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专题简介与地理题
四 川 盆 地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105°E,30°N(100°E~110°E 28°N~34°N)2、范围:北部秦岭,大巴山。
南部云贵高原。
西部横断山。
东部巫山。
盆地西部有岷江冲积成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别称3、地形:我国第三大盆地,海拔500米以下,二级阶梯,海拔最低的盆地。
“紫色盆地”。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严重。
4、地势:周高中低5、地貌: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侵蚀地貌:峡谷、瀑布堆积地貌:出山口-----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成都平原)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
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时数900~1300小时。
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因为山脉对冷空气的入侵起阻挡作用,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
7、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资源: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攀枝花:铁钒钛,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大渡河上的龚嘴。
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卧龙—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农业生产:一年两熟。
水稻,柑橘,毛竹,甘蔗。
成都平原为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盆地地形,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光照不足,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2、工业工业生产: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基地;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3、交通:宝成-成昆、成渝、川黔、襄渝线,川藏公路,成都航空港,重庆到宜昌川江航线4、城市: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省会,宝成-成昆、成渝线交汇重庆:最年轻的直辖市,面积最大,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5、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酸雨(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气象灾害:洪涝寒潮(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地势高差大,地壳不稳定,地质灾害频繁※补充资料:渝(重庆)怀(湖南怀化)铁路:渝怀铁路西起重庆,东至怀化渝怀铁路直插焦柳、湘黔、川黔和襄渝四条铁路干线形成的口字形地区。
《区域地理资料卡》样稿A01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置: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我国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的中部。
地形:四川盆地西为青藏高原,南云贵高原,东为巫山山脉,北为秦岭、大巴山,高山险阻,形势坚固,利于据守。
四川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海拔200~700米,地势自北向南倾斜。
西部为冲积平原,中部多波状丘陵地形,东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岭谷。
长江横贯南部,北纳岷、沱、嘉陵等江,南纳乌江。
气候:北有大巴山、秦岭的屏障,使冬季北方的寒冷气流不易侵入,故其冬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
因冬季温暖,故春天来得早,每年二、三月间,即已百花盛开。
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潮湿且闷热。
秋雨不算多,但雨期较长。
冬雨特少,但湿度大,云雾浓密,太阳少见,有“蜀犬吠日”之说。
资源: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后把“天府之国”拓展到整个四川盆地。
物产富饶的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紫色土广布,水源便利,自古就有“都江堰”为成都提供灌溉、防洪之利,加之气候温暖湿润,故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
四川盆地粮食作物以稻米为主,冬季以小麦和油菜为主,是我国南北作物交错分布的地区。
四川盆地矿产资源以煤、铁、井盐、天然气和石油为主。
四川盆地在地质时代曾为内海,地层深处,盐矿积存颇丰,以盐井汲取,制成井盐,在四川中部分布很广。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除公路网外,有成渝、成昆、宝成、襄渝、渝黔等铁路干线和以川江为主的水运网。
问题预测:⑴试述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⑵为什么成都平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⑶古蜀被诸葛亮称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请从地形和交通描述古代四川盆地的险塞。
⑷请评价并简述四川盆地今天的交通。
⑸四川盆地周边地质灾害频繁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⑴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冬季由于受北方山脉高原的屏障,冬季温暖,一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因盆地地形闭塞,气候较为闷热。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⑵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的精华之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紫色土土壤肥沃,加之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提供了丰富而稳定的灌溉水源,且有效的控制了灌溉区的洪涝灾害。
7.3 四川盆地

5.小结:完成P51活动
温暖湿润 气候特征:
地形类型: 盆地 河流流向: 四周向中
亚热带常 典型植被:
绿阔叶林
特殊土壤: 紫色土壤
间流
二、天府之国
1、P52分组讨论: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裕、降水丰 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社会条件:都江堰水利工程 农作物:水稻、 油菜 农业生产 饲养业:生猪
自然条件
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基地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 填空题 1.四川盆地地处我国 部,属 于 气候,全年多 、 少、 多夜雨。 2. 被誉为“天府之国”,是 我国重要的 、 、生猪的生产基地。
二、选择题 1.下列流经四川盆地的河流是: ①长江 ②岷江 ③嘉陵江 ④澜沧江 ⑤乌江 ⑥乌苏里江 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2.四川盆地气候较湿热的原因不包括: A.流经的河流多,空气潮湿 B.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 C.地势四周低中间高 D.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3. 四川盆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A.小麦、油菜 B.水稻、甜菜 C.小麦、甜菜 D.水稻、油菜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人们用“巴山蜀水”、 “天府之国”来描述四川盆 地。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第三节
四川盆地
一、巴山蜀水 1.1看图活动:描述四川盆地的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
2.读图,完成P51活动
(1)四川盆地位于 省和 市境内,西临 高原,南有 高原,东有 山脉,北有 山和 山 脉。
作业: 1、四川盆地的地势特点是怎样的?
