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患有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的基础上,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负面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方法:通过对我院曾经接收的患有创伤骨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除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之外,还涉及到了对功能锻炼等的认知度[1]。
结果:所调查的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及缺乏对功能锻炼的认知度等问题。
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后,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促进足作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患者;体会与一般住院患者相比,创伤骨科患者与他们具有很大的不同。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患者的创伤都是源于日常生活,或者是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意外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的特点,心理反应也相对强烈些[2]。
同时患者还要承受如四肢骨折等剧烈的疼痛,除此之外,还要在心理上承受双重的创伤,这对患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由此可见,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笔者就结合我院曾经接收的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出如下的阐述和说明。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从2008年到现在所接收的100例创伤骨科患者,其中有81例为男性,女性患者仅有19例,年龄在5岁到70岁之间。
其中有23例为下肢骨折,25例为上肢骨折,盆骨骨折为18例,肋骨骨折为10例,锁骨骨折为9例,合并对处骨折为15例,分别占总患者人数的23%、25%、18%、10%、9%、和15%。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1.2方法:根据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不同年龄等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2结果2.1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后,发现有67例患者非常惧怕疼痛,占到总患者人数的67%。
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外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症治疗及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SAS及SDS评分,观察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状况及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骨外伤急诊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外伤急症,常常发生于外伤性事故意外,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极大的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
同时,骨外伤患者常常伴有疼痛、焦虑、恐惧、出血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
因此,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外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1.21岁;16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15例脊柱损伤。
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0.94岁;17例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15例脊柱损伤。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症治疗及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 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伤口护理中骨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伤口护理中骨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伤口护理中骨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伤口护理的重要性以及骨科患者的心理状态。
接着,在我们详细讨论了骨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以及这些心理状态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提出了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情绪支持与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康复心理等护理对策。
在我们强调了心理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重要性,以及综合护理方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促进患者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提高骨科患者的心理康复水平,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伤口护理,骨科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沟通关系,情绪支持,心理疏导,康复心理,心理康复,伤口愈合,护理对策,心理护理重要性,综合护理方案,促进心理康复。
1. 引言1.1 1. 伤口护理的重要性伤口护理是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骨科手术后,患者的伤口处往往存在创面、疼痛、红肿等情况,如果伤口护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感染、延迟愈合,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
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骨科患者的伤口护理工作,做到细致、规范、科学,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在伤口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做好伤口的清洁、消毒、包扎等工作。
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伤口状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特别注意其伤口护理,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引发并发症。
伤口护理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健康地康复。
1.22. 骨科患者的心理状态骨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这些心理状态对伤口愈合起着重要的影响。
骨科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康复情况。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与一般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尤其是不能面对事实,心理表现异常。
运用全面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各个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身整体护理。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交流【中图分类号】R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55-02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创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
很多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
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骨科健康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1~8月间住院患者152例,其中男87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住院12d。
其中,焦虑者62例,悲伤、抑郁者33例,无奈、懊悔者41例,积极乐观者21例。
经心理疏导和疼痛干预心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能顺利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2.1创伤后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焦虑、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等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震惊、否定、抑郁、依赖、承认与适应阶段,受伤初期处于一种麻木、冷漠、茫然状态,可能出现一些毫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
当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创伤将造成伤残时,常产生抑郁反应,表现出心情沉重、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预后自卑不愿出院,不愿回归家庭和社会。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利于休息和睡眠,因失眠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热情主动的与患者交流,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 2手术期的护理2.2.1手术前与患者的交流患者面对手术多顾虑重重,担心手术中出现意外、手术后疼痛,担心留后遗症,护士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语言沟通技巧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
