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地形概貌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四川盆地

(一)地貌形态
紫色砂页岩为主的舄湖相岩系 ——紫色盆地
四川盆地
盆西沉降带 成都平原区 盆中穹窿带 盆中方山丘陵区 川东褶皱带 盆东平行岭谷区
盆东平行岭谷区: 28条北东向平行的褶皱背斜,向斜谷地 盆中方山丘陵区: 红岩丘陵,方山 成都平原区: 山前冲击扇形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
(二)区域特征
不甚充裕的水资源 ——盆中小于盆缘 ——区内水系纷纭——国内河航运较发达 的地区之一 具有特色的矿产资源 ——天然气:盆南和盆东 ——岩盐,井盐(储量大,岩层厚):自 贡(盐城),威远,南充
(三)区域开发与整治
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盆西平原——粮食,油菜,生猪 治水治旱,改造低产田
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占64.1%,盆东与盆 缘山地占31.5%,成都平原是仅有的平原, 只占4.4%.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900—1200mm,50—60%集中 在夏季 。(“峨眉天漏”) ——水热季节分配不够协调 ——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天 ,日照少
Hale Waihona Puke 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历史上的重要农耕区—天然植被和 野生动物资源锐减 ——珍稀植物:水杉,银杉,桫椤 ——珍稀动物:熊猫,金丝猴,鸳鸯 ——名贵渔产资源:中华鲟,白鲟,胭脂 鱼
了解中国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

了解中国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盆地,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广袤的盆地地形,包含了四川大部分地区。
四川盆地地势低平,景色优美,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将介绍四川盆地的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以及文化特色。
一、地理特征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总面积约5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盆地。
其地势较低,盆地中心海拔约500至700米,四周则被群山环绕。
四川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包括平原、丘陵和山脉。
在盆地的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多个山脉,如大巴山、峨眉山等,为盆地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二、资源优势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
盆地内有四川江、嘉陵江、岷江等重要河流流经,形成了水网密布的格局。
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的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也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成为中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此外,四川盆地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煤炭、铜矿等,这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文化特色四川盆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盆地内保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迹,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这些古代文化遗迹见证了四川盆地的悠久历史。
四川盆地也是川剧的发源地之一,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此外,四川盆地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火锅、川菜等,以其辣味和独特的口感闻名于世。
四、旅游资源四川盆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盆地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峨眉山、四姑娘山等,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四川盆地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景观,如都江堰、锦里古街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作为中国最大的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
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通过了解四川盆地,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探索中国的美丽和多样性。
地理课件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地处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同时还面临洪涝、 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
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
资源优势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支 持四川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 社会事业,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如水能、矿产、农业等,为地区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矿产 资源,如天然气、石油、 煤等。
农业资源
四川盆地是中国的农业大 省之一,拥有肥沃的土地 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合适 种植多种农作物。
旅游资源
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 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如九寨沟、 峨眉山等著名景点。
03
四川盆地的经济和文 化
农业发展
工业布局
工业基础雄厚
四川盆地的工业门类齐全,涵盖 能源、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 多个领域,拥有一批大型骨干企
业和国家级开发区。
产业升级转型
四川盆地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工业园区建设
四川盆地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 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
展平台和投资环境。
优化资源配置
公道利用和保护资源,优化产 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广节能 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地 区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加强灾害防治
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 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
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四川盆地的交通和城 市
四 川 盆 地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105°E,30°N(100°E~110°E 28°N~34°N)2、范围:北部秦岭,大巴山。
南部云贵高原。
西部横断山。
东部巫山。
盆地西部有岷江冲积成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别称3、地形:我国第三大盆地,海拔500米以下,二级阶梯,海拔最低的盆地。
“紫色盆地”。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严重。
4、地势:周高中低5、地貌: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侵蚀地貌:峡谷、瀑布堆积地貌:出山口-----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成都平原)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
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时数900~1300小时。
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因为山脉对冷空气的入侵起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
7、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资源: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攀枝花:铁钒钛,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大渡河上的龚嘴。
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卧龙—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农业生产:一年两熟。
水稻,柑橘,毛竹,甘蔗。
成都平原为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盆地地形,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光照不足,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2、工业工业生产: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基地;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3、交通:宝成-成昆、成渝、川黔、襄渝线,川藏公路,成都航空港,重庆到宜昌川江航线4、城市: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省会,宝成-成昆、成渝线交汇重庆:最年轻的直辖市,面积最大,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5、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酸雨(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气象灾害:洪涝寒潮(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地势高差大,地壳不稳定,地质灾害频繁※补充资料:渝(重庆)怀(湖南怀化)铁路:渝怀铁路西起重庆,东至怀化渝怀铁路直插焦柳、湘黔、川黔和襄渝四条铁路干线形成的口字形地区。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9 四川盆地(解析版)

专题09 四川盆地基础知识1、概况: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省内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东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2、地形: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
3、气候:受该地形影响(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
四川盆地虽日照不足(小于1400小时),但气候温和(年均温16—18℃),热量充裕(全年活动积温可达5000℃),降水丰沛(1000毫米左右)。
4、水文:四川盆地境内有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又称“黔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水量丰富,河床纵比降大),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发展旅游、养殖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资源:该地区矿产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中药)等居中国之冠,井(矿)盐分布广泛(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
盆地中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利于建设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
其中,攀枝花城就是一座因矿产资源(钢铁、钒钛)而兴起的年轻城市。
四川盆地,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这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桫椤——蕨类植物之王)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盆地的西缘山地是中国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
大熊猫(实际上陕甘等地的秦岭山区也有大熊猫,只是没有四川的名气大)、金丝猴、雪豹在这里。
概述成都的地形

