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s区和p区元素

合集下载

元素知识

元素知识

s区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p区元素的中间部分,其单质的晶体结构较为复杂,有的为原子晶体,有的是过渡型(链状或层状)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

周期系最右方的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总的来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一般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层状晶体或链状晶体等,最后过渡到分子晶体。

同一族元素单质由上而下,常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渡到金属晶体。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表9-5 主族及零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零一H2分子晶体He分子晶体二Li金属晶体Be金属晶体B原子晶体C金刚石原子晶体石墨片状结构晶体富勒烯碳原子簇分子晶体N2分子晶体O2分子晶体F2分子晶体Ne分子晶体三Na金属晶体Mg金属晶体Al金属晶体Si原子晶体P白磷为分子晶体黑磷为层状结构晶体S斜方硫、单斜硫为分子晶体弹性硫为链状结构晶体Cl2分子晶体Ar分子晶体四K金属晶体Ca金属晶体Ga金属晶体Ge原子晶体As黑砷为分子晶体灰砷为层状结构晶体Se红硒为分子晶体灰硒为链状结构晶体Br2分子晶体Kr分子晶体五Rb金属晶体Sr金属晶体In金属晶体Sn灰锡为原子晶体白锡为金属结构晶体Sb黑锑为分子晶体灰锑为层状结构晶体Te灰碲链状结构晶体I2分子晶体Xe分子晶体六Cs金属晶体Ba金属晶体Tl金属晶体Pb金属晶体Bi层状结构晶体(近于金属晶体)Po金属晶体At金属晶体(具有某些金属性)Rn分子晶体单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表9-5列出了主族及零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

可以看出:s区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p区元素的中间部分,其单质的晶体结构较为复杂,有的为原子晶体,有的是过渡型(链状或层状)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

周期系最右方的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总的来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一般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层状晶体或链状晶体等,最后过渡到分子晶体。

同一族元素单质由上而下,常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渡到金属晶体。

s区和p区元素

s区和p区元素

氟除外,氯、溴、碘形成的四种含氧酸为:
次卤酸(HXO) 亚卤酸(HXO2) 卤酸(HXO3) 高卤酸(HXO4)
离子构型:XO-—直线形 XO3- —三角锥形 (1) 次卤酸及其盐 XO2-—角形 XO4-—四面体形
热稳定性:XO- < XO2- < XO3- < XO4-
a 次卤酸都是弱酸,酸性:HClO>HBrO>HIO
d 硫代硫酸及其盐 ⅰ 硫代硫酸不稳定,不能游离存在;其相应盐能稳定存在。 ⅱ Na2S2O3.5H2O:俗称海波或大苏打,其水溶液显弱碱性。 在中性、碱性溶液中很稳定,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Na2S2O3 + 2HCl 2NaCl + S + SO2 + H2O
硫代硫酸钠是中等强度还原剂。 2Na2S2O3 + 4Cl2 + 5H2O Na2S2O3 + I2 2S2O32- + AgBr 2H2SO4 + 2NaCl + 6HCl (还原剂) (氧化剂) (配合剂)
3.卤化物的稳定性: 氟化物最稳定
卤素元素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 价层电子结构 主要氧化数 分子解离能/kJ· mol 溶解度 /(g/100gH2O,293K) 原子半径/pm X-离子半径/pm 第一电离势/kJ· mol-1 第一电子亲和势 /kJ· mol-1 电负性 (Pauling) X-的水合能/kJ· mol-1 φØ (X /X-)/V F -1,0 154.8 分解水 64 136 1682 Cl Br ns 2np 5 190.16 3.58 114 196 1140 I
(2) 氢卤酸都是强酸(氢氟酸除外)。
酸性、还原能力: HF<HCl<HBr<HI 2HBr + H2SO4(浓) = Br2+SO2 + 2H2O 8HI + H2SO4(浓) = 4I2+H2S + 4H2O (3) 特殊反应: SiO2 + 4HF= SiF4 + 2H2O ◆氢氟酸不宜贮存于玻璃器皿中,应盛于塑料容器里。 (4) 卤素和氢卤酸均有毒,能强烈刺激呼吸系统。

