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学案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自制地形剖面图、自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体现了其在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地形和地势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学习。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地图阅读和有关地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形种类和地势特点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其中“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在第一课时已经学过,这节课学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列表比较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分布的特点;2、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其特点;3、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节气候(1)填出温度带名称:A. 热带,B. 亚热带,C. 暖温带,D. 中温带,E. 寒温带,F. 青藏高原区。
(2)B和C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一致,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节河流4.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 D )A.水量大B.汛期长C.含沙量小D.有结冰期5.下列河流具有“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特征的是( C )A.塔里木河B.黄河C.珠江D.额尔齐斯河(1)据图讨论长江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答案: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落差达5 000多米,河流多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激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在教材第46页图2.36中找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港口。
答案: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
【教师精讲点拨】长江干流沟通东西交通,还有很多支流和南北走向的铁路线及京杭运河连接南北,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教师转承】长江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有时候也会引发巨大的灾难,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长江的治理。
探究活动三长江的治理教师: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教材第49页活动第1、2题,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次填入教材第49页图2.40中,分析长江不同河段存在什么问题?答案:从左向右所填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是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
(1)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
答案: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省级行政区域: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2.准备与中国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地势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地形地势相关资料,调查中国三大阶梯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情况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征
2.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
教学建议
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对学习小组进行公正评价,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知识点需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固学案》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一、呈阶梯状分布
1.总体特征
2.三级阶梯
二、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区
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山区面积广大
面积、分布、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四
层级
思维
建模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中国地形、地势,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中国地形地势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中国地形、地势的有关特点,以及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特别是各大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案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1、地形复杂多样⑴四大高原的特点①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世界最高,中国最大的平原。
②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俗称“坝子”。
④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①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称“黑土地”。
海拔200米以下②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称“黄土地”。
海拔50米以下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
有的地方海拔10米以下。
⑶四大盆地特点①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②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位置最高,纬度最北。
③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④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最大的外流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燕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列: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口诀记忆:大(大兴安岭)太太(太行上)无(巫山)靴子(雪峰山),还经常(长白山)上五(武夷山)台山(台湾山脉)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多在我国西部。
北列:阿尔泰山(西)小兴安岭(东)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5课《黄土高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黄土高原》;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师:课件出示黄土高原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地理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黄土高原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我们如何实现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中国地理学案一二三讲答案

中国地理学案答案第一讲[能力训练答案]1-5 CDDBA6-10 CBDCA11-16BBCCD第二讲[能力训练答案]1~5BCBC C 6~10 BBDC D11、(1)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2)B I ;A C D H J K ;E F G(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1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第三讲[能力训练答案]1~5 ADCDC 6~10 ADCCB 11~16 BADC BB中国地理学案答案第一讲[能力训练答案]1-5 CDDBA6-10 CBDCA11-16BBCCD第二讲[能力训练答案]1~5BCBC C 6~10 BBDC D12、(1)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2)B I ;A C D H J K ;E F G(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1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第三讲[能力训练答案]1~5 ADCDC 6~10 ADCCB 11~16 BADC BB中国地理学案答案第一讲[能力训练答案]1-5 CDDBA6-10 CBDCA11-16BBCCD第二讲[能力训练答案]1~5BCBC C 6~10 BBDC D13、(1)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2)B I ;A C D H J K ;E F G(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1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第三讲[能力训练答案]1~5 ADCDC 6~10 ADCCB 11~16 BADC BB。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二讲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知识:知道:主要地型类型及分布特点、多地震的国家、海底地形的种类和分布记住: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和分布、珠穆朗玛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中国地形的特征及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技能:初步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在实地和地图上识别常见的地形类型、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力:记忆: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和分布、珠穆朗玛峰观察:在实地和地图上观察我国地形、地势环境及其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我国地形景观特征和某种地形的特点想象: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想象我国地形、地势的空间状况、想象我国的地形特征,并能用地理语汇加以描述。
思维:根据地理图像和资料综合我国的地形特征1.我国地形特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也可通过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地势西高东低(陆上最高处珠峰8844.43米、最低处艾丁湖面-154。
31米),呈阶梯状分布从下面地形剖面图不难看出,我国的地形大势和呈阶状分布的基本状况。
(下图学生用书《三维设计》中国地形空间定位部分有北纬40、36度剖面图或考试地图册P103)(补充1:新中国成立后,利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记录,确定了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并且在青岛观象山埋设了永久性的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的高程是以青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经过精密水准测量进行连测而得。
以黄海平均海平面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系统,通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中国的高程基准面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原国务院批准启用的“黄海平均海平面”。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平面”高29mm2:我国陆地最低点:-154.31米据新华社电国家测绘局08年9月28日公布了我国陆地最低点——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洼地高程新数据为-154.31米。
艾丁湖洼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南,是我国内陆最低处,也是世界著名低地.197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局采用传统光机型测绘仪器首次测定了艾丁湖洼地最低点高程数据为-155米.29年来,由于环境及地质结构变化、地壳运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风沙淤积的影响,艾丁湖洼地最低点的位置和高程发生一定变化。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学案
相信自己、梦不再遥远!
