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胚胎学1

合集下载

被子植物胚细胞、胚乳细胞中基因型、染色体数的判定

被子植物胚细胞、胚乳细胞中基因型、染色体数的判定
A.AAbb AaaBBb B.Aabb AaaBbb C.AaBb AaaBBb D.aaBB AAaBbb
2.将基因型为 Aabb 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 为 aaBb 的雌蕊柱头上。那么所结种子中胚乳 的基因型为 ( ) A.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B. AaaBb、Aaabb、aaBBb、aabbb C. AaBBb、Aaabb、aaaBB、aaabb D. 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关于被子植物卵细胞、极核、精 子,蜜蜂的精子的形成过程在解
题中的应用
例.让纯种黄玉米(AA)做母本,纯白玉米
(aa)做父本进行杂交,所结的种子的胚的基
因型为
,胚乳基因型为
。若用
纯白玉米(aa)做母本,纯黄玉米(AA)做父
本进行杂交,所结的种子的胚的基因型

,胚乳的基因型为

被子植物胚细胞、胚乳细胞中基因 型、染色体数的判定
,请你写出简要的设计方案:
① 取该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苗
② 用秋水仙素促使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选取aaBB性状的植

③ 将2中选取的植株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扩大培养
1. 洋葱的体细胞含16条染色体,在 一般情况下,它的极核、子房壁、
胚乳细胞所含染色体数是[ B ]
A.8、16、16 B.8、16、24
精子 营养细胞
重复
被子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小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花粉母细胞)
4分孢子(花 发育 粉细胞)
4个小孢子 有丝分裂 (花粉粒)
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 精子(2个) 营养细胞
思考:
❖ 一个花粉粒产生几个精子?若花粉母细胞染 色体数为2N,则花粉细胞、生殖细胞、营养细 胞、精子中染色体数分别是多少?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ppt课件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ppt课件

23
水稻的小穗
雄蕊 雌蕊 内稃 浆片 外稃
退化 外稃
小穗梗
小麦的小花
雌蕊 雄蕊
浆片 内稃 外稃
二、花芽分化
➢ 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在适宜条 件下转为生殖生长,此时茎尖顶端分生组织 (生长锥)将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 而是分化出花或花序的各部分原基,然后发 育形成花或花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药的药隔,下连花托。
精选ppt课件2021
29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一、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花粉粒的发育与形态结构 四、花粉的生活力
精选ppt课件2021
30
一、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一)花药的结构
1表皮
药隔薄壁组织
2药隔 药隔维管束
表皮 药室内壁
花粉囊壁 中层
3花粉囊
➢ 内壁蛋白质由花粉粒本身 制造,主要是各种水解酶, 在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的 生长中起作用。
2、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和精子
➢ 营养细胞:占据花粉粒的绝大部分,包含花粉粒中除生殖 细胞以外的所有部分。细胞核结构松散,细胞质中有丰富 的细胞器,并富含营养物质。
➢ 生殖细胞:裸细胞。小,无壁,核大, 质少,外有质膜包围。
雄性生殖单位。其功能是作为传送精子的装置。
(二)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 成熟花粉由花粉壁和2-3个细胞组成。
➢ 大多数植物的花粉粒成熟时含有一个营养细 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称为2-细胞花粉。
➢ 有的植物的成熟花粉粒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 两个精细胞,称为3-细胞花粉。
精选ppt课件2021
52
各 式 各 样 的 花 粉 粒 外 观
1、花粉壁的结构
❖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为连续型。