第三节 四川盆地

动力充足。
四、巴蜀文化
四川盆地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 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目前,盆地 内已有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 山—乐山、大熊猫栖息地、重庆大足石刻等六 处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七章 认识区域 第三节 四川盆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府库
一、巴山蜀水 P51 小知识
1、位置
秦岭
青藏高原
P51.活动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地处我国西南部,位于 四川 省
和 重庆 市境内,西临 青藏 高原,南有 云贵 高
原,东有 巫山 山脉,北有大巴山和 秦岭 山脉。
2、地形
四周被 山地 和 高原 环绕,盆地内部低 山丘陵起伏。
雅安—西昌高速公路
成都
重庆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夜景
水陆空多种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极大 地促进了四川盆地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使 之成为中国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以重 庆和成都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西部经 济最发达的区域。
课本P56,活动。想一想,成渝经济区建
设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有什么有利条件?
川菜
川菜 辛辣可口 四川盆地湿气大,吃辣椒去湿气。
川剧
热烈欢快 幽默活泼
就如四川人的性格
自贡古盐井在历史上,四川省自贡市是以盛产井盐
著称。自贡开采井盐已有 2000年的历史。在自贡所 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当地劳动人民共开凿了 1.3万多口盐井。四川自贡井盐的采卤制盐史,可上 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清 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 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
第一章四川地理概况复习题

第一章四川地理概况复习题四川省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五位四川建制始于元代将川陕路分设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是在宋代时四川现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宝成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成渝铁路称中国第一路四川盆地的最高点是华蓥山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和历史文化长廊的长江三峡,位于盆地东缘山脉卧龙,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四川的风景区中,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风景区位于大小凉山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是沙鲁里山四川最高的山峰,有“蜀山之王”美誉的是贡嘎山四川西部所谓的“关内”与“关外”,其界限是大雪山四川最高的山峰海拔是7556米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号称“千水之省”的是四川四川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金沙江长度最长岷江是古代四川最早开发通航的大江,经隋,唐,宋,明,清历代开发整治,成为“蜀麻吴盐自古通”的重要水道碧峰峡,中岩风景区等景观位于岷江水系金沙江的最大支流是雅砻江四川堰塞湖中最年轻的湖泊是叠溪海子《峨眉山月歌》中描绘的景色属于岷江水系九寨沟—黄龙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叠溪海子,按照湖泊的成因判断属于堰塞湖达古冰川景区是继九寨沟,黄龙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推出的第三大旅游精品区,将成为阿坝旅游“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冰川”四大品牌之一四川省众多山地瀑布中,瀑宽140米,被称为我国最秀丽的宽瀑是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在四川省众多山地瀑布中,瀑高304米,堪称四川瀑布落差之最的西岭雪山大飞水瀑布达古冰川泉是目前我国水龄最长,天然的分子团最小,含氘量最低,富氧,弱碱性,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均衡丰富的冰川泉水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截止2005年底,四川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有33个最早被四川列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高原珍禽黑颈鹤的繁殖栖息地,我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地是若尔盖自然保护区自古有“西蜀漏天”和“雨城”之称的是雅安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揭示的是四川盆地多夜雨的现象攀枝花金沙江河谷地带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四川境内日照最多的地方,有“小太阳城之称”的是甘孜被称为四川“寒极”的是石渠象池夜月是峨眉山十景点之一成都望江公园是一个以竹为主题的公园,被誉为“竹中皇后”的是人面竹位于长宁江安交界处的蜀南竹海以楠竹为主峨眉山雷洞坪的杜鹃花中,有“杜鹃王”之称的是寒鳞杜鹃峨眉山有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区牟尼沟扎噶瀑布是我国最高钙化瀑布在四川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彝族和傣族苏轼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四川盆地

课堂小结
气温
结合思维导图回顾本节内容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气候 降水 地貌 河流 水文
交通
自然 地理
地形
社会 经济
农业 自然 灾害
人 类 活 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 “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 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 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四川盆地
秦
岭
大巴山脉
青 藏 高 原
巫 山
云贵高原
一、四川盆地的概况
(1)位置和范围:
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
位置: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105°E 30°N 范围:北面是大巴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西面是青藏高
(2)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周高中低,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