编写人:xx 审稿人:地理教研组编写时间:2013-10-10
班级: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教学目的】
1.理解黄土高原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2. 掌握并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治理措施。
2.城市分布规律及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地形对城市的布局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治理,地形对城市布局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多媒体、讨论等。
【课前预习】
1.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北有大巴山,西有横断山脉,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海拔300米至600米。
2.黄土高原: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
海拔1000米至2000米。
黄土广布,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差异
地形:四川盆地主要以盆地、丘陵为主,内部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比较平坦;黄土高原则属于高原地形,地表破碎,崎岖不平。
气候: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要高于黄土高原,降水也比黄土高原丰富
水文:四川盆地河流数量、径流量均多于黄土高原,另外四川盆地河流冬季无结冰期,黄土高原冬季河流有结冰期。
最突出的水文差异是四川盆地河流含沙量小于黄土高原。
土壤:四川盆地紫色土的肥力高于黄土高原的黄土。
植被: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黄土高原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资源能源:四川盆地多天然气,黄土高原多煤炭。
【课堂讨论】
一、读黄土高原位置及其内部某城降水、气温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太行山B秦岭
省会名称:C兰州D银川
2.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1).滥伐树木,地面失去植被保护。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垦陡坡,造成地表土壤流失,弃荒另垦,屡弃屡垦。
(3).过度放牧,植被减少。
(4).开矿及其他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
补充:自然原因:
(1)地形:坡面较陡。
(2)黄土特征:土壤以颗粒状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遇水宜崩解。
(3)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及大风天气。
(4)植被:地表裸露,植被覆盖少,无法保持水土。
4.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夏季),雨热同期。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地图册(76页)
问题: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造防风林、经济林等。
工程措施:兴建梯田、打坝淤地等。
管理措施:运用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矿区开展保护工作。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
理。
二、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下图是四川盆地等高线略图,右下图是重庆市气温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四川盆地历史上就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盆地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00人/km2以上,属于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
地处河流交汇处,这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
下图为重庆市略图。
(1)该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高,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位于四川盆地的低洼处(地形的原因)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冷空气南下
(2)简述图示地区的中等城市分布规律及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分布于其周围地区;位于小城市的中心;位于地势低平、海拔低于500米的地方;位于河流的沿岸等
(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 A 点,判断依据是?
依据: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
商业区区位条件: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及大量的消费人口。
商业区特点: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4)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分析其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靠近消费市场等
钢铁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一,靠近大煤田,德国鲁尔区。
二,靠近大铁矿,辽宁鞍钢。
三,靠近市场,上海宝钢。
原因:煤炭的使用成本在炼钢的成本中下降,科学技术的进步,巨型矿物运输船的出现,导致钢铁企业转向市场布局。
【课后练习】
黄土高原的地貌、气候、土质等是水土流失的原因,而水土流失又是形成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主
要原因。
1.图中A山脉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A.大兴安岭
B.长白山
C.巫山
D.太行山
2.图中B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界限,
关于B山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B.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位于一月0℃等温线附近
3.图中M河名称是 ( )
A.黄河
B.洛河
C.渭河
D.汾河
4.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盆地西部的平原地势较为为平坦的是()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
6.我国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比较,相同的是()
(1)属外流区域(2)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3)为绿洲农业(4)有海洋水汽输入
A.1 2
B.1 3
C.2 3
D.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