课题研究论文: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96300 临床医学论文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急诊骨科患者发病较急,而且病情发展也比较快,多数急诊患者骨科损伤都是受一些突发情况所致,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1]。
因突发事故导致患者创伤,患者往往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的状态中,而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治疗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急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xx年11月份到20xx年3月份急诊收治的39例骨科创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4.5岁。
其中有10例患者为上肢骨折,6例患者为骨盆骨折,3例患者为锁骨骨折,肋骨骨折患者13例,其余7例患者为合并对处骨折。
1.2 方法对39例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同时对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护理。
2.结果2.1 不同年龄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心理特点儿童患者多表现为紧张和恐惧,中青年患者多表现为紧张、恐惧以及焦虑,而老年患者不仅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还有大多患者伴有依赖性。
具体情况见表1.2.2 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心理特点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心理表现主要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依赖、悲观,通过询问、调查、观察等方法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统计发现,创伤初期表现为紧张的患者占94.9%,恐惧心理患者占82.1%,绝望和依赖心理特点所占比例较小。
中期患者紧张情绪有所下降,焦虑和抑郁有所上上,创伤后期患者已经适应因此紧张和恐惧心理会下降,但多以依赖和焦虑为主。
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3.1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急诊创伤患者因各种急性创伤到医院急诊,缺乏一定的心理适应,会出现紧张的情况,在创伤初期多数患者迫切希望得到治疗,其对治疗的需求较甚,因此初期的紧张的心理情况严重[2]。
加上因突发事故导致,很多患者在急诊中还处于未摆脱事故的状态,加上伤口严重、出血不止等都会使得患者出现恐惧。
浅析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浅析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急诊外伤患者是指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导致生命受到威胁的患者,他们通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作为急诊科护士,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细心、耐心和温暖的护理,并正确处理他们的心理需求。
通过多年对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解和安慰、积极沟通、鼓励和支持、给予关爱和安全感。
我们需要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理解和安慰。
这些患者通常处于一种悲痛、惊恐和无助的状态。
他们可能会经历剧烈的疼痛、失血过多或生命威胁,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极度恐慌和无措。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向患者传达安全和安慰的信息,告诉他们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同时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充满信心的言行,从而给予他们力量和希望。
积极沟通是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
沟通是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信任和联系的重要方式。
我们要主动倾听患者的病情和心理需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沟通。
有些患者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而有些患者则更希望我们能给予关怀和鼓励。
对于那些情绪低落的患者,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陪伴,适当的倾听他们的抱怨和牢骚,并努力通过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鼓励和支持是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急诊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对他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及时发现患者的积极因素,夸奖和肯定他们的勇气和坚强,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恢复训练。
我们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的积极心理调适方法,比如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给予关爱和安全感是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
急诊外伤患者往往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往往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变化,主动扮演好他们的支持者和守护者的角色,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安全和保障。
在照管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尽力满足,比如提供一些亲友的陪同、提供一些宣泄的机会等,从而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顺利度过难关。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骨科大多数病人在入院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针对病人的伤口性质、全身状况、文化层次等进行分析,明确心理护理计划,给予心理护理,解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伤口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技术和护理学科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所以,伤口专科护士应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护理人才[1]。
伤口护士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
一般资料我科室于2011年有了伤口专科护士,负责对本科室伤口处理及疑难伤口的处理每月约30例,病人人数较多,一些如压疮、糖尿病足、术后感染、脂肪液化等慢性伤口的病人。
由于病程长,疼痛等原因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悲观等低落的情绪。
这些情绪常与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伤口护理治疗中不仅要护理伤口,还应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2 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心态变化2.1焦虑的产生一种模糊的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
多表现为紧张情绪,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等。
2.2恐惧心理由于清楚地意识到面临危险而感到威胁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常表现为住院环境、伤口换药引起的疼痛、病人看见自己的伤口与纱布上的鲜血感到恐惧等。
2.3悲观的心理骨科病人伤口多为慢性难愈合伤口,如三、四期压疮、糖尿病足、足溃疡等。
在治疗期间伤口换药时间也长,如久治不愈,病人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失去信心而疑心重重。
3 护理对策3.1缓解焦虑 1)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
