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电源产业集聚区简介

合集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中原最大的压型钢板、保温复合板及钢结构生产基地

河南黄河林业有限公司 ——河南农林产业龙头企业
园区建设: 1、生物新医药工业园 规划面积1700亩,主要依托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血液制品项目发展以生 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今,生物新医药工业园已形成了生物制药、生 物化学工程等产业的聚集地。现已有华兰血液制品、佐今明中药制剂、李烨药用 包装材料等产品在园区内投入生产。
新乡高新区位于新乡市东南部,距离市区中心4公里,与 市区及省内交通贯通,交通便利,东接107国道,与京珠高速 公路连接,北上600公里直达北京国际机场,南下100公里直达 郑州国际机杨。 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1994年3月 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2005年12 月,新乡高新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2006年7月通过扩区方 案,扩区后规划面积为53平方公里。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 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市区人口135万,市区面积422平方公里,建成区180平 方公里,现辖12个县市区(四区两市六县)、两个国家级开发 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 城市新区平原新区,拥有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 最佳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多项荣誉。
2、新飞工业园 规划面积3850亩,主要依托新飞空调、新飞冰柜等项目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基 础的电子器具和轻工家电等相关产业。现园区内有新飞的冰箱及家用空调、科隆的 “两器”、天丰的卷板加工和冷弯成型设备等产品投入生产。
3、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为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新乡市在开发区规划了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园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区内已经有专用车、滤清器、散热器、转向器及车用仪 表等项目在建或投入生产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

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

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

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

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14、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豫龙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0 ——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15、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16、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17、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18、滑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19、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20、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21、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22、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23、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24、汴西新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 ——主导产业:食品、机械、汽车零部件25、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3 ——主导产业:光伏、精细化工26、开封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所在市:开封市 14.23 ——主导产业:食品27、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4.5 ——主导产业:机械、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棉纺织服装业29、通许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4 ——主导产业:机电和纺织业30、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5、18.8(省规划面积) ——主导产业: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31、洛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5.3 ——主导产业:硅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32、洛阳工业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工业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0.8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33、洛阳经济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9 ——主导产业:商贸和物流业34、洛阳市伊洛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50.1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35、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1.9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硅光电光伏,新材料36、洛阳市洛新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9.7 ——主导产业: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37、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13.3 ——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化纤纺织产业、精细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产业38、洛阳市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4.9 ——主导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重型机械及装配加工)、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39、洛宁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5 ——主导产业:轻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40、宜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主导产业: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配套产业、硅材料生产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相应的配套产业41、新安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7.8 ——主导产业:能源铝产业、铝精深加工产业和以镁合金、钛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钼钨深加工产业为主导43、孟津县华阳产业聚集——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5 ——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制造44、汝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9 ——主导产业:新型建材,特种钢材,煤化工45、嵩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7 ——主导产业:饭坡产业园规划以黄金、萤石等本地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新乡市拥有11家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其中:2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具备承接项目大规模入驻的良好条件。

一、国家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首批确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全区累计完成投资近83亿元,基础设施覆盖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形成了7纵12横的主次干道网络,水、电、通迅等各种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培育壮大了国内闻名的华兰生物、新飞家电、科隆电器、娃哈哈果茶饮料、天丰钢结构、新能电动汽车等企业,已吸引800多家各类企业入驻。

新乡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家电、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

二、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

近年来,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郑州航空港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和城市功能建设,实现产城融合。

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省纺织品出口基地”等称号。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全区入驻企业近400家,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纺织服装、高成长性服务业为主导的“2+1”产业体系。

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30余公里,与国铁新荷铁路相连的8.3公里铁路专用线,总长近300公里的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绿化、亮化同步跟进,实现了“九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成区全覆盖。

建成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与沪江网合作建成2个互联网创客空间,与6所驻新高校结成“1+6”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0家。

河南省各地市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介绍720(1)

河南省各地市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介绍720(1)

