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智深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结合事例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结合事例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出家当和尚,得名智深。

人如其名,他外在看起来粗鲁,内在却是一位智谋深远的人。

一、他是一位外在粗鲁的人。

其一他长的粗鲁,容貌丑恶,貌相凶顽,一双眼似贼一般,出家后的长相更是不符合和尚的标准,鹭鸶腿紧系脚絣(裹腿,缠在腿上的布条),蜘蛛肚牢栓衣钵。

嘴缝边攒千条断头铁线,胸脯上露出一带盖胆寒毛,生成食肉餐鱼脸,不是看经念佛人。

其二他动作行为粗鲁,如他听到金老汉两人没钱回东京,只得在酒楼里卖艺时,他问旁边的李忠和史进,看到李忠只摸出二两银子,他看了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后来又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一句话一个“丢”字便可以看出他的举止是非常粗鲁的。

又如他要一根禅杖,一口戒刀,直接便说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

再如镇关西欺负了金家父女,鲁智深看不过去,上门找到镇关西,三拳结束了他的性命。

“拳打镇关西”是《水浒》里非常精彩的一段描写,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先是一拳打在鼻子上,又一拳打在眼眶上,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镇关西就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打着痛快淋漓。

出了人命,鲁智深从此丢了提辖的官职,走上逃亡之路。

在金老汉后来的女婿赵员外的举荐下,他来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其三他言语粗鲁,如他大闹五台山时,两个门子不开门,他对着金刚骂:“你这个鸟大汉,不替俺敲门,却拿着拳头吓洒家。

”当看到还不开门时便在外面骂道:“直娘的秃驴们!不放洒家入寺时,山门外讨把火来,烧了这个鸟寺。

”等等事例,都可以看出鲁智深是外在形象不佳,力气大,个头大,长的差,言语还忒粗俗的大汉子。

有人说外在是内在的显现,内在如何,外在便会如何,但鲁智深并非如此,他细心,考虑事情非常周到深远,并且有智谋,是一位外刚内柔的人。

二、他是一位智谋深远的人。

鲁智深并不是鲁莽之人,而是机警过人,并心细如发。

在打镇关西前,他安排金氏父女早上早点离开,因为怕别人为难他,特地在天刚亮时就到达酒楼,确保他们离开,又担心小二为难,拿着一张凳子坐在门口两小时拦着出门口的路,不给小二通风报信,直到金氏两人离开不能够被追回时才去找镇关西算账,找到镇关西后,他先让镇关西切十斤瘦肉臊子,又切十斤肥肉臊子,消遣镇关西。

《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简析

《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简析

《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简析《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饱满而神采飞扬的古代侠义英雄人物形象,其中鲁智深是公认的最成功的一位,鲁智深粗鲁急躁、蛮横无礼,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正直勇敢、幽默智慧,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善良厚实、心胸朗达,他是“人性的极峰,也是对于人性的最高理想”。

标签:粗鲁;细心;善良;忠厚;阔达一、粗鲁急躁蛮横无礼鲁智深粗卤急躁,蛮横无礼的形象,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也表现在其语言上。

他和史进去喝酒,遇到史进以前的师父李忠,鲁智深便要拉着李忠一起去喝酒,李忠叫他们等一会儿,鲁智深便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然后却将看李忠卖音药的人,一推一交,把众人赶散,使李忠被迫与他们喝酒。

这里从语言和行为上都显出了他的卤莽性急的性格。

强请别人喝酒,却不觉得自己蛮横无礼。

又如“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鲁达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也从行动上和语言上表现了他的急躁的性格。

鲁智深虽然粗豪,但是也具有精细的特点。

金圣叹说他是:“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这一段话,是很切合《水浒传》中对鲁智深的描写的。

”二、粗中有细有勇有谋鲁智深如此性急粗犷之人,在旅店门口无所事事地坐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这真是太难为他了,此处的鲁智深可谓心细如发。

鲁智深之所以能够耐心坐四个小时,完全是因为他内心的责任感他一定要让金家父女安全离开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女子,他们可没有自己的好脚力,所以一坐就是四个小时。

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听说了金家的事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郑屠户,被劝住回家后“晚饭也不吃,就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天色微明”,他就早早地来替金家张罗。

前面的急躁与此时的耐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于此更显示其粗中有细的特点。

鲁智深的细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他在桃花村救了刘太公的女儿,用武力逼迫周通不得娶她为妻。

