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概论笔记整理
宗教学概论 宗教观念

思考题
名词:宗教,宗教学
简答:
1、宗教的四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2、宗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论述: 如何理解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
第二章 宗教的观念与思想
第一节:灵魂观
第二节:神灵观
第三节:神性观
第一节
灵魂观
什么是灵魂观念?
人们赋予灵魂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①它是赋予个体以生气的生命和思想之源; ②它能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过去和现在的个人 意识和意志; ③它能离开肉体并从一个地方迅速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 ④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看不见摸索不着的, 但它同样也显示着物质力量——幽灵;
马林诺夫斯基:宗教是对于较高势力的祈求
2、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核心
威廉· 詹姆士: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的时候由 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所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 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鲁道夫· 奥托;一切宗教的本质是对神既敬畏又向 往的感情交织 弗洛伊德:宗教是人感到畏怖时的一种需要
3、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 杜尔凯姆:一切宗教的祭祀、礼仪、道 德诫命、神学信条、宗教团体和宗教制 度,都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岸本英夫:宗教就是一种使人们生活的 最终目的明了化、象信人的问题得到最 终解决,并以这种运动为中心的文化现 象。
接受家人的请求与服侍。死去的酋长仍旧监护着它自己的部落, 仍旧有权帮助朋友、伤害敌人、奖赏好事、严惩邪恶。”
礼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表现形式: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
氏族神崇拜的主要类型:图腾崇拜、祖先神崇拜(血缘祖先崇 拜和英雄崇拜)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最初源于鄂吉布瓦(Ojibwa) 印第安人的方言Totem,意为“他的亲属”和“他的 标记”。所谓图腾崇拜,就是把某一种动物、植物或 其他自然物作为一个氏族的共同祖先的信仰体系,相 信图腾物与人有着血缘关系,并对图腾物顶礼膜拜。 图腾崇拜是表示某一氏族全体与某一特种动植物全 体在血缘上的集团性关系。 图腾崇拜产生的宗教根源在于万物有灵论和祖先崇 拜。
宗教学纲要复习资料汇编

宗教学纲要复习资料汇编⼀、名词解释:1、宗教:是关于超⼈间、超⾃然⼒量的⼀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对之表⽰信仰和崇拜的⾏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化体系。
宗教4个基本的要素: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仪式和宗教器物。
2、灵魂观念:宗教所信的灵魂是寓于个体之中、赋予个体以⽣命⼒,可以独⽴于形体并主宰其活动的超⾃然存在。
3、神灵观念:是各个宗教信仰体系的基础,任何宗教都不存在是否相信神的有⽆问题,没有神也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宗教也将⽆从说起。
4、神性:神灵是⼈的创造,神性则是⼈的⾃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异化。
①信仰者相信神灵经常关⼼并⼲预世界。
②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懂得究竟通过什么样的⼀种安排,才能体现它对⼈的意愿。
③相信神灵具有实现其安排和意图的超⾃然⼒量和权能,能实现和完成通过⾃然途径所不能实现的意图。
神性的三个内容实质上是⼈类⾃⾝活动的三种特性的宗教异化形式,它是把⼈的⾏为所具有的意志、智慧和权能转移给神灵的结果。
5、神迹观念:神迹,宗教赋予神的基本特性之⼀。
对于神可创造神迹事件的信仰,是⼀切宗教的特性。
宗教赋予神的意志、智慧和能⼒是超⼈的、超⾃然的,神灵必须显现出超常的能⼒来证明⾃⼰可以随⼼所欲、意到事成。
这种内在的可能性,表现于事实之中就是宗教所谓的神迹,即神按照⾃⼰的意志和能⼒创造的某些特殊事件。
6、宗教经验:就是宗教信仰者对于神圣物(神、神圣⼒量、神性物)的某种内⼼感受和精神体验。
狭义的经验是指直接的感性经验,即⼈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义的经验包括了主体从各种⼼理活动中得到的感受,即对于内部世界的感知,包括了痛苦和欢乐等内省体验,带有极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
7、巫术:是⼀种⼴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宗教现象。
它的通常形式是通过⼀定的仪式表演来利⽤和操纵某种宗教信仰对象影响⼈类⽣活或⾃然界的事件,以满⾜⼀定的⽬的。
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的实物和咒语。
宗教学概论部分题目解答

