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传热系数计算
典型门窗传热系数

2、典型玻璃配合不同窗框的整窗传热系数玻璃品种及规格(mm)玻璃中部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W/(m2.K)]非隔热金属型材Kf=10.8框面积15%隔热金属型材Kf=5.8框面积20%塑料型材Kf=2.7框面积25%透明玻璃3透明玻璃 5.8 6.6 5.8 5.0 6透明玻璃 5.7 6.5 5.7 4.9 12透明玻璃 5.5 6.3 5.6 4.8吸热玻璃5绿色吸热玻璃 5.7 6.5 5.7 4.9 6蓝色吸热玻璃 5.7 6.5 5.7 4.9 5茶色吸热玻璃 5.7 6.5 5.7 4.9 5灰色吸热玻璃 5.7 6.5 5.7 4.9热反射玻璃6高透光热反射玻璃 5.7 6.5 5.7 4.9 6中等透光热反射玻璃 5.4 6.2 5.5 4.7 6低透光热反射玻璃 4.6 5.5 4.8 4.1 6特低透光热反射玻璃 4.6 5.5 4.8 4.1单片Low-E6高透光Low-E玻璃 3.6 4.7 4.0 3.4 6中等透光型Low-E玻璃 3.5 4.6 4.0 3.3中空玻璃6透明+12空气+6透明 2.8 4.0 3.4 2.8 6绿色吸热+12空气+6透明 2.8 4.0 3.4 2.8 6灰色吸热+12空气+6透明 2.8 4.0 3.4 2.8 6中透光热反射+12空气+6透明 2.4 3.7 3.1 2.5 6低透光热反射+12空气+6透明 2.3 3.6 3.1 2.4 6高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 1.9 3.2 2.7 2.1 6中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 1.8 3.2 2.6 2.0 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 1.8 3.2 2.6 2.0 6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 1.8 3.2 2.6 2.0 6高透光Low-E+12氩气+6透明 1.5 2.9 2.4 1.8 6中透光Low-E+12氩气+6透明 1.4 2.8 2.3 1.7。
常见门传热系数计算值

常见门传热系数计算值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常见门的传热系数计算值。
传热系数是描述热量传递能力的参数,它影响着门的保温性能。
了解不同门的传热系数计算值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门。
常见门的传热系数计算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门的传热系数计算值的范例:
1. 木门: 传热系数范围为 1.0-
2.5 W/(m^2·K)。
2. 铝合金门: 传热系数范围为 2.0-
3.0 W/(m^2·K)。
3. PVC门: 传热系数范围为 2.5-
4.0 W/(m^2·K)。
4. 玻璃门: 传热系数范围为 3.0-6.0 W/(m^2·K)。
5. 钢质门: 传热系数范围为 4.0-8.0 W/(m^2·K)。
请注意,以上数值仅为参考值,具体的传热系数还需要根据门的具体材料、结构和所处环境来确定。
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门时,除了传热系数,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密封性能: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减少能量损失。
2. 材料选择:不同材料的门具有不同的隔热性能。
3. 厚度:门的厚度也会影响传热系数。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门材料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门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浪费。
结论
通过了解常见门的传热系数计算值,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门,以降低能量损失并提高保温效果。
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门材料和设计,以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更多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3.真空玻璃传热系数及结露温度的计算

