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课程工作坊(中级)纪实
心理咨询师入门技术叙事疗法

参加李明博士叙事疗法工作坊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叙事倾听练习方法,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是必备的技术,都可以来学习下:
叙事疗法的倾听练习方法:
1、3、4个人一组,围成一圈。
每次选一个人做“讲述者”,其他人做见证人。
2、讲述者:按顺序讲述一段小时候的经历(小故事或者轶事),从这段经历中你活的了:力量、胆魄/或鼓舞。
讲述一段关于以下内容的经历:你的根基,原生家庭和/或文化。
请尽量详细讲述这些经历。
注意事项:尽量讲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要讲自己的隐私。
另外见证人在听的时候不要说话,认真倾听。
3、见证人(独立做):在讲述者讲述他的经历的时候,写下那些让你产生共鸣的词语或者句子(不要写逐字记录)。
记录那些在你看来特别关键,特别有意义,能打动你的词语、句子或比喻。
4、完成前面一轮练习,就进入下一轮练习。
在第二个环节中,所有的回应者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句子读给讲述者听。
5、两个环节都结束之后,我们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你们感觉如何?
讲述的感觉如何?
见证人倾听的感受如何?
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去倾听讲述者的话有什么感觉?
这种倾听和别的治疗性倾听有什么不同?对讲述者而言有什么不同?对倾听者而言呢?
通过大家的反思你学到什么?
各位可以互相分享下,听了讲述者的故事后,哪些经历和自己曾经相同,哪些很值得学习。
然后扮演讲述者。
这样可以锻炼自己很好的倾听。
叙事疗法是一门很深奥的技术,不是几天内就能学到的。
所以大家都要不断练习才行,这些方法都是听李明老师课程总结出来的,想要学习的老师,可以联系京师博仁李明叙事疗法工作坊。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一本由迈克尔·怀特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一):对“智慧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工作坊的启示三个环节:1.天气报告:积极动机的激发与唤醒2.沙盘排列:排列学生、我、课程、课堂的关系,呈现张力与矛盾,特别是激发个体的被卷入感——“神入”,身心灵的全方位体验与觉察。
3.三人小组讲述教学的故事:我——我的老师,我——我的学生。
第三个讲故事环节:要求聆听者与复述者:(1)焦点放在表达的准确性上。
他人的故事,什么唤起了你的注意,什么引发了你的想象力,指出具体他人的用词或特定的情感,不能泛泛地说。
(2)焦点放在意象上。
描述你在倾听他人时,脑海里浮现的什么意象。
(3)焦点放在个人共鸣上。
对他人表达中那些部分如何触动了你的自己经历的情感。
(4)焦点放在触动上。
你所受到的触动和体验,把你的思想带到了哪里,如:你自己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工作生活的理解,或者使你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什么不同的理解,对自己的教育困惑或课堂人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行为选择。
切忌去表扬批评讲述者。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二):要点整理!作为一名治疗师,要保持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态度。
1.外化对话来访者认为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源于他们内在品性的问题,或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问题。
外化对话的技术是将通过对问题对象化而改变这种内化的理解。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内化理解的思维习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咨询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就是问题本身,他能做的就很少,因为每一个行为都意味着自我破坏。
将自我和问题间划清界限,改变这种关系的可能才会出现。
2.改写对话+凸显特殊事件的对话改写对话帮助人们察觉曾被忽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或经过。
这些特殊事件可能与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不搭”,因此没有被注意或被赋予意义。
叙事疗法第六讲第一节

叙事疗法第六讲第一节好,大家晚上好。
今天又到了我们那个微课的时间了。
今天我们该讲叙事取向对话中起到疗愈与持续作用的第二个技术——见证技术。
我们上一讲,讲了第一个技术是重塑对话技术,今天的要讲见证技术。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总是听到迈克怀特的名字,很少提起叙事疗法的另外一个创始人大卫艾普斯顿的名字。
那么今天要讲述的内容就和他有关了,我们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也已经知道了,其实从人类学的角度呢研究仪式和治疗的关系,也是叙事治疗的基本思路之一。
大卫艾普斯顿是新西兰,澳克兰德家庭治疗中心的副主任。
他最初所受的训练也是人类学方面的,这个经历对他后来提出叙事疗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要就是有两个突出的表现:第一个就是他非常重视仪式的治疗作用。
第二个他强调文化对信念与成见的重要影响。
这个成见就是成功的成,偏见的见。
他强调文化对信念与成见的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在叙事疗法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阶段是大卫艾普斯顿提出了叙事的隐喻。
之所以提出去叙事隐喻,他可能是受了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的一些影响,贝特森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说地图不是疆土。
