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与脉搏(简案)

合集下载

心跳与脉搏(教案)二年级下册科学

心跳与脉搏(教案)二年级下册科学

心跳与脉搏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通过列举人体心血管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知道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时通过动脉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时血液通过静脉回到心脏;知道血液在人体内是循环的,血液循环能运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对人体内部的一些主要器官有所了解,已经知道人体内部包括心脏在内的每一个器官都非常重要,这些器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需要好好保护。

但是,学生对心血管器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对这些器官各自的作用还不够了解,这些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通过观察、体验、测量、记录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心跳与脉搏是一致的,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跳是不一样的;其次,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大小和血管的分布,通过观察与思考,知道人体心血管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最后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血液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对生命的意义,懂得一些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测量、记录等方式,知道人的心跳与脉搏是一致的,初步学会测量自己的脉搏和心跳。

2、通过观察与思考,知道人体心血管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正确指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知道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时通过动脉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时血液通过静脉回到心脏。

3、通过观察与思考,知道血液在人体内是循环的,心血管能运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和养料,运走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初步学会测量自己的脉搏和心跳,领悟心血管对人生存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人体心血管的组成和作用难点:学会测定人的脉搏数的方法四、教学资源1.教学器材:听诊器、心脏跳动的图片和血液循环流动的视频2.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心跳与脉搏是一致的”、“认识人体心血管系统”和“了解血液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对生命的意义”等三个部分。

心率和脉搏教案

心率和脉搏教案

第二节血液循环(2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重点:脉搏的概念。

难点: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秒表、教师自制课件。

[提问]:知道什么是心率吗?[小结]: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跳动一次。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在我国还有着一种诊病的方法,它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是什么方法呢?学生:测量脉搏。

师:对是测量脉搏,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切脉。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由著名的医学家扁鹊提出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了。

你知道切脉在什么位置吗?[指导]:切脉的方法。

出示切脉的照片,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排按摸左手腕部外侧桡动脉处感受桡动脉的搏动。

[讲述]: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可以用手在皮肤外按摸到这种搏动,即动脉脉搏。

师:脉搏与心脏有什么关系呢?答: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75次∕分。

师:为什么会相同呢?答:当心室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扩张,当心室舒张进,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脉搏。

师:你会测量脉搏吗?学生答:我们通常可以在腕部摸到桡动脉的搏动。

尝试切脉,感受脉搏。

有的同学按摸颈动脉,也可以感受到脉搏。

师: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测量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测量的脉搏是一样的吗?你在安静与运动的状态下,脉搏是一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探究实验]: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首先,请同学们假设一下,运动与脉搏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请你根据你的假设,设计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指导]:运动形式可选择原地踏步、下蹲等。

小组讨论以《实验与评侧手册》P27的实验探究报告为主线,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实验次数的设计。

)[小组交流]: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各组的曲线图。

[小结]: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率在平运动状态与比平静状态下高。

《心跳和脉搏》教学设计

《心跳和脉搏》教学设计

导入阶段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心跳和脉 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 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图片展示和 实验演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观 看视频或进行实验演示等教学活动
知识呈现阶段
引入概念:通过实例或故事引入心 跳和脉搏的概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 测量方法和技巧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和 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 向
总结反馈阶段
回顾学习目标 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针对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布置作业和后续学习计划
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六章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度等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测试与考试: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 反思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网络资源
医学教育网站:提供专业的心脏和脉搏知识,适合教师和学生查阅。
医学视频资源:网上有许多关于心脏和脉搏的动画和教学视频,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线课程:一些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与心脏和脉搏相关的课程,教师可以参 考或推荐给学生。
学术数据库:教师可以在学术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研究论文、教学资料等, 以丰富教学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WPS
反馈机制
学生自评:学生 自我反思,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
同学互评:互相 学习,共同进步, 增强团队协作能 力
教师评价:对学 生的学习状况进 行全面评估,提 供个性化指导
家长反馈:家长参 与教学评价,促进 家校合作,共同关 注学生成长

脉搏信号课程设计

脉搏信号课程设计

脉搏信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脉搏信号的生理基础,掌握脉搏信号的测量方法和基本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脉搏信号的波形,并解释其与心脏跳动的关系。

3. 学生能够掌握脉搏信号的数学处理方法,如滤波、放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脉搏信号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操作并获取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脉搏信号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脉搏信号监测系统,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脉搏信号的研究产生兴趣,增强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知。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脉搏信号监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拓展课程,结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数学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脉搏信号的生理基础:介绍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系统,脉搏的形成与传播。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物体的电现象,第四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

2. 脉搏信号的测量方法:讲解常用的脉搏测量工具,如心电图、脉搏传感器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第二节 脉搏传感器。

3. 脉搏信号的基本特点:分析脉搏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度等特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第三节 脉搏信号的特点。

4. 脉搏信号的处理与分析:讲解滤波、放大等数学处理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数据处理软件。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第一节 滤波技术;第二节 数据处理软件。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20运动与心跳》教案 (2)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20运动与心跳》教案 (2)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运动与心跳一、教学目标: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

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良个实验。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三)本课小结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四)课外实践活动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脉搏和心跳【医学养生常识】

