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与吸收有何区别

合集下载

吸附和溶解知识点总结

吸附和溶解知识点总结

吸附和溶解知识点总结一、吸附的概念及分类1. 吸附的概念吸附是指气体、液体或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在接触到固体表面后,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而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过程。

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2.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吸附物在吸附表面上的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而发生的现象。

物理吸附一般发生在低温下,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吸附物可以在吸附剂表面上自由移动。

3.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吸附物在吸附表面上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现象。

化学吸附一般发生在高温下,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较强,吸附物难以在吸附剂表面上移动。

二、吸附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吸附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物理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而化学吸附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 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的种类、表面积、颗粒大小以及孔隙结构都会影响吸附过程的效果。

通常来说,表面积大、孔隙多的吸附剂对吸附效果更好。

3. 吸附物的性质吸附物的分子大小、形状、极性以及浓度都会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4. 溶液的性质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溶液颜色等因素都会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三、溶解的概念及分类1. 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分为溶解度、溶解过程和溶解热。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大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

3.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包括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形成溶解过程。

液体和气体的溶解过程一般通过溶解度来描述,而固体的溶解过程通常通过溶解速率来描述。

4. 溶解热溶解热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所伴随产生或吸收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溶解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四、溶解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和溶解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溶解过程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2.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压力对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问题与讨论解释下列名词吸收absorption吸附adsorption吸附剂

问题与讨论解释下列名词吸收absorption吸附adsorption吸附剂

問題與討論1.解釋下列名詞:吸收(absorption)、吸附(adsorption)、吸附劑(absorbent)、受吸相(adsorbed phase)、受吸物貨吸附質(adsorbate)、收附(sorption)、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化學吸附(chemical adsorption)。

吸收(absorption)藉氣體與液體的接觸,使氣相中的溶質傳送到液相中,以達到分離的目的。

化學吸收:氣相中溶質溶於液相,會與溶劑起反應的。

物理吸收:氣相中溶質溶於液相,不會與溶劑起反應的。

吸附(Adsorption)氣相或液相內部的濃度,常異於再另一個接觸面的液相或固相上的濃度,通常介面上的濃度會比較高,這種物質集中在液體或固體界面上吸附的物質稱為吸附(Adsorption)。

吸附劑(absorbent)吸附劑是能有效地從氣體或液體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體物質。

吸附質(Adsorbate)或受吸相(Adsorbate phase)被界面吸附的物質稱為吸附質(Adsorbate)或受吸相(Adsorbate phase)。

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物理吸附不與發生反應,具有吸附熱低,吸附平穩是可逆且快速的特點。

化學吸附(chemical adsorption)化學吸附則會與之發生反應,常伴隨較高的熱量變化。

2.本實驗所用的過濾器材,以選用玻璃燒結過濾裝置,較使用濾紙為佳,有什麼理由?若只能用濾紙如何改進?3.顆粒狀的活性碳如何產生?在缺氧及高溫﹝300–500度C﹞的條件下,將原料熱解形成多裂孔性的炭結構體。

在炭化期間,大部份的非炭元素,例如氫和氧,藉由原料之裂解程序而以揮發性氣體產物被去除,如此炭化產物炭原子組合─芳香族環之片狀結構,由於非常不規則,故會形成一些裂隙,這些裂隙將會在活化程序中,形成更發達的微孔結構。

再利用活化劑放出的氣體,或用活化劑浸漬原料,在高溫處理後都可得到活性炭。

气体吸收名词解释

气体吸收名词解释

气体吸收名词解释
气体吸收是指气体被其他物质吸收并进入其中的过程。

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气体吸收经常涉及到气体溶解、吸附和反应等过程。

气体溶解是指气体分子在液体中被吸收并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

气体溶解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溶剂的温度或压力来增加。

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描述,它表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溶剂能够溶解的气体的最大量。

气体吸附是指气体吸附剂表面上的分子吸引和捕获气体分子的过程。

吸附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被吸附的过程,其吸附速度较快,吸附强度较弱。

化学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其吸附速度较慢,吸附强度较强。

气体吸收还可以是指气体在化学反应中被反应物所吸收的过程。

这种吸收通常是一个反应物与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反应中形成产物的过程。

气体吸收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空气污染控制、气体分离和催化反应等。

总之,气体吸收涉及到气体在液体或固体中被吸收的过程,可以通过溶解、吸附或化学反应来实现。

该过程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考研复试面试问题总结01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考研复试面试问题总结01

面试问题总结011.在不分离的情况下测乙醇和水的浓度:阿贝折光仪测量2.物化实验和分析实验分别有哪些3.吸附与吸收的区别吸收的特点是物质不仅保持在表面,而且通过表面分散到整个相。

吸附则不同,物质仅在吸附表面上浓缩集成一层吸附层(或称吸附膜),并不深入到吸附剂内部。

由于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只有那些具有较大内表面的固体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吸附过程是非均相过程,一相为流体混合物,一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体分子从气相吸附到固体表面,其分子的自由能会降低,与未被吸附前相比,其分子的熵也是降低的。