一、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
二、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原始宗教的产生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状态极差。
人类对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了解又很少,常常出现当时人类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者生理现象。
出自生命的本能反应,便产生了对自然的畏惧,对死亡的困惑,而人类初始阶段的自我意识却不足以解决这些畏惧和困惑。
为了给予这些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为了人类自身的考虑,趋利避害,自然的人格化便随之出现,从而产生了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宗教的初期阶段,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对一些现象的感性认识。
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增强了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再也不是一味地服从自然的神威。
第二,维护了部落的团结秩序,有利于人类社会整体地向前发展。
第三,丰富了人类文化艺术,英雄神话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雕塑、绘画图案等工艺美术形式来阐发代表某种意义的图腾崇拜,形成了特殊的宗教文学艺术。
第四,积累了探索世界的经验,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对世界的一个初步的感性的探索,为人类后来进行深层次的抽象的探索提供了基础。
第五,促进了人类思维的进步。
世界古代宗教文化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宗教文化知识点总结宗教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人类的历史。
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寻求,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人生意义、调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价值观、礼仪习俗、哲学思想等。
一、古埃及宗教文化古埃及宗教文化是世界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太阳神阿蒙和死后复活的信仰上。
例如,他们相信人死后会重生,并且会进入另一个世界。
古埃及人还崇拜一系列的神灵,比如最著名的拉神、奥西里斯,他们被认为是埃及神话中的主要神祗。
二、古印度宗教文化古印度宗教文化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代表,深深影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宗教之一,崇拜众多的神祗,如梵天、湿婆、毗湿奴等。
佛教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强调人生苦难、解脱与慈悲为核心教义,追求涅槃和解脱。
三、古希腊宗教文化古希腊宗教文化是欧洲宗教思想的源泉之一,对后来的罗马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人崇拜一系列神祗,如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
希腊神话是希腊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故事形式介绍神祗和英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神话传说。
四、古罗马宗教文化古罗马宗教文化受到希腊宗教文化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古罗马人崇拜多神教,最高神是宙斯相当于古希腊宙斯。
同时,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治需要,帝国崇拜也在罗马宗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古中国宗教文化古中国宗教文化主要以儒家、道家、佛教和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
儒家强调仁爱、孝顺、忠诚等传统美德,主张天人合一的伦理道德观念。
道家注重自然、无为、修身养性,强调追求心灵的平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佛教则通过禅修和般若智慧,追求解脱和涅槃。
六、古巴比伦宗教文化古巴比伦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宗教文化影响了大片土地上的其他文明。
古巴比伦宗教崇拜一系列的神祇,如天神阿努、月神辛、智慧女神伊南娜等。
宗教学笔记(英文版)

◆treating carefully–from Latin relego (in the sense of "choose"–this w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cero) "go over again" or "consider carefully".
(3)“宗教是把上帝作为敬拜、敬爱和顺从的对象的一种体认。”——韦伯
(4)In western culture, we tend to define religion in terms of a set of beliefs having to do with gods, through which one is taught a moral system……Modern adheres to these religions associate the world religion with the world moral, but among most religions, these terms are not synonymous.
宗教最基本的特征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神祇,并且祈求神祇帮助自己、解决那些自己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不妨将宗教定义为: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者用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社会现象。
所谓“非现实的力量”,就是“超自然的力量”,或称“超人间的力量”。人们所幻想的这样一种存在,就是神祇。
宗教学导论