被子植物胚胎学

被子植物胚胎学
第二章 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一、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生殖(繁殖): 是所有植物共同具有的特性,是增
加生物个体的过程,生殖的结果产 生了有机体的后代,从而维持了种 的延续。
无性生殖 生殖分为两类
有性生殖
第二章
1、无性繁殖:
繁殖过程中,没有性的行为,没有 配子的形成, 无受精过程。 如:裂殖、出芽、断裂、形成孢子(2倍体) 克隆:由一个细胞——许多后代(克隆系)
绪论
期刊: 中: 《植物学报》《中国科学》 《西北植物学报》《武汉植物学报》 《植物研究》《云南植物研究》 《作物学报》、《遗传学报》 外:《植物杂志》、各国植物学、《原生质》
绪论
一、研究对象、内容、任务
1.对象:
被子植物:
(1)心皮包被形成子房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特征
(2)胚珠位于子房内
(3)胚乳是受精后产物。--双受精
绪论
实验胚胎学阶段的成就:
60年代以前,对成熟胚的培养。 63年试管受精成功,印度德里大学用罂粟—>植 株。 64年花药培养成功,产生新植株南洋金花小孢 子—>单倍体植株。 73年胚乳培养成功,形成三倍体植物,大戟科 植物。 76年没传粉的大麦子房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 国内90年代以后。
绪论
4、生殖生物学时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 就)
赵世绪. 1982 作物胚胎学
绪论
Johri ,B,M. 1984 Embryology of Angiosperms Davis. 1966 Systematic Embryology of Angiosperms. Johri. 1992 被子植物比较胚胎学. Johri,B,M .1982 维管植物实验胚胎学(华东师 大学出版社) Raghavan,V.1976 维管植物实验胚胎发生(科 学出版社,植物所译)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
• 十字花科植物的胚珠倒生,弯曲如马蹄形,胚囊 有区分明显的珠孔、中央和合点三个区域(或称 三个室)。在胚乳的发育的后期,珠孔区和中央 区细胞化,而合点区常保持合胞体的状态,显示 了作为吸器的功能。虽然合点区无壁与其余的胚 乳分隔,但细胞化的进行突然地在合点区停止, 发育的机制尚不了解。(图8-15)
• 胚乳母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壁是横向的,即 分裂面与胚囊的纵轴垂直,在最初的横分裂结束 后,胞壁可在垂直面及不同的平面发生。有时, 胚乳母细胞的第一次分裂面是纵的方向,壁的形 成从一极到另一极,继续的分裂方向不定。 (图8-7)
• 在珠孔端或合点端或在两端特化形成吸器。
8.1.3 沼生目型胚乳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豆科和葫芦科植物,存在胚乳吸器是十分普遍的。 在已研究的豆科20种植物中,均发现有合点吸器。
• 在胚发育至球形之前,珠孔端的胚乳就向心地形 成细胞,细胞的胚乳只局限在胚囊的上半部或三 分之二的部分,一般称之为胚乳本体,下部则维 持游离核的状态,成为多核的吸器。
• 吸器的大小形– 5.胚乳周缘层(次生胚乳)
8.1.1 核型胚乳
• 核型胚乳中游离核分裂的次数,依不同植物而异。 有的植物游离核达到数百个至数千个巨大的数目, 另一些植物只形成少量的游离核。
• 游离核分裂的早期同步核后期不同步。(图8-2) • 垂周壁(自由生长的壁)、平周壁与胚乳的细胞
化。(图8-3、图8-4、图8-5、图8-6)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吸器通常在胚的心形期之后活动逐渐下降,多核 状态的吸器会简单瓦解,而细胞状态的则被挤到 胚乳本体的基部, 此外,当吸器的活动减退时, 胚乳本体基部的周缘细胞常常变为排列疏松和形 成乳头状的突起,它们有浓厚的细胞质和较大的 细胞核,似有代替原来的吸器的作用。

植物学胚的发育教案

植物学胚的发育教案

植物学胚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生物的个体发育。

能力目标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图解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胚的发育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

