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宋词的文化特征——理学思想

合集下载

宋代理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宋代理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宋代理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一、背景介绍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代理学思想作为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了宋代文人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体现。

二、概述理学及其核心观点1.理学简介:理学是宋代儒家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

2.天人合一:理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内在的道理和规律,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3.性即善恶说:理学提出了性即善恶(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天赋良善的本性,并通过修养与教育来达到完善。

三、理学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1.文言文风格:由于崇尚经典和古籍,宋代文人注重文字修饰与用词精炼,致力于写作风格的规范化和经典的再创造。

2.以诗为主要表达方式:宋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中注重情感表达、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追求具备理学思想基础的诗意。

3.反映社会现实:宋代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观念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伦理道德和治理。

4.注重描写细节:理学倡导细致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在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心理状态等的详细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由代表性作品看宋代文学与理学的结合1.《红楼梦》:该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情感描写上运用了大量的理学思想,对人性、善恶以及家庭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詹与《癸辛杂诗》:这是一部记录作者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杂志体诗集,用色彩鲜明且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世事万象的理解和思考。

五、结论宋代理学思想作为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了宋代文人们的文学创作。

他们在表达方式、写作风格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方面,都体现了理学思想的痕迹。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奠定了后来文学发展的基础。

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个时期,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与众不同。

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化水平,也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1. 以理性为主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以理性为主。

在此期间的文学作品中,更多地体现出思考问题的理性思维,逐渐淡化了感性方面的表现。

这种情况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改变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2. 探讨人文社会问题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之二是探讨人文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探究开始日益增多。

这可以从大量的诗词作品中看出来。

例如,在诗歌中探索人的情感、道德、人性等问题,或者在写风景的同时,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以写实为主宋朝诗词文化的特点之三是以写实为主。

在文学作品中,更多地强调了写实的效果。

这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表现,同时也体现出文学家的对实际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二、宋朝诗词文化的价值1. 促进了文学发展宋朝诗词文化的价值之一在于促进了文学发展。

在这个时期,诗歌和文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作家们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为以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传承中华文化宋朝诗词文化的价值之二在于传承中华文化。

在这个时期,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和思想。

这些价值和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建立了文化传统宋朝诗词文化的价值之三在于建立了文化传统。

在这个时期,大量著名的文学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宋朝诗词文化凭借着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在当时的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继续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段历史的遗产中感受到那些美妙和深刻的文学价值。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宋明理学的特点以供大家学习。

有关理学知识点推荐:宋代,儒学主要以理学的形式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宋代理学是中国古代在回应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之后,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吸取佛道的思想资料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以适应后期封建社会的统治需要。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影响广泛而久远的学说与思潮,其兴起、形成乃至确立、发展,自有多种因素的促进作用,而归根到底则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显然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

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②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辟佛、道,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

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理学和宋词的关系

理学和宋词的关系

理学和宋词的关系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一派,始于南宋,盛于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盛于宋代,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理学和宋词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理学与宋词都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理学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并认为“道”是自然之中存在的本体与规律,人必须依靠“道”而行,才能实现“天人合一”。

宋词中也有大量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词句,如苏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等。

宋词中的“风与月”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理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

其次,理学与宋词都强调“仁爱亲民”的思想。

理学认为仁爱与道德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必须以仁爱为中心,关怀人民,尊重民生。

宋词中也有许多反映爱民之情的词句,如辛弃疾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

这些词句表达了词人的仁爱之心,与理学中的“仁爱亲民”思想相契合。

最后,理学与宋词都强调“格物致知”的思想。

理学认为,只有通过深刻观察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宋词中也有不少反映格物致知的词句,如苏轼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等。

这些词句表达了词人以细微入微的观察,去探究事物之本质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在以上三个方面,理学与宋词都具有相似的思想。

此外,由于宋词具有古代文学的极高地位,因此,理学思想在宋词中的反映,为理学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理学思想和宋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相互联系,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理学对宋词的影响

理学对宋词的影响

理学对宋词的影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创作形式自唐代开始,到宋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而在宋代,理学的兴起对宋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兴起于宋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等。

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强调理性思维和实践相结合。

这种思想对宋词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理学倡导崇尚自然,注重观察和体验。

宋词作为一种以描写自然、表达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受到了理学的理念影响。

宋词作家在创作中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词中,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理学提倡实践和体验,注重情感的真实性。

宋词在表现情感方面也受到了理学的启发。

宋词作家在创作中注重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们通过对情感的真实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力。

这种注重情感真实性的创作理念,与理学强调实践和体验的精神相契合,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

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注重理性思维和实践相结合。

这种思想也对宋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宋词作家在创作中注重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的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创作理念,使宋词在表现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总的来说,理学对宋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崇尚、情感的真实性和理性思维的结合上。

