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防洪规划

合集下载

无锡城市防洪规划思路

无锡城市防洪规划思路

无锡城市防洪规划思路
薛建良
【期刊名称】《江苏水利》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 650km2,其中市区1 628.3km2,市区建成区面积163.7km2.太湖作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 338.1km2,总蓄水量为44.28亿m3,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m3.全市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共有大小河道6 288条,总长7 024km.
【总页数】2页(P8-9)
【作者】薛建良
【作者单位】无锡市水利局 21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思路与思考——以无锡市西前头村为例 [J], 吴波;吴萍
2.滁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思路 [J], 张静
3.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J], 李娟;吴钢
4.无锡市城市防洪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J], 李娟;赵英;温海燕;吴钢
5.江苏无锡都市农庄总体规划思路探讨 [J], 李国新;张天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锡市水系规划

无锡市水系规划

无锡市区水系规划文本无锡市水利局二○○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基本情况 (1)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 (3)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 (5)第五章管理规划 (7)第六章规划实施意见 (8)第七章综合评价 (9)第八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确保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区水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原则;立足原有水系与发展改良水系相结合原则;不减少区域调蓄水面积率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与时俱进,与各部门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防洪规划》、《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无锡”的要求,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从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市区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道的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和健全河道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控制与管理,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规划范围:无锡市区162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现状基准年是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第六条规划对象:北塘、崇安、南长区规划至村级河道;滨湖、惠山、锡山、新区规划至镇级河道。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七条自然概况1、地理特征。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之间。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19•【字号】锡政办发[2010]212号•【施行日期】2010.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212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无锡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无锡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2.1 无锡市防汛防旱指挥部2.2 地方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2.3 其他防汛防旱组织3 预警预防3.1 预警预防信息3.2 预警预防行动3.3 预警支持系统4 应急响应4.l 总体要求4.2 Ⅰ级应急响应(红色)4.3 Ⅱ级应急响应(橙色)4.4 Ⅲ级应急响应(黄色)4.5 Ⅳ级应急响应(蓝色)4.6 应急响应措施4.7 信息报告和处理4.8 指挥和调度4.9 抢险救灾4.10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4.11 社会力量动员和参与4.12 慰问及派出工作组4.13 信息发布4.14 应急结束5.保障措施5.1 通信与信息保障5.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5.3 技术保障5.4 宣传、培训和演习6.后期处理6.1 救灾6.2 社会救助6.3 防汛抢险物料补充6.4 水毁工程修复6.5 灾后重建6.6 保险6.7 防汛防旱工作评价7.奖惩8.附则8.1术语解释8.2 预案管理8.3 预案解释部门8.4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编制目的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提高全市防汛防旱的能力,保证防汛防旱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1目标要求防汛目标:(1)遇到一般洪水(无锡水位4.20米,指大运河仙蠡桥水位,吴淞高程,下同),通过水情调度,合理安排洪水出路,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确保全市防汛安全。

无锡防汛应急预案

无锡防汛应急预案

无锡防汛应急预案《无锡市防汛应急预案》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本地水文气象数据、历史洪水情况以及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的。

预案明确了防汛工作的基本原则,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并强调了以人为本、科学调度、综合防治和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针。

在组织结构上,预案设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防汛指挥部,下设多个工作组,包括信息收集与预警组、应急响应与指挥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工作。

预案中还详细规定了防汛应急响应流程。

一旦接到洪水警报,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根据洪水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划分为四级响应,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一级响应时,将启动最高级别的防汛应急措施,包括关闭易受影响的区域、疏散居民、加强堤坝巡查等。

为了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无锡市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确保关键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角落;加强河道和排水系统的管理,清除障碍物,提升排水效率;以及组织定期的防汛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预案还强调了跨部门和跨区域的协调合作。

在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将与周边城市和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

《无锡市防汛应急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无锡市在防汛工作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预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无锡市的防汛应急管理水平,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市民朋友们,面对可能到来的洪水威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防汛措施,共同构筑起坚固的防汛防线。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这份预案能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中发挥关键作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的批复-锡政发[2008]179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的批复-锡政发[2008]179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的批复
正文:
----------------------------------------------------------------------------------------------------------------------------------------------------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的批复
(锡政发〔2008〕179号)
市水利局:
你局《关于报批〈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的请示》(锡水计〔2008〕33号)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该规划,现批复如下:
一、无锡市区水系是武澄锡地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良性水循环体系,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保障无锡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高度重视市区水系的规划建设,合理利用河道水系资源,结合河道的综合整治,构建水系畅通、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的水乡风貌。