第一讲:1.提出宗教学的概念,“宗教不是科学,但宗教学是科学。
”2.提出基本的研究方法,即比较神学。
3.确立宗教学的价值观、专业伦理。
4.利用比较语言学的成果,语言和思想是一体两面的。
5.提出只有理解一门宗教所用的语言才能真正懂得这门宗教。
因古代语言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若仅按照字面意思极易产生谬误。
第二讲1.主要的两支种族:雅利安族和闪族。
2.研究宗教必须研究圣书,即是主要材料。
共八类,除上图六类外还有中国的儒教和道教。
其难处在于这些古老文字的解读和年代的过于久远。
分别由梵文、巴利文、古波斯文、希伯来文、希腊文、阿拉伯文和中文写成。
3.宗教的分类是宗教学研究的关键。
作者反对了真宗教和伪宗教的分法、天启宗教和自然宗教的分法、多神教和二元论和一神教的分法(甚至加上有神教和无神教)。
第三讲1.语言、宗教和民族的关系。
群体生活不能解释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政权是民族形成的结果不是原因。
语言和宗教才是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其中宗教作用更大。
例证:北美的土著民族,说同一语言却不成为同一民族,因其崇拜的神不同;而希腊人虽语言不同,却共同崇拜多多纳的古代宙斯,因而成为希腊民族。
犹太人更是如此。
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它能从自己的神话上判断自身为民族时,才能成其为民族。
”黑格尔说:“神的观念是民族形成的基础。
”古代法律有许多民族宣称是从神那里领受的。
梅因比认为:“据说超自然的主宰力把国家、种族和民族三个古代的主要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推崇。
”宗教的外形即宗教性的词汇,也是与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
名称从物质向精神升华即表现了宗教随语言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其内含的过程。
2.语言的系谱关系与宗教的系谱关系。
亚欧大陆上,存在图兰、闪米特、雅利安三个独立的宗教中心和相应的图兰语、闪米特语、雅利安语三个语言中心的紧密联系。
图兰语的代表是华语,中国社会崇拜的是一种半宗教半哲学的信仰:善与恶或称作天和地。
闪米特民族包括巴比伦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犹太人等等,他们崇拜的是“历史中的上帝”,即并非代表某一自然力,而是能影响人的命运。
有关宗教读书笔记

有关宗教读书笔记【篇一:《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读书笔记】《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读书笔记小组成员:张乐周永乐胡波刘智斌张家瑞日期:2014年4月27日星期日《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读书笔记“和平与发展“一直是当今世界主题。
然而,在现如今的中国社会依然有两个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敏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
放眼纵观全球,当今世界更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全球几十亿人口中,有近两千个民族,零散的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民族问题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共发生几百起比较大的纠纷、冲突和战争,其中因民族原因引发的就有278起,占总数的84%。
这充分说明,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作为多名族国家的典型,必须高度重视名族问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在民族宗教问题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既有成功经验,也有许多教训。
为了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
广义的名族是指的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处于不同历史阶段时期的共同体,其本质是名族国家的共同体。
狭义的名族也许更适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其具体含义为: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以此标准,很明显中国是以汉名族为主体的多名族共同体的国家,其中包括55个少数名族。
不同的名族有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习惯,自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名族差异,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或是其他的行为意识方面。
差异只是差异,如果处理的不适当终将转化为名族矛盾。
相对于民族而言,宗教则有着不同的体现。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属性可归结为社会意识形态。
从宗教学的角度认为,宗教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解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与追求终极绝对真理和永恒幸福的需要,在人类社会流传的并通过人们信信仰和神秘体验而得到有力支持的关于某种超现实的精神力量、境界或精神实体的启示、传说、注释和解说等的神秘文化现象。
宗教笔记

