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开放性骨折急诊处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应尽快进行。

首先要进行伤情评估,包括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等方面。

对于严重伤情的患者,应进行损伤控制,如止血、骨折复位等。

同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血压,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在急诊处理中,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消毒剂,以免对组织造成伤害。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根据创面大小、污染程度、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应在创伤发生后1小时内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应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清创原则清创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清创的原则是彻底清除创面污染物,保持创面的湿润和温暖,促进创面愈合。

清创时应注意避免对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如避免使用过多的消毒剂和过度清洗等。

对于创面较大的患者,应进行创面缝合或皮瓣移植等手术,以促进创面愈合。

骨折稳定技术骨折稳定技术是开放性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折稳定技术,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内固定适用于骨折稳定,软组织损伤较轻的患者,外固定适用于骨折不稳定,软组织损伤较重的患者。

在使用骨折稳定技术时,应注意避免对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如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等。

软组织重建软组织重建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如皮瓣移植、游离组织移植等。

在软组织重建中,应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避免对组织造成二次损伤。

筋膜间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

应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解除筋膜间室压力的手术治疗。

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是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外科学—骨科—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和要点

外科学—骨科—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和要点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及要点1、开放性骨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骨折处的皮肤黏膜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骨折的断端或者伤口容易受污染,甚至感染。

②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容易出现缺血、坏死。

缺血坏死以后也容易造成感染。

大面积的缺血坏死会导致软组织的缺损,导致骨折,没有软组织覆盖。

③是开放性骨折可以合并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

由于以上开放性骨折的特点使得在处理开放性骨折的时候,要与一般的闭合性骨折在方法和策略上有很多的不同。

开放性骨折的分度—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Ⅰ度:指骨折断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比较轻。

Ⅱ度:皮肤破裂或者是压碎,皮下软组织还有肌肉组织是中度的损伤。

Ⅲ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的损伤,通常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

2、开放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通常要进行术前的检查与准备。

①详细了解病史,特别是创伤的经过等许多情况,比如受伤的环境:受伤的环境是不是一个污染的环境,如果是污染的环境,伤口遭受了污染以后需要清创,需要更加彻底,同时需要预防感染的发生②检查全身的情况,特别是严重骨折和多发骨折,是不是合并有休克,还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比如肝脾损伤,在闭合性骨折的时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③检查确定一下有没有神经、血管、肌腱的损伤。

④手术之前要先观察伤口,要估计伤口的深度、软组织损伤的情况(软组织损伤是Ⅰ度、Ⅱ度还是Ⅲ度)、污染的情况(决定能不能一期闭合伤口,需不需术前术后长时间的用抗生素)、⑤进行影像学的检查,确定骨折发生的部位、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情况。

3、进行清创的时间选择:原则是清伤越早,感染的机会就越少,治疗的效果也会越好啊,通常6~8小时内是清创最佳时间,在6~8小时之内污染的细菌只存留在组织的表面,还没有侵入组织的深层次,生长繁殖没有释放毒素,没有发生感染,6~8小时之内,如果清创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

超过了8小时,通常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如果超过了24小时,在原则上清创以后,而且清创是有限清创,清创以后通常不闭合伤口。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开放性骨折的诊疗常规【定义】骨折附近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破裂,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为开放性骨折。

【分类】㈠根据伤因及损伤情况分类:1、切割伤或穿刺伤多为锐器或骨折端穿破皮肤所致。

创口较整齐,骨折多为单纯横断或斜形。

2、撕裂、剥脱伤皮肤和肌肉等有较大面积的撕裂或剥脱,创面大而不规则,骨折多为粉碎。

3、绞轧,碾挫伤多由重物压榨、车轮碾压或机器绞轧等所致,骨折粉碎,损伤组织多且失去活力。

4、枪弹伤多为子弹或弹片等所致的投射伤,创口大小范围及深度等,与投射物的速度和爆炸力的强弱有关。

㈡按损伤程度分型:Ⅰ型:创面清洁,创面小于1㎝。

Ⅱ型:创口撕裂大于1㎝,但无广泛软组织伤或皮瓣撕脱等。

Ⅲ型:有多段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损伤,或创伤性断肢。

【临床特点】1、创伤后失血多,全身反应严重;2、局部污染严重,易发生严重的感染;3、骨折移位大,内外固定均困难;4、皮肤损伤严重,易出现骨外露;5、骨折不易愈合。

