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一章复习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 水在哪里1、___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___ (更新期最长)。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______,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_____循环、___内循环和__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______,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______c 、降水d 、______e 、地下径流f 、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______ 和 ___ 。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中,水的电解是__变化,气体体积之比为氧气:氢气=___实验结论:表达式:____________,水由___和___组成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沸点是____,水在___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____变小,____不变,___变大,所以冰能___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1、_______________ , 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___(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____不同;2、公式:______ ρ=m/v (公式变形: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密度的单位:________ 或 _________(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_____千克/米3 1kg/m 3=____g/cm 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______千克/米3,合_____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硬度等-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第二章:材料常见的物理性质1. 颜色与光- 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颜色的三原色和三基色2. 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3. 声音与噪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电与电路- 电的产生和传导-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和电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 非金属的性质:不良导电性、脆性等2.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碱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盐的性质和应用领域3.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性质和重要性第四章:机械运动1.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牛顿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关系 - 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方法3. 功和机械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特性:平面镜、凸镜和凹镜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成像规律和应用第六章:声的传播与反射1. 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介质和速度- 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 声的反射和回声- 声的反射规律和应用- 回声的产生和特点3.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放大和捕捉- 声音的运用:通讯、音乐等第七章:电的传输与应用1. 电的传输-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电阻的作用和测量方法2. 电的应用- 电的加热效应和电灯的原理- 电的化学效应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第八章:常见现象与科学思维方法1. 声光电效应与光电池- 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晶体管和光电池的作用和结构2. 磁场与电磁铁-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磁铁的结构和应用3. 科学思维方法- 观察、提问、实验和推论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这是《科学》上册各章的知识要点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上科学 第一章难点复习

浮 力一,填空题:1.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_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重力。
2. 体积是20厘米3的铁块,浸没在水中,则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米3,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是_____牛顿,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牛顿。
3.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就_____;如果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物体就_____ ;如果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物体就_____ 。
4. 边长是0.1米的正立方体,浸在水里,上表面距液面10厘米,则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牛顿;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牛顿;所受的浮力是_____牛顿。
(取=10牛/千克)5.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能够浮在水面上和物体,可以把它做成_____的,增大它的体积,使它受到的__________ 增大。
6. 弹簧秤的下端挂着一个铝球,弹簧秤的示数是20牛,当铝球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0.2牛,则铝球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顿,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米3。
7. 从水底往水面浮的皮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_____,浮力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8. 一艘货轮的排水量是1×107千克,满载时该货轮受到的重力是_____牛顿,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顿。
9. 一匀速上升的氢气球体积为200米3,载重为_____牛顿,设空气密度为1.29千克/米3,那么氢气球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牛顿,氢气球自重为__________牛顿。
(取 =10牛顿/千克)10、10. 体积为1米3的木块,浸在酒精中( 酒精=0.8 103千克/米3),露出的体积是总体积的2/5,那么这木块的密度是_____千克/米3。
(取=10牛顿/千克)二,选择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A ,甲最大;B , 乙最大;C ,丙最大;D , 一样大。
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上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7.储存于地球的总储水量约1386×10亿立方米,其中海洋水为1338×1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
在余下的水量中地表水占1.78%,地下水占1.69%。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约35×10亿立方米,在全球总储水量中只占2.53%。
它们少部分分布在湖泊、河流、土壤和地表以下浅层地下水中,大部分则以冰川、永久积雪和多年冻土的形式储存。
其中冰川储水量约24×1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9%,大都储存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
因此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应是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8.水体更新周期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 液g h)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班级姓名【公式】1、密度:ρ=m/V2、压强:P=F/S3、浮力:a、F浮=G-F(物体浸没时弹簧秤示数) b、F浮=G排液=ρ液gV排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4、溶解度=(m溶质×100)/m溶剂5、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 溶解度/(100+溶解度)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
目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含水量最高98%2、水循环是指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水循环(见右图)①降水②蒸发③蒸腾④水气输送⑤降水⑥蒸发⑦地表径流⑧地下径流。
连接海洋和陆地,并补充陆地淡水资源:海陆间水循环。
水循环动力(太阳辐射及地球引力)、内因(水三态变化)二、水的组成: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电解水实验a、判断气体方法①管内空的体积大则为氢气(如图管B)②“负氢”:电源负极相连的管产生的是氢气 b、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V(氢气):V(氧气)=2:1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检验气体方法①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氢气:将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2、水的电解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三、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ρ= m/v 推导公式:m=ρv v=m/ρ3、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1g/cm3=1000kg/m3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1.0*10kg/m3;表示的意义:1m3水的质量为1000kgρ酒精= 意义:;ρ铁= 意义:;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1~3章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构成宇宙无限世界的基本要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极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部分。