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

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植物生物学被子植物1PPT教案

植物生物学被子植物1PPT教案
4. 对检索到的结果,还需核对该种植物的全面描述。当描述 的内容与手头标本一致时,才能作为鉴定的结束。因为如果手 头的标本是检索表中未列入的植物,如分布新记录种或引种植 物,在检索时会指向另一植物。
华夏亚热带
阿萨姆-斐济岛
世界植物区系--起源的地点
2、三种发生“方式” : 单元论(Monophyletic Theory)
J.Hutchinson, A.Thkhtajan, A.Cronquist,H.T.Chang
二元论(Diphyletic Theory)
A.Engler 恩格勒
多元论(Polylephyletic Theory)
类晚,因此两者不存在直接联系,可能是
二 元 论
平等发展的。
A.Engler 是二元论的代表,他认为柔荑花序 类可能来自具有轴生胚珠的孢子穗类 (Stachyospermae)远祖;多心皮类来自
具有叶生胚珠的孢子叶类
(Phyllosporae)。
从两者的关系看,张宏达也认为金缕梅类 (柔荑花序类)、木兰类,不能认为那个 更原始,那个更进化,是平行发展关系; 但两者有共同的祖先。
3 被子植物分类
四、植物分类检索表
检索表(key)是用来鉴定不明学名的植 物的工具。它通过一系列的从两个相互对 立的性状中选择一个相符的、放弃一个不 相符的方法,达到鉴定的目标。检索表可 以分为两类:
(1) 退格式检索表(indented key):每 一组性状编排时,向后(右)退一格。例如 毛茛科5个属的分属检索表如下:
下: 1.果为一簇瘦果;花无距 2.花无花瓣 3.萼片通常4枚,总苞缺失…………………………铁线莲属(Clematis) 3.萼片通常5枚,总苞存在…………………………白头翁属(Pulsatilla) 2.花有花瓣…………………………………………毛茛属(Ranunculus) 1.果为一簇;花有距 4.花整齐;距5枚……………………………………耧斗菜属(Aquilegia) 4.花不整齐;距1枚…………………………………翠雀属(Delphinium)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学——被子植物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学——被子植物
水龙骨 蕨类植物门
第六节 被子植物
五、被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代表 但是,这些区别点只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 在双子叶植物如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罂粟科、胡椒科、 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1片子叶现象;双子叶植物,尤其在毛食 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等科中有具须根系的植物;在毛茛 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 单子叶植物的幼苗期也有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 在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科中也有网状叶脉的, 而 双子叶植物如伞形科的柴胡属、含羞草科中的一些植物具有平 行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数 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有4基数的花。
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被子植物花的几种性状的演化方向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BC
A.从中轴胎座演化到侧膜胎座 B.从花序演化到单生 C.胚珠从少数演化到多数 D.从完全花演化到不完全花
第六节 被子植物
三、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及系统 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学依据。 (一)形态学依据 形态学依据是一种为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性状。在植物的各种形 态特征中,花果的形态特征要比根、茎、 叶的形态特征重要。 尤其是花的形态特征最为重要。因为花期短,受外界环境影响 小,性状稳定。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运用形态学特 征并不能解决分类学上的一切问题,遇到种类繁多,分类比较 困难的类群时,感到远远不足,尤其是在探讨植物类群的亲缘 关系和演化地位的时候,因此必须运用新的仪器和手段,寻找 更为可靠、更为全面的分类学性状,从而也使得分类学从单独 依靠形态学资料扩展为涉及解剖学、 胚胎学、细胞学、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科。 (二)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方面的依据
豌豆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花程式为↑K(5)C5A(9)1G(1:1:∞) 番茄属于茄科,花程式为*K(5)C5A5G(2:2:∞) 石竹属于石竹科,花程式为*K(5)C5A5+5G(2:1:∞)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

胚胎:来源于动物,系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得初期发育得动物体(或幼体)。

植物胚胎学:就是胚胎学得一门分支学科,就是研究植物胚胎形成与发育得科学。

繁殖:就是指生物增加个体得过程。

营养繁殖:指从母体断裂或增生部分,又形成新个体得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通过无性生殖细胞—孢子进行繁殖得方式。

有性生殖:通过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结合进行繁殖得方式,包括同配(由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两个配子结合得一种生殖方式。

)、异配(在形状、结构上相同,但大小、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得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得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结合得生殖方式。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与结构上都不相同得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得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得为精子,精卵结合得生殖方式)。

