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

2020/11/4
8
新ORS配方组成
配方 g/L
氯化钠 2.6 无水葡萄糖 13.5 氯化钾 1.5 柠檬酸钠 2.9
组分 mmol/L 钠 氯 葡萄糖 钾 柠檬酸
渗透压
75 65 75 20 10
245
2020/11/4
9
❖ 低渗ORS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 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
2020/11/4
10
❖ 补充锌剂有利于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 未来2-3月内的腹泻复发。
2020/11/4
11
诊断1
❖ 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根据家长和看护 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 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 做出诊断。
❖ 共识建议: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 <6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患儿能喝多少给 多少。
2020/11/4
19
❖ 2轻中度脱水
❖ 应用ORS
❖ 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 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辅导母亲给 患儿服用ORS
2020/11/4
27
预防
❖ 1注意饮食卫生 ❖ 2提倡母乳喂养 ❖ 3积极预防营养不良 ❖ 4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 5接种疫苗
2020/11/4
28
2020/11/4
16
诊断4
❖ 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 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 因
❖ 有条件尽量大便培养
2020/11/4
17
儿童腹泻病诊治共识

电镜下正常肠粘膜微绒毛 轮状病毒肠炎的微绒毛
肠毒素性肠炎发病机理——分泌性腹泻
肠毒素性肠炎(产毒性大肠杆菌)
细菌粘附在刷状缘 繁殖
产生
↓
↓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激活
↓
↓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
↓
三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 三磷酸鸟苷 环磷酸鸟苷
(ATP) (cAMP)
弯
曲
难
菌
辨
梭
杆
菌
真菌: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隐孢子虫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
病毒 小肠绒毛
↓
绒毛破坏
↓
双糖酶量、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
↓
双糖消化不全 钠转运吸收障碍
复制
小肠回吸收减少 ↓
糖脂肪吸收减少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 (NSP4) 分泌诱导剂
↓ 渗透压增加
(GTP)
(cGMP)
抑制钠离子、氯离子、水的吸收、促进氯离子分泌 ↓
大量水样泻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理——渗出性腹泻
细菌 直接侵入
小肠、结肠肠壁
充血、水肿、渗出 炎细胞浸润、溃疡形成
黏液脓血便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的发病机理
食物质、量不当
消化吸收障碍
积滞于上消化道,胃酸降低
细菌上移、繁殖
内源性感染
食物发酵、腐败
1:1液 1:1
(11.2%乳酸钠)
2:1液 2:1 3:1液 3:1
4配5:%1制液或45:10100液%m5lG0S0m:4l/5×500ml=400ml 100.%9%NNaCaCl:l1:/5×1/5050××500.09m%l==11000%mlx
儿童腹泻治疗共识资料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8期一•概述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 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
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 ORS( hypoosmolarity OR 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23年版)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
识(2023年版)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已成为最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之一,尤其在儿童中更加常见。
早期的诊断和预防是减轻病症、优化治疗和个体化药学的重要步骤。
因此,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针对儿童AAD的最新诊疗及预防方法。
诊断
1. AAD的诊断应基于儿童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且未出现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做出。
2. 对于轻度腹泻儿童,临床医生可以观察治疗。
对于中度腹泻儿童,建议口服补液盐。
对于重度腹泻儿童,应立即住院治疗。
3. 对于病情复杂且症状持续的儿童,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道病原学检测。
预防
1. 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不推荐原则性使用预防性益生菌或益生元以预防儿童AAD 的发生。
3. 鼓励适度增加有益菌群,可以通过饮食或制剂膳食补充。
4. 慎重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
结论
本专家共识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儿童AAD的最新建议,并提出了预防策略,旨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
需要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儿童AAD的发生率和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作者:单位:入站时间:2010-01-22 23:38:00通讯作者:陈洁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杭州 310003)一、概述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
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O 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首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郑军写在课前的话腹泻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推出第1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因此本课讲课的儿童腹泻病诊断、规范化治疗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腹泻是指大便中水分及大便次数异常增加,通常 24 小时之内 3 次以上。
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 10 亿人患腹泻,其中 5 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 8 .36 亿人次患腹泻,其中 5 岁以下儿童占 3 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 0 .7 次/人, 5 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1 .9 人。
世界卫生组织 1978 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 年正式实施, 1991 年推出第 1 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至今,腹泻病仍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也是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多年来口服补液疗法治疗急性腹泻获得了成功。
从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EF )将口服补液盐作为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疗法后,使 5 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死亡人数从 450 万下降到 180 万。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仍然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 WHO 和 UNIEF 已经公布了新修订的《腹泻临床管理推荐实施指南》,腹泻病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旨在大幅度降低腹泻儿童死亡数。
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转发)

口服补液盐的循证高度
被全球权威医学专刊
--《The Lancet》(中文译名:柳叶 刀)
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进展
口服补液盐的推出和运用 是当代最伟大的公共卫生 成就之一
WHO前总干事Gro Harlem Brundtland博士
ORS III补液及止泻作用机制
------ 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80
--
10
10
111
111
311mosm/ 311mosm/l l
2/3张
2/3张
低渗ORS 2.6g 2.9g -1.5g 13.5g
75 20 65 10
75 245mosm/l
1/2张
ORSⅢ治疗轻中度脱水与静脉补液
----同样有效、开始治疗更为迅 速!
