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苏武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苏武传(节选)》阅读及答案《苏武传(节选)》阅读及答案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④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
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⑤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17.解释加点字。
(4分)(1)畔主背亲(2)杖汉节牧羊(3)具自陈道(4)谢汉使曰答:通判,挂着拿着,全部,道歉,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A 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B空以身膏草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 与君为兄弟匈奴以为神D乃幽武,置大窖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1)(女)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你)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介词短语后置、何以、女、语意通顺)(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苏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苏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苏武①单于②欲因此时降武。
律③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④,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乃幽⑤武,置大窖⑥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⑦并咽之。
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⑧上无人处。
久之,单于使陵⑨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史记·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苏武]字子卿,西汉大臣,出使匈奴,因部下副中郎将张胜参与匈奴内部事务,受牵连,被扣留,十九年后方获释回汉。
②[单于]匈奴首领。
③[律]卫律,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
④[弥山]满山。
⑥[幽]囚禁。
⑥[窖]地穴。
⑦[旃毛]毡毛。
⑧[北海]今贝加尔湖。
⑨[陵]李陵,西汉将领,兵败后无奈投降匈奴。
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2.“泣下沾襟”意思是眼泪落下,浸湿了衣襟。
李陵为什么要哭泣?请结合文意简答。
【答案】1.当天空下起雪时,苏武躺在雪地上,用牙齿咬碎雪块,与毛毯上的毛一起咽下。
2.李陵哭泣是因为他被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的气节所感动。
他看到了苏武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让他深感敬佩和自责。
李陵认为自己无法与苏武相提并论,因此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衣襟也被泪水浸湿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雨,动词,落下,降下;啮,咬,嚼;旃毛,毡毛。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李陵对苏武说:“子卿壹听陵言……”,苏武坚决表示:“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苏武这番宁死不降的坚定话语,充分展现了他对汉朝的忠诚和坚贞不屈的气节。
《苏武传》阅读答案

《苏武传》阅读答案第一篇:《苏武传》阅读答案阅读《苏武传》选段,回答10~13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殿阶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过:过错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B.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C.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12.下面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项是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池:水池C.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C.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D.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因厚赂单于 B.其一人夜亡C.反欲斗两主 D.天雨雪,武卧啮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B.始以强壮出空以身膏草野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于是赵王乃戒五日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③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④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⑤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⑥/②/⑤/③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惠等哭,舆归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B.单于壮其节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C.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其一人夜亡,告之武能网纺缴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
郑氏曰:“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按:旌与节非一物,符节以合符为信,玺节以印封为信,则旌节以旌旗为信,又非瑞节之谓也。
旌节旗类,孑孑干旌,招虞人以旌,为其有柄可揭,有旌可垂,故能建之于城,来者可指以为望也。
若夫节者,汉之铜虎竹使符,唐之铜兽龟鱼,皆一类而异名也。
考其意制,一物中分而两之,授者、受者各执其半,以待参验,则符瑞圭璋亦其物也。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常惠,太原人也。
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
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
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因惠进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
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
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
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
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
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
惠还,自以当诛。
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
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
”宣帝不许。
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
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
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
王谢曰:“乃我先王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
”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
”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
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
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选自《汉书常惠传》)文本二: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练习(基础知识)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2.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重(zhòng)负国扶辇(niǎn)临(lìn)数月阏氏(yān zhī)B.弋(yì)射纺缴(zhuó)驽(nú)怯昆邪(hún yé)王C.啮(niè)雪牧羝(dī)廪(lǐn)食且鞮(jū dī)侯D.熅(yūn)火自分(fēn)马畜(xù) 丈人行(xíng)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后十余辈(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C.因厚赂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供词)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法令亡常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D.信义安所见乎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F.与旃毛并咽之G.空自苦亡人之地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C.武等实在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皆为陛下所成就B.且陛下春秋高C.我丈人行也D.何面目以归汉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A.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8.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以状语武B.得夜见汉使C.天雨雪,武卧啮雪D.杖汉节牧羊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通使相窥观②朝服衣冠,窥镜B.①置币遗单于②小学而大遗C.①凡随武还者九人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年D.①恐汉袭之,乃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完整版)苏武传练习题及答案1

(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10)见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2)匈奴使来(3)武益愈,单于使晓武(4)方欲发使送武等(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6)单于使陵至海上(7)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候(1)朝夕遣人候问武(2)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3)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当(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2)副有,当相坐。
乃(1)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乃幽武,置大窖中(4)羝乳乃得归为(1)前长君为奉车(2)兄弟並为郎(3)子卿尚复谁为乎(4)皆为陛下所成就(5)子为父死,亡所恨(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空自苦亡人之地(6)信义安所见乎?(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8)法令亡常(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0)武父子亡功德(1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3)始以疆壮出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何久自苦如此!A.单于壮其节B.空以身膏草野C.反欲斗两主D.单于愈益欲降之5、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惠等哭,舆归营A.天雨雪B.杖汉节牧羊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羝乳乃得归6、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A.见犯乃死,重负国B.皆为陛下所成就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D.为降虏于蛮夷7.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例句:(3)何以女为见?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B.子卿尚复谁为乎?C.非汉所望也D.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练习题(二) 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律①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②。
”武③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④,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苏武传》节选,有删减)
【注】①律:卫律,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
②相坐:连带治罪。
③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
④弥山:满山。
⑤膏:使……肥美滋润。
6.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2分)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往之女家女:(2)富贵不能
淫淫:
(3)后虽欲复见我虽:(4)单于愈益欲降之
愈: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9.【甲】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请概括【乙】文中表现苏武“大丈夫”的两件事。
(6分)
答案:
(二)(16分)
6.(2分)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每处1分)
7.(4分)(1)同“汝”,你(2)使……惑乱或使……迷惑(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3)即使(4)更加
8.(4分)(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全句大意1分,“惧:害怕”、“熄:战争停息或天下太平”各0.5分)。
(2)你做人家的臣子,不顾及恩德义理(恩义),背叛君主、背弃亲人。
(全句大意1分,“畔:背叛”、“主:君主”各0.5分)
9.(6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分)卫律举剑威胁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2分)卫律以自己投降而称王享受荣华来劝说苏武投降,苏武毫不理会。
(2分)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带治罪于你。
”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卫律说:“苏君!卫律以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
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不理会他。
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你想再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义,背叛皇上、背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单于更加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