他看到人们生活过程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诠释,人的生活总是与意义相伴的。
我记得是尼采还是谁说过一句话:没有意义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如果说人生经历本身是疆土的话,那么人对其生活的讲述已经是地图了,地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毕竟与疆土是不同的。
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所面对的只能是来访者的讲述。
也就是说他们所描绘的生活地图。
他们在绘制这个地图的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加入了自己的诠释。
所以我们也不可以认为他们的讲述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这个道理。
那我们学习叙事疗法一定要知道叙事疗法的创始人是谁:是两个人澳大利亚的迈克怀特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
仪式的作用其实也是叙事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当我们的生活故事发生重要的改变的时候呢?那么作为这个生活当中的主角的我们呢,总是希望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能够见证这种改变。
叙事疗法见证技术

叙事疗法见证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叙事疗法见证技术是一种通过故事讲述和分享来帮助个人化解心理困扰的治疗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让个体在一段安全的环境中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通过建立新的故事来促进情感的治愈。
叙事疗法见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他们的经历、情感和信念。
在这种技术中,治疗师会引导个体将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让他们聆听自己的声音,观察自己的情绪,并与治疗师及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和交流。
在叙事疗法见证技术中,个体被鼓励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建立自己独特的故事。
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叙事疗法见证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建立安全的环境。
在叙事疗法见证技术中,治疗师会创造一个安全、亲密和支持的环境,让个体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情感。
2. 引导个体讲述自己的故事。
治疗师会在一段时间内引导个体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他们回顾自己的经历、情感和行为,并找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3. 分享和交流。
个体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后,会与治疗师和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反馈。
4. 建立新的故事。
在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后,治疗师会帮助个体建立新的故事,以促进情感的治愈和个人成长。
叙事疗法见证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通过叙事疗法见证技术,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篇示例:叙事疗法见证技术源于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是一种综合了古代叙事传统和现代心理疗法原理的治疗方法。
“见证”一词意味着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作为倾听者和陪伴者,陪同客户一起探索其痛苦与问题的根源,并协助客户表达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
而“技术”则指的是治疗师通过一系列技能和方法,帮助客户有效地梳理和重塑自己的故事。
叙事疗法工作坊学习记录

3。与其说叙事是一种疗法、技术,倒不说是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哲学观。
4。不仅要讲叙事,更要活在叙事,真正做到身心合一,言行一致。
5。叙事认为语言不仅能传达信息,更能带来力量。
6。没有受害者一说,只有"生存者"。
7。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案主积极的一面,哪怕你想当然地认为是负面的内容和事情,如案主说到焦虑有9分,而且是压了自己十几年,此时的反馈不是同情、可怜或其他,而是肯定,"我知道这么大的焦虑和您共同生存了十几年,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换成是我早就趴下了,我很好奇您是怎么照顾自己到现在的"
25。解构: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主流文化所捆绑,有时有自己个人需求也是生命中能尝试被接纳的重要内容。通过解构,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26。每个人的声音都要被听到,自己的生命故事,不需要别人认同,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都有独一无二的力量。
27。操作叙事疗法时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地运用总结性暂停,让对方谈"现在谈到这边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确认一下对方想谈的方向,因为很多时候,谈了一段时间,有很多点可以往下深谈,但不知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时可运用总结性暂停了解当事人的意愿或自己根据他的回答综合判断。