打周通之前,他心里便有个计较,怕把刘太公吓住,就不告诉他自已要打周通,架打完了,人也救了,他又考虑到周通、李忠与刘家近在咫尺,自己走了,一旦周通反悔刘家可真得又倒霉了。

论鲁智深的形象

论鲁智深的形象

浅析《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内容提要:鲁智深,原名鲁达,绰号花和尚。

原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为因好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而流亡江湖,后上梁山泊作了步军头领。

他相貌粗恶,性格粗卤而心地善良;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细,勇而有谋,性急如火,而又心细如发;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具有“救人须救彻”的禀性;慷慨大方,重义轻财;力大艺高而处事谨慎,胆大心细,很有主意;武功超群,建立了赫赫军功,但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不求富贵,淡泊名利。

是《水浒传》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鲁智深人物形象粗卤嫉恶如仇心细性急正文:一每读完一遍《水浒传》,我都会掩卷沉思。

这部名著不但使我了解了当时北宋晚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史实,而且还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读他们的事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好象自己已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而这众多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识有智勇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心怀“忠义”的山东小吏人称急时雨的宋江,命途多舛的青面兽杨志,鲁莽纯真对不公平社会充满仇恨怒火的黑旋风李逵等众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

但是,在众多人物形象中,我尤其欣赏的人物不是武松、宋江,也不是杨志、李逵,而是疾恶如仇、扶助弱小、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的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在渭州经略府任提辖官,他本应过着悠闲自得、舒适安逸的生活,为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金翠莲父女,而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从此走上了流亡江湖之路。

从出场先后来看,继九纹龙史进之后,是花和尚鲁智深。

以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发展逐渐完善的历史。

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是由于现实对他个人的迫害,而是恃强凌弱的统治集团横行霸道,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导致的结果。

鲁智深虽是“粗卤”之人,可由于他有一身好武艺,统治者还需要他来帮护。

他本来可以“逍遥自在”地做提辖官,然而,他却不能忍受他所生存的社会,对不合理的社会压迫他没有采取妥协的态度,而是采取了积极进攻的态度。

演讲稿谈鲁智深

演讲稿谈鲁智深

演讲稿谈鲁智深
鲁智深,字壮,号花和尚,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也是宋江的好朋友。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武艺高强,是梁山泊中的一员猛将。

鲁智深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今天,我就来谈谈鲁智深这个传奇人物。

首先,鲁智深是一个豪爽大义的英雄人物。

他性情豪放,豪爽大方,心胸宽广,不拘小节。

在《水浒传》中,他多次为民除害,为正义而战,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英雄。

他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为民除害,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其次,鲁智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朋友。

他和宋江、李逵等梁山好汉一样,是
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他们同甘共苦,共患难,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猛将。

鲁智深和宋江的交情更是深厚,可以说是知己好友。

在《水浒传》中,他们共同闯荡江湖,共同对抗奸邪,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最后,鲁智深是一个正直勇敢的英雄人物。

他性情直爽,不善做作,不善阿谀
奉承,是一个有勇有义的英雄。

在梁山好汉中,他是一个威武霸气的猛将,无论是对抗强敌,还是为民除害,他都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展现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气概。

总的来说,鲁智深是一个豪爽大义,有情有义,正直勇敢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
象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他的形象不仅在《水浒传》中深受读者喜爱,也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被多次引用,成为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一位不朽的英雄。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位英雄,传承他的精神,让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鲁智深力大无穷

鲁智深力大无穷

鲁智深力大无穷鲁智深,字灵均,是《水浒传》中的一名英雄角色。

他是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的第二位,是个体型庞大、力大无穷的人物。

本文将从他的形象描写、力大的传说、与其他英雄的关系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等方面对鲁智深进行论述。

一、形象描写鲁智深身材高大魁梧,肌肉发达,体魄异常强健。

他长着一张宽阔的脸庞,浓眉大眼,眼神锐利有带着一丝不羁之气。

他常年打猎、行军,皮肤健壮而黝黑,是个十分有男子气概的人。

二、力大的传说鲁智深以其惊人的力量而闻名。

据传说,他能够把一杯水紧握在手中,却不让一滴水溢出;他能够将一匹狂奔的野马纳入囊中。

这些传说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

三、与其他英雄的关系鲁智深虽然力大无穷,但他并非是一个孤独的英雄,他与其他英雄有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鲁智深与宋江关系密切。

