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设计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理解我国的自然差异;从农耕制度、农作物、人口、经济等方面理解人文差异。
4.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找出其范围,理解划分的主导因素。
(三)地理实践目标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重点和难点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的景观图片。
问题引领: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对应的是那幅图,并思考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由于我国东西降水差异、东西地势起伏、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并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特色;2.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研究和探索;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2.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教学难点:1.同学们对地理差异概念的理解;2.掌握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不同地区的特点。
教学准备:1.地图和图片资源;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学生参考书籍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5分钟)通过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并了解中国的基本地理位置和边界。
Step 2 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原因。
Step 3 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2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
同时,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加深对各个表现形式的理解。
Step 4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30分钟)将中国地图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和南部岛屿地区,分别介绍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如华东地区的沿海经济带、北方平原、长江流域和西部的高原和戈壁等。
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Step 5 拓展知识(15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挖掘和分享更多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知识。
允许学生提前准备并展示自己关于一些地区的深入研究。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班交流,总结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理特点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兴趣。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地理特点、特色及其对当地生产、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八年级下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
2、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面、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4、知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交流展示】1、根据各地的、、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和。
2、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读第课本5—6页图5. 5—图5 . 8四幅图完成下表: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1、【交流展示】读图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2、【活动探究】为什么南北方地区植被、河流特征不同?4.【互动探究】形成北方和南方的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是什么?【迁移应用】(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了人文差异受:()A.地理位置影响B.自然地理环境影响C.生产方式影响D.文化传统影响北方的(2) 寒假较长,而南方的暑假较长是因为:()A.生活习惯不同 B.文化传统差别 C.地形不同 D.气候差异(3) 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墙体高的结构是因为: ( )A.气温高、降水多 B.光照强烈,降水稀少C.冬季寒冷干燥 D.风俗习惯(4) 影响“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B.地形因素C.气候因素D.植物品种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 自然环境 【交流展示】读图5.14,思考: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互动探究】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2、高寒的青藏地区【交流展示】说一说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环境、 )3、我国主要的牧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交流展示】【迁移应用】(1)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 )A.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B.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D.柴达木盆地四周绿洲(2) 牧区传统的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毡房 D.窑洞(3) 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纬度上,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多少 B.海拔高度 C.海陆位置 D.雪山多少(4)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湟水B.雅鲁藏布江C.塔里木河D.黄河【学习小结】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巩固案)一、单项选择题(1)“河网密布,鱼米之乡“描述的是:()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柴达木盆地(2)北方地区大部分降水量在:()A.50~400mm B.400~800mm C.800~1600mm D.1000~1200mm(3)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可以:()A.一年一熟B.一年三熟C.二年三熟D.一年二熟或三熟(4)“春风不度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所描述的地方应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5)暑假琳琳由呼和浩特乘火车到乌鲁木齐去旅游,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6)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河西走廊、天山山麓B.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D.柴达木盆地四周绿洲(7)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气温较高C.光照强烈D.水源充足(8)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B.拉萨C.呼和浩特D.格尔(9) 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二、综合题读“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

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
课前回顾:略
一、导学目标
1.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有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
二、学案导学:
探究一: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有: , , ,
.
划分依据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
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探究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等温线\ 与的分界线\ 毫米等降水量线\ 与地区分界线\冬季河流
现象的分界线\ 与的分界线\ 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
1.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
土壤条件C。
地形条件D。
生产技术条件
2.下列四种农作物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A.甘蔗B。
油菜C。
花生D。
甜菜
3.“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云量少、晴天多学科和人烟稀少的地点。
你认为下列地点最合适的是()
A.四川盆地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
4.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0℃等温线
B.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形是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第一课时地理差异显著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知道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自学指导: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差异显著。
2在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秦岭――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读图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
以种植为主,一年收获次或两年收获次。
交通运输以运输为主。
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民居屋顶较,墙体较。
5读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
以种植为主,一年收获次,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6归纳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或低于0℃)年降水量主要地形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植被河流流量课堂练习: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一月_______等温线;③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⑤是我国____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⑥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
2通过表格对比记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第二课时四大地理区域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自学指导:1综合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读图判断北京位于地区,香港位于地区,西藏位于地区。
2读图完成第6页活动1)界线A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2)界线B大致与1月等温线最接近。
界线B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3)界线c与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教学设计3:5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各区域划分的依据。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重、难点)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重、难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有关图文资料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假期特别是祥和的春节、元霄节期间,你一定或远或近走访了一些亲朋好友,那么你注意到没有你去过的一些地方在自然地理方面与我们所处的区域存在哪些差异呢?天气怎么样?和家乡比最大的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展示图片]我国疆域辽阔,受地形、气候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各地自然和人文地域景观差异大。
[承转过度]秦岭-淮河一线,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景观有着更为明显的差异,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展示秦岭和淮河的图片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挡减弱了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南下,夏季阻挡减弱了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北上,对东部季风区南北的气候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分界线通过?一月平均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地区耕地类型气候类型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地区和____地区的分界线。
②在我国温度带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_带和_____带的分界线。
③在我国干湿地区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地区和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___℃等温线穿过的地方,也是我国年降水量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
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生一、生二:(略)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二、新授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地理差异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而培养他们对中国地理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水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等。