73例中度脱水的病毒性腹泻患儿 ORT与IVF同样有效:4h时补液 成功率和住院率,ORT不逊于 IVF ORT开始治疗更为迅速 中度脱水,ORT更合适
ORSIII与标准ORS比较
---能减少粪便量,减少呕吐率,减少静脉补液率
--1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397例儿童急性腹泻患者,腹泻病程不足5天
--分组:接受低渗ORS或标准ORS的治疗
0%
-10%
-20%
-30%
静脉补液率
-40% -33%
粪便量 -20%
呕吐发生率 30%
荟萃分析结论: 13个试验:减少粪便量20% 6个试验:降低呕吐率30% 9个试验:减少静脉补液率33%
• Children who are able to receive oral rehydration therapy (ORT) should not be given IV fluids (I, A).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诊断困难与解决思路
症状非特异性
儿童AAD的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如普通腹泻、 病毒感染等,导致诊断困难。
实验室检测限制
目前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使得AAD的确 诊更加困难。
解决思路
结合患儿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 免不必要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减少肠道菌群紊乱的发生。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
医护人员和家长应加强手卫生 意识,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饮食调整
鼓励患儿多摄入富含益生菌和 益生元的食物,如酸奶、豆制 品等,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 衡。
增强免疫力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增
病史
近期有抗生素使用史,尤 其是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 用多种抗生素。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粪便常规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提 示肠道炎症。
粪便培养
可培养出致病菌,如艰难梭菌 等。
血液检查
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 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反应指标
。
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X线平片、超声等,可 辅助了解肠道病变情况。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AAD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停用相关抗生素、 补充益生菌等,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途径,向公 众普及AAD的相关知识,提高家 长和儿童对AAD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培训医务人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 识别和处理AAD的能力,确保患 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低渗ORS
“改良ORS”目的: 1、新配方在防治腹泻脱水方面至少与标准ORS同样有效, 2、能减少大便排出量:20-36%, 3、或有其他重要的临床效果:缩短腹泻病程、减少呕吐次数、
减少ORT失败。
Choice Study Group. randomized.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icacy and safety of a reduced osmolarity oral rehydration salts solu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watery diarrhoea. Pediatrcs.200l,107:613.
3
一、发表《共识》目的
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
改善,但仍属发展中国家,
1988年由卫生部防疫司组织21省市入户调查,采用8月调查一 天,所得结果推算全年的方法。估计我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患腹 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98亿人次,平均为每年2.5次/人。
解读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 叶礼燕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
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讨
论,制订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将在《中华儿
科杂志》 第6期发表。
2
一、发表《共识》目的
1、腹泻病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 :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仍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
15
一、发表《共识》目的
共识强调:
1、尽早口服补液,推荐应用新ORS配方(即WHO 低渗ORS),
2、补锌治疗, 3、继续合理喂养(包括提倡母乳喂养), 4、合理用药。
2003年推荐的
16
二、低渗ORS
标准口服补液盐(标准ORS)由WHO推荐,1971年首次应用。用 ORS治疗急性腹泻脱水被认为是20世纪腹泻研究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 发展。到目前为止,该配方在世界范围内用于防治腹泻脱水,不论腹 泻病因及年龄。证明是有效的且无明显不良作用。
20
二、低渗ORS
研究表明,钠浓度在60mmol/L左右,糖浓度在50~ 100mmol/L 之间对于水的吸收比较合适。
同时腹泻病因不同,大便中钠丢失情况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 霍乱患儿大便钠丢失为101mmol/L左右,非霍乱腹泻为56mmol/L 左右,
标准ORS中钠浓度为90mmol/L,因此适合治疗霍乱,而钠50~ 60mmol/L的ORS液治疗非霍乱性腹泻似乎更合理。
13
一、发表《共识》目的
指南主要强调: 1、口服补液,并推荐使用 “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 ORS配方, 2、所有腹泻患儿要及早补充锌。
14
一、发表《共识》目的
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讨论,制订《儿 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
因,据WHO近年统计,该年龄组每年发病数约1.5亿人次,死亡数约 150-250万。
Duggan C, Fontaine O, Pierce NF, et al. Scientific Rationale for a Change in the Composition of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4, 291:2628–31.
