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Med)
EGFR信号通路
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
VEGF信号通路
肿 瘤 免 疫
肿瘤细胞
T细胞活化增殖
抗原提呈
信号传递
信号1: MHC-抗原-TCR
信号2: 协同刺激因子 激活信号 抑制信号
MHC TCR
T细胞耐受无应答
CD80/8 CD28 6
树突状细胞 静息T细胞
APC
PD-1在抑制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调控蛋白功能: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细胞作用
伏立诺他(Zolinza) 治疗加重、持续和复发或用两种全身性药 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罗米地辛(Istodax) 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 贝沙罗汀(Targretin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维甲酸类似物。 阿维A酸(Panretin) 治疗AIDS相关的卡波济肉瘤(KS)病人的皮 肤损伤。
Ipilimumab
Ipilimumab是活化的T细胞和抑制调节 性T细胞表达的抗CTLA-4的全人源单克 隆IgG1κ抗体,属一种新型的T细胞增 强剂和免疫系统激活剂 其靶向作用于CTLA-4,可阻断CTLA4与 B7结合,从而去除免疫抑制效应,并调 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1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ipilimumab用 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成功的范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4年生存为 88%, 75%仍处于慢性期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53.7%的患者部分缓解(PR), 27.9%的患者疾病稳定 (SD),88%的患者已存活1年以上
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易瑞沙、特罗凯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ppt课件精选全文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ppt课件精选全文
TKI
洛氨酸基酶抑制剂
血管内皮抑素
恩度
吉非替尼
易瑞莎
西妥昔单抗
爱必妥(c225)
厄洛替尼
特罗凯
尼妥珠单抗
泰欣生
伊马替尼
格列卫
曲妥珠单抗
赫赛汀
索拉非尼片
多吉美
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舒尼替尼
索坦
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Her-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FDA批准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靶向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皮肤反应 西妥昔单抗引起的皮肤反应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80%。主要症状为痤疮样皮疹、干燥病、指甲异常。 超敏反应 眼部并发症 其它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贝伐单抗 (AVASTIN)
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93%人,7%鼠),结合并中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阻断其活化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适应证: 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与紫杉醇、多西他赛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与含铂化疗方案联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 或复发非小细胞肺癌(鳞型除外);
贝伐单抗(Bevacizumab) 商品名:阿瓦斯汀、安维汀(Avastin) 生产商:瑞士豪夫迈·罗氏 (F.Hoffmann-La Roche)
抗VEGFR的单克隆抗体
传统抗肿瘤药物的治疗理念
烷化剂、铂类:结合各个阶段的DNA使之失活
抗癌抗生素:来自微生物,结合DNA、自由基、金属离子结合、膜结合等
靶向治疗的概念
以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分子为靶点 特异性阻断该靶点的生物学功能 在分子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肿瘤消退的目的

药物基因组学与肿瘤个体化治疗pptPowerPoint

药物基因组学与肿瘤个体化治疗pptPowerPoint
疗效达pCR FOLFOX4辅助化疗2周期后因个人原因未继
续治疗
典型病例
2年后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复发 再行FOLFOX4化疗4周期 再次获得CR 化疗中出现Ⅳ度恶心呕吐
2008.04.15复发 螺旋CT
2008.06.16化疗后 螺旋CT
为什么疗效好?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显示多个有利的SNP
药物基因组学与
肿瘤个体化治疗
–––– 个案分析与临床实践
湖南省肿瘤医院 罗以
个体化医疗系统方案
Personalizedmedicine
“We have never been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advance cancer treatment… we know how to personalize therapy to the unique genetics of the tumor and the patient.” —— Richard L Schilsky, M.D. Former President,ASCO. “我们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利位置 来推动癌症治疗……我们知道如何根据患者 和肿瘤独特的遗传特征将治疗方式个体 化。”——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前
GSTP1-A313G位点存在 3种等位基因型,其基
因频率分别为: G/G1.3% (1/76) A/G 65.8%(50/76) A/A 32.9%(25/76)
结果:不同基因型疗效对比
图2.7 MTHFR-C677T不同基因型间的3年复发率比较
图2.8 XRCC1-A399G不同基因型间的3年复发率比较
微观 (染色体水平) >5 Mb del, dup, ins, inv, rcp,脆性位置, 整倍性, mar, etc.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调节免疫功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 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药物选择策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根据肿瘤类型选 择:不同肿瘤类 型的分子靶向治 疗药物不同,需 要根据肿瘤类型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药物作用机 制选择:不同药 物的作用机制不 同,需要根据药 物的作用机制选 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药物副作用 选择:不同药物 的副作用不同, 需要根据药物的 副作用选择合适 的药物。
根据药物价格选 择:不同药物的 价格不同,需要 根据药物的价格 选择合适的药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 临床应用
适应症选择
01
非小细胞肺癌: EGFR、ALK、 ROS1等基因突