目录1 郑州市............................................................................ 41.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2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51.3 郑州航空港区.................................................................... 61.4 金岱工业园区.................................................................... 61.5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1.6 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71.7 白沙官渡产业聚集区(郑汴产业带)................................................ 81.8 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81.9 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91.10 河南巩义规划豫联等工业集聚区................................................... 91.11 新郑市新港工业园区............................................................. 91.11 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01.12 马寨产业聚集区................................................................ 101.13 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102 开封市........................................................................... 112.1 开封经济产业集聚区............................................................. 112.2 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 112.3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22.4 杞县产业集聚区................................................................. 122.5 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122.6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7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143 洛阳市........................................................................... 143.1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143.2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153.3 洛宁产业集聚区................................................................. 153.4 宜阳产业集聚区................................................................. 153.5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163.6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173.7 开元门生态商务区............................................................... 173.8 洛龙科技园区................................................................... 173.9 洛新产业集聚区................................................................. 183.10 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183.11 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183.12 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183.13 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193.14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 194 平顶山市......................................................................... 204.1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04.3 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204.4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214.5 汝州市汝南产业集聚区........................................................... 214.6 叶县盐都产业集聚区............................................................. 214.7 宝丰县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224.8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224.9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 225 安阳市........................................................................... 235.1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35.2 安阳市新东产业集聚区........................................................... 235.3 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 245.4 安阳县水冶产业集聚区........................................................... 245.5 滑县产业集聚区................................................................. 245.6 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245.7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255.8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256 鹤壁市........................................................................... 266.1 鹤淇产业集聚区................................................................. 266.2 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266.3 金山产业集聚区................................................................. 266.4 浚县产业集聚区................................................................. 277 新乡市........................................................................... 287.1 新乡工业园区................................................................... 287.2 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区.......................................................... 287.3 新乡桥北新区.................................................................. 287.4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 297.5 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 297.6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 297.7 长垣起重产业园区.............................................................. 297.8 获嘉县产业集聚区.............................................................. 307.9 封丘县产业集聚区.............................................................. 307.10 卫辉市产业集聚区............................................................. 308 焦作市........................................................................... 318.1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18.2 武陟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318.3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318.4 沁北产业集聚区................................................................. 328.5 修武县城南产业集聚区........................................................... 328.6 焦作博爱产业集聚区............................................................. 338.7 温县产业聚集区................................................................. 338.8 焦作山阳循环产业集聚区......................................................... 349 濮阳市........................................................................... 359.1 濮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59.2 濮东产业集聚区................................................................. 369.3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 369.4 范县产业集聚区................................................................. 379.5 南乐产业集聚区................................................................. 379.6 濮阳县台商产业集聚区........................................................... 3710 许昌市.......................................................................... 3810.1 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810.2 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 3810.3 中原电气谷核心区.............................................................. 3910.4 襄城县城北工业集聚区.......................................................... 3910.5 禹州产业集聚区................................................................ 3910.6 长葛市城南产业集聚区.......................................................... 3911 漯河市.......................................................................... 4011.1 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011.2 临颍县颖北产业集聚区.......................................................... 4011.3 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 4011.4 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 4111.5 漯河淞江产业集聚区............................................................ 4111.6 漯河市舞阳盐化工产业集聚区.................................................... 4112 三门峡市........................................................................ 4312.1 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312.2 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4312.3 卢氏县产业集聚区.............................................................. 4412.4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 4412.5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 4412.6 陕县产业集聚区................................................................ 4413 商丘市.......................................................................... 4513.1 民权工业集聚区................................................................ 4513.2 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 4513.3 梁园产业集聚区................................................................ 4513.4 淮阳产业集聚区................................................................ 4613.5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 4613.6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 4613.7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4613.8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 4713.9 睢县产业集聚区................................................................ 4713.10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 4814 周口市.......................................................................... 4814.1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 4814.2 项城市产业集聚区.............................................................. 4914.3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 4914.5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 5014.6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 5014.7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 5114.8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 5114.9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5214.10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 5215 驻马店市........................................................................ 5315.1 驻马店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5315.2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5415.3 驻马店市装备产业集聚区........................................................ 5415.4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 5515.5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 5515.6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 5515.7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 5615.8 西平县产业集聚区.............................................................. 5615.9 驻马店平舆县产业集聚区........................................................ 5616 南阳市.......................................................................... 5716.1 南阳新能源产业聚集区.......................................................... 5716.2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 5816.3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 5916.4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 5916.5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 5916.6 镇平县产业集聚区.............................................................. 6016.7 西峡县产业集聚区.............................................................. 6016.8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 6016.10 新野纺织产业集聚区........................................................... 6116.11 内乡县产业集聚区............................................................. 6217 信阳市.......................................................................... 6217.1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6217.2 信阳市平桥产业集聚区.......................................................... 6317.3 信阳市明港产业集聚区.......................................................... 6317.4 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 6417.5 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6417.6 新县产业集聚区................................................................ 6517.7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 6517.8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 6517.9 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 6617.10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 6617.11 商城县产业集聚区............................................................. 6617.12 潢川县经济开发区............................................................. 6718 济源市.......................................................................... 6818.1 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6818.2 孔山产业集聚区................................................................ 68 1 郑州市 1.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位于郑州市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 公里,南距310 国道 2 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 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9.12•【字号】豫环审〔2014〕350号•【施行日期】2014.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豫环审〔2014〕350号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管委会:2013年12月,省环境保护厅在郑州市组织召开了《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审查会。