理学的兴起为宋词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使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词在理学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

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

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刘培【摘要】南宋中期,理学对辞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时辞赋从题材立意到结构行文,从思想内容到审美好尚,都烙有深刻的理学印记.这些影响不仅是文人们的刻意为之,更是理学营造了一个以其话语为基调的文化环境,几乎每个文人都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沾丐浸润.在科举方面,理学通过律赋和策论等文体创作,在思想和文辞方面对读书人施与深入的影响;理学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以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氛围,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思考习惯和为文风格,从而影响到辞赋的发展;理学家身体力行的创作,也对辞赋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51)003【总页数】10页(P10-19)【关键词】理学;辞赋;科举;文辞;境界【作者】刘培【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

南宋时期,有几种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决定着国家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的走向:首先是延续王朝命脉的动力,其次是延续华夏文明的动力,再次是延续士绅阶层与君王共治局面的动力。

理学在道德基础上构建起体大思精的哲学体系,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正宗地位和高尚的士绅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正顺应了时代的这种需求。

随着高宗的退位,立足于华夷之辨之上的爱国情绪高涨起来,注重政治权变的王学一再被冷落,理学则借助这种情绪在孝宗淳熙、乾道年间得到强劲的发展。

理学的发展除了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学理的不断完善和学派的竞相林立发生影响外,其作用还表现在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渗透以及对某些社会观念的强化和改造。

在当时,理学对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辞赋创作当然也不例外。

对此,我们将作一番初步的探讨。

一、理学对科举的渗透及其对律赋的影响绍兴年间,理学是伴随着与王学的斗争而发展的,而这种学术斗争又和主战与主和的政治斗争纠结在一起。

论述宋代理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论述宋代理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论述宋代理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一、在宋代,理学的兴盛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宋代代表理学思想的宋明理学对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宋明理学的兴起使得文学开始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

在宋代文学作品中,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理学认为人的心性是天赋的,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可以使人心性得到升华和启迪。

因此,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描绘真实的人情世故和人生百态,充分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种追求内在真实感受的创作方式,使得宋代文学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与情感的丰富性。

其次,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提倡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这种观察和研究的精神也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

宋代文人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矛盾。

他们将对现实的思考融入到诗词和散文的创作当中,形成了以观察和思考为特色的文学风格。

这种思考与观察的精神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使得文学具有了更加深入和审视的内涵。

此外,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描写和思考也成为该时期文学的重要主题。

他们通过对自然写实的描绘,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研究。

在诗歌中,他们运用丰富的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这种自然主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涵和审美观念。

最后,宋明理学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文学的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文学以宣扬仁义道德为重要方向,讲究言辞雅致、情感真实并承载着一定的教化作用。

这种把道德价值内化于文学之中的趋向,使得文学不仅是纯粹艺术的表达,更是在教化、启迪、教育人民观念与行为的阵地。

这种道德建设的导向,不仅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发展,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学背景下的南宋词

理学背景下的南宋词

响。因而 , 理学思想及其学术精神对宋代 文学 的
渗透也是势所必然。 北宋时期理学还处于发展阶段 , 加上一些主 要的理学家也对词这种娱乐性极强的文学持一种 本能的反感 , 几乎没有理学家参与词的创作 , 因此 北宋时期理学对宋词的影响还不甚明显。进入南 宋后 , 理学进一步扩大着社会影响, 最后取得了统 治思想的地位。理学的繁盛局面使南宋文人普遍
漫于整个北宋词坛 , 而以柳永 的词作最具代表性。
其间虽有苏轼对词体 进行改革 , 将传统 的表 现 “ 女性化的柔情 之词扩 展 为表 现男 性化 的豪 情之 词, 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性情之词 , 使
词像诗一样可 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 个性” 聊’从而提 高 了词 品, …‘ , 具有较强 的雅化
社会忧患 , 或批判社会的腐朽黑暗 , 不仅拓展了词 境 , 提高和强化 了词的言志功能 和社会功 能。 也 这类词在艺术上虽有一部分失之于粗豪 , 大多 但
教观念 的渗入并为人们广泛接受有密切关系。由
于理学家大力宣扬“ 存天理 , 灭人欲” 主张“ 以 , 文 载道” 因此对 于满 足人 的私欲 的“ , 俗艳之词” 是 深为不满和厌恶的, 视作词 为“ 笔墨劝淫 ” 。据记 载, 一次程颐“ 偶见秦少游 , ‘ 问: 天若知也和天也
收稿 日期 :0 60 -1 20 -31
们主要承续 的仍然 是 “ 问” 花 传统。北 宋后期 的 周邦彦在词的雅化方 面也作 出了一些努力, 善于
在词中融化前人诗句 , 言典雅 。但周词的雅化 语
还停留在外在形式 上 , 题材上则仍偏重于传统 的 艳情 , 因此 周词 的雅 化 也是 很有 限 的 。
数优秀词作往往又能摧刚为柔 , 悲壮中有婉转 , 豪 气中有缠绵 , 也有雅 化之倾 向。如辛弃疾《 水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 、摸鱼儿》 “ ( 更能消、 几番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宋词的文化特征——理学思想
纵观整个宋词的发展、兴盛、衰落的全程,宋词在古代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交相辉映,真正成为一代文学之圣。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其中,宋词的哲理化与议论化所体现出来的理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特征,这也成为中国文化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宋词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理学思想?这种思想怎么在词人身上体现出来?宋词中又是怎样表现出理学思想的文化特征的呢?这里我们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经济上,宋代城市商业经济比唐代有长足发展。