脉搏和心跳【医学养生常识】

脉搏和心跳文章导读很多人都不知道脉搏和心跳的关系,其实正常的情况下,脉搏和心跳是同步的,心脏跳动一次,脉搏就动一次,如果心脏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就有可能让脉搏和心跳不同步了,比如说心律失常的时候,所以这就预示着,脉搏和心跳一致相对来说就比较健康,如果不一致的话,就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了,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心跳的次数会根据个人的差异都不同,小孩的心跳相对来说要快一些才正常,如果想要测试心跳的话,不要在强烈的运动或者情绪波动非常大的时候,这时的心跳次数都是不准确的,最好静静的休息十分钟左右,让自己平静了,这时才能测出最准确的心跳次数,下面就来加单的介绍一下脉搏和心跳相关内容。

脉搏是人们通过触摸体表动脉感觉到的有规律的搏动。

动脉搏动的动力是心脏。

心脏如同自行车的打气筒,收缩时将血液压进动脉,产生搏动;舒张时则接受由动脉泵出,经过全身血管网回流至心脏的血。

在如此周期性往复中,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就形成了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力度和快慢主要和心脏的泵血力度、血管弹性,全身循环血量以及心率快慢有关。

正常人休息时心率减慢,夜间心率可慢至每分钟40—50次左右。

在发烧、运动、精神紧张、激动时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脉搏自然增强。

一些病理状态下可出现心率异常增快,如大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有时心率甚至可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脉搏也会加快。

一般状况下,心跳的节律和脉搏是一致的。

但有些心律失常患者,如房颤、早搏等,当某一心搏提早较多、排出量少、血管充盈不足时,脉搏和心率可以不一致。

在一些严重的心肌疾病患者中,会出现脉搏的搏动强弱相互交替,有时听到两次心跳,而仅能摸到1次脉搏。

在心跳非常快的时候,脉搏的搏动强度也会变得非常弱,甚至很难摸到,如心动过速和休克时。

医生经常触摸脉搏的部位为手腕部的桡动脉,也常常触摸颈动脉、肱动脉(肘窝处)、股动脉(大腿根处)、腘动脉(腘窝处)和足背动脉等。

《心跳和脉搏》教学设计.doc

《心跳和脉搏》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心跳和脉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心跳和脉搏的基本知识,认识心跳快慢和运动之间的规律;2 、技能目标: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测量结果归纳出心跳快慢和运动的关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和善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程序: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1、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些什么?在剧烈的游戏、活动时你们的身体有什么感觉?2、学生自由发言。

(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心跳” (板书)。

二、逐层展开,自主探究1、了解心跳和脉搏。

①讲述:我们都知道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人体的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的?②生答。

(在胸口听或医生用听诊器听胸口、摸颈部、摸手腕)③颈、手腕处怎么会有心跳呢?④学生自由发言。

⑤小结:引入“脉搏” ,心跳和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平时我们经常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的。

2、学习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

①怎样测量脉搏呢?②生答。

(并让学生尝试)③教师归纳,并示范测量脉搏的方法(关键要找准位置)。

④学生测量自己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教师帮助计时)。

⑤汇报测量的结果。

3、研究心跳快慢和运动之间的规律。

①刚才我们各自汇报了自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②生答。

(不相同)③提问:我们发现心跳有快有慢,你认为心跳快慢变化与什么有关系?④学生回答。

(可能与情绪、身体状况、运动有关)⑤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运动”是否和“心跳快慢”有关?⑥小组讨论: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心跳快慢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交流讨论的结果。

)⑦师生小结:归纳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测量平静时和运动时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进行比较,可预设静坐时、轻微运动时和剧烈运动时三种状态)⑧学生进行研究。

(教师帮助记时)各种状态下心跳每分钟次数记录表状态每分钟心跳总人数静坐时轻微运动时⑨归纳分析: a、(用多媒体演示)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各种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平均值;(统计表略)b、把统计表演变为统计图。

心率与脉搏的关系有哪些

心率与脉搏的关系有哪些

心率与脉搏的关系有哪些
说到心率和脉搏许多不了解的人经常会把她们归为一类,其实这样的归类是不正确的,那么如果这样是不对的话,那么心率和脉搏的关系到底有哪些呢?说到这里我们就该采用科学的理论,心率和脉搏的关系除了拥有共同点也有区别,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说心率和脉搏的关系到底有哪些?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正常人的心率为每分钟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脉搏是指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

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联系:心率和脉搏的联系都是人体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都是以每分钟为衡量标准,正常值都是在60到100次/分,是医生对于患者身体的重要依据。

区别:1、心率是指心脏的跳动次数,而脉搏是指体表的动脉波动的次数;2、心率的平均值为75次/分,而脉搏的平均值为72次/分,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指数相比心率要低一点;第三心率需要通过医疗设施来了解,脉搏只要通过体表就可以接触到。

以上就是心率和脉搏的关系,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够帮助到你,心率和脉搏都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数,所以当你的心率和脉搏出现异常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跳与脉搏
活动目标
1、了解心脏在人体内大致的位置和心脏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2、测量并记录自己脉搏(心脏)跳动的次数,通过分析、交流,了解人正常心跳的大致范
围活动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

3、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一些行为习惯与心脏健康的关心,脏强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体会心脏保健的重要,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难点:通过对数据的观察讨论,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心脏的功能
活动二测量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情况
附:
活动三:交流心脏保健
四、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