【并发症与合并损伤】开放性骨折主要并发症为休克、脂肪栓塞和感染。

合并伤中最多见的是血管神经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

【诊断】根据伤因,局部和全身症状,结合X线片及其它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㈠清创时间愈早愈好。

伤后6-8小时以内是清创的黄金时间。

其基本步骤如下:1、清洗伤肢以生理盐水、稀碘伏彻底清洗伤肢和创面四周健康组织上的污染。

刷洗后将肢体擦干,常规消毒,铺巾。

2、清创首先以生理盐水、双氧水和稀碘伏液反复冲洗创面,清楚其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再按皮肤、深筋膜、肌肉、肌腱、血管、骨折端等的顺序由浅入深进行彻底清创。

剪除坏死失活组织,清除异物,检查各组织的损伤情况。

3、清创完成后,再次以稀碘伏液浸泡和冲洗创面5-10分钟。

㈡骨折固定根据皮肤条件,污染情况,骨折粉碎程度等具体伤情,合理选用石膏,钢板螺钉,外固定架等方式固定骨折端。

对于开放性骨折,如果单纯外固定可以达到治疗要求者,外固定仍应作为首选方法,对只有内固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则应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的诊治

开放性骨折的诊治

组织重建与二期手术
1.急诊清创、反复多次,防止皮肤软组织损伤坏 死后感染,及早进行软组织重建术以解决软组织 缺损创面覆盖是Ⅲ型骨折治疗的核心问题。 2.皮瓣移植重建术是解决软组织创面覆盖的基本 技术。包括①局部皮瓣转位术②岛状皮瓣转移术 ③游离皮瓣移植术等等 3.软组织缺损与VSD技术
中度粉碎
Ⅲ Ⅲa Ⅲb >10cm >10cm 重度 严重挤压伤 多为粉碎,但软组织 可覆盖骨折 骨骼外露,需行软组 织重建手术方能覆盖 骨折 骨骼外露,需行软组 织重建手术方能覆盖 骨折
重度
软组织严重丢失
Ⅲc
>10cm
重度
软组织严重丢失 并伴有需要修复 的血管损伤
开放性骨折
1. Ⅰ型 低能量损伤造成,骨折自内向外穿出皮 肤造成,细菌污染少,没有或少有肌肉损伤。
截肢指征上下肢有别 上肢,只要能重建,不轻言截肢,彻底清创基础 上,行肌皮瓣移植。 下肢 ,膝以下的假肢可以较好的代偿。但下肢严 重创伤有重建可能,患者有拒绝截肢,应当挽救 ,行保肢治疗。
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1.急诊严格彻底清创、短期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 、早期闭合伤口。 2.抗生素的应用。
开放性骨折
5.骨折部临时固定。 6.肢体X线摄片。 7.静滴抗生素。 8.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9.必要的专科会诊。 10.术前谈话,与伤者、家属的沟通。 运动、动脉搏动等情况。
清创术
1.伤口扩大与探查。 2.冲洗伤口 注意对创面污染轻的伤口可用高压冲洗,对 创面污染重的伤口慎用高压冲洗,以免将异物、 坏死组织等容易压入深层组织。 3.切除污染失活组织与异物 彻底切除疑有污染 、失活的皮下脂肪组织和筋膜组织。
Ⅲc型大血管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的最大危险是由创口被感染,打来那个细菌侵入,并在局部迅速繁殖,导致感染。

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肌肉、皮下组织损伤轻微。

第二度:皮肤被自外向内割裂或挤压破碎,皮下组织与肌肉有中度
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严重挫灭伤,常合并血管神
经的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的处理窗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型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清创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治疗效果越好。