宋江是梁山泊的领袖,也是鲁智深最为崇拜的人物。

两人情同兄弟,相互扶持,在梁山泊的斗争中一同并肩作战。

其次,鲁智深与其他梁山好汉关系紧密。

他与卢俊义、林冲等人结为兄弟,共同抱团取暖,互相支持。

他的力量无疑为梁山泊的战斗力量增加了许多,无论是对抗敌人还是反抗统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在故事中的作用鲁智深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首先,他是一位勇猛无比的战士。

他的力量给了梁山泊人民希望和勇气,成为了他们的重要支持。

他以勇猛的战斗姿态,为保卫和平、打击恶势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其次,他的形象塑造丰满了故事情节。

鲁智深以其与其他英雄的关系、从受伤到失去理智再到越狱的故事,以及为帮助恶人光明转化等情节,呈现了一个丰满而生动的形象。

最后,他的形象使得人们产生了巨人般的幻想。

他展现出的力量让人们觉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力量、有勇气,就能克服一切,追求自由和正义。

总结: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象以及与其他英雄的关系都丰满了整个故事情节。

他的力量让人们对正义和勇气产生了向往和思考。

他是无数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中国文学中不可磨灭的形象。

《水浒传》主人公鲁智深形象性格分析

《水浒传》主人公鲁智深形象性格分析

《水浒传》主人公鲁智深形象性格分析一、人物绰号:鲁达――鲁提辖(官名)――鲁智深(法号)――花和尚(因其背上有花绣);二、人物个性: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嫉恶如仇、杀富济贫、坚定勇敢,鲁莽直率、俠肝义胆、豁达明理。

三、精彩故事情节的概括:1.拳打镇关西起因:鲁提辖(鲁智深)在当和尚之前,和李忠、史进在酒楼中喝酒,听人啼哭,扰了酒兴,大怒,便问何事.一姓金父女道:有一个卖肉的叫镇关西(又叫郑大官人),强抢民女,又要挟钱财,想到苦楚,不忍痛心。

经过:鲁提辖听后,怒不可遏.便接济了金氏父女,第二天提着个哨棒到了镇关西家,先耍弄了他一番,之后大打出手.鲁提辖打了镇关西三拳,拳拳正中要害,三拳便使镇关西一命呜呼。

结果:之后因杀人,惹了大祸,便逃难,路遇金老汉,金老汉知恩图报,他女婿将鲁达送到五台山上当了和尚,因其脊背有花绣,被人称’花和尚’。

2.大闹桃花村起因:被从五台山赶走,方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路上经过桃花村经过:小霸王周通强抢刘太公女儿为妻,被鲁智深装新娘戏弄,后遇打虎将李忠,原来李忠和周通就是桃花山上两个山代王,两人将鲁智深带到山上,后来鲁智深觉得两人吝啬,便离开桃花山。

结果:趁他们下山打劫时,缚了小喽啰,抢了一点金银酒器,离开桃花山3.火烧瓦罐寺起因:离开桃花山往东京的路上,化缘遇到瓦罐寺经过:瓦罐寺寺众多被(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两人赶走,只留下几个老弱走不动的,后来鲁智深没打过他们两人,逃出去,遇上(九纹龙)史进在路上打劫,两人一起回了瓦罐寺杀了崔和丘,放火烧了瓦罐寺。

结果:放火烧了瓦罐寺,史进去投少华山,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4.倒拔垂杨柳起因:鲁智深为了替金氏父女出气三拳打死了郑屠后,弃职逃往他地。

经过:鲁智深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引起寺院其他和尚的不满,方丈知他将来必成正果,于是将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

鲁智深个人简介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鲁智深个人简介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鲁智深个人简介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鲁智深,字武松,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著名英雄人物。

以下是关于鲁智深的个人简介、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介绍:个人简介:鲁智深是江湖上一位身强力壮、勇猛凶猛的英雄好汉。

他原是河北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因误杀了嫂夫奕虎,被迫离家,以卖力农夫的身份在梁山泊草寇之中立下过显赫的功勋。