概述成都的地形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的西部,位于东经102°54′至104°53′、北纬30°05′至31°26′之间。
成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以下将从地形特征、地貌类型、主要山脉和河流等方面进行概述。
成都地形特征主要为盆地和丘陵,盆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占到了成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盆地西北部较为平坦,东南部则较为起伏,形成了丘陵地形。
成都盆地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最高点为海拔5000多米的贡嘎山,最低点为海拔约400米的崇州市。
成都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
其中,平原主要分布在成都盆地的西北部,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成都盆地的东南部,地势相对起伏,山丘连绵起伏,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山地则主要分布在成都盆地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势较高,山峰层叠,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成都地区的主要山脉有青城山、峨眉山、贡嘎山等。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峨眉山位于成都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贡嘎山位于成都市康定市境内,是四川省最高峰,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自然景观。
成都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岷江、嘉陵江、大渡河等。
岷江是四川省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流经甘肃、四川等省区,最终注入长江。
嘉陵江发源于青海,流经四川、重庆等省市,最终注入长江。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四川、甘肃等省区,最终注入黄河。
这些河流为成都地区的水资源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总体来说,成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
成都地区的主要山脉有青城山、峨眉山、贡嘎山等,主要河流有岷江、嘉陵江、大渡河等。
这些地理特征为成都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并赋予了成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四川盆地

(三)水文
• 流量大; • 汛期集中于夏季; • 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 富; • 含沙量小; • 无结冰期。
(四)植被和土壤
• 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含丰富的磷钾成分,较肥沃。 • 紫色土的成因:四川盆地含铁铝成分较多的紫红色砂 岩和页岩,经风化而成。
三、人文地理特征
我 国 纬 度 最 低 、 海 拔 最 低 的 盆 地
四 川 盆 地
一、区域定位
1、位于四川东部和重庆境内,长江上游 2、西—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东—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北—大巴山(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南—大娄山(云贵高原) 3、经纬度定位:30º N、34°N、100°E、105º E 、110°E
四川盆地示意图
重要地理事物
三江并流——怒 江;澜沧江;金 沙江
其他河流:雅砻 江;岷江(大渡 河);嘉陵江
重要城市:成都; 攀枝花; 重庆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特点:
• 1、海拔500米左右; • 2、周围山岭、高原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西有成都平原; • 3、被称为“紫色盆地”。
有利条件:气候暖湿;灌溉便利;地形多样;成
都平原土壤肥沃;开发较早,劳动力充足 。
不利:春季低温;夏季可能出现伏旱;洪涝;滑
坡、泥石流等
(二)资源和工业发展:
• 天然气(自贡)、井盐、煤、铁(攀枝花)、水能资源、森林 资源丰富;
• 主要工业中心:成都、重庆(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三)逐渐改善的交通条件:
陇海线
宝 成 襄 渝
成 昆
成 渝
贵昆 南昆
【阿病的文件夹】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盆地底地面积16W平方千米。
西部为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平行岭谷相间地形。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山地高原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的砂岩或页岩。
紫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为成土母质,在此基础上发育形成“紫色土”。
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氧分,比较肥沃。
四川盆地——“温暖湿润”四川盆地终年温暖湿润,霜雪少见,雨量充沛。
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同两广的许多地方差不多。
可以生长甘蔗、柑橘、柚子等。
北面的秦岭对冬季风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
长江沿岸的谷地夏季处夏季风的北风坡,下沉气流助长了炎热程度。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的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河床坡度降低,泥沙搬运能力下降,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成都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早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成都平原地面平坦开阔,地势向东南倾斜,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灌溉便利。
附加练习: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左下图是四川盆地等高线略图,右下图是重庆市气温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四川盆地历史上就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盆地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00人/km2以上,属我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材料三: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
地处河流交汇处,这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
右下为重庆市略图。
⑴.该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⑵.简述图示地区(下)的城市分布规律及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⑶.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____点,判断依据是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气候宜人,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
号称“天府之国”。
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它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位于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中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的面积约26万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46%。
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四川盆地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
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
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多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1)在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的盆西平原,系断裂下陷由河流冲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于平原之中,故称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海拔460米~7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30米~50米,它由氓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条河流冲积联缀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称。
(2)在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的盆中丘陵,地势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米~15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岩层近于水平,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阶状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
丘陵地表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页岩极易风化为紫色土,富含磷钾,自然肥力较高,宜种性广,是四川全省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
(3)华蓥山以东为盆东平行岭谷区,由多条近东北西南走向的条状背斜山地与向斜宽谷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 四川盆地--峨眉山
米-1000米,其中,华蓥山高1705米,为盆地底部最高峰。
山地顶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后,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色。
山岭间的谷地宽而缓,海拔300米~500米,其间丘陵、平坝交错分布,是平行岭谷区工农业生产主要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属强烈上升的褶皱带。
地貌显著特征是,海拔高,过渡性明显,均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围绕。
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近东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间,山势雄伟,山坡陡峭,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500米~1000米;南缘大娄山属气势磅礴的云贵高原之一部分;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属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i峨眉山顶峰高3099米,与附近的平原相对高差达2660米,山势巍峨秀丽,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