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锁骨骨折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锁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锁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治疗。
血管损伤
锁骨骨折可能伴随血管损伤,特 别是锁骨下动脉。血管损伤可能 导致局部缺血、肢体坏死等严重
后果,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
锁骨骨折可能损伤臂丛神经,导 致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臂 丛神经损伤的恢复通常需要较长 时间,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
疗。
后遗症处理
疼痛处理
04
锁骨骨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增强骨骼健康
保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摄入,进行适量的负重运 动,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强 度和韧性。
安全防护措施
在可能发生摔倒、撞击等 事故的高风险环境中,应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 佩戴护具。
避免过度用力
避免突然使用过大的力量 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 生锁骨骨折。
触诊锁骨部位是否有 压痛、骨擦感等异常 感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是诊断锁骨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
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移位情况 。
CT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锁骨骨折,如 粉碎性骨折或隐匿性骨折,CT检 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情况。
MRI检查
对于怀疑伴有肩袖损伤或肩关节其 他软组织损伤的锁骨骨折患者, MRI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
VS
详细描述
对于工伤导致的锁骨骨折,除了手术治疗 外,还需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 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能 力训练等。康复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分类
病因
锁骨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如车祸、跌倒、重物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血瘀气滞证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三)手术疗法1.手术指征(1)锁骨外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

(2)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

(3)锁骨开放性骨折。

(4)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

(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求手术者。

(6)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

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

(四)围手术期的准备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病人的身体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1)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2生理方面准备: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1)术前训练:停止吸烟。

训练呼吸排尿功能。

(2)预防感染: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1/3锁骨骨折又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喙锁韧带未断。

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颌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超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生物呈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现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原则和方案】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形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分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

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

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韧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

因骨折段与喙锁韧带分离,骨折移位不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得位及内固定治疗。

锁骨骨折诊疗规范

锁骨骨折诊疗规范

医院锁骨骨折诊疗规范【概述】锁骨骨折为常见骨折,多见于儿童。

侧向伤力常引起锁骨中断骨折;直接伤力常引起锁骨内侧段骨折;自上而下的伤力常月引起外侧段骨折;严重的伤力可并发锁骨下相血管损伤或肋骨骨折。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锁骨伤处疼痛、肿胀。

(2)锁骨畸形,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局部压痛;可有骨擦音、骨擦感;患肢有活动障碍。

(3)X线检查,锁骨正位摄片,可了解骨折的内型。

符合上述第(2)或(3)项可确诊2、分类诊断按解剖部位可分类为:(1)内侧1/3骨折。

(2)中1/3骨折。

(3)外1/3骨折。

临床上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段。

外侧1/3骨折有可分为3个亚型:A、无移位骨折,喙锁韧带无断裂;B、有移位骨折,喙锁韧带已断裂;C、关节内骨折,易漏诊,后期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方案】1、非手术治疗(1)新生儿骨折仅加强护理和休息,常可在2周内愈合。

(2)幼儿和年龄较大的儿童a、无移位者,用吊带或三角巾保护3周。

b、有移位者,常用“8”字绷带固定3周。

(3)成人a、无移位者,用吊带或三角巾保护3~4周。

b、有移位者,需手法复位+ “8”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带固定5~6周。

(4)全身情况较差者和老年人可仅用吊带或三角巾保护。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a、合并血管神经损伤;b、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c、开放或多发骨折;d、非手术疗法不能改善的严重的移位骨折;e、骨不愈合者。

(2)内固定方法髓内针、接骨板、螺钉、经皮内固定。

(3)术后处理a、术后用三角巾固定3~6周。

b、术后至少半年才能去除接骨板;c、骨不连者至少1年才能去除接骨板;【疗效评估】治愈标准:骨折愈合,功能恢复。

【预后评估】锁骨骨折大多数经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仅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锁骨骨折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1.有外伤史,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2.锁骨位于皮下,伤后局部肿胀,完全骨折学有移位而出现
畸形。

3.直接暴力造成的中段骨折,有可能伤及锁骨下血管及臂丛
神经,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急诊检查】
1.X线检查。