(简)为什么说有性生殖就是由无性生殖演化而来(考得几率很大)1、衣藻进行有性生殖得配子与进行无性生殖得游动孢子形态上就是相同得,从孢子囊产生得游动孢子可以多至8个(4个或8个),从配子囊产生得配子也可少至8个(8、16、32或64个)。

2、在充分得营养条件下,配子也可不经结合而形成新个体。

因此,一般认为有性生殖就是从无性生殖演化而来。

生活史:也称为生活周期,就是指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得生长、发育与繁殖得全过程.种子植物得生活史就就是从种子开始到产生新得种子为止得整个生活历程.世代交替:就是指植物生活史中二倍得孢子体世代与单倍得配子体世代有规律得循环交替得现象。

有两个关键环节,减数分裂与双受精。

核相交替:指植物生活史中,二倍得染色体组(核相)与单倍得染色体组(核相)相互交替出现得现象.(简)生活史得类型1、合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前进行。

2、配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在配子产生时进行.3、居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进行减数分裂,合子萌发时也不发生减数分裂,而萌发形成1个二倍体植物,二倍体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在孢子囊内(或孢子母细胞)形成孢子时进行减数分裂.(简答)腺质绒毡层与变形绒毡层区别腺质绒毡层又叫分泌绒毡层(secretoryrtapetum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它始终保持原来得位置,通过细胞得内表面分泌各种物质供给小孢子发育得需要,直至花粉成熟后,该细胞完全自溶,这种类型在被子植物中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胚胎学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张定宇
2010.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系统阐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让学生了解被 子植物繁殖的方式、演化趋势;学习和掌握有性生殖的过程 与特点。并结合本学科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和正在研究的重要 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 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双受精过程及 胚和胚乳的形成过程。 教学的难点: 有关的重要概念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详见各章节)
④雌雄配子体 的发育和结构
雌配子体的 发育和结构
斯脱拉斯布格尔(Strasburger 斯脱拉斯布格尔(Strasburger 1879 )分叉蓼 胚囊的发育方 式—蓼型 Treube and Melink 百合属、郁金香属四孢子胚囊的类型
汉斯坦因(Hanstern 1870) 汉斯坦因(Hanstern 1870) 荠菜胚的发育
给我们的启示
著名的解剖学家莫尔在1863年亚米企去世时写 著名的解剖学家莫尔在1863年亚米企去世时写 道:“ 道:“现在大家都知道施来登的学说是虚幻的。回 想过去,虽则令人不快,可是也富有教育意义,我 们看到那时错误的理论,毫不犹豫地被认作是正确 的,有些人自己不进行实地观察,把虚无缥缈的东 西打扮成理论原则;而另一些人虽然手里有显微镜, 可是为成见所蒙蔽,他们相信自己看到了其实是没 有看到的东西,并照画了几百张图去证实施来登的 观念,而这些图却都是不符合事实的。居然有一个 科学院奖励这样的作品,更足以证明大家的一个经 验是不错的,那就是得奖的论文很少能够帮助解决 科学上的疑难问题。” 科学上的疑难问题。”
一、胚胎、胚胎学及植物胚胎学
1、胚胎:来源于动物,系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发 、胚胎:来源于动物,系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发 育的动物体(或幼体)。 人是指怀孕最初三个月内的幼体。(东汉许慎《 人是指怀孕最初三个月内的幼体。(东汉许慎《说文解 字》曰:胚,妇孕一月也,胎,妇孕三月也)。 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是在母体的子宫内长大, 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 卵生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外发育成长,从卵黄中获得营养。 植物胚胎是指从受精卵到胚形成的过程,从胚乳中吸收 营养。
③胚起源的 两种学说
b(Amici 1830 )花粉管带到胚珠中的只是授粉的物质。 花粉管带到胚珠中的只是授粉的物质。 霍夫迈斯脱尔( 观察19属38种植物 种植物, 霍夫迈斯脱尔(Hofmeister 1849 ) 观察19属38种植物, 证明胚起源于胚囊中已存在的一个细胞(后来知道的卵细胞), 证明胚起源于胚囊中已存在的一个细胞(后来知道的卵细胞), 发表《显花植物胚的发生》 发表《显花植物胚的发生》。