二、对本次规划中的三级以上骨干河道网应加快组织实施,四级、五级河道由各有关区进一步优化和深化。

六级河道应根据以后城市建设发展作进一步调整。

各等级河道之间应相互衔接,确保通畅,避免出现新的断头浜,更好地发挥河道水系的各项功能。

三、要加强河道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执行涉水项目的审批许可制度。

要进一步划定河道规划蓝线,保证各级河道按规划实施。

四、要根据无锡市经济发展需求,依据《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编制实施计划,积极有序推进市区水系建设。

二○○八年七月一日
——结束——。

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划

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划

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划(2013~2020)规划文本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七月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2)第三章规划标准 (3)第四章基本情况 (4)第五章雨水规划 (5)第六章管理规划 (7)第七章规划实施意见 (8)第八章附则 (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无锡市排水的管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无锡市道路排水功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东北至沪宁高速公路,西至锡宜高速、钱荣路,南至五里湖、梁塘河、旺庄路,东至沪宁高速,总用地面积约173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基准年:2012年规划年限:近期: 2015年;远期: 2020年。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第四条 规划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城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无锡市中心城(173km2)控制性详细规划》、《无锡市区水系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五条 规划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设计、分期实施;充分利用城市原有排水设施功能;雨水排水与雨水利用齐步;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雨水综合管理,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第六条 排水制度:无锡市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规划目标:以确保城市防汛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河网、城市排水管网,合理排放雨水;改善现有受淹区域的雨水管网收集系统,并结合无锡规划路网,完善雨水管网系统,全面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同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布局合理、蓄排结合、高效安全、水清景美”的雨水排放体系。

无锡城市防洪工程对运东片大包围内外水文要素影响分析

无锡城市防洪工程对运东片大包围内外水文要素影响分析
1 3 7×1 0 8 mm。 梅 雨是造成 流域洪涝灾 化 。为 了反映苏南运河( 无锡段 ) 水 文 天数 较多 ,逆流甚 至上溯到常州境 内横 害的主要降雨类型 , 通常发生在 6—7 情势变化的工程影响 ,选择位于苏南 林大桥断面( 见图2 ) 。 无锡段 ) 能够反 映无锡市 区水文 月, 特点是总量大 、 历时长 、 范围广 , 可 运河(
无 锡市地处 长江三 角洲 中部 , 江 的翻水站组 成 ,城市 防洪工程 的主要 变化 过 程 分 析
苏省 的东南部 , 北 枕长江 , 南 濒太湖 , 8 大水利枢 纽建 筑物通过城 市防洪工
从流量数 据上分析 , 2 0 0 7年以前 , 京
京杭大运河横贯其中 , 河 网交织 , 湖荡 程 的合理调度 ,可引太湖水或长江水 杭大运河无锡 段常年 以顺流 为主 ,遇台
际 变化 过 程 分析
1 . 雨水情情 况说 明 ( 1 ) 雨情 2 0 1 6年 6月 1 9日入梅 , 7 月2 0日出
晴不雨 , 会 导致 流域严重 的缺水 。 无锡市区地势低洼 ,一般地面高
从水位数据上分析 ,无锡站年平 梅 , 梅 雨期 3 2 d , 较 常年 多 6 d , 梅 雨量 偏
四 、 无 锡 城 市 防洪 工 程 运 行 对 无 锡
影 响全 流域 ; 8~9月 间 的台风暴 雨 , 情况的无锡水位站水位资料和洛社站 地 区水位的影响( 典型年分析 )
特点是 雨强 大 、 历 时短 、 范 围较小 , 易 流量资料进行分 析。
给流域造成局部洪涝灾害 。如汛期久 1 . 苏南运河( 无锡段 ) 沿岸水位年
保护管理 I i
无 锡 城 市 防 洪 工 程 对 运 东 片 大 包 围  ̄ l # l , , I l i l i l l l # l t i

铁山水库防洪改造工程方案

铁山水库防洪改造工程方案

铁山水库防洪改造工程方案一、水库概况铁山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座以供水、灌溉和防洪为主要功能的水库,总库容量为XXX万立方米。

水库的坝址位于无锡市境内,具体位置为XX县XX乡,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坝。

水库的流域面积为XXX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1.防洪能力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库的防洪能力正在逐渐落后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防洪隐患。

2.堤防老化:水库周边的堤防因年代久远,存在裂缝和变形等老化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和加固。

3.水库泄洪设施陈旧:水库的泄洪设施建设较早,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4.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水库周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需要综合治理。