图7a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 ①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 响较小; ②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 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 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 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①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 废气; ②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 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案例:“四川的辣” 舌尖上的四川
四川人嗜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湿 热
高中地理四川盆地知识点整理

WORD格式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川盆地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概述: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之一。
我国唯一的紫色盆地和唯一的外流型大盆地。
成因:断裂下陷、河流冲积位置:位于第二阶梯,属于西南地区。
西靠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北靠大巴山秦岭黄土高原东靠山地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南连云贵高原经纬度中心大约为105°E30°N地形:内部西高东低,成都平原位于其西部,海拔500米左右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大。
太阳辐射少的原因:①盆地地形,海拔低,辐射小。
②东南部相对较低有利水汽进入,西北部相对较高不利于水汽的散失,导致空气湿度高,多阴雨天气,多雾。
③近年来四川重庆发展较快,空气污染严重。
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北部山地阻挡了冬季风夏季西南季风(较厚能越过云贵高原)与东南季风在此交汇,增加了降水。
多夜雨:①盆地地形,夜间山风②云层厚,白天辐射不强,对流不强,夜间大气上层辐射散热,导致上冷夏热,对流加大。
(巴山夜雨,蜀犬吠日)四川盆地是中国昼夜温差最小的地区之一:①白天大气阻挡辐射②夜间降雨散热四川盆地很少出现焚风效应:1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四川盆地是丘陵型盆地不是山区2焚风多出现于春夏秋此时四川盆地盛行偏南风,越过云贵高原高大山脉形成的焚风出现在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四川盆地绝大部分地区距离干热气流较远)3四川盆地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焚风被降温增湿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较高山地上以针叶林和草地为主)土壤:有肥沃的紫色土。
水文:河流众多;径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于夏季,补给类型以雨水为主;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都江堰自流灌溉长江从此流过,金沙江梯级开发资源:水能可开发蕴藏量居全国首位。
天然气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川东北富集,宏观上的西气东输有部分气源来自四川盆地,但目前衰竭了,所以主体工程不在此)。
此外还有煤铁等。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概述

地质构造深刻地制约着盆地的地貌发育,盆地的范围 与四川台坳范围基本吻合,周围褶断带则成为盆缘山地。 盆地的几何形状、地貌类型及其分布,都和构造息息相 关。
地貌发育
盆地内部平均海拔400一500米,丘陵占面积一半以 上;低山仅见于东部,海拔700一1000米:平原而积较小, 分布在西部,平均海拔500一600米,边缘山地则以低山、 中山为主,以北部西部山岭较高峻。不论盆地或盆缘山 地,地貌的结构格局,都与构造紧密相应。总之,地貌上也 是一个典型盆地,是一个位于我国地势变化第二梯级中 的大型盆地,这是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貌作为自 然景观形成因素之一,它对其他因素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它使景观带有丘陵性盆地型的色彩,这和长江中下游以 丘陵平原型为主的景观迥然不同。
从地质构造看,它为扬子准地台的重要部分,即比较稳定 的四川台坳,它沉积有厚达3000米以上的中生代红层。它的 基底,东部活动性较大,中生代盖层较薄,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 背斜狭窄的褶皱构造:中部基底稳定,中生代盖层较厚,形成平 缓守窿或鼻状构造;西部由于边缘基底断裂,形成尤门山山前 凹陷,堆积有第四系.盆地的周围则为初断带所环绕,出露有较 古老的地层。
四川盆地的地带阵因素都受到地貌这一非地带性因 素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如四川盆地的气侯属于湿润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貌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浓厚 的地域性特色,而有异于长江中下游。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 冷月均温5~8℃,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 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最热月气 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盆地东南部极端最 高温往往超过4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 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 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 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盆地气温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不易散失。 (4)分析A图中104°E~108°E与28°N~32°N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 ,其危害主要是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泥。沙淤塞长江河道及中游湖泊,造
四川盆地又称为巴蜀盆地、信封盆地或紫(红)色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 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长江 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中国最大的外流盆地。四川盆地 的面积约26万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 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 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 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7、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 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 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 据。
答: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 判断依据:一是两图经纬度的跨度较大;二是两图的等高线都呈封闭 状、 且四周高、中间低;三是两盆地中都有外流河流经(甲图中为刚果 河,乙图中为长江)。
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5)分析A图区域内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较大;地形起伏较大,河流有较大落差;峡谷众多,利于形 成较好水库坝址。
5.有一句古诗是这样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请问巴山为何多夜雨?