北宋相对承平开明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士大夫寄情声色、歌舞宴乐有了优裕的物质前提条件,歌词创作也拥有有利的社会环境。

在宋代这种重文重诗的时代风尚中,词人们甚至是理学家门也喜好作诗,而且往往以诗的形式阐述义理,发表学术见解和主张。

由于理学凭借宋代特定的政治文化土壤而兴盛、发展,因而在思想领域不仅迅速确立了统治地位,而且以其强大的力量和深厚的基础不断稳固强化。

第二,宋代的“婉约派”词中的含蓄表达手法也是理学思想的体现。

词人们抒写男女之情,会侧重把爱情写得含蓄庄重,具有中国传统的深情婉转以及低回往复的特殊魅力,这也是宋代词人心曲深处的沉吟。

比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闺中少妇痴情一片,深刻而含蓄地表达了对丈夫的相思深情。

《醉花阴》中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种含蓄缠绵的情感来自中国人传统的文化的熏陶,也是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写出的悱恻动人的感情。

第三,宋词中体现理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在《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可知李清照常常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走出闺房绣楼之外,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

这也反映了古代人热衷于与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等景物,他们身上有着天然的朴素和自由的印迹。

第四,民族危亡下的宋词体现出理学思想中的“爱国精神”。

南宋的政权建
立于北宋王国灭亡的基础之上,民族危亡成为一个最为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这时候社会涌现一股爱国热潮。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具有精忠爱国的传统美德。

激烈高昂的民族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可以看出,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又如《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传达出了迂回深沉的忧患意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第五,宋词中统合儒、道、释的文化观念,形成了理学思想中的“超脱”精神,这是理学思想中的禅道精神,也是自求解脱的境界。

苏轼则是集三家思想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他的词是对现实采取的一种超脱的态度,流露出道、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色彩。

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苏轼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是理学思想的体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在北宋王朝昏暗的背景下以及自己内心充满的忧虑与痛苦的心境下完成的,他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游赏宴饮的乐趣,实际上是借理学思想中的超脱精神来排解和省悟。

第六,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儒家思想,因此理学思想既主张“贯道明理”,又要求“自然流出”,这两方面的认识也就导致理学家的诗作相应地形成言谈义理与吟咏性情两大类型。

这正是儒家传统诗教的核心。

从内容上看,如周敦颐的“雅好佳山水,复喜吟咏”中将性情融于义理之中,体现了儒家的融合思想。

从创作手法上看,宋词中对实践行为或生活事物的感悟也体现出哲理性思考。

如王伯的《端平己未新元》中“屡因快意行来错,却向闲中认得真”是对日常事理规律的说明与概括,但同时也都是对深奥哲理的感悟与阐发。

有的宋词是直接从写景入手,杨时《偶成》中的“天阔云浮遮不尽,浪平风过沓无痕”等诗句具有优美景色与生动的形象,但诗的真谛却是在于借此以阐述义理,这体现了理学思想中深刻的哲学思考又显示了奇谧的艺术情趣。

第七,宋词中的的“吟咏性情”体现理学思想中的“天理流行”,寄寓着高尚人格襟怀,显示属于理学家所说的那种出于性情的“正”的特征。

即景抒情,感情言志或抒写闲适情趣、归隐愿望,便构成宋词的最主要内容。

如吕本中的《满
江红》写道:“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

”写的是闲适的生活但也透露出归隐的情趣和诗人的志向。

朱熹的《念奴娇》中表面上是咏梅,实际上表露的是自己高洁心志。

我们可以拈出其中所蕴含的“真”字,不仅可见朱熹咏物寄意的根底所在,而且揭示了理学思想中的“正”的情怀。

宋词中写景的场面都可以看出词人们心志之高洁,性情之雅正,显示理学思想的本色。

综合以上所述,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宋代文化中体现的理学思想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精神现象,透过文人们笔下的宋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理学思想的文化特征,更好地去领略宋朝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