浅析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浅析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疼痛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大的,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情、不同情绪表现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制定相关的对策,结合患者的心理规律、情绪状态、行为类型、应激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疼痛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067-02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ain Intervention in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Liu Guiqin, Huang Ying. Mount Eme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chuan Mount Emei614215,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ain intervention of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120 cases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admitted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trauma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psychological changesis very large, therefo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for th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car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of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emotion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worked out, and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ain intervention should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laws, emotional states, behavior types and stress reactions.【Key words】Traumatic orthopedics; Psychological care; Pain intervention 创伤骨科的患者大多都是处于不同类型的创伤,遭受突发性事件,非预料性事件导致的骨折创伤,比如车祸剧烈碰撞,高空作业坠跌,事件发生时间非常短,患者身体来不及做出任何反映,导致身体遭受多方面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及其对患者康
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针对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
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对于治疗的影响情况做回顾性分析。
并归纳对不同类型
创伤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与体会。
结果所有患者在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护理之后,心理创伤都得到了较大的安抚,对于治疗的整体效果有了较大的正面影响。
结论心理护理的合理性,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康复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值
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创伤骨科;骨科患者;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以其特有的突发性和创伤性而有别骨科中其他的患者。
主要表
现在突如其来的严重创伤,往往给毫无心理准备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上
的损害。
由于创伤的严重性,往往致使患者治疗期较长,患者在心理上的伤害往
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治疗的配合都会起到消极的影响,因
此在临床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展开积极的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恢
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
例创伤性骨科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对于治疗的影响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
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本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科患者作为研究的
对象,男性有38人,女性28人,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42±22.4岁。
其中
上肢骨折21人,下肢骨折18人,肋骨骨折20人,多处骨折7人;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患者护理心理情况调查表,对患患的心理情况进行分类评估,以
患者的年龄为分组的依据。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设计
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66例创伤性骨科患者中,在创伤的初期,表现紧张的
患者占96.97%,经过适当的心理护理之后,创伤中期下降到81.82%,创伤后期
降到了18.18%;表现出恐惧感的患者初期为95.45%,中期下降到74.24%。
后期
降到了16.67%;表现出焦虑感的患者,前期比例为77.27%。
中期下降为59.1%,
后期下降为33.33%,表现抑郁的患者前期有24.24%,中期上升为37.88%,后期
又下降为7.58%。
总体而言,青年患者以恐惧和紧张为主,中年患者以恐惧和焦
虑为主,而老年患者四种不良情绪都各有分布。
3 心理护理探析
3.1 不同阶段心理护理分析
从患者在不同治疗的心理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所
处的不同治疗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3.1.1 创伤前期心理护理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创伤骨科患者的前期心理特征主
要是以紧张、恐惧和焦虑为主,因此针对这个阶段的患者主要以积极的心理开导,主动的病情沟通和人文关怀为主,让患者对于自身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缓解
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情感。
从调查数据中看出,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2 创伤中期心理护理这个时期,患者已经开始接受了一定的治疗,但是蔓延的疼痛感和漫长的住院时期相对于患者的康复内心期盼而言,依然显得悠长和毫无尽头。
该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焦虑和忧郁为主,长期的心情不良,不但对于患者的免疫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医嘱的执行也存在不利的影响,这个时期内的护理要点是,主动以开导和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心态为主,配以适当的健康知识培训,或者以一即将或者以极高痊愈的创伤患者作为榜样来对治疗期中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的经验交流,以重建创伤患者的信心。
3.1.3 创伤后期心理护理在前期和中期的心理护理的措施实施之后,患者的心理环境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改善。
这个时期内患者的心理情况都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依然有少数的患者心结较重,无法直面自己的心理创伤。
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护理工作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继续做好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的工作,定期和患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的变化和状态,将之前的护理效果维持下去,二是针对心结尚未打开的患者,要求耐心地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工作,不能因为担心无效而放弃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3.2 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在调查分析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心理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除了考虑创伤周期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分析。
3.2.1 青年的心理分析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青年患者大部分都为独生子女,这种突发性的创伤性骨折对她他们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从小缺少兄弟姐妹之情略显孤独,而这个年纪又是精力较为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情绪多变而性格尚未完全成熟,针对这样的特征,护理措施上可以将同一年龄段的患者集中在一间病房内,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寂寞感。
激发他们对于治疗的积极性。
3.2.2 中年的心理分析中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由于病情的影响,造成了对于家庭和工作的愧疚和不安,主要表现的情绪以焦虑和忧郁为主,针对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应该采取讲道理和灌注健康康复知识为主要的护理手段。
通过告诉患者"身体乃革命之本钱",只有治疗好身体的创伤,才能及早投入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以此激励和建立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性和主动性。
3.2.3 老年的心理分析老年人患者由于人生阅历丰富的原因,往往不容易相信护理人员的说辞和解释,因此在心理护理的工作上也是最为难以开展的对象。
同时老年人患者由个别人还会存在缺乏家庭关注和长期冷落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个群体的主要心理护理工作要以耐心和温情为主。
提供足够的关心和关怀。
逐渐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改善他们对于治疗的悲观情绪,消除他们心理的各种疑虑和不安,让他们放心地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艳春.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
[2]黄玲莉.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2)
[3]张晓茂.浅谈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6)
[4]陈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24)
[5]赵锦.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