三、改造方案1.提高库容:对水库进行扩建,提高库容,增加水库的调洪能力和安全储水能力。

2.整治河道:对水库周边的河道进行整治,清淤、疏浚,提高水库的进水和排水能力。

3.加固堤防:对水库周边的堤防进行加固,修复老化部位,确保堤防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4.更新泄洪设施:更新水库的泄洪设施,提高泄洪能力,确保水库在洪水期间的安全泄洪。

5.地质灾害治理:对水库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治理,减轻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6.生态修复:在改造工程完成后,对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

四、施工方案1.水库扩建:水库扩建工程将采用爆破、挖掘等技术,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爆破振动,确保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

2.河道整治:河道整治工程将采用清淤、疏浚等技术,确保河道的畅通,提高水库的进水和排水能力。

3.堤防加固:对堤防的加固工程将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加固土石坝等技术,确保堤防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4.泄洪设施更新:对泄洪设施的更新工程将采用新型泄洪闸门、泄洪管道等技术,提高泄洪能力,确保水库在洪水期间的安全泄洪。

5.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将采用护坡、挡土墙等技术,减轻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

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

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

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

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

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

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

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

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

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无锡市是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跨入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环境40优的行列;无锡已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无锡境内交通发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及存在问题第四条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滨太湖,境内地势低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成无锡市历来洪涝灾害频繁,解放以来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1954、1962、1983、1991、1999年等5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以1954、1991年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最大。

1991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70亿元,其中市区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5亿元。

第五条无锡市区现有的防洪体系是在历史留下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成16个重点圩子,40个排水片区,基本能抗御外河4.50米的洪水位。

第六条由于受水乡河道的分割,目前已建的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现有的防洪体系依赖于流域和区域性的水利环境,圩区小而分散,防洪堤线长,防洪墙对城市景观、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2、城市现有的防洪工程标准不高;3、堤防、建筑物险工险段多,渗漏严重;4、城区排水体系混乱,标准偏低;5、地面沉降造成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不断削弱;6、城区河道普遍淤积,造成排水断面减小,排水不畅,河道填塞,调蓄水面大量减少;7、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城市风貌和投资环境。

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第七条主要规划依据:1、《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防洪标准》(GB50201-94)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6、《城市排水规范》第八条规划原则: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调水,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在充分发挥已有工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部分调控骨干工程,因地制宜地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改善城市水环境。

规划尽量体现水利与水保结合、水利与航运结合、城市与农村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及与治太工程相结合的“五结合”指导思想。

遵循“战线缩短、调度灵活、工程可靠、留有余地和尽量利用原有工程”的防洪基本思路。

统盘考虑防洪安全、城市景观、古迹保护、交通航运、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定各方面的效益。

第九条规划范围:本次防洪规划的范围包括无锡市区及锡山市紧靠市区的部分低洼圩区。

第十条防洪标准:规划区以京杭运河为界分为二大部分,运河以东为城市繁华区,其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运河以西的人口、经济比较密集的山北北圩、山北南圩、盛岸联圩按200年一遇设防,其余圩区按50~100年一遇设防。

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水利计算第十一条设计暴雨:对无锡市现有水文资料分析表明,造成无锡市城市河道水位涨幅较大的暴雨一般为1~3天,采用频率分析法推求得,无锡市区200年一遇标准的1日暴雨为247.9mm,3日暴雨为342.6mm,7日暴雨为422.6mm。

设计暴雨的时间分配采用同频率法,选择1991年7月1日至7日为典型暴雨过程,最大1、3、7日雨量按同频率法缩放至设计雨量,7天设计暴雨过程按典型7天暴雨对应时间嵌入1991年典型暴雨过程,综合考虑前期降雨和后期降雨对区域河网水位的影响。

第十二条采用水文水力学模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位。

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无锡市遭遇200年一遇暴雨时,南门水位站处的水位为5.36米,利民桥处为5.29米,江尖5.38米,双河口5.40米;在规划工况条件下,无锡市遭遇200年一遇暴雨时,南门水位站处的水位为5.05米,利民桥处为4.97米,江尖5.12米,双河口5.18米。

第五章防洪除涝工程设施规划第十三条根据《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防洪标准大于100年一遇的堤防为一级堤防,确定堤防安全超高为1.0米,因此,无锡市中心城区的防洪堤防高程为:挡浪墙顶高程应不低于6.0米,土堤或土堤加护坡的堤顶高程为6.0~6.5米(可根据外河水面宽度及船行波高度作适当调整)。