23。问话功:邀请人们去丰厚不被听到的特殊意义和故事,进而逐步和较期待的自我认同接近。有两种方式:
(1)收集资料式问话,如用奇迹化问题问出对方的渴望,表达方式如"今天晚上回去睡着了,半夜你睡得正香时,有个仙女在你的床头挥了一下仙女棒,然后奇迹发生了,你希望醒来后是什么样子的?"(2)影响式问话:问话的背后有其哲学观、脉络、思考及动机,希望可以带来影响。
打开一扇门 探究一个新世界--叙事疗法工作坊有感

打开一扇门,探究一个新世界——“叙事疗法工作坊”学习有感李春江今年五月份,我通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但总感觉距离胜任心理咨询还存在很大差距。
六月份从网络上看到了京师博仁的课程安排,当我读到李明博士“叙事疗法工作坊”的招生简章时,我被其中的“一扇门——打开它,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所吸引,于是开始了我的叙事疗法学习历程。
我找到了曾立芳老师翻译的【英】Martin Payne的著作《叙事疗法》进行研读,起初我对后现代主义并不了解,但书中提到的“许多治疗师承袭创立心理学理论的专家们所认为的这门学问的‘科学性’,假设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新手治疗师可以铭记客观、专家导向的理论知识,学习评量动机的来源,发掘压力源,分析关系中的情绪和心理机制,理清隐藏在来访者问题背后的真相。
但后现代观点假设,人们通过叙说具体表达个人对于日常生活及生命的理解,向他人及自己叙说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知识——即使这些故事只呈现了生活复杂多元面貌的局部……”,还有“后现代主义并不是要摧毁某种理念或采取某种道德立场,它只是提出‘为什么’的质疑。
所求得的答案可能重复现代主义理念,并在些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重新思考、检核、拆解、测试。
此即‘解构’的意义:详细检核,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以一种好奇的探究之心看待假设和理念……”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同时了解到“单薄的故事”、“命名”、“外化”、“重新入会”、“局外人见证”等一系列概念新的运用,很新奇,引导我去深入的探究。
7月18日-20日我参加了第四期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培训,李明博士诙谐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分析,加上每个环节的模拟实践及有针对性实践分析,让我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对叙事疗法的实践地图有了粗浅的认识。
“放空”是叙事疗法的心态,要求治疗师不执着于形,放弃教人之心、救人之心、胜人之心,抱着这样的心态与来访者共同探讨问题带来的影响,并对影响进行评价、取舍。
正所谓多一份执着,则少一分空信;多一分空信,则少一分智慧;少一分智慧,则多一分烦恼。
叙事疗法课后总结教案设计

叙事疗法课后总结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叙事疗法课后总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叙事疗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叙事疗法进行自我反思和情绪调节。
3. 学生能够总结和评估自己在叙事疗法中的学习和成长。
教学内容:1. 叙事疗法的概念和原理介绍2. 叙事疗法的实践方法和技巧3. 学生个人的叙事疗法实践案例分享4. 学生对自己的叙事疗法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估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叙事疗法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其在情绪调节和自我反思中的作用。
- 引发学生对叙事疗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叙事疗法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包括自我写作、绘画、角色扮演等。
- 解释每种方法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并提供相关的示例。
3. 学生案例分享(15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叙事疗法中的实践经验和收获。
- 学生可以选择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分享自己的叙事疗法实践案例。
-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和建议。
4. 总结和评估(15分钟)-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叙事疗法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估。
-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叙事疗法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有哪些收获和成长?- 我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它们?- 我在叙事疗法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有哪些改进空间?5.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叙事疗法进行情绪调节和自我反思。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叙事疗法的概念、原理、实践方法和技巧的介绍。
2. 学生案例分享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叙事疗法实践案例。
3. 学生评估表格:用于学生对自己的叙事疗法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估。
教学评估:1. 学生案例分享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自己的叙事疗法实践的总结和评估的准确性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叙事疗法进行情绪调节和自我反思。
