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上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上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________,勤勉工作,当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为了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小李一个月来________,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________,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少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A . 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夙夜在公B . 夙夜在公夙兴夜寐宵衣旰食C . 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夙兴夜寐D . 夙夜在公宵衣旰食夙兴夜寐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 .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
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 . 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盲女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________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新的空气和闪耀着金光的寺庙。
(2)辖区发生一起一男子持刀挟持一名妇女案,该男子不听劝阻,反而挥刀砍向群众。
群众将这一情况告知当地政府,有关领导却________。
(3)在这次元旦文艺会演晚会上,我们班同学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新雷雨》,扮演周朴园的那位同学演得________,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2017-2018内蒙古包头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2017-2018内蒙古包头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新人文主义——儒学未来发展的一条可能路径王正儒家对人、对社群、对自然、对精神的理解,与西方不同。
中国思想是在一种“存有的连续”中去思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关系,而西方则是以各个分解的逻辑或定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在这样一种差别下,基于儒家思想的新人文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基础和实践方向。
儒家认为个人不是个体性的存在,因此儒家根本反对西方近代以来原子主义式的对人的理解。
儒家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盼与他人共同在一起的伦理情境中,所以儒家特别重视人伦观念。
孔子就曾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人应当按照人伦规定来生活,任何试图逃离人伦之外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讲都是有问题的。
对于社群,儒家认可独立社群的独立存在意义,但儒家并不认为各个社群之间是一种绝对不同或者完全隔离甚至处于冲突的状态,而是将各个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看作相互关联着的社群,并认为由这些社群共同构成了一个最大的社群——整体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而这个最大社群的和睦正是它的共同善。
由此可知,儒家认为每个小社群之间不应当是冲突对立的,而是应当基于对大社群和谐的认同而处于和睦的状态。
儒家认为自然虽然有其独立客观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讲,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不是外在于自然的,因此自然在一定意义上也内在于人的存在中。
也正因如此,人虽然有其特殊于其他物种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高于自然,而恰恰是自然赋予了人这种独特性,所以人应当在一定的不伤害自然的范围内去实现自己的独特性。
当这种独特性和自然恰到好处地共同实现的时候,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了。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网考)考试试卷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网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芒市期中)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
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
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具体说来,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政治学说,关注血缘传承,看重礼仪祖制,守护家族利益,理论上归结到以社稷为本位,反映着当时仍居统治地位的世袭贵族阶层的思想理念。
稍迟诞生的墨家学说,反映着当时社会众多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理论上以下层民众为本位。
法家学说代表着正在成长中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进一步打造出了为权势君主个人服务的政治思想体系,理论上以权势君主为本位。
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尊崇祖宗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的灵魂保持某种敬畏。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习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包头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集合,,则()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意,集合,则,故选A.2. 设复数满足,则()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复数满足,则,所以,故选B.3. 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A. B. C. D.【答案】C【解析】由函数,令,解得,即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故选C.4. 已知向量,.若与平行,则()A. B. C. D.【答案】D【解析】由向量,,则,因为向量与平行,则,解得,故选D.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又直线是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所以,所以,故选C.6. 若,且,则的最小值为()A. B. C. D.【答案】D【解析】由题意,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可化为,由图可知,当直线过点时,得到目标函数的最小值,由,解得,则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故选D.7. 