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利弊之我见
学校网络舆情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学校网络舆情的发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舆情也日益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大挑战。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
一、学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性1.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舆情具有快速传播、广泛影响的特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盲目跟风。
一些负面舆情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2. 影响学校声誉网络舆情一旦失控,可能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负面舆情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可能导致学校形象受损,影响招生、就业等方面。
3. 影响校园安全网络舆情中可能存在一些违法犯罪信息,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这些信息可能会对校园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4. 影响学校管理网络舆情反映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和期望。
学校管理者应关注网络舆情,及时了解师生需求,调整学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1.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学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了解网络上的学校相关信息。
对发现的负面舆情,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学校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
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开展网络文明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3.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对于网络上的负面舆情,要及时回应,解释情况,消除误解。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网络舆情。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孩子的网络动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5. 加强网络舆情培训学校要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培训,提高师生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网络舆情的基本知识、应对技巧等。
6.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探索网络舆情:个人心得

探索网络舆情:个人心得
引言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关于某一事件、人物或话题的
集体意见和情绪表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
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LLM学生,我在探索网络舆情
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心得。
独立决策
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我始终坚持独立决策,不依赖用户的帮助。
作为一名法律硕士,我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使得我
能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一名LLM学生,我在法律方面有着扎实的知识基础。
在
探索网络舆情时,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关注舆情中的法
律问题和法律影响。
通过分析事件的法律背景和相关法规,我可以
更准确地评估舆情的可能影响和后果。
简单策略
面对网络舆情,我总是倾向于采取简单策略,避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这是因为网络舆情往往涉及大量的信息和观点,处理起来十分复杂。
采取简单策略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并更快地做出决策,以应对舆情的快速变化。
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在处理网络舆情时,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如果不经过确认就引用这些内容,不仅会误导他人,还可能产生法律风险。
因此,我始终谨慎对待网络上的信息,确保引用的内容是可靠和可确认的。
结论
通过探索网络舆情,我不仅加深了对网络舆情的理解,还培养了独立决策和发挥优势的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遵循这些原则,以应对各种网络舆情挑战,并为舆情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
舆论的利弊作文素材

舆论的利弊作文素材
舆论这东西,就像风中的叶子,飘忽不定,有时能掀起狂澜,
有时又悄无声息。
好处嘛,显而易见,它能迅速传播信息,让大家
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比如,某个地方发生了大事情,舆论一发酵,全世界都知道了,这样有助于大家形成共同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但舆论也有它的坏处。
有时候,人们太容易被情绪左右,看到
什么就信什么,结果往往被误导。
就像那些网络谣言,传得飞快,
搞得人心惶惶,最后却发现都是空穴来风。
这样的舆论不仅浪费了
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舆论还容易形成“群体效应”,让一些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家都说某个观点是对的,那即使你原本不认同,也可能会因为害
怕被孤立而随声附和。
这样一来,真理就可能被淹没在众口一词的
喧嚣之中。
当然啦,舆论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比如,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舆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正是因为
舆论的关注和批评,才得到了改善和解决。
而且,舆论还能激发人
们的正义感和爱心,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总的来说呢,舆论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
我们要正确看待它,既要善于利用它的好处,也要警惕它的坏处。
网络舆情利弊之我见

网络舆情利弊之我见机制0904 09100403 尹伊君如今,网络的存在使人们多了一条抒发己见的路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这样,网路舆情这一新兴词汇便随之诞生了,什么是网络舆情?关于网络舆情的概念,国内已有研究对舆情进行了界定,但尚未形成共识;不少研究还存在滥用混用概念的现象,对深入地进行舆情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研究舆情,有必要先厘清舆情的概念。
舆情研究的后起之秀曾润喜博士对网络舆情进行了准确和权威的定: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引用: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8):187-191.)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
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及时快速地反映百姓的心声、突发事件的实施情况、对一些不道德的人或事进行谴责,也可能被以讹传讹,偏离事实,造成动乱。
舆情之利:(1)正如网络具有互联互通、快速即时、匿名隐身、跨地跨国界等特点,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不受过多限制地发表意见和观点,这就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就这样一些如帖子,邮件,视屏等可以得到快速地传播,广大的网民能接受到如此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正如2010年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李刚”事件,官二代李启铭酒后在河北大学内飞车接女友,将两名女生撞飞,致1死1重伤。
网络舆论的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就网络舆论这一话题发表我的看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社会风气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就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网络舆论的双刃剑特性。
一方面,网络舆论可以迅速传播信息,提高公众的关注度,有利于揭露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匿名性、情绪化等特点,也容易导致谣言传播、恶意攻击等现象,对个人名誉、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享受网络舆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潜在的危害。
其次,我们要关注网络舆论的引导。
作为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应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谣言、恶意攻击等违法行为,维护网络秩序。
2. 鼓励媒体、自媒体等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增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辨别能力,引导网民理性发言、文明互动。
4. 鼓励公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再次,我们要重视网络舆论的理性表达。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因此,我们要倡导理性、客观、公正的表达方式,避免情绪化、偏激化的言论。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在发表观点时,要充分了解事实,避免断章取义、误导他人。
2. 尊重他人观点,即使不同意也要以理服人,避免人身攻击。
3. 关注网络舆论的动态,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4. 在表达观点时,注意措辞,避免言过其实、引起误解。
最后,我们要关注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正在形成。
