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默写总结(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统编版 语文必修上册 第10课-1《劝学》课件(1)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 归纳总结
论点:“学不可以已”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谢 谢观赏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 ③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 ,輮⑤以为⑥轮 ,其曲中规⑦。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为:冻结成 ④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⑤輮:使…弯曲, “輮”通“煣” ⑥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 ⑦规:测圆之器(画出的圆圈)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 之然⑤也。
劝学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重要
句子。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 的语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
借鉴荀子的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为我所用
作者简介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 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 死后葬于兰陵。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 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 互动研讨
君子① 曰:学不可以已② 。
①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 已:停止。
1
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介词,从 介词,比
通假字,“又”
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合乎 以,把;为,制成。以为:把…做成
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晒干
挺直
3、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做成的工具 今义:金子、黄金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精品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全文分析
“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 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理,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特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 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用“君子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中心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有很大的意义,所以 学习不可以停止;二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不能停止学习。
层论述学习要专一。作者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将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正反对比,说 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是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
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 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 论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Biblioteka 01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
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
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
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
正面设喻。如“青青于蓝”“冰寒于水”等,以人 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 化,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正反面对比设喻。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 对比,蚯蚓和螃蟹对比,说明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 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0 1 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0 2 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高一劝学原文

高一劝学原文
《劝学》
人之学也,犹木之雕刻也。
初以自然,乃至穷理达至境也。
知虽无穷,然志犹不疲,望此意于求学者亦矣。
夫求学者非苟为才者,学以求真知也,才犹不能副其实也。
固不可不知学,亦不可不志于学。
志于学者,必欲穷其理,达其至境,得其真知。
故学者无他求,唯求真知而已。
学之始也,如幼苗之向阳。
以虚心为本,不受成见之束,如水之就下,渐入佳境。
而后勤思多问,审问而明辨,日积月累,有知之境益深。
是故学无他法,惟勤惟恒。
如流水之不舍昼夜,始终不懈,必至广大。
昔人言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此言学之博大与深远也。
学者应无所不学,以知识为舟,泛览古今中外之书,洞悉世间百态。
而学问非闭门造车者所能得也,必游历四方,亲身体验,而后能得其实。
故学者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成其大器。
夫学之道,贵在持之以恒。
如磨刀石之磨刀,久而光华始现。
勿以小成而自满,勿以小挫而自弃。
始终不懈,日积月累,终能登峰造极。
是以学者当立志高远,坚韧不拔,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方能于学海无涯中寻得真知。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

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高中必修一古文劝学的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一语文必修1 《劝学》课件 (23张PPT)

1.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把抽象的道理说得 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2. 设喻形式的灵活多样: ① 正面设喻:“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木为轮” “金就砺则利” 等从正面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② 正反对比设喻:如“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 “骐骥一跃”与“驽 马十驾”、“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比来阐明学习 的正确方法和态度。
蓝 加工 青
胜于
水 冷冻冰
寒于
輮
直木
轮
木
绳直
金
砺利
引申 推 论
人
客观事物变化过程 发展、提高
学习
提高、超越自我
引申 推 论
人
人工改造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状况
博学
改变本性 增长智慧, 提高品德修养
小结
学习的 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提
冰寒于水 高 发 展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改 变
金就砺则利
本段 论点:
物也。
古义:特指长江和黄河
【翻译】
①表修饰关系;②踮起脚后跟;③但是;④强;⑤明显,显著;⑥借助;⑦到
⑪擅 达;⑧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⑨横渡;⑩通“性”;
长;
探究思考
第三段作者用了哪些生活中的例子?寓意是什么?学习的作 用是什么?
登高博见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跂而望 登高招 顺风呼
假舆马 假舟楫
【翻译】
⑪ ⑫ ①于之;;③句末语气词;④半步;⑤没有用来……的办法;⑥刻;⑦雕刻;⑧
定语后置的标志;⑨向上,名作状;⑩向下;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不专心;
高中必修一《劝学》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劝学》教学设计范文三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一《劝学》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一《劝学》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课件

诵读:学生通 过诵读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和记忆
讨论:学生之 间进行讨论, 互相交流学习 心得,提高学
习效果
实践:通过实 践活动,让学 生将所学知识 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提高学
习效果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阅读《劝学》,理解文章的中心思 想和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劝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劝学》中的思想内涵,如学 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
引导学生思考《劝学》中的人生启示,如如 何面对困难、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劝学》对自 己的启示和影响
引导学生总结《劝学》中的思想内涵和人 生启示,并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讲解:分析《劝学》的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劝学”、“劝学”和“劝学”
主题思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技 巧,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主题思想分析: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 贡献
句子用法:掌握 《劝学》中句子 的用法,如“学 不可以已”的用 法、“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的用 法等。
难点:《劝学》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及其在文中的 作用
比喻和象征手法:在《劝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善假于物也。
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
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
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修养的人。
2、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3、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4、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5、輮:通“火柔”,用火熨木使弯曲。
6、规:测圆的工具。
7、虽有槁暴:即使又干了。
有,通“又”。
槁,枯。
暴,晒。
槁暴,枯干。
8、挺:直。
9、受绳:经墨线量过。
10、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1、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12、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验,检查。
省,省察。
乎,介词,于。
13、须臾:片刻。
14、跂:提起脚后跟。
15、博见:见得广。
16、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17、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8、假:借助,利用。
19、舆:车。
20、利足:脚步快。
21、致:达到。
22、水:指游水。
名词。
用如动词。
23、绝:横渡。
24、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
25、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6、兴:兴,起。
27、渊:深水。
28、蛟:一种龙。
2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得,获得。
30、跬:古代的半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2、骐骥:骏马。
33、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驽马,劣马。
架,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4、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的走。
舍,停。
35、锲:刻。
36、镂:雕刻。
37、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用,以,因为。
38、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跪,蟹脚。
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
39、鳌:蟹钳。
40、躁:浮躁,不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