据热力学定律:ΔG=ΔH-TΔS其中ΔG、ΔS均为负值,则ΔH也肯定是负值。

因此,吸附过程必然是一个放热过程,所放出的热,称为该物质在此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热。

4.化工过程如何节能使用热管换热器,热泵,蓄热器,变压吸附和膜技术;加强余热的回收,提高设备效率,提高催化剂活性,开发新的生产工艺。

5.催化剂是最好是强吸附还是弱吸附(两者都不好)6.离心泵的使用:离心泵在使用前需向壳内充满被输送的液体(灌液),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旋转,迫使叶片间的液体旋转。

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向周围获得能量,增大静压强和流速,被输送到所需的场所。

离心泵启动时,若泵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低,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虽然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

此现象即为气敷。

如何防止气缚:在启动前向壳内灌满液体。

做好壳体的密封工作,灌水的阀门和莲蓬头不能漏水密封性要好。

组成部件:旋转部件:叶轮和泵轴静止部件:泵壳,填料函,轴承叶轮有:闭式,半闭式,开式,后两个易产生倒流,效率较低7.开泵前需要做什么:关闭出口阀,向泵内灌入液体8.需要什么测定总吸收系数液相温度,气相流速,进出口气体中溶质组分对惰性组分的摩尔比。

9.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绘制及作用(1)压头—送液能力曲线(H~Q曲线);(2)功率-送液能力曲线(N~Q曲线);(3)效率—送液能力曲线(η~Q曲线);(4)允许吸上真空度,送液能力曲线(Hs~Q曲线)。

吸附法和吸收法的不同

吸附法和吸收法的不同

1、概述吸收法是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除去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气体的过程,一般采用物理吸附。

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这是物理吸收。

也有气液中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吸收。

吸收作用常用于气体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如用石灰乳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石膏;用碱性溶液或稀硝酸吸收硝酸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回收再用;还有用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吸收硫化氢。

我国研究成功的APS法以苦味酸为催化剂,以煤气中的氨为吸收剂,可同时吸收脱除硫化氢、氰化氢,效率较高。

吸收法还广泛作为有机废气的预处理,如除尘、除油雾、除水溶性组成,为进一步净化做准备。

吸附法是对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处理法,主要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能,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过程,处理对象为剧毒物质和生物难降解污染物。

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不论是吸附法还是吸收法都对处理VOC废气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很多人总是分不清吸附法和吸收法的区别,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异同点。

2、异同点吸收:物质吸取其他实物或能量的过程。

气体被液体或固体吸取,或液体被固体所吸取。

在吸收过程中,一咱物质将另一种物质吸进体内与其融和或化合,例如,硫酸或石灰吸收水分,血液吸收营养。

吸附: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此现象称为吸附。

吸附也指物质(主要是固体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现象。

吸附属于一种传质过程,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质表面的分子,其中相对物质外部的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液体或固体物质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体或气体,尤其是表面面积很大的情况下,这种吸附力能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业上经常利用大面积的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水膜等。

吸收法是用水或者其他溶液吸收烟气中的NOx。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0. 什么叫⼟壤圈?⼟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1.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壤地理学的认识(研究对象、内容和⽅法).2. ⼟壤化学风化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其主要过程(⽔解)怎样影响⼟壤次⽣粘⼟矿物组成?3. ⼟壤矿物风化的强度指数有哪些指标?如果K m x<1表明什么?4. 试述我国⼟壤次⽣矿物的分布规律。

5. 什么是⼟壤⽣态系统?⼟壤的⽣态功能有哪些?6. ⼟壤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价⼟壤结构状况?7. 什么是⼟壤⽔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 ⼟壤的吸附作⽤和⼟壤的吸收作⽤有什么区别?⼟壤的专性吸附对⼟壤磷的植物吸收有何影响?9. 什么是⼟壤的本质特征?如何进⾏调控?10. ⼟壤调查的⽬的、依据和⽅法是什么?11. 从⼟壤发⽣学的⾓度阐明不同成⼟因素对⼟壤形成的作⽤。

12. 我区地处西北⼲旱半⼲旱区,风对成⼟过程有哪些影响?13. 论述⽣物因素在⼟壤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作⽤?⼟壤中物质迁移的动⼒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4. ⼟壤中物质迁移转化有哪些形式?15. ⼟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表征⼟壤形成?16. 成⼟过程的特点有哪些?17. 灰化过程与⽩浆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灰化过程与富铁铝化过程的差异是什么?18. 什么是⼟壤的熟化过程,有什么意义?19. 试述⼟壤分类的依据、⽬的。

20. 中国⼟壤系统分类的基础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1. ⼲旱⼟纲的成⼟因素、主导成⼟过程有哪些?其分类特征何利⽤⽅向有什么特点?22. 银川平原的主要⼟壤类型应怎样分类?说明理由。