在物质中,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和分离,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每一种物质都由特定的原子构成,这些具有相同原子性质的物质被称为元素。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氧气的元素符号为O。
而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由于不同元素的不同组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的变化,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背景颜色的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形成新的物质。
第二章:机械运动和图示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经历的位置变化。
通过对机械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图示来描述和解释这些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直线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了物体的速度。
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的运动。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曲线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曲线的斜率不断变化,代表了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
三、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的基础上具有向前水平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图示中,我们可以使用抛物线来表示抛体运动,抛物线的形状和方向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第三章: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对光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并且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技术发展中。
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水在哪里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96.53%(最多)2.陆地淡水:约2.53%3.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中含水量最高)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 2/3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 70%~80%,其中水母占 98%,草本植物中约占 70%~85%。
二、水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水的循环: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 2.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第二节:水的组成1.各极产生的气体名称、体积、检验方法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
2.水的电解方程: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3.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密度只跟物质本身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4、密度单位: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5、水的密度:ρ水=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含义:表示每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或每米3水的质量为1千克。
6、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①原理:ρ=m/v ②器材:7个③会使用天平和量筒(使用、读数)④测固体的密度的步骤(如果密度小于水怎么办?)⑤测液体的密度的步骤(先总后剩)第四节:水的压强一、压力:(1)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应用题: 1、房内的空气密度是1.29千克/米3,一个小房 间长5米,宽5米,高4米,则房内空气的总质 量是多少千克?
2、现用油罐车来装运煤油850吨,每一节油罐 车的容积是50米3,问共需要油罐车多少节?
3、1米3的水质量是多少千克?结冰以后质量 不变,体积是多少米3?
4、一个容器能装水0.5千克,能装某种红色 液体0.6千克,问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米3, 红色液体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2、如何使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变成 饱和的溶液?
3、如何使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变成不 饱和的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源自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100%
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00%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的溶剂的质量, 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二力平衡法:对于悬浮或漂浮的物 体,浮力和重力平衡. F浮=G物
1、有一体积为4米3的木块浮在煤油面 上,露出液面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1/4, 求木块在煤油中所受到的浮力?
2、将质量为5千克的四方形铁块挂在弹 簧测力计上后,
(1)把铁块的一半浸在水中,弹簧测 力计的读数是25牛,求这时铁块受到的 浮力多大?
5、一个边长为0.1米的正方体金属块,重为 100牛,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 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6、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在测量出野牛在水平沙 地上站立时留下的一个脚印面积为0.005米2, 深度为1.8厘米,并对该沙地进行抗压试验, 发现使沙地达到相同深度需要压强2x105帕, 根据以上数据推算野牛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1、封冻的江河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4×104帕。在冰面上行驶的雪撬质量 为20千克,它与冰面接触面积是0.4米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雪撬上最多能装
多少货物?
我们已经学习了3种求浮力的方法: 1)实验测量法:(又叫弹簧测力计法) F浮 = G – F液读
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 F浮=ρ液 gV排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密度 公式: ρ=m/v
2、求质量 从密度公式ρ=m/v得出m= ρv
3、求体积 从密度公式ρ=m/v得出v= m/ρ
4、物质的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某学校有一个5千克的实心铅球, 体积是5分米3,它的密度是多少? 已知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那么,该铅球是用纯铅做的吗?
压强
1、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压力 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P=
F S
单位:帕(牛/米2)
3、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 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 受力面积。
4、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4)溶液稀释或浓缩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稀释或浓缩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
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1、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 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晶体;
2、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沉淀法 过滤法 蒸馏法
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食盐水、纯净水、肥皂水、泥浆水
2、会找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碘酒 糖水 氢氧化钠溶液
酒精的水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增加溶剂
降温、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1、如何判断硫酸铜溶液是否饱和?
(2)当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 称的读数是35牛,求这时铁块所受到的 浮力?
3、质量为270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 求(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 (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 (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ρ铝=2.7×103千克/米3 g=10牛/千克)
溶液
1、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7、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接 触面积为160厘米2,冰封江面的冰层能承受的 最大压强为2.5x104帕,他能否安全从冰面走过?
让学生摆出来、画出来、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