他以打虎为拿手绝活,身体力行,敢作敢为,有着极高的武艺和战斗能力。

人物形象:鲁智深是一个纯朴善良、勇猛果敢的人物形象。

他身材高大,膀阔腰圆,浓眉大眼,两臂如铁,憨直豪勇,行动敏捷。

在性格方面,他忠诚正直,讲义气,乐于助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他脾气暴躁,有时缺乏耐心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又敢作敢为,敢于面对困难和敌人。

他即使身处艰难困境,也能坚持不懈地奋战到底。

故事情节:鲁智深的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水浒传》中。

他在替嫂夫守店期间不慎将来偷袭他的奕虎打死,为了躲避罪责,他离开了家乡。

后来,他来到梁山泊,成为了宋江等人手下的好汉,立下了许多战功。

在梁山泊期间,他与吴用等人一起制定并执行了许多计策,帮助梁山泊的好汉们抵抗了官军的围剿。

在他的英勇战斗中,最著名的是他打败了恶虎,并且在梁山泊时多次单枪匹马闯入敌营,以一己之力战胜了多名敌人。

他的勇猛和战斗技巧使得他在梁山泊的好汉中独树一帜。

最后,他被朝廷招安,成为了护卫官员。

但是后来,他不满朝廷的待遇,因为一次误会而杀了方腊之子,被逼离开官职,并最终流落江湖,与江湖中的英雄好汉相伴。

他在《水浒传》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他与宋江等好汉在浔阳楼围杀方腊的人时,他牺牲了自己终结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和备受喜爱的角色之一,他的故事情节和英勇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

鲁智深人物分析

鲁智深人物分析

鲁智深人物分析鲁智深是中国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也是长篇小说中最具个性鲜明、形象深入人心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体格魁梧、神勇无敌的猛将,同时也是一个性格直爽、豪爽大方的豪杰。

本文将对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从外貌上看,鲁智深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猛将。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胸膛宽广,腰身粗壮,肌肉线条分明。

他的脸庞上有浓密的胡须,眉宇间透露着威严和英勇。

他的目光坚定有力,透露出一股不可征服的决心。

他的形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其他水浒英雄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是直爽豪爽。

他言语直率,豪情万丈,从不拐弯抹角。

他不喜欢玩弄文字游戏,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他不会在口头上同意别人的观点,却心怀古道热肠,积极维护正义和公平。

他义薄云天,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弱者。

他对朋友忠诚无比,在困难的时候总是出于朋友间的义气,毫不犹豫地为朋友拼死一搏。

再次,鲁智深的胆识和勇猛无比。

他在水泊梁山中能力卓越,无人能敌。

他肆无忌惮地与敌人战斗,不畏艰险,只为完成自己的使命。

他的勇气来自于他内心的正义感,他坚信自己是为了维护天下百姓的安宁而战斗的,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和英勇无敌的形象,使他成为文中最令人钦佩的角色之一。

最后,鲁智深的豪爽和善良使他在团结集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乐于助人,善良和蔼。

他敢于为正义和正道而战,但也能够对敌人的悲惨命运表达同情和怜悯。

他对朋友兄弟无私地付出,甘愿担下各种艰难险阻,以保护他人的利益。

他深受梁山好汉的尊敬和喜爱,成为水浒英雄中的一位灿烂明星。

鲁智深作为《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以他的身手、声望和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威猛、豪爽、直爽、忠诚、善良的形象。

他是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也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善良的人。

他与其他水浒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出了他的独特魅力。

鲁智深的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水浒英雄的共同特点,即在困境面前勇往直前,坚守正义,保护弱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智深形象的塑造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

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

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

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

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

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成功,他“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向前走”的英雄形象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他疾恶如仇、胆大细心、见义勇为、重情重义、率真善良的性格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说采用多种手法塑造形象。

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展示出人物性格的矛盾性;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白描以及独特的语言描写展示出人物高强的武艺和独特的个性;用紧张、生动、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推动情节,这些都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能。