1,信仰。
我对我的产业,事业有没有像信徒对宗教一样的信仰。
如果一家公司领导人对他们的产业没有进入信仰,一切都是有限的。
我对我的事业有没有产生信仰,每天都要问自己。
信徒是被逼无奈还是很美,因为他活在信仰中。
有信仰才会发自内心的去执行。
2,虔诚。
我对我的产业事业有没有像信徒对宗教一样的虔诚。
把爱情当成信仰,没有进入信仰就触摸不到爱情真正的核心。
一个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虔诚的人就不能没有虔诚就没有开始3,敬畏我对我的产业事业,有没有像信徒对宗教的一样敬畏。
一等一的高手都是心中有爱心中有情。
优秀的老板他永远敬畏员工,敬畏顾客。
在他心中永远说自己,才华浮浅,没有能力,心怀敬畏。
怕自己能量不够,不得已让终生解脱。
敬畏心少的人已大势已去。
早上已进公司就心怀敬畏,敬畏员工,怕一个小时的会议对员工没有帮助。
真正有敬畏心的人会很沉静的讲课,说话很平和。
4,交给我有没有像信徒一样把我的一切交给我的产业,我的事业。
你把自己交给谁,你就会拥有谁。
把自己交给事业多少,你就会成就多大的事业。
你不会七天七夜去研究意见事情,因为你没有交给。
必须把自己交给员工,一个不把自己交给员工的人永远无法拥有员工,要想成就事业先把自己的脑袋删除5,享受僧侣做早课是乐在其中还是被逼无奈。
老板有很兴奋去上班的举手?我有没有像信徒一样享受我的产业,我的事业。
人家能持续是因为享受,坚持?不是坚持!能享受就能生生不息。
享受在他的事业中。
人生第一悲哀就是没有做自己享受的事,触每天问自己:我有没有产生信仰?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凡是心中装着事的人无法成就大业,凡是心中装着人的人必能成就。
所有的产品都是媒介,一个老板还没有上升到去经营人的状态,经营人就是要让人去行动。
境界就是让人很美的去行动。
没有感觉就会毁灭,无法持续。
如老板和员工交流的时候是很美的再渡员工,有渡的心态立即沟通顺畅。
有渡的人什么都敢说。
人行动的三个最基本的动因:1,精神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就是他行动是发自内心,自内而外流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学概论
方尔加
2011年8月30日
一.宗教的表现形式(现象)
(1)亚洲
中东:伊斯兰教(什叶派、逊尼派)、基督教、犹太教(不同宗教,不同教派)车臣地区、高加索地区
印巴地区
中国新疆、西藏地区
印尼、菲律宾
东南亚
泰国(北部和南部)
(2)非洲
尼日尼亚(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喀麦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苏丹(伊斯兰教、基督教、非洲原始宗教)
索马里
(3)欧洲
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法国、挪威、英国与北爱尔兰(亚。
当斯)
总的来说,宗教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原因、利益的分配。
参考资料:《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17期《出身名校的佛门弟子》《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6期《当代中国宗教信仰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32期
我国宗教原则:自办、自养、独立自主
二.宗教学
(1)宗教学与宗教观
原始社会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但没有哲学。
宗教学与宗教观的关系类比哲学与常人的世界观
(2)“宗教学”的概念的产生
产生的前提是承认各种宗教
首先提出“宗教学”概念的是麦克斯。
缪勒(英国籍德国人)论文集《宗教学概论》,标志着西方开始承认其他宗教。
刚开始的研究是比较性的研究,比较历史比较功能。
比较的方法:信仰主义(信仰者的方法)、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形而上强调
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即价值中立(没有绝对的中立只有相对的)
(3)什么叫宗教学
揭示宗教本质的、从历史中揭示宗教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学问。
(4)宗教学研究的对象
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最低限度的要素;决定宗教性质的要素;决定其他非基本要素;所有宗教所共有的)
宗教发展的历史
宗教的社会功能即对以下的影响:一是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与政治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而政治则包括制度与机构。
二是经济基础。
宗教哲学(何谓观?即大角度、根本性的角度)
(5)宗教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的方法)
不能用精神来解释精神
到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
要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研究宗教
最终把人神关系、神神关系还原成人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