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
小学生国学朗诵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了解其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2.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
2. 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文本。
2. 多媒体课件。
3. 小组合作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
2.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朗诵,其他组员纠正错误。
三、小组合作1. 每组选择一个国学经典段落,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段落的含义。
2.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朗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教师个别指导。
二、深入讲解1. 教师针对《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情景剧。
2.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学经典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朗读能力。
2. 学生对国学经典中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做曹雨茜,就是北社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
今天我演说的题目就是《背诵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文粹》。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认识,因为上级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提供了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拓宽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大好机会—国学经典读书活动。
中华诵国学经典背诵意在“发扬和弘扬中华民族杰出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计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读书活动使我们老朋友来到国学经典,使中华传统杰出文化的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减广贤文》等存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带入我们的生命,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更好地提高生命品质,特别就是使更多的同学能少时念千年经典,长大搞国家栋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如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此刻,我们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我们走向更加丰盈有涯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读书就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比如说,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念至一颗爱心,构筑和-谐;在孟子那里念至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念至一腔热血,救助苦痛;在韩非那里念至一双自傲,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念至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念至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念至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们读至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读至人生智慧。
归根结底,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竹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竹教案幼儿园阶段:(1)国学经典:《地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2)人文成都专场朗诵(3)简述:《三十万》和《人文成都专题》选诗用普通话拼音,“不求透彻,只求熟悉”,让孩子从小就将“三十万”背熟,背诵准确,获得基本的文化影响,接受标准化的语言训练,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和热爱祖国和家乡。
小学一、二年级:(1)国学经典:有计划地完成《弟子指点》拼音版复习《三人物经典”与“百家姓”有计划地“千字文”(2)古典诗词:《黄鹅》、《草》、《寂夜思》、《春晓》、《清明》、《一二三里》、《怜》农业(上)、江南渔民(韩乐府)、江南好(字)、风、柳叶、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怜农》(下)《游子之歌》《游园》《枫桥夜公园》《春日》《返乡木偶书》、《智利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韩乐府)。
(3)人文成都专场朗诵(4)简述: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在巩固阅读成果、加强儿童记忆的基础上,完成《弟子指点》的注音版。
在背诵中,要求学生准确地阅读单词的读音,逐渐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但不要解释或分析。
背诵古典诗歌,要特别注意“背诵心意”,学生要能背诵,大致理解其含义。
在“人文成都专场朗诵”中,成都名胜区联合会的朗诵,不仅要让学生背诵,还要在地上走走讨论。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1)国学经典:有计划地阅读《弟子指导》注释版的理解和理解。
有计划地背诵并完成《朱子通孟授记》修订版有计划地背诵并完成《殿云歌》修订版(2)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四句句——晚日,江山美人》、《小池塘》、《江南春》、《紫禁城之歌——黑夜风》《林中》、《四句句——青柳上的两只黄鹂》、《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未遇、问西林壁、夏绝句望天门山秋浦颂黎明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乐游园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七步诗《云》、《凉州词》——葡萄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溪》、《临安府碑文”、“出城——秦汉明月关”、“芙蓉楼送信笺”、“参军——青海长云”、“黑雪山”、“鹿柴火” 、《赐王伦》、《苏建德河》、《古浪月行》、卜栓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灯》、郎陶沙【南唐】李煜《帘外雨》,于美人?听雨[宋]姜杰《楼上年轻人听雨歌》,魂奴?蜀波山路中笔【宋】辛弃疾《少年不知悲的滋味》(3)人文成都专读(4)简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重复步的方式。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通过多种形式诵读经典。
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增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三、开放式活动课——有诗朗诵,国学经典背诵、讲述表演故事,成语接龙,看画吟诗,配乐唱古诗。
四: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背诵四年级下册子五首古诗,及周目标导航中的内容。
五、活动过程:师导课:今天,有这么多老师亲临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不辞劳苦,呕心沥血,面对这种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你们能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诗献给在座的老师们,向老师们问好!孩子们,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让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下面由请我们的小小主持人上场:主持人:大家好!我叫程子彤,我叫齐嘉欣。
今天由我们俩来主持这次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主持开始:主持人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诗词在中华文明史上划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让我们进入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首先请听古诗串串烧。
主持人2:本学期,我们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一如既往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再一次沉醉在中华经典的春风秋雨里。
下面请欣赏国学经典节选展示。
首先请听《大学》节选。
接下来请欣赏《三字经》节选最后请欣赏《弟子规》节选主持人1: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四十三们为大家带来的词语对对碰展示。
请欣赏男女生歇后语对答。