下面对鲁智深形象作简要分析。

一、豁达坦荡、鲁莽却善良,显示了人物的真性情鲁智深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

他自己说“洒家是个粗人。

”市井中人言语行为难免粗俗。

他形骸放浪的形象可谓惊世骇俗,他的毛手毛脚,该出手时就出手为自己惹了不少是是非非。

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胸脯上露一带盖胆寒毛。

兵器野蛮使一根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

他的蛮劲和高强的武艺可见一斑。

他性情急躁很多时候事情没弄清就冲动还动辄就打,经常骂人。

这个时侯他已经在五台山剃度做了和尚,这是水浒中很特殊的一个和尚,也是为人们所喜爱的一个和尚。

相对于崇尚理性来说他的朴诚、坦率和善用权术,利用权术以达到自己个人目的的宋江形成鲜明的对比。

坦荡使鲁智深的人生充满光明,心里充满激情。

虽会为“鸡毛蒜皮的琐事”而烦心,也不会为钻营和捞权而累心。

在山寨中鲁智深从未为个人位子的提升而揪心,这样人生就会轻松许多,他的义务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他生命中多一份坦荡,就不会为杀死郑屠丢官亡命天涯而悲伤,也不会为无赖离开五台山所击垮。

豁达是鲁智深的一种风格、一种素养、一种行为方式。

鲁智深行事鲁莽,但心地却十分善良。

身绝技的鲁智深做不成提辖官人,不能为国家出力,也不能在五台山当和尚,只能在大相国寺里当个小小的菜头。

虽然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但对一身本领的他来说有着说不出的憋屈。

后面林冲所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的气!”也正是鲁智深真是心里的写照。

其实在拔掉这棵树的同时,鲁智深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了。

所以他相了一相,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若不把握人物的心理,倒显得他只有一身蛮力。

在塑造人物苦闷英雄形象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众泼皮的拜倒、衷心的赞叹)将鲁智深的性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将他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鲁智深教训泼皮,对他们宽容,和他们一起饮酒,给他们演武,还思量着安排还席。

无不显示着他人性的善良。

鲁智深一生嗜酒,文章塑造了一个酒肉和尚。

《水浒》的前十七回,只要有鲁智深其人,就一定会写他喝酒。

这也显示了他的那份豁达和真性情。

鲁智深喝酒那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他从不用杯盏,酒器小则碗,大则用桶。

特别是二次大闹五台山。

远远地见一个汉子卖酒赶下亭子来买酒不成就抢。

双手拿住匾担,只一脚,交裆踢着。

从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可见他下手之重。

从那汉子忍气吞声飞也似下山去的惊慌可见鲁智深的鲁莽形象。

在五台山两次大醉。

一次酒越涌上来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扇着两个膀子上山来。

头重脚轻,眼红面赤;前合后仰,东倒西歪。

踉踉跄跄睁起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第二次蘸着蒜泥吃狗肉,一连吃了十来碗又一桶酒。

前一次大醉,闹僧堂打倒门子。

二次大醉,打坏了金刚,坍了亭子,卷堂闹了选佛场,打伤众禅客。

一而再、再而三的喝酒,触犯寺规几度酒后滋事,最终被长老遣往东京大相国寺。

鲁智深嗜酒,酒量大,每次喝完喜欢闹事。

渭州城与史进、李忠喝酒,引出了拳打镇关西,搞的提辖做不成,只能去当和尚;桃花村冒充"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的说姻缘",赚的酒吃,结果大闹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大相国寺菜园与众泼皮痛饮,倒拔了垂杨柳,虽结识了林冲这个好兄弟,又因护送林冲,大闹了野猪林,搞的和尚也当不了,只得上山落草做山大王。

他一生嗜酒,但不酒后乱性,也不酒后误事。

在嗜酒这一性格上作者极尽夸张,饮酒器具大大碗或桶,数量多动则一桶或一二十碗。

虽然文章努力塑造喝酒闹事的莽撞形象,但美酒、英雄是孪生兄弟,尽情展示了人物的真性情。

二、豪爽耿直,有勇又有谋,体现了人物的多面性鲁智深率真,任意所为,他做事之前缺乏深思熟虑,意气用事,不记后果。

他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童心,也是善心。

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持,恶的,就去消灭。

他们是见义勇为,而不是反反复复的算计。

鲁智深当和尚之前曾是金略府上的提辖,可谓有身份的官差。

拿着朝廷的俸禄,衣食无忧。

威风凛凛,有人敬重。

酒肆老板对他点头哈腰,奉承有加,唯恐招呼不周。

郑屠低声下气,百般讨好。

鲁智深扶危救困,解救金氏做的很有条理。

可在惩治恶屠上,没有把握好尺度,殴打他人致死。

我想这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从他“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的寻思就可看出。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