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根据给定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左侧是一个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腰长为,侧棱长为的直三棱柱,右侧为一个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腰长为,高为的三棱锥,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C.8. 已知函数,则错误..的是()A. 在单调递增B. 在单调递减C.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D. 的图象关于点对称【答案】D【解析】由函数,可得函数满足,解得,又函数,设,其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且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故选D.9. 某学生食堂规定,每份午餐可以在三种热菜中任选两种,则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热菜相同的概率为()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甲同学选的两种热菜有种,两同学选的两种热菜有种,所以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热菜共有种,其中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热菜相同共有种情况,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热菜相同的概率为,故选B.10.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则输出的()A. B. C. D.【答案】B【解析】模拟执行程序,可得,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此时不满足条件,退出循环,输出的值,故选B.点睛:算法时新课程的新增加的内容,也必然是新高考的一个热点,应高度重视,程序填空与选择是重要的考查和命题方式,这种试题考查的重点有:①条件分支结构;②循环结构的添加循环条件;③变量的赋值;④变量的输出等,其中前两点是考试的重点,此种题型的易忽略点是:不能准确理解流程图的含义而导致错误.11. 现有张牌(1)、(2)、(3)、(4),每张牌的一面都写上一个数字,另一面都写上一个英文字母。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全然,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日子诗意的美化,对安土乐居降叶归根的期盼,无别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乾坤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别为。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诗抒情言志别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通于中国人的日子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制造及精神境地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进展,易学的简易变易别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动身点。
秦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别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妨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别同时期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传统文化是传而统之的文化,流传长久讲明其有着历史合理性和时代习惯性,在精神领域占统治地位,讲明其理论形式的完善与精巧,植根传统文化的中华美学精神别仅与意识形态的显性结构相合,也渗透到民族心理的潜意识层面,是集体无意识的共同倾向。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也许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日子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日子。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第一次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C.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领先,其余各线城市依次降低的结论。
D.只要政府、媒体和家庭个人群策群力,保驾护航,就能使传统节日融入当代社会,使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③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北京市举行了一系列文化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举办了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共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改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
4பைடு நூலகம்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
秦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传统文化是传而统之的文化,流传长久说明其有着历史合理性和时代适应性,在精神领域占统治地位,说明其理论形式的完善与精致,植根传统文化的中华美学精神不仅与意识形态的显性结构相合,也渗透到民族心理的潜意识层面,是集体无意识的共同倾向。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摘编自杨岚《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为外化形式的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
B.决定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的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C.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特定不变的精神气质,这鄭影响到了各朝代审美情趣的不同。
D.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得到了内在沟通,从对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的品味中可以形成古典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观点后,重点论述了美学精神与生活态度、美学精神与传统文化、雅俗关系与日常生活等几个问题。
B.第二段以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及士人、僧道的关注点为立论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典美学构成的基础。
C.文章用各朝代审美情趣的不同特点,论述了审美趣味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观点。
D.围绕中国古典美学,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其形成的基础及发展和表现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具有中国人特点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就没有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B.如果没有先秦时期开放性的百家争鸣局面,就很难形成中国的多元思想。