第十一章P区元素

第十一章P区元素

2LiH B 2 H 6 2LiBH4
2NaH B 2 H 6 2NaBH4
2. 硼的含氧化合物
B—O 键的键能( 806kJmol-1 )大,硼的含氧化合物具有 很高的稳定性。硼与氧只能形成单键,不能形成双键。 构成硼的含氧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平面三角形的 BO3 合四面体形的BO4(硼元素的亲氧性和缺电子性)。
时中心原子的价键轨道杂化方式由 sp2 杂化过渡
到 sp3 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由平面结构过渡到 立体结构。
第三节 硼元素
一、硼的单质
硼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小,在自然界不以单质存在,主要
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硼的重要矿石有硼砂、方硼石、 硼镁矿和少量的硼酸等。
单质硼有无定型(棕色粉末)和晶型(黑灰色)等多种
A.三氧化二硼
H 3 BO3 HBO2 H 2 O
150o C
2HBO2 B 2 O 3 H 2 O
300 o C
低温时得到的是晶体, 高温时得到的是玻璃 状 B2O3 。 B2O3 与 水 反应又可生成偏硼酸 和硼酸。
B 2O 3 3Mg 2B 3MgO
二、特征
硼、铝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熔点等性 质上有较大差异,即p区第二周期元素的反常性。
一般形成+3价的化合物,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形成+1价化合物的趋势逐渐增强。
硼族元素化合物中形成共价键的趋势自上而下
依次减弱 。 硼族元素为缺电子原子 —价电子数小于价键轨 道数的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中有些为成键电子 对数小于中心原子的价键轨道数的缺电子化合物, 即容易形成聚合型分子 Al2Cl6和配位化合物HBF4 (硼原子的最高配位数为 4,其他原子为6),此

2020年高中化学·强化讲义 第53节 过渡元素简介

2020年高中化学·强化讲义 第53节 过渡元素简介

第53节过渡元素简介一、过渡元素简介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外围电子层排布从元素周期表上可以看到,表的中部从ⅢB 族到ⅡB 族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有63种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了第VI 族和全部副族元素,人们习惯上把它们叫做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为1~101~2(1)ds n n (Pd 为0ns )。

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处于s 区元素和p 区元素之间。

从性质上看,s 区元素的单质均为活泼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以离子型为主,其氧化数单一,离子没有颜色;p 区元素只有部分是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多为共价型,含有多种氧化数;d 区介于s 区和p 区之间。

因此,人们又称d 区元素为过渡元素。

它们分属于第四周期到第七周期,如图11-1所示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有共同的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1~2个s 电子(Pd 除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增加的电子大多填充在次外层的d 轨道上其中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原子,增加的电子主要填充在倒数第三层的f 轨道上,少数填充在次外层的d 轨道上。

过渡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反映了它不同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

例如,钪(Sc )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4s2,铀(U )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5f6d7s2。

过渡元素的许多性质,都跟它们的外围电子层排布有关。

二、过渡元素的通性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一般只有1~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故它们都是金属元素。

相对于主族元素而言,过渡元素的特性及其性质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单质的物理性质过渡元素的单质有些是高熔点、高沸点、密度大、硬度大、导电和导热性良好的金属。

在金属元素中,熔点最高的是钨,密度最大的是锇,硬度最大的是铬。

例如:铂的密度是21.45g/cm 3,约是铝的8倍;钨的熔点是3410℃,是所有金属中最难熔的。

造成这些特性的原因是过渡元素的单质因原子半径小,采取最紧密堆积,原子之间除了有电子外,还用部分d电子参与成键,在金属键之外有部分共价键,因此结合牢固。

P区元素性质小结

P区元素性质小结

04 p区元素的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性
总结词
p区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多样,它们在化 学反应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氧化态。
VS
详细描述
p区元素包括第15和第16族的元素,如氮 、磷、砷、锑、铋、硒和碲等。这些元素 具有多种氧化态,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 构型允许它们形成多种价态的化合物。例 如,氮元素可以形成+5价的硝酸盐和+3 价的亚硝酸盐。
详细描述
在p区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填入,电子之间 的排斥力逐渐增大,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熔点、沸点、硬度
总结词
熔点、沸点和硬度是衡量元素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在p区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熔点、沸点和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原 子序数的增加,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导致熔点、沸点和硬度升高。但当原子序数继续增 加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导致熔点、沸点和硬度降低。
高性能器件
通过p区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组合,可以开发出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如晶体管、 太阳能电池、LED等。
新能源开发
燃料电池
利用p区元素作为催化剂,可以提 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推 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太阳能转换
p区元素在太阳能转换中具有重要 作用,如铜基材料在太阳能热电 转换方面的应用。
生物医学应用
生物成像
利用p区元素的特性,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的生物成像,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药物研发
p区元素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或辅助成分,用于 治疗癌症、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元素化学—p区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元素化学—p区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磷酸盐
溶解性: 所有的磷酸二氢盐都易溶于水,而磷酸氢盐和正盐除了K+、 Na+、NH4+离子的盐外,一般不溶于水。 水解性: Na3PO4水解呈较强的碱性pH>12 ;Na2HPO4水溶液呈弱 碱性pH= 9~10,而NaH2PO4的水溶液呈弱酸性pH= 4~5。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分析上常用此反 应检定溶液中有
无 Mn2+ 离子
基 础 化 学
卤族元素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
IA
0
1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3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3) 活泼性在Cu之后:
2AgNO3
2Ag + 2NO2 + O2
NO3-、NO2- 的鉴定
NO2-的鉴定 Fe2++NO2-+HAc → Fe3++NO +H2O+2Ac[Fe(H2O)6]2++NO → [Fe(NO)(H2O)5]2+ (棕色) + H2O
NO3-、NO2- 的鉴定
NO3-的鉴定 3Fe2++NO3-+4H+ → 3Fe3++NO +2H2O [Fe(H2O)6]2++NO → [Fe(NO)(H2O)5]2+ (棕色) + H2O
亚硝酸盐比较稳定,特别是碱 金属和碱土金属亚硝酸盐。
2HNO2 N2O3 + H2O NO + NO2 + H2O
蓝色
棕色