根据审查小组(名单附后)意见和新乡市环保局初审意见(新环〔2014〕144号),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新乡市新乡县,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对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将规划区内水源保护区、新荷铁路辅线用地调出,将生物产业园纳入集聚区规划范围,调整后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8.93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东区:东至胜利路、西至心连心企业东边界、南至青龙路南侧200米、北至东孟姜女河,规划面积0.7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西区:东至滨河路、西至工业西路、南至二支排、北至太行北路,面积18.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主导产业由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调整为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产业。

二、《报告书》对原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分析了原规划及实施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并强化了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同时,《报告书》从规划选址、主导产业定位、规划布局和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估。

《报告书》评价方法正确,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可行,对规划方案的调整建议合理,可作为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以及今后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依据。

三、总体上分析,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与新乡县城总体规划、新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产业的集聚、优化和升级,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集聚区之一。

它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优势,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

在航空物流方面,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了完善的物流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也蓬勃发展,一批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在此落户,为河南省的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医药产业则注重研发创新,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

汽车产业形成了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知名汽车品牌在此设有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拥有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产品涵盖了多个领域。

现代物流产业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了高效的货物运输和配送。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表现出色。

新材料产业注重研发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新型材料。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不断壮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洛阳的工业基础,生产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装备产品。

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电力装备、电梯制造、发制品等产业为特色。

电力装备产业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

电梯制造产业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发制品产业则充分发挥了许昌的传统优势,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食品产业为主导,是全国知名的食品产业基地。

众多食品企业在此集聚,涵盖了肉制品、面制品、饮料等多个品类。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了众多知名品牌,使漯河的食品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钢铁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土地面积及主导产业明细: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电机械集成、生物医药、新能源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55.66 郑州航空港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38-主导产业:餐饮、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4,郑州市白沙工业集聚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5,郑州市官渡工业集聚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36.5-主导产业: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6,郑州金代工业园-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1.42-主导产业:一类产业为主,二类产业为辅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370-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和咨询8,郑州尚洁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城市:郑州巩义市玉莲工业集聚区-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2.1-主导产业:铝-电合资及铝深加工产业10,巩义市工业集聚区(惠国镇铝加工工业园)-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3.3-主导产业:铝加工9年11月,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2.8-主导产业:电子产业和粮油储运加工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7.6-主导产业:服装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9.7-主导产业:铝产品加工及设备制造14,荥阳市产业集聚区(玉龙工业园)-城市:郑州市-规划环境评价区(km2):10-主导产业:现代设备制造15,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境评价区(km2): 23.88 以物流业为补充16,林州工业集聚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3.68-主导产业: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17,安阳县工业集聚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9.53-主导产业:以钢铁和焦化工业为主导产业,以焦化深加工、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18,华县工业集聚区-1998 辅助产业有光伏高新技术、机械制造、物流与贸易19、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7.2-主导产业:现代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商贸物流业和城市服务业20、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1-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21、安阳市产业集聚现代物流业为辅22,安阳市东部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7-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业23,安阳市纺织工业集聚区-城市:安阳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9.2-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轻纺设备制造业24,卞喜新区-城市:开封市-规划环境评价区(km2): 121 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城市:开封市-规划环境评价区(km2):15.3-主导产业:光伏、精细化工26,开封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黄龙公园、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开封市14.23-主导产业:食品27,兰考县产业集聚区-城市:开封市-规划环境评价区(km2):14.5-主导产业:机械、食品27 棉纺织服装业29,通许县工业集聚区-城市:开封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9.4-主导产业:机电及纺织工业30,尉氏县工业集聚区-城市:开封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 7.5和18.8(省级规划区)-主导产业:纺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31,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新材料产业32,洛阳工业集聚区(含洛阳工业园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20.8-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33,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群(含洛阳经济开发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2.9-主导产业:商贸物流34,洛阳国际劳工组织产业集群-城市:洛阳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21.9-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硅光伏、新材料36,洛阳市洛新产业集群-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9.7-主导产业:机械加工、重型设备制造、新材料37,洛阳石化产业集群-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3.3-主导产业:石化产业、化纤纺织产业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4.9-主导产业:特种设备制造、电机及设备制造(重型机械及装配加工)、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39、洛宁县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7.5-主导产业:轻工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40、益阳县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 精细化工及配套产业41,新安县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17.8-主导产业:能源铝工业、铝深加工工业及以镁合金和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工业42,栾川县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5.7-主导产业:钼钨深加工工业主导产业43,孟津县华阳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8.5-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及机械制造44,汝阳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8.9-主导产业:新型建材、特种钢材、煤化工45,嵩县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7.7-主导产业:番禺工业天湖工业园规划以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和旅游商品生产为主导产业46,宜川县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6-主导产业:铝深加工产业和服务业47,偃师市工业集聚区-城市:洛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km2):7.2-主导产业:三轮车产业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简介
一、园区区位及辖区概况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位于新乡市市区东北部,紧邻在建中的京广快速客运站, 107国道与济东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济东高速公路新乡出市口800米,距京珠高速入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辖区总面积18.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总人口1.7万人。