真空玻璃传热系数及结露温度的计算建设部中建机门窗幕墙设计专家组专家 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唐健正教授.技术总监、研究所长真空玻璃是新型玻璃深加工产品,是我国玻璃工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产品,它的研发推广符合我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也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政策,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从原理上看真空玻璃可比喻为平板形保温瓶,二者相同点是两层玻璃的夹层均为气压低于10-1Pa 的真空,使气体传热可忽略不计;二者内壁都镀有低辐射膜,使辐射传热尽可能小。
二者不同点:一是真空玻璃用于门窗必须透明或透光,不能像保温瓶一样镀不透明银膜,镀的是不同种类的透明低辐射膜;二是从可均衡抗压的圆筒型或球型保温瓶变成平板,必须在两层玻璃之间设置“支撑物”方阵来承受每平方米约10吨的大气压力,使玻璃之间保持间隔,形成真空层。
“支撑物”方阵间距根据玻璃板的厚度及力学参数设计,在20mm-40mm 之间。
为了减小支撑物“ 热桥”形成的传热并使人眼难以分辨,支撑物直径很小,目前产品中的支撑物直径在0.3mm-0.5mm 之间,高度在0.1-0.2mm 之间。
真空玻璃的结构如图1所示:0.1-0.2mm图1 真空玻璃的基本结构由于结构不同,真空玻璃与中空玻璃的传热机理也有所不同。
图2为简化的传热示意图,真空玻璃中心部位传热由辐射传热和支撑物传热及残余气体传热三部分构成,而中空玻璃则由气体传热(包括传导和对流)和辐射传热构成。
图2 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的传热机理示意图由此可见,要减小因温差引起的传热,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都要减小辐射传热,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镀有低辐射膜的玻璃(LOW-E 玻璃),在兼顾其它光学性能要求的条件下,膜的发射率(也称辐射率)越低越好。
二者的不同点是真空玻璃不但要确保残余气体传热小到可忽略的程度,还要尽可能减小支撑物的传热,中空玻璃则要尽可能减小气体传热。
为了减小气体传热并兼顾隔声性及厚度等因素,中空玻璃的空气层厚度一般为9-24mm ,以12mm 居多,要减小气体传热,还可用大分子量的气体(如惰性气体:氩、氪、氙)来代替空气,但即便如此,气体传热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分析

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分析北京鸿恒基幕墙装饰工程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魏华幕墙是建筑的主要耗能部位,而中空玻璃又是门窗与幕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热工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耗,所以了解中空玻重要。
本文参考《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2)、《居住建筑节-2004),给出了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本文从热工学理论推导出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准确简便,可考使用。
玻璃、平壁导热、平壁传热、导热系数、传热系数展,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相对落后,但建筑能耗在20%—25%,并逐步上升到30%。
就我国目前典型的外围护部件而言,门窗的能耗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
增强外围护的保温的能耗,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重要环节。
突出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提高门窗、幕墙节能的重要材料,对它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念律确认,凡是有温度的地方就存在着热量的传递。
物体中热量的传导是由于温差的存在,两点间的温差越大,传导的热量就越多。
积的热量(称为热流量)与温度梯度和垂直于热量传播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傅立叶定律)。
m2 (1)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热流量)W/(m2.K)度梯度W/(m2.K)(2)热系数的数值等于单位温度降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是表明物质导热特性的一种物理参数,它说明此,导热系数是选用隔热材料的重要依据。
种物质导热系数的数值是不同的。
导热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成分,内部结构,密度、湿度、压力等。
工程上常用材料的导导热系数的值以金属材料为最大,非金属固体材料次之,液体材料再次之,气体材料为最小。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常利用空气层来玻璃等。
,材料的导热系数作为常数处理。
导热壁导热单层平壁,其厚度为δ,平壁的导热系数为λ,内外表面的恒定温度为t1、t2,且t1 > t2。
手算6+12A+6Low-E玻璃传热系数

6+12A+6Low-E 中空玻璃热传导系数U 值玻璃热阻:W K m r /11⋅=;普通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1ε=0.837;Low-E 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2ε=0.1;外侧玻璃表面温差:K T 15=∆;玻璃的平均温度:K T m 283=;Stefan-Boltzmann 常数:428/1067.5K m W ⋅⨯=-σ; 室外玻璃表面热交换系数:)/(232K m W h e ⋅=; 室内玻璃表面热交换系数:)/(82K m W h i ⋅=;中空玻璃的气层厚度:m s 012.0=;玻璃片厚度:m f f 006.021==。
空气性能参数(T=283K )密度:3/232.1m kg =ρ;动态黏度:)/(10761.15s m kg ⋅⨯=-μ;热传导系数:)/(10496.22K m W ⋅⨯=-λ;比热容:)/(10008.13K kg J c ⋅⨯=。
Prandtl 系数711.010496.210008.110761.1235--⨯⨯⨯⨯==λμc P r Granshof 系数4397)10761.1(283232.115012.081.981.92523223=⨯⨯⨯⨯⨯=∆=-μρm r T T s G Nusselt 系数745.0)711.04397(035.0)(035.038.038.0=⨯⨯=⋅=r r u P G N取1中空玻璃中气体导热 )/(08.2012.010496.2122K m W s N h u g ⋅=⨯⨯==-λ中空玻璃中气体辐射导热)/(5.0283)11.01837.01(1067.54)111(423183121K m W T h m T ⋅=⨯-+⨯⨯⨯=⨯-+=---εεσ中空玻璃中气体的总导热)/(58.25.008.22K m W h h h T g s ⋅=+=+=中空玻璃的导热W K m r f f h h s t /399.0012.058.21)(112121⋅=+=⋅++= 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W K m h h h U t i e /567.0399.08123111112⋅=++=++= 计算结果6+12A+6Low-E 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U 值为1.76)/(2K m W ⋅。
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分析