主持人2:下面让我们享受轻松一刻,一起来欣赏一段打竹板背诗歌。
表演者王慧敏、冯梦豪、王珂俊、强政源。
主持人1: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第二版块“古诗词探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的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三)教学过程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通过多种形式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增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三、开放式活动——有诗朗诵,国学经典背诵、讲述表演故事,成语接龙,看画吟诗,配乐唱古诗。
四: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背诵四年级下册子五首古诗,及周目标导航中的内容。
五、活动过程:(一)师导:今天,有这么多老师亲临我们的堂和大家一起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不辞劳苦,呕心沥血,面对这种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你们能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诗献给在座的老师们,向老师们问好!孩子们,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让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下面由请我们的小小主持人上场:(先打出灯片1)(二)主持人:大家好!我叫程子彤,我叫齐嘉欣。
今天由我们俩来主持这次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三)主持开始:主持人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诗词在中华文明史上划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首先请听古诗串串烧。
(背诗)2主持人2:本学期,我们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一如既往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再一次沉醉在中华经典的春风秋雨里。
下面请欣赏国学经典节选展示。
首先请听《大学》节选。
(背诵)接下来请欣赏《三字经》节选(背诵)最后请欣赏《弟子规》节选(背诵)3主持人1: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四十三们为大家带来的词语对对碰展示。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四年级第二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课题:《道德经》教学内容:第47-49章目的要求: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道德经》第47-49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窥牖弥歙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句:1)无为而无不为。
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四、个人上台展示五、评选诵读明星第二课时课题:《道德经》教学内容:第50-52章目的要求: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三、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道德经》第50-52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兕覆兑殆摄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句:1)出生入死。
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第一单元春日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春日》2、《春日》3、《春日》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春日》2、《春日》3、《春日》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
第一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七)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11则。
2.了解这11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一先、二萧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忆江南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忆江南》2、《忆江南》3、《忆江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2.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忆江南》2、《忆江南》3、《忆江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本单元好多诗句之前孩子们学习过,如《江南春》,因此,用过对比、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第二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八)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三肴、四豪2.了解这三肴、四豪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三肴、四豪。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笠翁对韵》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好好的教,让孩子好好的学。
第三单元南北朝民歌1课时:主备人:一.诵读内容:1、《折杨柳歌辞(其一)》2、《折杨柳歌辞(其五)》3、《敕勒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折杨柳歌辞(其一)》2、《折杨柳歌辞(其五)》3、《敕勒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帮学生总结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加强其诗歌素养。
第三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九)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五歌六麻。
2.了解五歌六麻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五歌六麻。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背诵:5(.六、教学反思:学知识,学做人,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才真正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
第四单元劝君惜取少年时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长歌行》2、《劝学》3、《金缕衣》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长歌行》2、《劝学》3、《金缕衣》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抽查理解及用处。
5(.(5)背诵:六、教学反思:再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和诗歌有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山行”的由来。
第四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十)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七阳八庚。
2.了解这11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七阳八庚。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朗读示范。
3(.(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体会民间俗语谚语的经典,养成收集名言真理的好习惯很重要。
第五单元从军行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从军行(其一)》2、《从军行(其二)》3、《从军行(其三)》》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从军行(其一)》2、《从军行(其二)》3、《从军行(其三)》》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检查效果及指导:3.(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有助于学生身临读书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五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十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九青十蒸。
2.了解这9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九青十蒸。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2(.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真理来源于生活,生活要遵循真理,只有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