02
乳腺癌: HER2基因扩

03

治疗方案制定
01
确定肿瘤类型:根据病理诊断确定肿 瘤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确定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身 体状况、治疗意愿等因素确定治疗目 标,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2
评估肿瘤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浸 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评估肿瘤 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选择治疗药物:根据肿瘤类型、治疗 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达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生存率: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
04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 药物
常见靶向药物
0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 替尼、吉非替尼等
02
单克隆抗体:如曲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等
03
信号通路抑制剂:如BRAF抑 制剂、MEK抑制剂等

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肿瘤的靶向治疗 ppt课件

材料
电子
生活
生物医学
8
纳米材料的特点
• 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 研究对象在尺度上的匹配 • 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 提高该系统的性能,节约成本 • 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提高药物输送以及利用的效率
9
二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分子马达 ➢ 纳米机器人 ➢ 光纤纳米传感器单细胞分析 ……
激发抗体和BPT生荧光 光探测器接收
探测早期DNA的损伤
Kasili PM, Vo-Dinh T. J Nanosci Nanotechnol. 5,12(2005): 2057-62
13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细胞分离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
制备SiO2 纳米微粒, 并将其表面包覆分子层 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
纳米阳离子脂质体
21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以avβ3 整合蛋白为靶向的基因纳米材 料(a): av β 3-NP/RAF(-)表达的 ATPu-RAF与avβ3整合蛋白结合;(b):内 皮细胞凋亡(c): 肿瘤细胞饥饿死亡.
Andrew R. Reynolds, S. Trends Mol Med. 9 (2003 ): 2-4
纳米基因载体
肿瘤的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强、转染效率高的基 因载体,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 纳米基因载体:缓释药物、靶向输送、保护核苷酸、 毒性小
• 脂质体基因载体 • 树状多聚体的基因载体
20
四、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肿瘤治疗
纳米基因载体 1: 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
表面正电荷与核苷酸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纳米载体与质粒DNA的复合 物。通过其表面阳离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磷脂相互作用进入细胞质, 实现基因治疗。

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诊断 预测疗效 预后评估
11
CONTENTS
肿瘤个体化医学进展
渠道部第二靶季向治度疗与经药物营基因分组学析
案例分析 2011月年6 总结与展望
12
小分子化合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 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
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抗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EGFR)抑制剂:贝伐单抗
其他
13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 Gefitinib(吉非替尼,易瑞沙) • Erlotinib(厄罗替尼,特罗凯)
胞外区 (结合配体)
跨膜区
胞内区 (激酶活性区)
The Oncologist. 2007;12:90-98 14
亚裔、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使用EGFR-TKI效果较好。
Mitsudomi et al., Cancer science 2007 15
传统筛选模式发生了转变
亚裔、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中大部分存在 EGFR基因突变。
插入/重叠(L858Q、 D761Y 、 T854A等),T790M单碱基替代突 变
耐药突变。T790M突变使 空间位阻增大,使EGFRTKI无发与TK结合,大大 地降低了药物的敏感性。
18
EGFR基因突 变率
100%
59.7%Βιβλιοθήκη 35%10~15%
药物 人群
ORR PFS OS
NEJ002人群 吉非替尼 EGFR M+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9.361(10)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严重副作用: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新靶点的发现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发现新的肿瘤靶点提供了可能
1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现新的靶点提供了线索
2
免疫疗法的发展,为发现新的肿瘤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发现新的肿瘤靶点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靶向治疗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从而降低副作用。
靶向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
靶向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的优势
01
针对性强: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或信号通路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02
副作用小: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降低副作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
01
03
02
04
谢谢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分类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肿瘤的分子机制
01
基因突变: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02
信号通路异常:肿瘤细胞中的信号通路异常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04
缺点:容易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药物
单克隆抗体药物
4
3
单克隆抗体药物具有高特异性、低毒性、疗效显著等优点

肿瘤靶向药物PPT课件

肿瘤靶向药物PPT课件

.
16
索坦Sutent(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Sunitinib Malate Capsules),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TKI)。具有抑制肿 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生长的多重作用。该药发挥抗癌 作用的靶点包括:PDGFR(PDGFRα和 PDGFRβ),VEGFR(VEGFR1、VEGFR2、VEGFR3),FLT-3,
50%
6/7
40%
12.5%
6/6
50%
0
.
19
THANK YOU
.
20
.
12
胃癌的相关分子靶点: HER-2
HER-2表达情况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进展期或晚期转移 性胃癌的治疗。根据NCCN指南,对于不能手术的进展期 胃癌、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推荐行HER-2检测。研究确 定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的胃癌中的标准治 疗地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NHL:CD20(+)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 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单克隆 抗体。
.
14
VEGFR单抗:
贝伐单抗(Bev):是一种重组的人类单克隆
IgG1抗体,通过抑制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 物学活性而起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晚期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
15
多靶点抑制剂:
索拉菲尼(多吉美):一种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能同 时抑制多种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表面的激酶,包括RAF激 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受体-3(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β(PDGFR-β)、KIT和FLT-3。由此可见,索拉非尼具 有双重抗肿瘤效应,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抑制 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 方面,它又可通过抑制VEGFR和PDGFR而阻断肿瘤新生 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基因组学在肿 瘤靶向治疗中的应