The MOST. Diarrhoea Treatment Guidelines Including new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ORS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Clinic-Based Healthcare Workers ,2005
10
一、发表《共识》目的
3、推广近年腹泻病治疗两项重要的成果 介绍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 荐指南》
11
一、发表《共识》目的
(1)近年腹泻病治疗的的两项重要成果为: ①“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S)配方:将钠浓度降到
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 245mmol/L, 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 的腹泻复发。
23
二、低渗ORS
2001年在New York (USA)举行的咨询技术会议上评论了相关的研究。 认为WHO和UNICEF推荐用低渗ORS (reduced osmolarity ORS) (sodium concentration to 75 mmol/L, glucose concentration to 75 mmol/L ,total osmolarity to 245 mOsm/L.)治疗急性非霍乱腹泻 患儿,是有效和安全的。
28
二、低渗ORS
总渗透压(包括葡萄糖)须在200–310 mmol/l范围内,
17
二、低渗ORS
急性腹泻脱水患儿90%可用口服补液, 其纠正脱水的成功率可达95%。 由于ORS的应用,到1990s估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减少100万与腹泻 相关死亡。 我国于1981年在国家卫生部倡导下开始推广应用。
18
二、低渗ORS
标准ORS虽然对急性腹泻脱水的纠正有很高的疗效,但不能减少: 1、腹泻的粪便排出量、 2、腹泻次数 3、腹泻持续时间。
6
一、发表《共识》目的
近年关于省的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
河南省(2006年10月~2007年9月)
总
农村
二周发病率:
1.77% 2.21%
年发病率(次/人) : 0.46
0.57
广西省(2007年8月和12月)
二周发病率
1.04%,
年发病率(推算)0.2887次/人。
死亡率 均为0。
城市 0.70% 0.18
25
二、低渗ORS
在补液治疗24小时后平均血钠浓度:低张ORS组明显低于标准 ORS组。低张ORS组未出现低钠血症或使原有的低钠血症加重。
尿量:两组相近 说明低张ORS不但疗效好,而且安全,对急性非霍乱腹泻患儿补 液有益。
26
二、低渗ORS
其他研究(osmolarity 210-268 mmol/L, sodium 50-75 mmol/L) 显示大 便排出量减少20%,呕吐减少30%。
WHO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And Development. Reduced osmolarity 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 formulation – Report from a meeting of experts jointly organized by UNICEF and WHO. UNICEF House, New York, USA, 18 July 2001. WHO/CAH/01.22
19
二、低渗ORS
现有葡萄糖浓度仅能有效地促进ORS溶液中水和钠的吸收,而分 泌至小肠中的水和盐则不能有效重吸收,因此,用标准ORS仅能纠 正患儿脱水症状,而基本不能减少大便量和次数。
血清钠浓度增高,增加口渴,导致摄入更多ORS液,使大便量增 多,病程延长。
虽然大量实验证明,标准ORS极少引起高钠血症。即使有,也无 临床意义, 但该溶液钠的浓度和总渗透压仍为争议的主题。
21
二、低渗ORS
近20年进行了许多“改良ORS”(“improved” ORS)的研究。其目的: 1、新配方防治腹泻脱水至少与标准ORS同样有效, 2、能减少大便排出量, 3、或其他重要的临床效果。
22
二、低渗ORS
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减少液体中钠和葡萄糖浓度、降低ORS 溶液的渗透压以避免高张液体的不良作用 。
冉陆.河南省腹泻病流行病学和病原谱研究 林玫.广西腹泻发病及疾病负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腹泻病高峰会,2008,中国.长沙
7
一、发表《共识》目的
2、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的问题: WHO 1978年 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 1980年正式实施, 1991年《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ed1, 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ORS和ORT的应用,对减少腹泻儿童 的死亡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
12
一、发表《共识》目的
(2) 介绍《腹泻治疗指南》
为了完善腹泻病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 数,WHO、UNICEF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在 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治疗指南》 。
Diarrhoea Treatment Guidelines Including new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ORS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Clinic-Based Healthcare Workers 。
WHO/unicef/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USAID .Implementing the New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Diarrhoea Guidelines for Policy Makers and Programme Managers 2006
4
一、发表《共识》目的
1986年我国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每月三天调查法 农村:七省卫生示范县 城市: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