侵入创内的细菌,最初仅停留在创口表面,此时创口仅受污染。

在细菌繁殖和侵入组织之前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施行清创术,多可一期愈合。

一般在6~8小时以内的新鲜创口,经过彻底清创,骨折大多数可一期愈合;12~24小时之间的创口,在抗生素保护下,仍可施行清创术,一般不应植入内固定物,创口是否缝合需视情况而定。

若已有严重炎症,则不应做清创术。

超过24小时的创口,感染难以避免,清创可摧毁已形成的感染屏障,使感染扩散,有害无益。

少数情况下,气温低,污染轻微,虽已超过24小时,亦可考虑做清创术,甚至可以考虑缝合。

开放性骨折清创完成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患肢。

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用泼水给你缝抗毒素。

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治疗指南【最新版】I. 简介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专业的治疗来避免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医生和护士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II. 诊断1.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初步判断。

2. 影像学检查:常规的X射线、CT扫描或MRI可用于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相关损伤。

III. 初步处理1. 控制出血:使用压迫和止血措施控制大出血,尽可能避免感染。

2. 骨折稳定:根据骨折特点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如外固定器或内固定器。

3. 伤口处理:彻底清洗伤口,并进行适当的脱脂消毒。

IV. 治疗策略1. 骨折复位: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

2. 感染预防: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留置引流管有效排除伤口积血。

3. 伤口闭合:根据伤口情况和时间因素,选择适当的缝合或再造技术。

4. 伤口覆盖:使用适当的敷料和皮瓣覆盖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

5. 早期功能恢复: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骨折的稳定性,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

V. 随访和康复1. 定期随访:对骨折伤口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观察感染迹象和复位情况。

2.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

3. 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VI. 潜在并发症开放性骨折治疗可能会面临以下潜在并发症:1. 感染:在处理伤口时要特别关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2. 骨折不凝固:骨折不稳定或复发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3. 神经和血管损伤:及时检测和治疗可能存在的神经和血管损伤。

VII. 结束语本指南提供了对最新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详细指导,但请记住,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决策。

秉持最佳实践和专业准则,医生和护士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和关怀。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指南. 中华外科杂志. 2021; 123(4): 567-580.- 中国骨科学会. 骨科外伤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如此,作者在这里提出分型的概念以作为读者做更进一步讨论的参考。更重要的
是,开放性骨折的分型为外科医生提供了预后指南,并且可以使我们能对治疗方
法发表意见(20,21)。在北美和世界大多数地区,Gustilo-Anderson (18)的创伤分 型系统及 Gustilo 等(22)随后进行的修改已被广泛的接受和引用。本章自始至 终使用了这种分型。
By peakmoo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诊断 在大多数情况下,开放性骨折的诊断非常明确。一个受伤的病人在内部骨折 的上方或附近通常存在一个流血的深裂伤口。在一些情况下,骨折部位可能会因 为严重的软组织缺失而暴露在外,这就十分明确了开放性骨折的存在。然而,并 不是所有的骨折都有很明显的表现。对这种骨折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需 要依赖于对病人仔细的检查,对病人病史中突出特征的描述,对 X 线照片准确的 理解及很好的临床判断。 在对开放性骨折进行详细评估之前,应先稳定病人并依据美国外科医师协会 提出的“进展性创伤生命维持原则”对潜在的、威胁生命的损伤进行评估和治疗 (13)。在早期治疗中,首要的是维持病人的气道,呼吸和循环。应该尽早对开 放的活动性出血伤口应用加压绷带。一旦病人情况稳定,就需要对相关损伤进行 彻底、系统的探查。在获得颈椎棘突的侧位 X 线片之前,需要在颈部置放颈托。 需要拍摄胸部和骨盆的 X 线片以对潜在的出血来源或肺功能不全进行评估。然后 尽快仔细检查四肢以诊断骨折或脱位(13)。 检查医生必须尽最大可能记录每个肢体的神经和血管功能。手术医生应该记 录通过毛细血管充盈、静脉灌注和外周脉搏状态所反映的肢体循环状态。同时应 该细致地检查肢体外周神经的功能状态。通过施压和轻触进行的早期感觉功能检 查可以提供一个粗略的肢体感觉评估,但更细微的感觉缺失(尤其是上肢)检查 需要进行两点辨别试验。因为疼痛和夹板固定可能会导致继发性肌肉痉挛,所以 对伤肢运动功能的检查比较困难 。应对比正常侧和损伤侧,并精确记录结果。 这些都很重要,因为如果检查不充分或结果记录不确切经常会遗漏创伤造成的局 部神经麻痹。正规的运动强度评估在急性损伤时是不现实的。检查者应该仔细记 录下对病人能够运动的运动肌群的准确描述,这有助于发现这种运动是主动还是 被动的(1,2)。 在记录伤肢的神经血管功能后,应该适当的复位(或减轻)所有已经查到的 骨折或脱位并进行充分的夹板固定。一旦血管在正常肢体结构恢复后不再扭结, 许多在复位术之前具有血管功能不全相关体征(触诊发凉、无脉或脉搏减弱、外 观微暗或苍白、毛细血管充盈不足)的肢体常会复原。如果肢体仍然显示出血管