CONTENTS
肿瘤个体化医学进展
渠道部第二靶季向治度疗与经药物营基因分组学析
案例分析 2011月年6 总结与展望
肿瘤生物学特征
分子 遗传学表型的改变
细胞 恶性增殖与无控生长
宏观 侵袭性生长与转移
2
中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情况
❖总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肿瘤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286人患癌;一生中有22%的概率患癌症。 肿瘤死亡率:每10万人有181人患癌症死亡;一生中有13%的概率患癌死亡; 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平均每5位癌症患者有3人死亡。 ❖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 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 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 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12
肿瘤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小分子化合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 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
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抗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EGFR)抑制剂:贝伐单抗
“寻找与破坏” (Seek & Destroy)
“靶向与控制” (Target & Control)
优势: ❖选择性杀灭 ❖更高的疗效 ❖对肿瘤相关分子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对耐药性细胞的杀伤作用
9
靶向药物对患者有“选择性”
靶向药物的疗效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瘤内是否存 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10
抗肿瘤靶向治疗模式
分子
基因突变
基因、蛋白表达
内容
有无 类型 位置 效应 有无 水平 效应
检测技术
临床应用
PCR 基因测序 蛋白芯片 核酸杂交 免疫化学
诊断 预测疗效 预后评估
11
CONTENTS
肿瘤个体化医学进展
渠道部第二靶季向治度疗与经药物营基因分组学析
案例分析 2011月年6 总结与展望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3
目前肿瘤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不同疾病类别药物反应率比较
4
目前on NSCLC
Esophagus Stomach Melanoma Pancreas Liver (Hepatoma) Cholangioca
其他
13
肺癌与EGF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Gefitinib(吉非替尼,易瑞沙) Erlotinib(厄罗替尼,特罗凯)
胞外区 (结合配体)
跨膜区
胞内区 (激酶活性区)
The Oncologist. 2007;12:90-98 14
个体化治疗开始于优势人群
亚裔、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使用EGFR-TKI效果较好。
一项覆盖了9个国家和地区,1217例病人的泛亚洲研 究表明:没有相关的靶标却接受了靶向治疗,死亡风险 将增加185%。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9.361(10)
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使用 EGFR-TKIs类药物简直就是“悲剧”。
——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2011
有效率 无效率
缺点: 对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灭 肿瘤细胞的耐药 疗效提高不明显 对某些类型肿瘤疗效差 毒副反应明显
接受传统化疗的肿瘤患者有效率
6
肿瘤治疗模式的历史演变
局部治疗时代
第一代
化疗时代
个体化治疗时代
第二代
第三代
转化医学(分子诊断技术)
2004年 ASCO会议预测:5-10年后进入 “个体化治疗”时代 2009年ASCO会议倡议:吹响肿瘤个体化医疗的号角 2011年ASCO会议:肿瘤“个体化医疗”进入快车道
插入/重叠(L858Q、 D761Y 、 T854A等),T790M单碱基替代突 变
17
EGFR常见基因突变类型
突变位点
突变类型
结果
外显子18 外显子19 外显子21
外显子20
单碱基替代(G719S、G719C) 敏感突变
缺失突变(最常见的是del E746A750)
单碱基替代(L858R、L861Q)
热点突变。突变阳性者对 EGFR-TKI的有效率为70% ~80%,野生型患者有效率 约10~15%。西方人群突变 频率为10~15%,东方人群 为35%。
7
个体化治疗概念 给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治疗
有效 无害
有效 有害
无效 无害
无效 有害
8
21世纪肿瘤治疗策略-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
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 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 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 “生物导弹”。
不同肿瘤类别药物疗效比较
Response Rate 25-55% 25-35% 20-30% 30-50% 20-30% 15-25% 15-25% 5-15% 5-15%
Median Duration of Response 6-12 months 6-8 months 4-6 months 4-6 months 4-6 months 4-6 months 3-5 months 2-4 months 2-4 months
Mitsudomi et al., Cancer science 2007 15
传统筛疗选效模差式发异生带了来转变了思考
❖亚裔、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中大部分存在 EGFR基因突变。
Environment
Disease
Genetics
16
EGFR基因型
目前发现EGFR外显子18-21是最常见 的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类型有30多种 。他们能导致不依赖于配体的EGFR酪 氨酸激酶区激活,称为激活突变。激 活突变有三种类型:缺失突变、替代 突变、复制或插入突变,它们都发生 在酪氨酸激酶区域。
Median Survival 24-36 months 12-18 months
6-9 months 6-9 months 6-9 months 6-9 months 6-9 months 6-9 months 6-9 months
5
传统的化疗模式
30%
70%
无效
有效,部分可能发 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