2、胚胎学及分类: 、胚胎学及分类: ①概念:旧称发生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发育 ①概念:旧称发生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发育 规律的科学。 ②分类:
比较胚胎学 植物胚胎学 实验胚胎学 按生物类别 分 按研究分析的观 动物胚胎学 点方法和水平分 人体胚胎学:是植物学的一门分 、植物胚胎学: 支学科,是研究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科 支学科, 学。包括受精前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以及探讨胚胎发育与环境条件和内在生理、 生化和遗传的关系等,从而达到控制胚胎 发育的目的。
Hofmeister 1848 描述了紫露草属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分体的过程
雄配子体的 发育和结构
Hartig 二核花粉粒 Strasburger 1871 及学生Elfring 1879肯定二核 及学生Elfring 1879肯定二核 的普遍性观察到三核花粉粒 Hofmeister 区分胚囊两极中的细胞群
海枣
科 名:棕榈科Palmae 名:棕榈 棕榈科 学 名:Phoenix dactylifera L . 名:Phoenix 原产地:热带亚洲、非洲 特 征:又称伊拉克蜜枣,其叶片 强劲斜举,尾部稍弯成拱形,叶 裂片两面灰白色,叶柄基部的刺 细而软;花单性,雌雄异株;果 实较大,长达6 实较大,长达6厘米,果肉味甜, 可生食或加工成蜜枣,原产西亚 和北非。 加纳定为国树 国树。 海枣被加纳 海枣被加纳定为国树。
二、植物胚胎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形成
1、萌芽阶段(3000多年前 萌芽阶段(3000多年前 —17世纪) 17世纪 世纪) 对性别的感性认识 阿拉伯人和亚述人对海枣 雌雄异株) (雌雄异株)的人工授粉仪式
《植物的探索》
亚述人是居住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 亚述人是居住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或者更 确切地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 确切地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 以座落在底格里斯河右岸的亚述成为中心.公元前3000年左右 以座落在底格里斯河右岸的亚述成为中心.公元前3000年左右, 年左右, 他们逐渐向南迁移,并与南部的巴比伦文明融合,形成了亚述文明. 他们逐渐向南迁移,并与南部的巴比伦文明融合,形成了亚述文明. 一般来说,历史学家公认为公元前2500年~2000年之间 年之间, 一般来说,历史学家公认为公元前2500年~2000年之间,亚述文明 才形成一定规模.到公元前612年亚述灭亡 年亚述灭亡, 才形成一定规模.到公元前612年亚述灭亡,亚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 只存在了短暂的不到2000年的时间 年的时间. 中,只存在了短暂的不到2000年的时间.
3 3
3
9
主要参考资料
[1]胡适宜著. 被子植物胚胎学. [1]胡适宜著. 被子植物胚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83 社,1983 [2]P.玛海希瓦里著,陈机译.被子植物胚胎学引论. [2]P.玛海希瓦里著,陈机译.被子植物胚胎学引论.北 京:科学出版社,1966 京:科学出版社,1966 [3]《植物学》教材. [3]《植物学》教材. [4]关雪莲,王丽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 [4]关雪莲,王丽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出版社,2004 业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定宇,李润植主编.植物学应用技术指南. [5]张定宇,李润植主编.植物学应用技术指南.太原: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 [6]杨弘远,周嫦编著.植物有性生殖实验研究四十年. [6]杨弘远,周嫦编著.植物有性生殖实验研究四十年.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一章 绪 论 (时数 2)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胚胎和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胚胎和 胚胎学的概念,掌握植物胚胎学的概念,了解 植物胚胎学的历史与发展,激发学生学好本课 程的学习热情。
内容与重点
内容 一、胚胎、胚胎学及植物胚胎学 二、植物胚胎学的历史与发展 1.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形成(萌芽阶段、奠基阶段、 建立阶段) 2.植物胚胎学的发展 重点 植物胚胎学的概念及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形成及发 展趋势。