2. 了解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并辨析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差异的感知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地理分区。
2. 难点: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的解析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a. 中国的地理特点i. 地势:介绍中国的地势高低分布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ii. 气候:解释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如东亚季风、西北干旱区等。
iii. 水资源: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水资源分布的地理差异。
iv. 土地利用:解析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农田、草地、森林和城市用地等。
b. 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i. 华北地区:介绍华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ii. 东北地区:解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产业。
iii. 华东地区:介绍华东地区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iv. 华南地区:解析华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资源。
v. 西南地区:介绍西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
vi. 西北地区:解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状况。
vii. 台湾地区:介绍台湾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传统文化。
2.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引言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b. 探究学习:通过PPT、地图和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各地区的差异性。
c. 深化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
d.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结论和规律,形成知识框架。
e.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设计初稿长兴中学苏海鹰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课型:新授课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学习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能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分析地图、观察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判断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的认识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学习重点: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2.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学习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学习主题一:不同的地理区域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能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一)谈论假期外出见闻,再参考课本2页图5.1我们看到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乙.东南沿海地区——————区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带——区丁.长江三角洲—————区—区讨论:上述地区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划分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区、工业区等?(提示:如年级分班级管理等)结论:1.区域划分的原因是根据。
2.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
(二)春节期间给外地的亲朋好友拜年,打电话、写信、寄贺卡等,都能感受区域的存在。
你知道邮政编码的数字都表示什么么?看书3页活动2。
小结:同是行政区域,却还有不同。
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县、市)、(镇)三级。
我们还有例子如:温度带可划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而温带又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结论:同一地理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三)我们也尝试划分地理区域:看课本3页活动题1回答问题。
学习主题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一)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____和____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讲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地区、___地区、___地区、___地区。
(二)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原因、位置、范围:看课本5页活动题回答问题。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根据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和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范围。
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较大,而同一区域内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和生活。
本节知识结构:反馈练习:1.填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 气候区的界线,大致与_______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判断题(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B北京南方地区C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D上海青藏地区4.读“我国地理分区图”及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代号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①-4.0 4.6 500②-4.7 26 641③ 3.3 27.9 1220④-12 20 81A B C D⑵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上有山、山和山。
[3]图中A地区与B地区分界线附近的山脉和河流分别是、。
[4]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大地区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它们与图中对应的关系是:A B C D[5]C地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学习主题一:(一)牧、经济特、热、旅游、农业、工业、不同的需要、多重“身份”(二)级别、省、县、乡、尺度、级别(三)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学习主题二:(一)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北方、南方、西北、青藏(二)活动题答案:1、有相似性。
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
(2)800mm等降水量线。
(3)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4)秦岭----淮河3、第一、二级阶梯,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总结:不同的需要,多重“身份”,尺度、级别、差异性、相同或相似性反馈练习答案:1.夏季风、4002.(1)×(2)×(3)×(4)√3.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地区B北京—————————北方地区C西藏自治区———————青藏地区D上海——————————南方地区4.[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2]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3]秦岭、淮河[4]②③①④[5] 气温低地势高(海拔高)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型:新授课本节内容的结构分析: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
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习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学习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对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
课时安排:1--2课时学习过程:知识连接: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你能回答下列问题么?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根据各地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特点的不同作为依据划分的。
广州位于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_________mm的降水量线、1月_________等温线最接近,沿山脉和河流分布。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差异有很多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这些特点。
新课: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全班分两大组,分别代表南方和北方地区,根据老师提供的比较项目进行类似对歌的PK擂台赛。
(阅读书6—10页)比赛细则:1.选代表回答问题,对则得一分,不对不得分;2.答错可由同组同学补答一次,再答错则由对手补答一次,也答错则由老师解答。
3.文化方面有表演的得3分。
比赛项目:结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和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结论:1.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人们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深受的影响。
(三)广州和湖南同属南方地区,冬季广州通常不下雪,但湖南经常下雪,可以说明同一地理区域在自然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看书7-8页图5.9—5.11页回答问题?1.哈尔滨与北京各月气温和降水相同么?2.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么?结论: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
(四)读图5.5,5.8,5.9看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否有共同点?结论:大都位于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级阶梯。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与北方地区在和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反应了与的协调发展。
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也有一定的。
本节知识结构:1.南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差异,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原因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主、主要农作物、等3、等作物熟制一年熟或年熟一年或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传统民居坡度较、墙体较屋顶坡度较,墙体反馈练习: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A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B年平均气温0℃以上和以下的界线C年平均降水量800mm以上和800mm以下的界线D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2. 造成南稻北麦、南柑北苹、南蔗北菜(甜菜)的主导因素是()A降水B河流C热量D地形3.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耕地以旱田为主的是()4. 有关我国南北方旧式民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多用砖瓦、竹木建屋,南方多用土坯垒墙B、北方注意防寒、保温,南方注意通风、散热C、北方屋顶坡度小,南方屋顶坡度较大D、北方室内砌有火炕,南方屋内备有竹床5. 我国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A、400毫米以上的地区B、200毫米以上的地区C、800毫米以上的地区D、600毫米以上的地区6.判断题(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由地形这一要素决定的。
()(3)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都低于0℃()(4)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5)现代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7. 是真是假小明说他爬过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在这座山脉的北坡到处生长着苹果树,一幅暖温带的景象;在南坡却生长着大量的柑橘树,一幅亚热带的景象。
你认为小明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请说出是哪一座山脉?并解释其中的原因?答案:知识连接答案: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地理、南方地区2、800、0℃、秦岭、淮河3、气候体高差异河流流量河流结冰期典型植被类型农耕制度传统民居传统运输工具传统特色运动文化原因降水量气温气温气候地形气候地形气候气候地形(三)不同、不同、差异(四)季风区、二、三、总结:自然、人文、差异、联系、人类、地理环境、内部、差异知识结构: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原因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地形、气候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气候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气候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地形、气候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气候反馈练习答案:1.B 2.C 3.D 4.A 5.C6.(1)×(2)×(3)×(4)×(5)×7.是真的,秦岭,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山南北两侧的气候不同,植被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