C.因为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传统文化,所以它能够在中国流传长久并拥有统治地位。
D.虽然古今生活中日用品等实用艺术和体现文人雅趣的工艺美术未能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门董桥(1)“门”是人们日常生活里最恐怖的威胁。
开着的门,是陷阱;紧关着的门,是绝望的面具。
无论是铁门、木门、蓬门、朱门,高高的门和低低的门,厚的门和薄的门,卧室的门、厕所的门,无不象征一种不可告人的故事。
中国人有所谓的“门人”或“门生”之称,更是树朋党立门户的前奏曲。
《宋书》说徐湛的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子,每次出入行游,“涂巷盈满”,这使人想到时下文坛林林总总的帮派,各创惊人之语,然后当街谩骂,然后执笔上阵,然后各揭隐私,然后非置仇人于死地而不休。
这都是“门”的罪过。
(2)人间还有许多不同类人的脸:商贾的脸,乞丐的脸,富孀的脸,绅士的脸,作家的脸,娼妓的脸,义士的脸,大官的脸和小白脸……但是,天下最不讨人喜欢的脸,是“门吏”的脸。
“门吏”者,守门之吏也,或私家所用之阍人也,或门下办事之人也。
这些人寄身在人家的门下,还要作威作福,吆喝异己。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时候,门吏固然不可一世;一旦权势已去,门可罗雀,门吏也就卷席他往,另寻门户。
这一生从一扇“门”辗转到另一扇“门”,既不能摇身一变而为“门神”,寿终正寝的时候,可能连“门”边儿都不曾摸到,一辈子是“门外汉”。
(3)我们现在“朝九晚五”,营营役役,猎食终日,晚上还要兼职补贴,宁愿冷落娇妻、不顾儿女,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光耀“门”楣。
因为“门”是面子,只要“门庭”漂漂亮亮,自己面黄骨瘦,也在所不惜!至于莘莘学子,废寝忘食,甘做混蛋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不外是为了迎合《颜氏家训》里所谓的“笃学修订,不坠门风”。
(4)现在世界大乱,许多人口口声声在高谈追求世界和平之“法门”。
其行虽愚,其情可悯。
其实,只要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门都给劈掉了,世界和平的日子自然接踵而来了。
一切流血斗争,深仇大恨,都因于阶级权利的不平衡。
而“门”是打破这个阶级悬殊的阻力:小自住家门上的“外窥孔”,大至象征国门的机场海关的入境登记处,都是属于变相的“门罗主义”。
(5)日常生活里,我们受“门”之“累”,几不可胜数!夫妻吵架,妻子把门砰然关上,大丈夫只好冤沉大海,睡在客厅,不得其门而入。
上司老板关起门来密谈,小的在门外忐忑不安,等到门开了,上司可能宣布请你“另谋高就”;一声拜拜,砰然关门。
此外,妻子在手术是生产,丈夫关在门外踱方步,此时此际,那扇白色的门,是最“他妈的”门。
此外,关起门之后,叱咤风云的名流可以调戏闺女;名满天下的文豪可以变成文抄公;长袖善舞的商人可以诱良为娼;门当户对的情侣可以玩火。
这时“门”的好处。
(6)天下还有“伟大”的“门”——那是“门庇”“门荫”“门功”之类的门。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云:“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
这是托祖父之功而得官也。
还有“石阶藉门荫,屡登崇显”,现代人所谓藉“人事关系”而升官发财,而鸡犬升天者,泰半是托伟人的“门”之福。
但是,人间最伟大的“门”,大概只有主理人体新陈代谢作用的那一“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指明“门”的各种类型,既突出其日常生活的特征,也点明了它所具有的“最恐怖的威胁”的性质,让人对“门”有了更深的认识。
B.作者在谈到“门吏”时,先用不同类人的脸引入,然后笔锋一转,谈到“门吏”的脸。
这种手法把“门”和“脸”联系到一起,启人深思。
C.在表现手法上,文章还用了反语。
比如对我们所受“门”之“累”,在列举种种“累”后,却说“这是‘门’的好处”。
D.文章结尾说“人间最伟大的‘门’,大概只有主理人体新陈代谢作用的那一‘门’”,语言大俗,这也体现了董桥散文的一贯文风。
^5.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文中的“门”有哪些含义。
(5分)6.董桥的散文驳杂而有内涵,宽度、深度兼具,读来发人深思。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新东方、学而思等都已经开始在线教育。
新东方在线CEO孙畅介绍说,2013年新东方在线营收在2亿左右,而新东方线上线下整体上的营收高达60 亿以上,“在线教育的贡献只占到了3%左右,还是很低。
”在美国,《纽约时报》作者帕帕诺将2012年称为 MOOC 之年,他将MOOC 定义为一场汹涌而至的学习革命。
在吸引众多用户之后,风险投资者也随后而至。
网络教育培训服务商LyndA.公开课平台CourserA.先后获得了1.03亿美元以及6500万美元的投资。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线教育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能够帮助老师完善教学配置和教学内容。
在线教育的特点就是广种薄收,教学成本非常低,因此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和资源的介入,促进教学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材料二: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传输渠道搭建基本完成,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驱动互联网教育加速升级。
专家认为,我国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网络化的高效连接,在线教育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并且始终处于投资“风口”。
在线教育也将推动教育向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
据《2017年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2016年到2017年,BRT投资的教育项目很多,如腾讯投资了VIPKID.新东方在线等,百度投资了作业盒子、极智批改等,阿里巴巴投资了超级讲师。
“今年,在线教育融资继续大幅增加,语言培训、K12等领域更为热门,尤其是在线外教领域出现了以VIPKID获得2亿美元D轮融资为代表的教育行业历史最高单笔融资金额。
”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说。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5万亿美元。
其中,1万亿美元是课外教育市场,4万亿美元是课内教育市场。
在课外教育市场中,约20%是少儿英语,也就是2000亿美元的市场。
其中,中国市场会占到150亿美元。
(摘编自黄鑫《在线教育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材料二:“今年是人AI+教育元年。
”在聚集了在线教育行业半壁江山的GET大会现场,几乎所有的演讲嘉宾都提到AI(人工智能)以及技术对自家平台和行业的驱动。
老师讲课时别着的麦克风,学生答题时特制的电子板,跟外教学英语时保证画面清晰流畅的直播系统……在线教育跟AI从未变得如此亲密。
以作业帮、学霸君、小猿搜题、阿凡题等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公司正在将AI+教育的故事讲给资本市场听,通过语音或者图像识别技术,解放学生和家长。
30互动已经应用到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故事书变成3D游戏,是早教班占领孩子注意力的秘密武器。
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网络、大数据采集分析的个性化学习体系正在成为英语教育机构的核心卖点,以此来实现定制学习,来满足“千人千面”的教学需求。
“少儿编程”也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新课程,AI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
Makelock发布了全球首款普及型编程机器人“程小奔”和编程软件mBlock5.致力于让孩子们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编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