运东片防洪工程方案优缺点比较表第十四条防洪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运西片:运西片大部分地势较高,圩区面积较少,且多为千亩以上大圩,故维持现有圩子布局,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圩区进行加高加固,达到各自的防洪标准;运东片:运东片因地势低洼而圩子密布,为达到按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规划提出了三个方案。

为论述方便,三个方案简称为:大包围方案、中包围方案、小包围方案。

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见上表(P6):从防洪安全、社会安定、城市景观、古迹保护、特大型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结合改善城市水环境等方面考虑,拟采用大包围方案。

第十五条防洪工程设施:运东片采用大包围方案,具体范围为:西起锡澄运河,向南沿京杭大运河北岸经江尖、仙蠡桥、庄桥闸(已移至运河东路)转至清扬路,并于利民桥附近穿越古运河,接着沿旺庄圩、红星联圩、三春联圩外围堤线经北张村至望虞河西控制之一的伯渎港控制处,再向北经宋公桥、许巷桥、张富桥、东陈巷至九里河控制处,又经钱家庄、阙家桥沿东亭大联圩至通津桥穿过北兴塘,向北沿分水高地至东北塘镇,再沿沪宁高速公路东侧北上沿严埭港东侧至锡北运河,沿锡北运河向西接锡澄运河,大包围保护面积为121平方公里。

运东片防洪体系包括:1、外围堤防68.5公里,其中:需建(加固)圩堤、挡浪墙的长度为37.5公里,自然分水高地31公里;2、河道口门控制建筑物27座,其中:船闸6座(其中2座已建),较大节制闸8座(其中2座已建),孔宽在6米以下的小型节制闸13座。

运西片防洪体系包括:对现有的盛岸联圩、山北北圩、山北南圩和梅圩、马圩、胡埭圩按各自的设防标准对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对堤防上的建筑物进行加固或改建。

第十六条排涝工程设施:运东片:除运东片内各小圩区现有直接排向外河的排涝泵站继续发挥排涝作用外,为确保大包围内的安全,需新增排涝流量300立方米每秒,排涝泵站分6处设置,并与防洪工程设施同址建设,具体位置为:古运河北(江尖站)30秒立米,古运河南(利民桥站)90秒立米,仙蠡桥站70秒立米,伯渎港站45秒立米,九里河站20秒立米,北兴塘(通津桥站)45秒立米。

运西片:山北北圩增设杨岸等排涝站共9.56秒立米;山北南圩增设三家村等排涝站共3.97秒立米;盛岸联圩增加排涝能力3.2秒立米。

第十七条运东大包围堤防总长68.5公里,其中自然分水高地31公里,需建圩堤、挡浪墙长度37.5公里,圩堤设计标准为:堤顶高程6.0~6.5米,顶宽4~5米,外坡1∶2,内坡1∶3,外坡高程4.5米以下设重力式挡土墙,内坡在高程4.0米处设5~10米宽平台;挡浪墙设计标准:挡浪墙高程4.5米或5米以下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以上为钢筋砼挡浪墙,墙顶高程6.0米。

第十八条运东片重点防汛工程:1、江尖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梁溪河北段与古运河交接的江尖处,工程包括30秒立米的翻水站1座,20米宽节制闸1座,16*190米船闸1座;2、仙蠡桥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梁溪河与大运河交接处的仙蠡桥内侧,包括70秒立米翻水站1座,20米节制闸1座;3、利民桥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古运河与新运河交接处的利民桥处,工程包括90秒立米的翻水站1座,20米宽节制闸1座,12*160米船闸1座;4、伯渎港翻水站工程:该工程位于望虞河控制线上的伯渎港控制工程处(船闸、节制闸已建),翻水站抽排流量45秒立米;5、九里河翻水站工程:该工程位于望虞河控制线上的九里河控制工程处(船闸、节制闸已建),翻水站抽排流量20秒立米;6、北兴塘控制工程:该工程位于北兴塘通津桥处,包括45秒立米翻水站1座,16米节制闸1座,16*190米船闸1座;7、严埭港控制工程:该工程位于向南延伸的白屈港四期河道与锡北运河交接处并座落于白屈港延伸河道严埭港上,工程包括10米节制闸1座,12*160米船闸1座;8、寺头港控制工程:该工程位于寺头港与锡北运河交接处的寺头港上,为1座10米节制闸;9、沿线河浜控制工程:为确保运东大包围全面封闭,除上述主要建筑物工程外,在与外河相通的13条小河浜上分别建6米孔径的节制闸,具体地点为:许溪河、后张婆桥、马夹里、中转站、宋公桥、许巷桥、张富桥、东陈巷、钱家庄、阙家桥、方巷、西北塘、庵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