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分析摘要:门窗、幕墙是建筑的主要耗能部位,而中空玻璃又是门窗与幕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热工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耗,所以了解中空玻璃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参考《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给出了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本文从热工学理论推导出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准确简便,可供门窗、幕墙设计过程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中空玻璃、平壁导热、平壁传热、导热系数、传热系数1、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相对落后,但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所占比例已达到20%—25%,并逐步上升到30%。
就我国目前典型的外围护部件而言,门窗的能耗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
增强外围护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门窗、幕墙的能耗,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重要环节。
中空玻璃具有突出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提高门窗、幕墙节能的重要材料,对它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2、导热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确认,凡是有温度的地方就存在着热量的传递。
物体中热量的传导是由于温差的存在,两点间的温差越大,传导的热量就越多。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称为热流量)与温度梯度和垂直于热量传播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傅立叶定律)。
q=-λgradt W/m2 (1)式中:q—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热流量)λ—导热系数W/(m2.K)gradt—负温度梯度λ=- q / gradt W/(m2.K) (2)上式表明,导热系数的数值等于单位温度降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是表明物质导热特性的一种物理参数,它说明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因此,导热系数是选用隔热材料的重要依据。
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

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摘要:一、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概念与意义二、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影响因素三、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测量与计算四、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应用与优化五、总结与展望正文:玻璃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保温材料,其优良的保温性能使其在建筑、制冷、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是衡量其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概念与意义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指的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时间、单位厚度的热量通过单位面积的传递量。
k值越小,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合理选择玻璃棉的k值,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二、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影响因素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受材料本身性质、密度、含水量、温度、空气流速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材料本身的纤维结构、孔隙大小和孔隙分布是决定k值的关键因素。
此外,玻璃棉的密度对其保温性能也有很大影响,密度越大,k 值越小,保温性能越好。
三、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测量与计算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热流法和非稳态法。
热流法是通过测量通过玻璃棉的热流,计算得到k值;非稳态法是通过测量玻璃棉两侧的温度差,结合热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到k值。
在实际工程中,也可通过建筑节能软件,根据玻璃棉的物理参数和室内外温度,计算得到k值。
四、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应用与优化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合理选择玻璃棉的k值,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此外,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还可以用于评估建筑保温材料的性能,指导建筑保温材料的研发与改进。
通过优化玻璃棉的纤维结构、孔隙大小和密度等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保温性能。
五、总结与展望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是衡量其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建筑保温材料的性能和指导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不断推进,对玻璃棉等保温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玻璃棉传热系数k值的测量和计算技术将不断完善,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
真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