无机化学s区和p区元素ppt课件

无机化学s区和p区元素ppt课件

氢卤酸的还原能力依HI>HBr>HCl>HF的次序减弱。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7.2.3 卤化物
除了氮、氖和氩外,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能与其生成 卤化物。 •金属卤化物: 电负性小的活泼金属与卤素形成的卤化物多为离子型化 合物;电负性大的金属与卤素形成的多为共价型化合物。 不同氧化态的某一金属:FeCl2显离子型;FeCl3显共价型 7.2.4 卤素的重要含氧酸 除氟外,其余卤素几乎均可形成含氧酸及其盐,例如氯 的+1、+3、+5、+7的含氧酸及其盐,溴、碘类似。 通式:HXOn: n=1,2,3,4;(X:氯,溴,碘) 未见HIO2 次卤酸,亚卤酸,卤酸,高卤酸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溶解性 碱金属盐大多易溶于水,并且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例 外有LiF、Li2CO3和等; 钠盐的吸湿性比钾盐强,因此分析化学中所用的基准物 质多是钾盐; 碱土金属盐:大多数碱土金属盐溶解度小; CaC2O4是钙盐中溶解度最小的,常用作定量分析; 钡餐:BaSO4+Na2SO4溶液中的糊状物(可溶性钡盐对人体 有毒)。
无机化学s区和 p区元素
7.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
Ca,Sr,Ba 碱性 “土性”: 氧化物难 溶于水
S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7.1.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通性
有金属光泽,密度小,硬度 小,熔点低、导电、导热性好 的特点; 锂和铍由于原子半径小,而且 次外层为2电子构型,所以在同 族元素中熔点和沸点最高; 铯失电子的倾向很大,受光照 射金属表面的电子逸出(光电效 应),因此常用铯(也可有钾铷)来 制造光电管.
O -3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过氧化物(O22-): Na2O2常见 2Na+O2→ Na2O2

高中化学复习-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复习-元素周期律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7 Fr Ra Ac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Uub
s区
d区
ds 区
3 Na Mg 3 4 5 6 7 8 IIIB IVB VB VIB VIIB
9 10 11 12
VIII
I B II B Al Si P
S Cl Ar
4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7 Fr Ra Ac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Uub
s区
d区
ds 区
p区
p 区元素 包括 IIIA 族,IVA 族,VA
族,VIA 族,VIIA 族,0 族(VIIIA 族)。
2s
2p
1 个轨道 3 个轨道
共 4 个轨道
8 个电子
4
第三周期: 8 种元素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第三能级组: 2 个能级
3s
3p
1 个轨道 3 个轨道
共 4 个轨道
8 个电子
5
第四周期: 18 种元素
4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区和p区元素化学引言Introduction of the Chemistry of s and p Elements
周期系中的主族元素(the elements in the main subgroups)即为s区和p区元素。