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处理7步骤及早期治疗要点

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处理7步骤及早期治疗要点

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处理7步骤及早期治疗要点开放性骨折的定义: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肢体开放性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因此骨与软组织均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进行伤情评估,严重者进行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的最大风险是组织损伤严重、创口污染,易导致骨与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患者的病情、受伤机制及骨折类型。

骨折断端周围的软组织条件在制定治疗方案中至关重要,往往影响最初的治疗。

每种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如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延迟闭合伤口,或者清创、灌注冲洗、内固定,一期关闭伤口,这些都需要医生对伤情作出准确判断。

分型系统临床上任何一种骨折分型系统旨在将骨折与治疗方法联系起来。

外科医生在治疗开放性骨折过程中应熟悉2种分型系统:Gustilo-Anderson分型和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

一、Gustilo-Anderson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开放性骨折的分型方式,普遍应用于开放性骨折的初期评估。

该分型系统根据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主要分为3型。

开放性骨折治疗的Gustilo原则:•所有开放性骨折都是急诊手术的适应证•对患者的其他致命性创伤进行评估•合理足量应用抗生素•进行清创和灌注冲洗•固定骨折•考虑创伤修复•早期进行松质骨植骨•早期康复治疗二、MESS评分根据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情况、血压和休克持续时间及年龄4个方面提出MESS评分系统。

•该评分指出分数<7分者能够保肢,分数≥7分者则需截肢。

•在GustiloⅢB、ⅢC型严重下肢损伤中,可应用MESS评分系统指导截肢或保肢治疗。

•该评分系统简便可靠,是判断严重下肢损伤截肢或保肢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分标准。

•缺点是并未给予血管损伤明确的界定,这也使得MESS评分判断截肢或保肢的敏感度明显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开放性骨折诊疗规范
【概述】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占各种类型骨折的1/3-1/2左右。

在四肢开放伤中腕手部为多见。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疼痛伤后在骨折处常有疼痛。

(2)畸形外伤后肢体有明显畸形,同时有开放性创口。

(3)骨擦音、骨擦感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感到骨擦感。

但此体征检查要慎重,以免加重病人骨折处神经和血管损伤。

(4)X线摄片拍摄患肢的正侧位X线片,可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符合上述第(2)~(4)项任1项可确诊,或者检查伤口发现有骨刺即可确诊。

必要时可行CT和MRI(他院)检查,以指导手术。

2、分类诊断
根据损伤性质和皮肤损伤等特点分为两大类。

(1)A类自内向外的开放性骨折;皮肤损伤是骨折刺破皮肤所致。

可分为3个小类——
1)尖端哆出(A1):骨折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伤口一般不超过2cm,其软组织损伤轻,骨折端少量外露。

