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 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 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 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练习题1、任何一个所得税表都体现了两种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题中的表见课本12章)a、平均税率定义为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收入。

对表12—7中的比例税制来说,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多少?在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中相对应的平均税率是多少?答:从表12—7中很容易看出,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都是25%。

在累退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30%,25%,20%。

在累进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20%,25%,30%。

b、边际税率定义为额外收入支付的税收除以增加的额外收入。

计算比例税制下,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下相对应的边际税率答:(1)比例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25/5=0.25,即25%。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2.5/10=0.25,即25%。

(2)累退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0.2,即2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10=0.15,即15%。

(3)累进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5=0.3,即3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3.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3.5/10=0.35,即35%。

c、描述这三种税制中每一种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某人在决定是否接受工资比目前工作略高一点的工作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在判断税制的纵向平等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答:在比例税制下,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相等,且都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入门课程中的经典教材,深受广大学生和经济学爱好者的喜爱。

在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课程时,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下面是对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的一些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1. 为什么经济学家对稀缺性问题感兴趣?经济学家对稀缺性问题感兴趣是因为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这就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2. 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机会成本是个重要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它是个重要概念,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什么是边际分析?为什么它对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很重要?边际分析是指对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行为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这种行为对总效用或总成本的影响。

它对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很重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决策往往是边际决策,边际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决策。

4. 弹性是什么?弹性的概念对理解需求和供给有何重要性?弹性是指一种变化的程度,可以是价格变化对数量变化的影响,也可以是收入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

弹性的概念对理解需求和供给有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和政府的决策。

5. 什么是市场?市场如何协调买者和卖者的行为?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换的地方。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买者和卖者的行为,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直到市场达到新的均衡;当价格下跌时,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也会达到新的均衡。

6. 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展示机会成本的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和技术固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展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要增加生产某种商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商品,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体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复习题1.竞争企业的含义是什么?答:竞争企业指处于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任何一个竞争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 5 553 5 38.334 5 305 5 256 5 21.677 5 19.298 5 17.509 5 16.1110 5 15产量(成本单位:美元)1234567企业A60708090100110120企业B112439567596119企业C2134496685106129产量(成本单位:美元) 1 2 3 4 5 6 7企业A 60 35 27 22.5 20 18 17企业B 11 12 13 14 15 16 17企业C 21 17 16 16.5 17 18 18.4812.解释企业收益与企业利润的差别。

企业使什么最大化?答:企业的总收益等于单位销售数量乘以其价格,即企业销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企业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企业使利润最大化。

3.画出一个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

解释在某一既定价格时,企业应如何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在该产量水平时,在你的图形中标明企业的总收益及总成本答:竞争企业在某一既定价格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Q 是在边际成本曲线和价格水平曲线的相交之处。

因为如果企业选择产量Q1,Q1<Q,MC<MR,即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于是,企业会增加产量以提高利润。

如果企业选择产量Q2(Q2>Q),MC>MR,即企业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于是,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产量以提高利润。

图14-1 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4.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将暂停营业?解释原因。

答: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企业选择停止营业。

在短期内,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在此决策中不考虑。

作出这一决策的原因很简单:在选择生产时,企业比较普通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这一单位必定引起的平均可变成本。

如果价格没有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停止生产,状况会变好一些。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曼昆经济学原理11章--15章课后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11章--15章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复习题1.解释一种物品有“排他性”的含义。

解释一种物品有“竞争性”的含义。

比萨饼有排他性吗?有竞争性吗?答: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一种物品有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比萨饼有排他性,只要不卖给某人比萨饼就可以阻止他使用。

比萨饼也有竞争性,一个人多吃一块比萨饼,会使其他人少享受一块。

2.给公共物品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私人市场本身能提供这种物品吗?并解释之。

答: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私人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物品。

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因此,无法对公共物品的使用者收费,在私人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从而使私人提供者无利可图。

3.什么是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为什么它是重要的?进行这种分析困难吗?答: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比较的研究。

只有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政府才能决定是否值得提供这种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一种公共物品,没有判断这种公共物品价值的价格。

简单地问人们,他们对一种公共物品的评价是多少是不可靠的。

那些受益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的利益的激励。

那些受害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成本的激励。

4.给共有资源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没有政府干预,人们使用这种物品会太多还是太少?为什么?答: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没有政府干预,人们使用这种物品会太多。

因为不能向使用共有资源的人收费,而且,一个人对共有资源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所以,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问题与应用1.本书认为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都涉及外部性。