叙事疗法的步骤实施

叙事疗法的步骤实施简介叙事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让个体讲述自己的故事来促进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疗愈。
它注重个体的自我探索,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故事,并通过重新解释和重塑来改变对过去经历的看法。
叙事疗法由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步骤实施叙事疗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建立工作关系在开始叙事疗法时,治疗师需要与个体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
这包括建立互信和共情的环境,确保个体感到安全和舒适。
治疗师应提供支持和关注,以便个体能够开放心扉,分享自己的故事。
第二步:收集故事治疗师需要收集个体的故事。
这包括个体的经历、感受、观点和价值观等。
治疗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个体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故事。
个体可以以书写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口述给治疗师倾诉。
第三步:探索故事背后的意义治疗师需要与个体一起探索他们的故事背后的意义。
这包括对个体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关系进行分析,并帮助个体理解这些事件和关系对自己的影响。
治疗师可以通过提问、反思和解释等方式引导个体深入思考和理解。
第四步:重建故事在个体理解自己的故事后,治疗师可以与个体一起重建故事。
这包括重新解释过去经历的意义和影响,并帮助个体找到新的角度和看法。
治疗师可以通过引导个体讲述新的故事来促进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疗愈。
第五步:制定行动计划在个体重新建构故事后,治疗师可以与个体一起制定行动计划。
这包括设定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指导。
个体可以通过实施计划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以实现心理和情绪的疗愈。
第六步:评估和维持在行动计划实施后,治疗师需要评估个体的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个体可能面临挑战和困惑,治疗师可以通过继续与个体进行对话和反馈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治疗师还需要与个体合作,制定维持心理健康的计划,以确保个体能够长期受益于叙事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旅人
——叙事治疗中级工作坊纪实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就是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工作中真正受益的是咨询师,来访者来教你的时候,还给你付费。
”——李明博士5月1—3日,由京师博仁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叙事疗法中级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圆满结课!
第一天:心理咨询师的武功秘籍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顾名思义,你我都是这漫漫旅途中的旅人。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如果把来访者比作一位旅人,那么咨询师该如何定位呢?司机?导游?或者旅人呢?在叙事治疗工作坊中,李明博士告诉我们,咨询师不能决定来访者的方向,他只能是一个你人生某段旅途中的陪伴者。
如果您理解为不作为的陪同者那就错了,在这里,咨询师不仅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位让人最值得信赖的陪伴者,凭借他的专业知识和助人能量,帮助旅人在他的精神家园里自由翱翔!
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常常用“心理垃圾桶“来比喻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咨询师每天要面对很多有问题的来访者,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就像垃圾一样,被来访者统统倒给了咨询师;另外,更
有“心理马桶”这样的说法,由此可见,咨询师的工作确实岌岌可危之状,长时间的积累,注定要走向崩溃的边缘了。
而在叙事疗法看来,咨询师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每个来访者都是最了解自己的生活的人,是他们的各种丰富有趣故事,丰盈了咨询师的能量。
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于咨询师的要求必须是合格的,是掌握了咨询秘籍的咨询师!大家都知道有一种叫做吸星大法的武功,它可以吸引他人内功而为自己所使用,但同时吸入寒气也会害己,这就要求咨询师要学习把负面能量变成正面能量,就像莲花把淤泥变为自己的营养一样,叙事疗法就是心理学技术中的“吸星大法”。
具体说来咨询师不再把焦点关注在“人”或者“问题”上,而在于一个个“美丽的例外“中,发现了这些例外,你就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改写故事,引向积极。
这
一招运用好了而后你就可以百毒不侵了,当然不会装满“垃圾”或者“粪便”啦!李明博士认为,合格的咨询师也需要戒三心,养两意,即戒除教人之心、救人之心和胜人之心,养成诚意、敬意;另外,咨询师不要让来访者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唯有如此,咨询师才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不做任何预设的进行咨询,恰好帮人之心不强烈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帮人。
外化技巧练习
命名 2探讨影响 3评估影响 4论证影响
案例分组练习步骤(诗意的咨询):
1. 通过刚才的对话,我关注到的是……
2. 脑袋里产生的场景是……
3. 产生的共鸣是……
4. 我的改变是……
现场互动
学员A“如何知道自己的咨询问题是对的呢?”