*0.15V:0.15mm真空层
4L:4mmLow-E玻璃
4:4mm白玻,表面辐射率ε2=0.84
表5给出表4中四种真空玻璃按不同标准算出的传热系数
由此可见,由于计算的依据不同,传热系数值就略有不同,但差别很小。但如果测试时的两表面温度与标准规定差别较大,则测出的真空玻璃热导值也会差别较大。例如当两表面分别为10℃和30℃时,表4中序号1真空玻璃辐射热导数值将由0.88升为1.10。以此算出的传热系数将由1.12升为1.26。此值显然不是标准规定的K值,应该对辐射热导值1.10进行温度修正后再计算K值。
以表4中序号3的真空玻璃为例,其厚度约为8mm。
在1m厚度中等效地可叠放真空玻璃数为:
故可以想到此时热导将减少125倍,热阻将增大125倍。
故表观导热系数为
实际上根据下式(9)即可方便地算出表观导热系数
γ表=C真空d(9)
式中d为真空玻璃厚度,单位为m
表6 列出几种常见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
对比可知,真空玻璃由于特别薄,故表观导热系数远低于一般保温材料,也比我国GB4272-92标准规定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界定值0.12Wm-1K-1小十多倍,是性能极优良的保温隔热体。
由表1取R1=R2=0.005
则由公式(8)可算出真空玻璃热阻R真空=1.066
真空玻璃热导C真空=0.94Wm-2K-1
6.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计算
传热系数定义为当室内外温差为1K时,单位时间通过1m2面积玻璃从室内空气到室外空气传递的热量。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为Wm-2K-1。中国和欧洲称为K值,美国称为U值。一般指在没有太阳辐射条件下的冬季传热系数。
R组合=(1.06+0.385)W-1m2K=1.46W-1m2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热工设计
4.3.1 本系统用于外墙外保温时的保温层设计厚度,应根据《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075-2006)、《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DBJ41/071-2006)规定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通过热工计算确定。
4.3.2 ZCK无机复合保温板用于外墙外保温时,其导热系数(λ)、蓄热系数(S)设计计算值和修正系数按下表取值。
表4.3.2 ZCK无机复合保温板λ、S、修正系数
4.3.3 热工计算示例,以采用60mm保温板为例。
示例一:200mm混凝土剪力墙外贴60mm保温板,计算如下:
Ra=R内+R1+R2+R3+R4+R外=0.11+0.0215+0.1149+1.1429+0.005+0.04=1.4343
Ka=1/R=1/1.4333=0.70W/(m2.K)
其中:R内为内表面换热阻,0.11m2.K/W;
R1为水泥砂浆层热阻,0.02/0.81=0.0215 m2.K/W;
R2为混凝土剪力墙层热阻,0.2/1.74=0.1149 m2.K/W;
R3为保温板层热阻,0.06/(0.05*1.05)=1.1429 m2.K/W;
R4为抗裂砂浆层热阻,0.005/0.93=0.005 m2.K/W;
R外为外表面换热阻,0.04m2.K/W;
示例二: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60mm保温板,计算如下:
Rb=R内+R1+R2+R3+R4+R外=0.11+0.0215+0.80+1.1429+0.005+0.04=2.1194
Kb=1/R=1/2.1194=0.47W/(m2.K)
其中:R内为内表面换热阻,0.11m2.K/W;
R1为水泥砂浆层热阻,0.02/0.81=0.0215 m2.K/W;
R2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层热阻,0.2/(0.20*1.25)=0.80 m2.K/W;
R3为保温板层热阻,0.06/(0.05*1.05)=1.1429 m2.K/W;
R4为抗裂砂浆层热阻,0.005/0.93=0.005 m2.K/W;
R外为外表面换热阻,0.04m2.K/W;
示例三: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即按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出的传热系数,如混凝土剪力墙和加气混凝土砌块面积各50%,计算如下:
Kc= Ka*0.5+ Kb*0.5=0.70*0.5+0.47*0.5=0.59
示例四: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即按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出的传热系数,如混凝土剪力墙面积占墙体面积70%,加气混凝土砌块面积占墙体面积30%,计算如下:Kd平= Ka*0.7+ Kb*0.3=0.70*0.7+0.47*0.3=0.63
示例五:200mm混凝土剪力墙外贴40mm保温板,填充墙采用240mm外墙自保温砌块,如混凝土剪力墙和外墙自保温砌块面积各50%,计算如下:
Re=R内+R1+R2+R3+R4+R外=0.11+0.0215+0.1149+0.7619+0.005+0.04=1.0533
Ke=1/R=1/1.0533=0.95W/(m2.K)
Rf=R内+R1+R2+R3+R4+R外=0.11+0.0215+(0.2+3.1746)+0.005+0.04=3.5511
Kf=1/R=1/3.5511=0.28W/(m2.K)
Kg= Ke*0.5+Kf*0.5=0.95*0.5+0.28*0.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