2.注意上肢及手部血运和神经支配情况。

【诊断】
1.体伤后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

2.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和移位情况。

【急诊治疗】
1.儿童的青枝骨折和无移位的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2~3周。

2.有重叠移位的骨折可采用手法闭合复位,“8”形绷带或石膏固定。

应注意腋窝置棉垫。

3.手法复位不满意或骨折不愈合可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

4.外端骨折有喙锁韧带断裂者可手术修复。

5.粉碎骨折有血管神经压迫者,宜手术治疗。

【留观指征】除少数病人外,锁骨骨折皆可用非手术疗,一般不常留观,“8”字绷带固定后如担心肢体血运,可短时留观。

【住院指征】需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

【出院指征】
1.手法治疗后伤口情况良好,体温正常。

2.出院后患肢三角巾悬吊。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doc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doc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病名:锁骨骨折;西医诊断病名:锁骨骨折(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拟订。

1.有明显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

4.X线片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拟定。

1.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伤后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

4.CR或CT可明确诊断并确定骨折类型。

(三)证候分期早期指伤后1~2周内,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气滞血瘀。

中期指伤后3~4周,肿痛虽消而未尽,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证属瘀血凝滞。

晚期指骨折4周以后,可见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证属肝肾不足。

(四)骨折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二、治疗方案(一)非手术治疗青枝骨折或成人裂纹骨折、因合并其他疾病不能接受闭合穿针及切开手术治疗者、或极少数病人不接受闭合穿针及切开手术而愿承担保守治疗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者,以“8”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带固定,配合颈腕带悬吊4周后逐步功能锻炼。

(二)闭合穿针治疗(该方法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并出版了操作规范及操作影像材料。

)1、适应症(1)符合锁骨骨折诊断标准;(2)年龄12-70岁;(3)骨折发生在2周以内;(4)锁骨干部骨折,骨折端明显移位;2、禁忌症合并臂丛神经或锁骨下血管损伤需手术切开探查者;已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该法治疗者;合并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疗操作者均不适合该方法。

3、术前准备(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血凝四项,确认无手术禁忌症。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锁骨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锁骨骨折 clavicle fracture凡发生于锁骨全长的骨折均称为锁骨骨折。

3 诊断[1]3.1病史有明确的锁骨部间接或直接外伤史。

3.2症状体征锁骨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伴畸形,患侧上肢痛性活动受限。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可见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3.3影像检查X线正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但不易发现骨折前后重叠移位,必要时可摄锁骨斜/轴位片。

锁骨外端及锁骨内1/3骨折,常规X线片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可行CT检查。

3.4分类锁骨骨折一般按骨折部位分为外1/3骨折、中1/3骨折和内1/3锁骨骨折。

3.4.1一类(中1/3骨折)最为多见,中1/3移位骨折可发生典型的移位。

骨折可为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3.4.2 二类(外1/3骨折)较为少见,根据喙锁韧带与骨折部位相对关系,可再分为几种分型:I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或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

韧带未受损伤,因此骨折断端相对稳定,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

是外1/3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II型锁骨外1/3骨折,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可再分为A、B两型。

IIA型: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保持连接,近骨折块不与喙锁韧带相连,并向上移位。

IIB型:骨折线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锥形韧带断裂,斜方韧带与骨折远段仍保持联系。

III型骨折为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

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3.4.3 三类(内1/3骨折)锁骨内端骨折(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近)最为少见。

可进一步分为三型:I型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丽点的内侧,韧带保持完整,骨折无明显移位。

锁骨骨折处理原则

锁骨骨折处理原则
2、对位较好的骨折无需手术,可通过支具或石膏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指征
1、骨折明显移位(超过1-2cm),或骨折断端刺破皮肤(开放性骨折)
2、多次骨折、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
3、严重的功能障碍,如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不愈合
疼痛管理
1、针对骨折的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适当的止痛药物
2、如有严重疼痛,考虑局部麻醉或注射
功能康复
1、骨折愈合后,开始早期活动恢复
2、在不干扰骨折愈合的前提下,进行关节功能的恢复训练,包括肩部活动度的恢复
3、康复训练应逐步进行,避免过早负重
骨折愈合评估
1、定期复查X光,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注意评估愈合时间,通常6-8周,较复杂骨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预防感染: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时,需及时清创,用抗生素
锁骨骨折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内容
初步评估
1、对病人进行全身评估,排除其他损伤
2、评估神经、血管情况,检查有无锁骨下动脉或神经损伤
骨折类型判断
1、闭合性骨折:无开放性伤口,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2、开放性骨折:需尽早进行伤口清创处理,并考虑抗生素预防感染
稳定骨折
1、通过非手术治疗:闭合性骨折可使用三角巾、肩带或其他支具进行固定
2、处理骨折愈合不良(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
3、处理可能出现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障碍或肌肉萎缩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锁骨骨折诊疗指南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病因】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

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