2005年5月由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之一;2008年省政府首批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二、园区发展的产业依托
新乡市电池产业历史悠久,迄今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储备丰富,技术研发优势突出。

形成了以河南环宇、科隆集团、金龙集团、比得力、河南新太行、中科科技、吉恩镍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企业300余家,打造从原材科到电池成品及其延伸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众多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电池产业集群。

新乡作为全国电池产业的发祥地,素有电池产业“黄埔军校”之称,具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储备。

其中直接从事电池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3000多人,间接从事电池产业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达到500多人,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产业工人5万余人。

同时,市内大专院校6 所,为企业人才引进
和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新乡市还引进中国工程院闻立时、陈立泉两位院士、著名汽车专家柳崇喜、商业化运营专家谢子聪担任新乡市产业技术与应用发展顾问,大大提升了新乡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的研发实力和水平。

新乡电池产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开放式组织形式的技术研发体系。

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科研)工作站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已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申报专利50多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获得国家各级政府成果奖近百项,承担过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火炬计划和各级攻关计划。

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经济发展中的特色支柱产业,是新乡市工业“一谷五基地”中的电源基地。

2011年新乡市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园区发展的定位及现状
电源产业园区依托新乡市现有的电池产业优势及资源,作为新乡市电池产业的核心发展区,以电池、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建设新乡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6.6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4平方公里。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已达到“六通一平”标准。

现有六纵六横道路12条,总通车里程45公里,辐射面积8平方公里;建成110KV变电站一座,改造110千伏和220千伏供电线路2条,供电线路总长50公里,供电负荷达4000兆伏安;污、雨水管网总长40公里;园区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工程;程控电话、数据传播、宽带网、有线电视等业务已全部开通。

园区目前拥有我国唯一集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为一体的国家电池质检中心,该中心具有国家质量监督、质量鉴定和质量仲裁、标准及规范的制修订、学术交流及研发等多种职能,是国内电池产业最权威的质量支持平台;依托河师大化学系、由副市长杨书廷主持创建的省级能源研究院正在筹备中,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与水平;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启动的电波科技城项目,以电波、通信、信息技术等产业研发为主导,建成“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技研发和生产基地;“创业孵化中心”是促进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绿色电源新技术研究院及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园区已入住企业64家,其中工业企业50家,主导产业企业15家。

2011年全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3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营业收入76.5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6.3%;全部企业实现利税9.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实现利税6.6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69%。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34.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投资完成26.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6.3%。

2011年园区综合水平位居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第36位,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四、推进园区发展的措施
1、依托园区现有项目,做大做强电池及电子信息产业。

以22所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波科技城项目、河南科隆集团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环宇集团投资7.5亿元的年产5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河南锂动电源公司投资21亿元的电动车用动力锂离子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全面提升园区整体经济实力。

2、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以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整体产业跨越发展。

一是围绕产业链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掌握全国、全省重点电池企业的分布情况,瞄准其中500强企业,确定重点拜访区域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及时掌握企业新的投资动态,争取促成这些重点企业来园区考察。

二是充分发挥以商招商和以企招商的带动作用和纽带作用,加强与现有入园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其客户群的投资意向和方向,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接洽。

3、深化平台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与水平。

一是加快标准厂房区建设,作为园区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其集约、集聚效应,吸引中小电池配套企业入驻,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二是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拉大园区发展框架,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三是加快胜利物流园、货运东站等物流项目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畅通、方便、快捷的仓储、物流平台。

五、园区发展规划
以做大做强新乡绿色电源产业,促进提升电池、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按照“一业主导,多业互动;政策推动,外向牵引;优化提升,培育骨干;园区主导,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以新型二次电池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相对完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电源产业集群,形成以电池、材料为核心,信息家电、应用电子等新兴产业共举的产业格局。

到2015年,把园区发展成为国内电池产业优势骨干企业集中、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产业链相对完善,在全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养和引进5—10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主导产业企业,培养出2-4家上市大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