答:巴山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四周为群山所环抱,地 形闭塞,气流不畅,空气均较潮湿,云多雾重。 这里白天在云层保护下,使云层底部和地面的辐射减 弱,不会对流成雨。到了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 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下部还比较暖和,所以就发生 对流,形成了夜雨。
土壤:四川盆地紫色土的肥力高于黄土高原的黄土。 植被: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黄土高原属 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资源能源:四川盆地多天然气,黄土高原多煤炭。
6.读下列两图(A图—一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甲地是 四川盆地(地形),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B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 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气温由东向西递减 ,其原因是 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东向西增高。
3.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差异
答:地形:四川盆地主要以盆地、丘陵为主,内部丘陵起 伏,仅成都平原比较平坦;黄土高原则属于高原地形,地 表破碎,崎岖不平。
气候: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属于温 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要高于黄土高原,降水也Fra bibliotek比黄土高原丰富
水文:四川盆地河流数量、径流量均多于黄土高原, 另外四川盆地河流冬季无结冰期,黄土高原冬季河流有结 冰期。最突出的水文差异是四川盆地河流含沙量小于黄土 高原。
2.四川盆地是什么气候类型,说明原因
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同时它也符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冬 季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季河流无结冰现象, 冬夏季风风向明显的气候特征。所以四川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是因为其地形而 比较特殊一点 (主要)
同时也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四川盆地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使得四川 盆地冬季不易受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而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由于地形 封闭,多云雾天气,气温日较差也很小,昼凉夜暖。因此四川盆地是海洋性气候。
(3).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 季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两河均以雨水补给为主,还有小部分地下水补给。所不同的是乙 图河流在春、夏季节有冰雪融水补给,这是因为长江上源地区流经青藏 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春夏气温较高的季节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甲 图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这是因为刚果河的支流分布在赤道南北 两侧,上源多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流量较大的时期南北交错: 北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3--10月,南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 10--3月,9--10月秋季正是南北两侧支流流量都较大的季节。乙图河流 径流量以夏季最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
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D.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1、纬度相同不错,但是先判断出此河为长江。甲为四川盆地,乙为江汉平原, 四川盆地有山阻挡冷空气,所以温度高。江汉平原便于冷空气长驱南下,所以 温度低。所以A错 2、道理与A项的错误原因一样。B错 3、甲为四川盆地四川盆 地有山阻挡冷空气,所以温度高,C错。
8.四川盆地为什么多阴雨天气?
答:四川大部分地区位于盆地里面,四周高中间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少风,使这里 的水汽积聚不易扩散,空气湿度非常大。
冬季,处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静风区,风力小而多阴雨天气;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 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而西南季风不可能越过高大的秦岭,只 能滞留在四川盆地,故带来大量的水汽。这里又位于青藏高原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 风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2).对照A、B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 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A图是冬暖夏热、降水比较丰富且主要集中夏季的亚热带季 风气候,应属乙图所示地区(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B图是全 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应属甲图所示地区(刚果盆地)的气候类 型和特点。甲图所示地区因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 雨;乙图所示地区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气候特点随季节有明显的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