A.与公共物品相关的外部性一般是正的还是负的?用例子来回答。

自由市场的公共物品量一般是大于还是小于有效率的数量?答:与公共物品相关的外部性一般是负的。

经济学原理 曼昆课后答案 chapter 1

经济学原理 曼昆课后答案 chapter 1

Problems and Applicat ions1. a. A family deciding whether to buy a new car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costof the car and other things they might want to buy. For example, buying thecar might mean they must give up going on vacation for the next two years.So the real cost of the car is the family's opportunity cost in terms of what theymust give up.b. For a member of Congress deciding whether to increase spending on nationalparks, the tradeoff is between parks and other spending items or tax cuts. Ifmore money goes into the park system, that may mean less spending onnational defense or on the police force. Or, instead of spending more moneyon the park system, taxes could be reduced.c. When a company president decides whether to open a new factory, thedecision is based on whether the new factory will increase the firm's profitscompared to other alternatives. For example, the company could upgradeexisting equipment or expand existing factories. The bottom line is: Whichmethod of expanding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profit the most?d. In deciding how much to prepare for class, a professor faces a tradeoffbetween the valu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lecture compared to otherthings she could do with her time, such as working on additional research.2. When the benefits of something are psychological, such as going on a vacation, it isn'teasy to compare benefits to costs to determine if it's worth doing. But there are two ways to think about the benefits. One is to compare the vaca tion with what youwould do in its place. If you didn't go on vacation, would you buy something like anew set of golf clubs? Then you can decide if you'd rather have the new clubs or the vacation. A second way is to think about how much work you had to do to earn the money to pay for the vacation; then you can decide if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vacation were worth the psychological cost of working.3. If you are thinking of going skiing instead of working at your part-time job, the cost ofskiing includes its monetary and time costs, plu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wagesyou're giving up by not working. If the choice is between skiing and going to thelibrary to study, then the cost of skiing is its monetary and time costs plus the cost to you of getting a lower grade in your course.4. If you spend $100 now instead of investing it for a year and earning 5 percent interest,you are giving up the opportunity to spend $105 a year from now. The idea thatmoney has a time value is the basis for the field of finance, the subfield of economics that has to do with price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like stocks and bonds.5. The fact that you've already sunk $5 million isn't relevant to your decision anymore,since that money is gone. What matters now is the chance to earn profits at themargin. If you spend another $1 million and can generate sales of $3 million, you'llearn $2 million in marginal profit, so you should do so. You are right to think that the project has lost a total of $3 million ($6 million in costs and only $3 million in revenue) and you shouldn't have started it. That's true, but if you don't spend the additional $1 million, you won't have any sales and your losses will be $5 million. So what matters is not the total profit, but the profit you can earn at the margin. In fact, you'd pay up to $3 million to complete development; any more than that, and you won't beincreasing profit at the margin.6. Harry suggests looking at whether productivity would rise or fall. Productivity iscertainly important, since the more productive workers are, the lower the cost pergallon of potion. Harry wants to look at average cost. But both Harry and Ron aremiss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equation−revenue. A firm wants to maximize its profits, so it needs to examine both costs and revenues. Thus, Hermione is right−it’s best to examine whether the extra revenue would exceed the extra costs. In addition,Hermione is the only one who’s thinking at the margin.7. a. Since a person gets fewer after-tax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the greater is his orher income, there's an incentive not to save for retirement. If you save a lot,your income will be higher, and you won't get as much after-tax Social Securityincome as someone who didn't save as much.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of the tax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s to reduce saving; yet the SocialSecurity system arose because of worries that people wouldn’t save enoughfor retirement.b. For the same reason, you'll tend not to work (or not work as much) after age65. The more you work, the lower your after-tax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willbe. Thus the tax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discourages work effort afterage 65.8. a. When welfare recipients who are able to work have their benefits cut off aftertwo years, they have greater incentive to find jobs than if their benefits were tolast forever.b. The loss of benefits means that someone who can't find a job will get noincome at all, so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ll become less equal. But theeconomy will be more efficient, since welfare recipients have a greaterincentive to find jobs. Thus the change in the law is one that increasesefficiency but reduces equity.9. By specializing in each task, you and your roommate can finish the chores more quickly.If you divided each task equally, it would take you more time to cook than it would takeyour roommate, and it would take him more time to clean than it would take you. By specializing, you reduce the total time spent on chores.Similarly, countries can specialize and trade, making both better off. For example,suppose it takes Spanish workers less time to make clothes than French workers, and French workers can make wine more efficiently than Spanish workers. Then Spainand France can both benefit if Spanish workers produce all the clothes and Frenchworkers produce all the wine, and they exchange some wine for some clothes.10. a. Being a central planner is tough! To produce the right number of CDs by theright artists and deliver them to the right people requires an enormous amountof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costs inthe CD industry. You need to know each person's musical tastes and whichartists they want to hear. If you make the wrong decisions, you'll beproducing too many CDs by artists that people don't want to hear, and notenough by others.b. Your decisions about how many CDs to produce carry over to other decisions.You have to make the right number of CD players for people to use. If youmake too many CDs and not enough cassette tapes, people with cassetteplayers will be stuck with CDs they can't play. The probability of makingmistakes is very high. You will also be faced with tough choices about themusic industry compared to other parts of the economy. If you produce moresports equipment, you'll have fewer resources for making CDs. So alldecisions about the economy influence your decisions about CD production.11. a. Efficiency: The market failure comes from the monopoly by the cable TVfirm.b. Equityc. Efficiency: An externality arises because secondhand smoke harmsnonsmokers.d. Efficiency: The market failure occurs because of Standard Oil's monopolypower.e. Equityf. Efficiency: There's an externality because of accidents caused by drunkdrivers.12. a. If everyone were guaranteed the best health care possible, much more of ournation's output would be devoted to medical care than is now the case.Would that be efficient? If you think that currently doctors form a monopolyand restrict health care to keep their incomes high, you might think efficiencywould increase by providing more health care. But more likely, if thegovernment mandated increased spending on health care, the economy wouldbe less efficient because it would give people more health care than theywould choose to pay f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quity, if poor people areless likely to have adequate health care, providing more health care wouldrepresent an improvement. Each person would have a more even slice of theeconomic pie, though the pie would consist of more health care and less ofother goods.b. When workers are laid off, equity considerations argue for the unemploymentbenefits system to provide them with some income until they can find new jobs.After all, no one plans to be laid off, so unemployment benefits are a form ofinsurance. But there’s an efficiency problem why work if you can getincome for doing nothing? The economy isn’t operating e fficiently if peopleremain unemployed for a long time, and unemployment benefits encourageunemployment. Thus, there’s a tradeoff between equity and efficiency. Themore generous are unemployment benefits, the less income is lost by anunemployed person, but the more that person is encouraged to remainunemployed. So greater equity reduces efficiency.13. Since average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roughly doubled every 35 years, we arelikely to have a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than our parents, and a much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than our grandparents. This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productivity, so that an hour of work produces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than it used to. Thusincomes have continuously risen over time, as has the standard of living.14. If Americans save more and it leads to more spending on factories, there will be anincrease in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since the same number of workers will havemore equipment to work with. The benefits from higher productivity will g o to boththe workers, who will get paid more since they're producing more, and the factoryowners, who will get a return on their investments.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lunch, though, because when people save more, they're giving up spending. They get higher incomes at the cost of buying fewer goods.15. a. If people have more money, they're probably going to spend more on goodsand services.b. If prices are sticky, and people spend more on goods and services, then outputmay increase, as producers increase output to meet the higher demand ratherthan raising prices.c. If prices can adjust, then people's higher spending will be matched withincreased prices, and output won't rise.16. To make an intelligent decision about whether to reduce inflation, a policymaker wouldneed to know what causes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as well as what determines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m. Because prices are sticky, an attempt to reduce inflation willlead to higher unemployment. A policymaker thus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the benefits of lower inflation compared to the cost of higher unemploy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