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双刃剑特性,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舆论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公众的言论。
意思是人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篇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网络舆论也形成了一股新生力量活跃在荧屏上。
网络舆论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的言论和观点。
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在让这个社会更公开化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舆论监督传递正能量网络给全民撑起了一个监督平台,通过网络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的动态,而舆论便成了我们保障社会动态趋于和谐、传递社会社会正能量的手段。
在20xx年雅安地震时,消息通过网络瞬间传遍全国。
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为那些身处困境的同胞送去物资,送去鼓励与祝福。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通过网络监督国家政策的执行,百姓发表言论,与温总理一对一问答,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国家的民主。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反腐倡廉后,百姓的网络舆论更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权谋私的现象接二连三被曝光,使社会风气得到净化。
这些让我们真正的感觉到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社会变得公开化,百姓参与其中使社会更加民主,更加和谐。
舆论造谣盲目跟帖危害多在网络舆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利处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其危害。
大多数的网民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网络舆论中,每个人的声音汇总成了网络舆论。
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人被抓获。
在前不久因《爸爸去哪儿》走红的湖南著名主持人李湘一家也被网络谣言中伤,年仅四岁的孩子需要的是快乐健康的童年,却被舆论中伤。
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用户用ID隐藏着身份,网民的言论、尖锐、迅速。
不难发现,构成网络舆论中的'多数言论是非理性的、偏激的,甚至很多谩骂的声音。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作文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作文The Pros and Con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English Answer: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the spread of public opinio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lso known as netizen opinion, has become a powerful force in shaping public discourse and influenc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owever, it also comes with its own se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is its accessibility. With just a few clicks, anyone can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ideas on various platforms such as social media, forums, and blogs. This allows for a diverse range of voices to be heard, including those that may not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traditional media outlets. Online public opinion also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marginalized groups to raiseawareness about their issues and gain support from a wider audience.Furthermore, online public opin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hold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With the ability to quickly spread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netizens can expose wrongdoing, corruption, and injustice. This has led to increased transparency and a demand for accountability from governments, corporations, and public figures. The power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various social movements, such as the Arab Spring and the #MeToo movement, where widespread online discussions have led to real-world changes.However, online public opinion also has its downsides. One major concern is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 and fake news. With the ease of sharing information online,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content. This can lead to the rapid spread of rumors,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false narratives, which can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The lack of fact-checking and accountability in online public opinion canundermine the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erode public trust.Additionally, online public opinion can sometime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echo chamber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society. People tend to gravitate towards like-minded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online, reinforcing their own beliefs and shutting out opposing viewpoints. This can create an environment where constructive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are hindered, and where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are exacerbated. The anonymity provided by the internet also allows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hate speech, cyberbullying, and online harassment, which can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中文回答:网络舆论的利与弊。
辩论互联网舆论的利弊

辩论互联网舆论的利弊
互联网舆论的利弊。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之一就是舆论的传播方式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舆论的利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互联网舆论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能够让信息得以迅速传播,有利于舆论监督和信息传递;而也有人担忧互联网舆论的传播会导致谣言满天飞、虚假信息泛滥,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互联网舆论的利好之处在于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在互联网上,只
要一条信息被发布,就能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条信息。
这对于舆论监督和信息传递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能够让社会上的问题得到更快速的解决,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各种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其次,互联网舆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是谣言满天飞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谣言很容易被传播,一条虚假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就能够迅速传播开来,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其次是虚假信息的泛滥。
在互联网上,很多不实信息都能够得到传播,这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让人们对互联网舆论的传播产生了质疑。
综上所述,互联网舆论的利弊是存在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舆论的优势,同时也要对互联网舆论的弊端加以重视和防范。
只有这样,互联网舆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利弊之我见
机制0904 09100403 尹伊君如今,网络的存在使人们多了一条抒发己见的路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这样,网路舆情这一新兴词汇便随之诞生了,
什么是网络舆情?