2)钝端哆出(A2):宽钝的骨折端有内向外穿破皮肤,伤口多呈横向,大小与骨折直径相当,外露骨端不易还纳,伤口边缘皮肤多有挫压伤。

3)哆出挫裂(3):强大暴力使骨端哆出,皮肤沿骨折段纵行撕裂,长度可达20cm以上,伤口边缘挫伤严重,肌肉可有较严重损伤,骨折段外露很长,皮瓣容易坏死。

(2)B类自外向内的开放性骨折,分为4个小类——
1)高速贯穿伤(B1):为子弹、弹片等高速投射物穿破皮肤、软组织或击断骨骼。

伤口大小取决于投射物。

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因投射物的性质不同而异。

骨折多为粉碎性。

2)锐器伤(B2):锐器使皮肤裂开合骨折,如刀斧伤等,创缘较整齐,挫伤不严重,骨折移位不明显,伤口虽长,但皮肤挫伤面积不大。

3)打击压扎伤(B3):重物直接打击局部造成。

皮肤损伤往往不规则,因致伤物不同而各异。

均有一定范围的挫伤,骨折多呈粉碎型,不易正确判断范围。

4)碾压撕脱伤(B4):多为重物积压或机器绞轧伤所致。

皮肤有
广泛撕脱伤,可合并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等损伤。

骨折常为多发或多段上伤。

【治疗方案】
1、现场急救
凡疑为骨折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维持生命征的稳定。

简单止血,包扎创口,骨折端已戳出创口,未压迫血管神经是,不应复位。

骨折肢体有效固定,迅速运往医院。

(1)在6~8小时以内的新鲜伤口,彻底清创,24小时以上不予清创。

(2)术前准备,摄X片、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备血。

(3)术前30分钟给足量的抗生素。

(4)麻醉。

2、清创处理
无菌敷料覆盖伤口,肥皂液刷洗患肢2~3次,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若伤口污染严重,生理盐水冲洗后,用0.1%的碘伏浸泡5~10分钟。

常规消毒铺巾。

休整皮缘,切除挫伤组织及伤口内可见到的异物。

再次冲洗患肢。

(1)骨折固定伤后时间短且伤口洁净可采用内固定,感染机会多的小腿和大腿开放性性骨折可考虑外固定支架,或采用骨牵引。

(2)血管、神经损伤的处理神经断裂者须争取对端缝接。

有缺损者应用黑丝线或金属丝将两断端固定在临近软组织上。

主要血管断裂者迅速吻合。

动脉缺损者可采用自体静脉倒置移植,血运建立后应第二次清创。

动脉缺损又有皮肤缺损者可考虑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设计一期组织移植,同时解决皮肤和血管的缺损。

(3)关闭创口伤口张力过大的可做减张缝合和做植皮。

受伤8小时以后的创口,经清创后留缝合线,但不打结,观察3~5天,如无异常,即可将缝线打结,关闭切口。

皮肤有缺损时首先考虑用中厚皮肤移植。

骨骼、神经、血管和赤裸肌腱表面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用转移皮瓣、带蒂皮瓣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来覆盖创面。

(4)术后观察术后严密观察伤肢的血循环和有无感染发生。

如有感染应及早引流。

(5)二期处理如骨折复位不佳,需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再行处理。

已作骨牵引者,可调整骨牵引以矫正畸形。

3、预防破伤风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I u,给药前须作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须用脱敏注射。

污染严重者应给4500I u,或伤后每周1次,共3 次。

对有粪便、污泥等重度污染的伤口,伤后应注射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1万u。

如疑有气性坏疽,应立即注射抗毒素3万~5万u。

4、预防感染
抗生素应用3~6天。

【疗效评估】治愈标准:伤口闭合、骨折愈合、功能基本恢复。

【预后评估】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合并感染的有1.5%~67%,骨髓炎0~41%,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0~77%,截肢率4%~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