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

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1.描写下列各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但同时,政府可用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开一家新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答:教授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搞研究,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会影响给学生授课的质量。

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

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

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

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

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

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5%利率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

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

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万美元,而边际成本是100万美元。

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我最多能再花300万美元。

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6.三位魔力饮料的经理正在讨论可能的生产增加。

每位经理提出了作出这个决策的一种方法:哈里: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我们公司的生产率——每个工人生产的加仑数——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罗恩: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我们的平均成本——每个工人的成本——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赫尔缪尼:我们应该检查一下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还是小于额外的成本。

你认为谁对?为什么?答:我认为赫尔缪尼提出的决策方法正确。

因为只有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它的额外成本时,多卖一加仑饮料才是有利可图的。

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量。

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

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

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D.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答: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会使65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

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8.最近改革政府反贫困计划的法案限制许多福利领取者只领取两年的津贴。

A.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作的激励?答:这项反贫困计划法案的改革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如果在两年内不能使自己获得工作,两年之后,这些福利领取者就没有收入了。

B.这些变动如何反映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答: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

9.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清扫房间可以比你的室友快。

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作,你承担全部清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还是少了?试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两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

答:我们俩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工作比我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我要花费的时间少了,因为娴熟的技巧使工作效率提高。

举例:假设A国比B国擅长生产丝绸,而B国生产皮毛制品的效率比A国高,如果A 国专门生产丝绸,B国专门生产皮毛制品,由于它们各自在相关生产上的优势,会使两种商品的生产率提高,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在市场上供应。

这样,A、B两国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贸易使两国消费者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可供消费,两国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10.假设美国经济采用了中央计划,而且你成为主要计划者。

在你需要为下一年作出的千百万决策中包括生产多少激光唱片,录制哪些艺术家的激光唱片,以及谁应该得到这些激光唱片。

A.为了理智地做出这些决策,你需要有关激光唱片行业的哪些信息?你需要有关在美国的每个人的哪些信息?答:我需要知道激光唱片行业的年销售量及其发展趋势,每种唱片的销售情况,激光唱片行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利润水平等。

对于美国的每个人,我需要知道他们喜欢谁的唱片,一年会买多少唱片及对不同唱片的支付意愿。

B.你关于激光唱片的决策如何影响你的其他决策,例如,要生产多少激光唱机,或者生产多少盒式录音带?你的一些其他经济决策会如何改变你对激光唱片的看法?答:由于激光唱片存在着替代品和互补品,对激光唱片的生产决策会影响对它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生产决策。

如果要增加激光唱片的产量,就要增加它的互补品的产量,相应减少替代品的产量,例如,增加激光唱机的生产,减少盒式录音带的生产。

反过来说,激光唱片的生产决策也将受到它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生产决策的影响。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

在关注效率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管制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

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

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

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有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有90%的炼油厂)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

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

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

因此,政府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

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