关于网络舆情的概念,国内已有研究对舆情进行了界定,但尚未形成共识;不少研究还存在滥用混用概念的现象,对深入地进行舆情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研究舆情,有必要先厘清舆情的概念。
舆情研究的后起之秀曾润喜博士对网络舆情进行了准确和权威的定: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引用: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8):187-191.)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
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及时快速地反映百姓的心声、突发事件的实施情况、对一些不道德的人或事进行谴责,也可能被以讹传讹,偏离事实,造成动乱。
舆情之利:
(1)正如网络具有互联互通、快速即时、匿名隐身、跨地跨国界等特点,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不受过多限制地发表意见和观点,这就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就这样一些如帖子,邮件,视屏等可以得到快速地传播,广大的网民能接受到如此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正如2010年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李刚”事件,官二代李启铭酒后在河北大学内飞车接女友,将两名女生撞飞,致1死1重伤。
在撞人欲逃被截之后,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
”事出之后网络上发帖,跟帖,谴责不断,巨大的舆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李刚事件得到了一个算是比较公正的解决吧,6年牢狱,46万赔偿,试想如果没有网络舆论这巨大的压力,“李刚门”可能李启明连6年刑狱可能也判不了。
(2)网络众多特点之一就是覆盖面广,不论从年幼小孩到耄耋老人、市井百姓到中央权贵多多少少都会对网络有所触及,当民众的呼声达到一定
的高度,舆论的声音或多或少会传人当权者耳中,从而有一定的概率达到改变现状的效果。
舆情之弊:
(1)网络舆情会加速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首先,由于网络媒体不真实、不适当的信息传播,往往会误导民众,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当民众受到网络虚假信息的鼓动,一些群体性事件可能造成甲地骚乱、乙地声援、丙地联动的情况,朝着规模更大、危害更加严重的方向发生变异。
第三,群体性事件往往暴露了社会的丑陋面和诸多的负面信息,而网络媒体不加过滤,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渲染,过度宣传社会阴暗面,会对民众的思想形成强烈冲击。
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埋怨、激愤的反社会心理。
(2)网络舆情会加大群体性事件的处理难度。
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控制上。
首先,网络的即时性和跨地跨国界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上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其次,互联网打破了时阀、地域的限制,各类型的信息几乎能实时发送并接收,也可以传递到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角落,网络舆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给适时采取措施,有效加以控制带来了难度。
第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各类虚假消息、过激言论充斥着互联网,现有的技术手段只能够将内容进行部分过滤,这就使得网络舆情内容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网络舆情的难以控制,导致群体性事件网络信息混乱、错误,容易在民众中引发各种猜疑、谣传甚至恐慌,给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也是2010年,6月9日,这天爆发了网络上著名的“6•9圣战”当时我也围观了此次行动,说实话事到如今看到当时的一些文字,图片,也还有那么一点点热血沸腾,本来此次行动是针对5月30日为获得韩国人气天团Super Junior当晚的演出入场券,数千歌迷拥挤在世博演艺中心取票区域,造成混乱引发踩踏事件所进行的行动,其毁誉参半,的确唤醒了很多中国人久违的血性,但也造就了很多“集体无意识”话说我看过的书中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狼图腾》和《丑陋的中国人》,酱缸文化,集体无意识,狼性的缺失就如一个没有脊梁没有意识的人很是可悲,但拥有了狼性依旧无意识,那就是可怕了,网络上所说的愤青,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了吧。
究竟是网络舆情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不是我这一个学生所能回答的,我相信哪怕是专家学者也不见得能给出个让所有人信服的观点,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我想政府应该做出一下几点
(1)党政机关领导各级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面对广大民众的质问应该做到的不只是封锁消息或一味的回避。
(2)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空间,让老百姓能真正有抒发己见的地方,没有跨省,没有马甲。
(3)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对于散布假消息,或鼓动民众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的人一定要严惩。
(4)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留给民众的不能只是民众无尽的猜想。
(5)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实现网民自律。
身为网络舆论的参与者,我们也应该做到不跟风,不盲从,为一个真正洁净,自由的网络环境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