文黄必胜陈树和王光忠吴和珍方颖张秀桥201403-10 LC-49 益肾填精法防治卵巢功能衰退及绝经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河南省中医院傅金英伏晓赵旭杨建生李艳青孙红于胜男徐萌萌201403-11 LC-72 糖调节受损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开封市中医院庞国明韩建涛闫镛王志强朱璞张芳刘静生姚沛雨201403-12 LC-12 活骨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晓峰徐西林张广美于雪峰蔡梦影孙辉张杰匡海学201403-13 ZY-24 葛根素对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Bip基因表达的影响河南中医学院沈晓君赵君玫曹珊魏群谢有良高爱社韩芬徐向宇201403-14 LC-18 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案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翁维良谢雁鸣田元祥支英杰陆芳武常生李睿宇文亚201403-15 JC-06 中医藏象辨证体系的构建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王琦徐征吴承艳骆文斌沈卫星胥波丁以艳201403-16 LC-77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及其效果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王泓午于春泉李先涛尹立群陈薇步怀恩李琳高杉201403-17 JC-08 温阳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彭文王浩王云满金周慧王利殷佩浩刘育军邢丽娜201403-18 ZY-30 湘银花、湘百合、湘玉竹种质评价和GAP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周日宝童巧珍刘湘丹王朝晖贺又舜刘笑蓉雷志钧王珊201403-19 ZY-11 舒筋通络颗粒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刘铁军姜国志杨宝翠高会芹周明霞李香梅姜海甄兰敏201403-20LC-61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红佳陈立武游涛欧阳秋芳许荣董宝玮刘琛林清萍201403-21 LC-22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从“脾(胰)”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方朝晖王金萍王东岩朱咏梅哈团结陆平段贤春何广卫201403-22 ZY-19 山东道地药材黄芩品种优选及质量评价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林慧彬林建群路俊仙谷红霞路宁杨金平何希望王萌201403-23 LC-60 “太少合治”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呼永河谢春光由凤鸣李静周龙甫沈毅刘爱琴叶河江201403-24 ZY-18 落花生枝叶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上海市中医医院徐建王翘楚王国华严晓丽庞传宇张雯静王惠茹许良201403-25 LC-15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冀来喜郝重耀张天生金晓飞王海军201403-26 ZY-01 气滞胃痛颗粒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孟宪生杨关林何晓霞康廷国韩凌包永睿潘英王帅201403-27 LC-3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评价与应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朱方石田耀洲陈炯华徐婷婷李春婷苏克雷夏军权陶夏平201403-28 LC-57 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海松王彬李兰群贾玉森党进201403-29 LC-66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推广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晓晖孙宏峰龚燕冰张力吴浩张志军吴淑馨龙泓竹201403-30 JC-24 具象思维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魏玉龙张海波201403-31 LC-40 “从脾论治”在敷贴结合导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陈云飞房敏于心同杨文佳张春雁刘臻朱俊邴兴红201403-32 JC-23 常用中(傣)药千斤拔资源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丽霞高微微邵爱娟管燕红张忠廉李海涛牛迎凤唐德英201403-33 JC-22 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河南中医学院谢世平郭会军彭勃李华伟郭选贤梁润英谢忠礼刘爱华201403-34 ZY-33 动态中药提取的溶出稳态性规律研究与科研产业化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贺福元刘文龙谷陟欣石继连周晋黄胜杨岩涛邓凯文201403-35 ZY-08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吉林省延边大学医学院延光海金光玉李良昌李光昭秦向征201403-36 LC-35 地参祛风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荨麻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小珩朱伟嵘郑岚夏翔郭元彪201403-37 JC-14 黄芪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p38MAPK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徐寒松向慧吴青孔德明雷闽湘谢晓云赵胜杨传经201403-38 LC-08 EB病毒伏邪致病理论及益气解毒法治疗干预中山市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珠海医院周小军田道法唐发清何迎春卢标清张丽娟徐庆文刘刚201403-39 ZY-07 龙牙肝泰胶囊规模化生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久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姜家康马宝柱丁宁陈大忠张彦文田振坤201403-40 ZY-15 复方青龙衣胶囊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王伟明段玉敏霍金海张洪娟张雅丽韩德强许庆瑞张强201403-41 KP-02 《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张峻峰张蓉单宝枝刘静黄承飞201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政策研究奖拟授奖项目名单2014ZC-01 浦东新区中医服务补偿机制研究与应用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李荣华郑锦张怀琼赵致平郁东海叶盛王杰宁黄惠泉王勇齐昌菊2014ZC-02 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长春中医药大学赵臻房耘耘郑格琳竺丽明王平杨海丰马利洪宝林陈珞珈聂海洋2014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拟授奖人选(项目)名单LSZ201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苑振亭完成项目:蛇床子及其制剂抗湿疹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完成人员:苑振亭刘成刚王可赵磊程丽萍郇瑜赵中华禚旭晶高丹LSZ201402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马百平完成项目:中药甾体皂苷的综合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完成人员:马百平从玉文冯有赵阳柳晓兰熊呈琦宋新波高崇昆杨晓源丛悦张洁康利平余河水余祖胤庞旭LSZ201403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裴晓华完成项目:康复新液治疗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循证医学及产业化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裴晓华沈咏梅李曰庆李军祥王军陈明岭陆树良傅超美黄秀深耿福能马秀英吴桃清任君宇黄媛莉王春晖LSZ20140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肖永庆完成项目:中药炮制与药性相关性及其饮片质量评价模式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完成人员:肖永庆李丽张村林娜梁日欣隋峰刘颖栾兰刘春芳殷小杰于定荣麻印莲顾雪竹逄镇陈东东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青年创新人才及优秀管理人才奖拟授奖人选名单中青年创新人才6名:1、解放军302医院王伽伯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卢芳3、中国中医科学院刘颖4、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药物研究院禹玉洪5、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琰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晶优秀管理人才5名:1、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2、内蒙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国际蒙医医院乌兰3、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4、江苏省中医院方祝元5、河北以岭医院贾振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