23. 试述我国⼟壤⽔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4. 什么是⼟壤资源?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合理利⽤?25. 什么是⼟壤质量?你认为⽤怎样的指标评价⼟壤质量更合理?26. 什么是⼟壤污染?污染⼟壤是怎样⾃净的?27.什么是⼟壤污染的⽣物修复?有什么优点?28. 试述⼟壤地理调查的⽬的任务和基本程序。

挥发性有机物ppt课件

挥发性有机物ppt课件
31
32
浓缩轮法
浓缩轮是一个装满吸附剂的旋转轮。废气由旋转轮的上游侧进入浓缩轮 的吸附区,其中被吸附净化后的废气由旋转轮的下游排出;同时另一股流 量较小的、温度较高的脱附气朝废气气流相反的方向进入浓缩轮的脱附 区,将已吸附的VOC脱附出来。浓缩轮以一定速度缓慢旋转,这样在一个 系统内就可以完成吸附和脱附操作,使VOC得到浓缩,大大降低了设备投 资。
吸收效果取决于有机废气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和浓度、操作 条件、吸收剂的性质。吸收工艺的设计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吸 收剂。所选吸收剂必须对所去除VOCs有较大溶解度。 吸收设备:喷淋洗涤器、泡沫洗涤器、文氏管洗涤器等
12
VOC的常用方法为物理吸收法,一般选用高沸点、低 蒸气压的油类作为吸收剂,如柴油、煤油、水等
20
活性炭(低浓度、低温度(<40℃)和低湿度)
优 点:1.净化效率高、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简单;2. 孔隙结构高度发达、比表面积大;炭表面上含有域可以附加 上各种官能团;具有催化活性;性能稳定,能在不同温度和 酸碱度下使用,可以再生(与树脂、硅胶、沸石等吸附剂相 比)。
缺 点:吸附容量较小、设备体积大。不适用于温度高于 40 ℃、气体相对湿度超过50%的气体的吸附处理;此外也不 适用于易发生反应、活性大的溶剂的吸附,该类有机物会与 活性炭或在活性炭表面进行反应而堵塞炭孔,这种情况可采 用炭纤维或沸石作为吸附剂。
2
3
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CAA)中规定 了188种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HAP), 包括166种有机物;
1996年美国EPA“国家大气毒性评估” (NATA)确认33种有毒物质作为优先 控制物种,其中16种为VOCs。
4
VOCs已检测出的有300多种,常见VOC: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作用 吸附质分子和吸附中心之 间化学键的形成 物理吸附 分子间作用力,如永久性偶 极矩,诱导性偶极矩,四极吸引 作用等
吸附热
吸附速率
>80 kJ/mol
活化吸附,吸附速率慢
0-40 kJ/mol
非活化吸附,吸附速率快
脱附活化能 发生温度 选择性
吸附层 可逆性
化学吸附热 高温(>气体的液化点) 有选择性,与吸附质,吸附 剂本质有关
脱附(desorption): 固体表面气体浓度的减小。 脱附过程:气体在表面上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体相原子配位数:12
表面原子配位数:9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FCC)
3 fold site 三重吸附位 桥位
4 fold site 四重吸附位
顶位
表面的吸附位
二、物理吸附(physisorption)与 化学吸附(chemisorption)
从吸附位能曲线还可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分子在表面上解离需要克服 Ea能垒,在气相中直接解离则需要D,分子在表面上活 化比在气相中容易,这是由于催化剂吸附分子改变了 反应途径的结果。 2、在数值上,脱附活化能等于吸附活化能与化学吸附 热之和。原则上,因为能量的守和性是这一关系具有 普遍性。
第二章 吸附作用
一、概述 在气固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都包含吸附步骤,至少有一种反 应物参与吸附过程。多相催化反应的机理与吸附的机理不可分 割。
Langmuir-Hinshelwood Mechanism
Eley-Rideal Mechanism
固体表面(surface)原子与体相(bulk)原子的最大区别: 表面原子配位不饱和,从而表现出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吸附(adsorption):气体在固体表面的累积。 吸收(absorption):体相的吸附。 吸附剂(adsorbent):吸附气体的固体物质。 吸附质(adsorbate):被吸附的气体。 吸附态:吸附质在表面吸附以后的状态。 吸附中心/吸附位:吸附剂表面发生吸附的局部位置。 吸附过程: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浓度由于吸附而增加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吸附与吸收有何区别?
2、什么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3、常见的流量计有哪几种,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5、列举几种规整填料和散堆填料?
6、什么是液泛,如何操作就能够液泛?
7、什么是共沸精馏,如何分离具有共沸的两种物质?
8、描述一下如何进行流体阻力实验?
9、干燥分为那几个阶段?
10、什么是真空精馏,如何保持真空精馏中的真空度?
11、什么是流化床,与固定床有何不同?
12、什么是相,相平衡?
13、如何用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
14、什么是相对挥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