教学进度安排
章 序及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第三章 花粉的形成和发育 第四章 大孢子囊及大孢子的发育 第五章 受精 第六章 胚乳 第七章 胚 第八章 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第九章 胚状体与人工种子 其他 共计时数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共计时数
2 2 4 4 3 3 4 2 1 2 27 2 2 7 7 4 4 7 2 1 36
⑤胚
Leeuwen hoeck 1719 柑橘属的多胚现象 Strasburger 1878 酸橙中的不定胚
Gerosankin 1880 最早发现配子融合现象
⑥配子配合 和双受精
Strasburger 1884证实,在水晶兰中,看到胚囊中的两雄核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 1884证实,在水晶兰中,看到胚囊中的两雄核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 纳瓦申(S.G.Nawaschin 纳瓦申(S.G.Nawaschin 印度 1898 )在头巾百合和细弱贝母中发现双受精
2、奠基阶段(17世纪末—19世纪)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推 奠基阶段(17世纪末 19世纪 世纪末— 世纪) 动了人们对生物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进行科学的探讨, 动了人们对生物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进行科学的探讨,主 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六个方面: 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①雌雄性 器官的确定
卡美拉留斯(Camerarious 1694 )发现桑树雌株旁无雄 卡美拉留斯( 种子败育。雌株隔离试验。 植物的性》 株,种子败育。雌株隔离试验。写《植物的性》. 柯洛伊脱尔(Koleuter 1761)做了 石竹属(Dianthus)/天仙 柯洛伊脱尔(Koleuter 1761)做了 石竹属(Dianthus)/天仙 子属(Hyoscycyamus)/紫罗兰属 Matthiola)/烟草属 紫罗兰属( 子属(Hyoscycyamus)/紫罗兰属(Matthiola)/烟草属 (Nicotoana)杂交试验,观察到通常只有同种花粉在受精 Nicotoana)杂交试验,观察到通常只有同种花粉 同种花粉在受精 中起作用。明确了两性的存在,推动了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两性的存在 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中起作用。明确了两性的存在,推动了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施来登关于胚的起源的学说
施来登于1837年发表了关于胚珠的来源和发育的一些很详细的观察效果。 施来登于1837年发表了关于胚珠的来源和发育的一些很详细的观察效果。 他证实了亚米企所说的:花粉管是从柱头经过珠孔而进入胚珠的。可是他的 想象力太活跃了,引导他太远了,他肯定花粉管的顶端冲破了胚囊的膜,自 己直接变成了“胚泡” 己直接变成了“胚泡”而胚泡经过若干次分裂以后就形成了胚。他认为:子 叶是从侧面产生的,而原来的顶端则是或多或少自由的,它形成了胚芽。在 他看来,胚囊仿佛是一个孵化器,在里面花粉管的顶端得到营养而发育成为 新的小植物。如果这个看法正确的话,那末植物就没有性作用可说了。然而 由于他有势力,而且攻击对立派时他的言词非常锋利,他获得很多热烈的拥 护者。沙赫脱(Schacht)就是其中之一,他特别热心于支持这个荒谬的看 护者。沙赫脱(Schacht)就是其中之一,他特别热心于支持这个荒谬的看 法。沙赫脱于1850年出版一本专著,内有26个图板和很多的图。在图中,他 法。沙赫脱于1850年出版一本专著,内有26个图板和很多的图。在图中,他 都把卵细胞误认作花粉管的顶端。就这样一篇论文竟然获得了荷兰皇家学院 颁发的奖状。 然而,施来登和沙赫脱的错误不久就显得那样地彰明昭著,以致他们终 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见解。拉特尔可夫尔于1856年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个详 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见解。拉特尔可夫尔于1856年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个详 尽的总结,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霍夫曼斯托尔的结论。施来登不久也抛弃了一 切植物学研究,移居到特莱士敦,成为一个私人的历史和哲学的教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