每一周期(period)以两种s区元素开始,后面是六种p区元素(第一周期例外,只有两种元素)。

一、原子半径(Atomic Radii)、电离势(Ionization Energy)、电子亲和能
(Electron Affinity)和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的周期性变化
(见第七章)
二、s和p区元素的氧化态(Oxidation State of s and p Element)
1.外层s和p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The Energy Difference (eV) of the Outer s and p Orbital in the Main Subgroups 2nd period Li Be B C N O F Ne
1.9
2.8 4.6 5.3 6.0 14.9 20.4 26.8
3rd period Na Mg Al Si P S Cl Ar
2.1 2.7 4.5 5.2 5.6 9.8 11.6 12.5
4th period K Ca Ga Ge As Se Br Kr
-- 5.9 6.7 6.8 10.4 12.0 13.2
5th period
In Sn Sb Te I Xe 5.2 5.8 6.6 8.8 10.1 - 6th period
Tl Pb Bi Po At Rn
(7)
(9)
(10)
(12)
(16)
-
(1) 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氧化态的稳定性从左到右降低,这是由于s 和p 轨道之间的
能级差增大,因此失去n s 2电子的机会减少,例如第三周期:
ΔE 3s ~3p :Si(5.2eV),P(5.6eV),S(9.8eV),Cl(11.6eV)
∴ -
---4243444ClO SO O P SiO 、、、的稳定性从左到右降低
(2) ΔE 3s ~3p <ΔE 4s ~4p >ΔE 5s ~5p 可以解释实验上发现如下稳定性序列:
PCl 5>AsCl 5<SbCl 5,SF 6>SeF 6<TeF 6,-4ClO >-4BrO <-
4IO
(3) ΔE 6s ~6p 的值特别大,所以6s 2电子很难参与形成化学键,这种效应称为“6s 2惰性
电子对效应”(inert 6s pair effect )
2.通常周期系中奇数族元素的氧化数为奇数,偶数族元素的氧化数为偶数
+3+5+7
+1, 1E
n s
n p
E
n s
n p
+4+6
+2, 2
三、s 和p 区元素的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s of s and p Elements )
1.Fluoro and oxy complexes of selected elements) 2nd period -24BeF
-4BF
4CF +4NF
3rd period -
36AlF -26SiF -6PF 6SF
+6ClF
4th period -36GaF -26GeF
-6AsF
6SeF
2nd period -33BO
-
23CO -
3NO
3rd period -44SiO -34PO
-
24SO
-4ClO
4th period -44GeO -
34AsO -
24SeO -4BrO
5th period
-86SnO
-76SbO
-
66TeO
-
56IO
-
46XeO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配位数增大;同种元素与不同配体配位,配体体积越小,配位数
越大。

2.共价化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The theory of molecular orbital of covalent compounds )
(1) s 、p 区元素的价轨道(valence orbital)是外层能级,即n s 、n p 轨道.虽然从第三周期开
始,元素有相应的n d 空轨道,但计算表明n d 轨道所处能态相当高,以致形成化学键的可能性相当小。

(2) 以SF 6为实例
2p
3p 3s σ non
σs σp
E
σp *σs
*SF 6
6F
S
Fig. 1 Energy diagram of the orbitals of the octahedral SF 6 molecule
分子轨道中SF 6十二个价电子为 (σs )2 (σp )6 (σ non )4
(3) 为了解释s 、p 区元素共价化合物的性质,提出了两中心轨道和三中心轨道模型。

a .两中心两电子键(two centre two electron ):由中心原子(A )轨道上的未成对
电子与配位原子(L )轨道上的未成对电子形成。

即为电子配对法中的共价键和分子轨道中的σ键。

由分子轨道理论可知:
Fig. 2 Diagram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s of a Fig. 3 Diagram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s of a
two-centre two-electron reaction three-centre four-electron interaction
b .三中心四电子键(tree centre four electrons ):是由中心原子的一对成对电子
对和二个配体(直线排列)的两个未成对电子形成的
再如:BeH 2
(a) (b)
Fig. 4 (a) Energy diagram of the orbitals of (a) BeH 2 molecule and (b) a scheme of their formation
BeH 2
XeF 2
F
Xe F
+σ non
σ
σ*++
+
++
++
Fig. 5 Three-centre orbitals in the XeF 2 molecule
c .三中心四电子键又称为超共价键(hypervalence bon
d )
(i) 可以解释VA → 零类主族元素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配位体数目,即解释配位数高于中心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例如ClF 3、ClF 5、XeF 2、XeF 4、XeF 6
(ii) 超共价键的形成使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向配体上移动,电负性越强的原
子作为配体越有效。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高氧化态的氟化物、含氧化合物稳定。

(iii) 若中心原子的电离势越低,则共价键越强,即中心原子的电子密度越易移
向配体。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SF 4、SF 6,而没有OF 4,更无OF 6;有PF 5和NF 3,而无NF 5。

d .第二周期共价键的另一个特点是形成p -p π键,但这种键不是第三周期以及后
面周期元素的特性。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哑呤形的边变得更陡,使重叠几率变得更小。

由于p -p π键稳定性不同,--323NO CO 、是三角形,--3444PO SiO 、是正四面体
3.IA 和IIA 族元素主要形成离子化合物,其配位数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比和其它一
些因素(如离子极化等),配位数高,一般为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