李老师:方向是对的,你的问题就是对的。
学员B“童子问,怎样才能做到呢?”
李老师:要用成人的方式发问,同时也要有成年人的心态。
第二天:叙事在夫妻关系中的应用
叙事疗法作为后现代的一种疗法,它主张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首先要把人与事情分开,心理咨询的工作不能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关注人本身。
我们平时看到的事情或者问题,他们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些事情不应该带到咨询室中解决,因为心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的专家;而我们所关注的人,他是可以在不同事情或者问题中做出选择的,咨询师需要做的就是要让来访者了解并反思自己所面临的事情,并在事情之中做出选择。
李明博士认为,在婚姻关系中,每个婚姻都是文化圈的战场,婚姻问题当然也受到了社会建构的深刻影响。
每个来访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理想男人、理想女人和理想夫妻的多种设想与标准,咨询师就要帮助来访者去探索和发现在婚姻关系里的种种价值标准,然后通过叙事中发现的种种例外,进行选择或者改写,从而使来访者能够在多种选择中做出决定。
夫妻关系外化分组练习
1. 你认为幸福家庭的特征是什么
2. 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想法
3. 去了解这些理念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影响。
4. 你想不想让这种影响在你生活中继续
5. 为什么
叙事调节练习
1. 命名冲突
2. 这样冲突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3. 你喜不喜欢这些改变
4. 为什么
5. 这个理由是怎么形成的
现场互动
学员3 “如果在咨询中有来访者有不良情绪怎么办”
李老师:所有的情绪背后都藏着一个秘密,允许来“访者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学员4“夫妻关系咨询中应该注意什么
李老师:1.关注来访者在关系中怎么看自己 2.注意对事不对人 3可不忽视性生活对关系的影响
第三天:叙事疗法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叙事疗法应用在亲子关系中,李明博士告诉了我们四个重要的原则。
教育和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后现代理论提倡,来访者就是他生活的专家;但很多专家又借此理由,采用强势的态度来强调这一原则,往往会违背叙事疗法的初衷。
由于孩子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对待孩子问题上,需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要给以一定的引导和教育。
专家知识和本地知识平衡的原则。
后现代不代表抛弃现代,它不是提倡完全非理性,而是崇尚超越理性,不被理性限制。
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是有条件限制的,而在心理咨询中,注重本地知识尤其重要咨询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与孩子沟通,既要运用科学,又要采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要平衡自我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
某种程度上,孩子本来会传承了父母的期待,但是做父母的需要注意,既要教会孩子期待,又要区分开孩子的期待与自己的期待,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期待会发生变化。
亲子关系外化练习
1. 你心目中所认为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
2. 这种关于好孩子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
3. 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样呢
4. 为什么呢
学员感受分享
学员A:解决了我很多问题,包括和孩子、和老公的关系问题;希望课程结束后,每个月学习一次,学习心理学知识,既可以让自己受益,又可以让家人受益,可以更好改变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婆媳关系。
学员B:通过学习中级课程,感觉一下学会了,学的很开心,希望以后可以多沉淀,在来访者中多运用、多实践。
学员C: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训练,可以作为技术运用;感觉对个人情感、社交方面有帮助,希望运用它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另外,还学到了哲学态度和自由探索的精神。
李明博士:叙事疗法初级工作坊重在讲述叙事的理念,中级重在强化和应用,高级主要围绕叙事本土化应用及如何帮助别人。
叙事的高级班,重在探讨本土化实践中的文化敏感性,从儒释道等文化视角解读叙事的应用。
京师博仁教育叙事疗法工作坊2014课程安排:
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第01期 2013.12.30-2014.01.01(已结课)
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第03期 2014.04.25-27(已结课)
叙事疗法工作坊(中级)第02期 2014.05.01-03
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太原分中心 2014.05.23-25
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第04期 2014.07.18-20
叙事疗法工作坊(初级)第05期 2014.12.12-14
叙事疗法工作坊(中级)第06期 2014.12.15-17
叙事疗法工作坊(高级)第07期 2014.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