当郑屠被打得要死时,鲁智深明知是救不活的了,却说是郑屠在装死。

他说这话,间接的告诉旁人,郑屠是打不过我时假装的,没什么大不了伤。

为自已快速离开现场赢得了时间,待郑屠家人报官抓人,鲁智深早已回住处收拾东西逃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一但意识到须吃官司,担心没人送饭,便虚张声势说对方诈死而一走了之。

这既表现了人物粗暴和勇气,也体现出人物粗中有细,精明有智谋的一面。

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具有“救人须救彻”的禀性置权势者的利益于不顾,为了正义,尽力去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鲁智深思想性格最鲜明的特点。

鲁智深原为渭州经略府的提辖,既无家小,又没产业,无牵无挂,又处于社会的下层,他对社会上的压迫和不平,怀有强烈的愤懑,他的思想性格和社会现实的冲突,使他主动向社会的不平发动进攻,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这是他反抗精神的高度概括。

鲁智深是行侠仗义的英雄,在酒楼上遇到金翠莲父女,听说金氏父女缺少盘缠慷慨解囊,并向他人转借。

听说镇关西欺侮这对父女亲自找上门去,只是为了同情,三拳打死了郑关西,显示了人物爱憎分明的的情感,给人有痛快淋漓之感。

当他逃到五台山做和尚时,萍水相逢了林冲,但痛恨高太尉对林冲的陷害,挺身而出,定要让高俅吃他三百禅杖,不计个人安危,大闹野猪林,最后和尚也做不成,上二龙山落了草。

在鲁智深的生活中,他的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细,勇而有谋,性急如火,而又心细如发;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具有“救人须救彻”的禀性;慷慨大方,重义轻财是人们公认的。

他的莽撞不仅体现在他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的语言上。

他请九纹龙史进的师傅李忠吃酒。

当李忠说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去时。

鲁达不耐烦了“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并骂道:“这厮们夹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

”最后让李忠被迫与他喝酒。

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听说了卖肉的郑屠欺侮金翠连便要去打死那厮。

穿着直裰,赤着脚,在佛殿后撒屎。

他是《水浒传》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个不吃斋,不念佛的出家人可亲可爱,对于参禅、打坐、诵经、念佛,清规戒律的和尚生活,他内心实在憋屈。

文章写他久静思动,信步行到半山亭,踱出山门外立地实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内心苦闷。

取银两下山打禅杖戒刀,第二次醉酒后在半山亭练拳脚都是写他为以后行侠仗义做准备。

两次醉酒是他苦闷心情的宣泄,从看到金刚,喝一声道:“你这厮张开大口,也来笑洒家”就能看出。

金刚笑他什么?笑他醉酒?显然不是。

是笑他堂堂的英雄豪杰蜗居寺院,没有作为。

一想到这些,他心里就难受。

借酒浇愁,醉酒在所难免。

他要发泄,所以他醉酒、打架、都泼皮、倒拔垂杨柳。

幸好这种生活时间不长,但这不成为人物的污点。

鲁智深从出场拳打镇关西直至浙江坐化退出舞台,从官到匪到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该出手时就出手,几起几落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总起来说,鲁智深相貌粗恶,性格粗卤而心地善良;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细,勇而有谋,性急如火,而又心细如发;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具有“救人须救彻”的禀性;慷慨大方,重义轻财;力大艺高而处事谨慎,武功超群,建立了不少功劳,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不求高官厚禄,淡泊名利,一身充满了正气,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人物。

四、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鲁智深具有丰富多面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塑造一样,他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展示出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他们的思想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也随着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水浒英雄走上反抗的道路,都是因为官逼民反,被“逼上梁山”,这是他们的共性,然而作者并不是“千人一面”地刻画体现这个共性,而是巧妙地运用不同的人物关系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塑造典型人物,描绘出每一个水浒英雄鲜明的个性,使人物各有其“出身”、各有其“面目”,各有其“性格”。

在水浒英雄群像中,鲁智深是如此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如此豪侠仗义,古道热肠,如此粗犷率直,率性而为,如此粗中有细,心有韬略,几乎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

同时,鲁智深作为水浒英雄中最富有正义感的一个,他的脚下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的土壤,在他身上可以照见不同阶层人们身影。

如果说他的豪侠仗义多为豪杰所具备的话,那么他面对邪恶勇往直前的精神却多是英雄的选择,而他所面临的险恶环境何尝不是封建社会广大人民所处的普遍现实鲁智深是梁山上著名的英雄,本是军官,本人是经略府提辖,待遇相当优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