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351精品练习

合集下载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3-3-1精品练习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3-3-1精品练习

必修3第三章第一课时1.植物的向光性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促进细胞体积增大D.促进果实发育答案:C解析:由于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背光侧生长较快,所以说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答案:D解析:植物激素种类很多,每一种激素对植物的调节部位及作用是有专一性的,本题主要是要求考生明确乙烯的调节功能和生长素的调节功能。

四个选项中只有D正确。

3.(2010·苏北四市模拟)春节期间,各地鲜花市场销售火爆。

新鲜花卉的保鲜是花卉市场面临的难题,科学工作者建议将鲜花切离花株后及时用一种植物激素处理,以延长保鲜期,你认为这种植物激素是( )A.赤霉素B.生长素C.2,4-D D.细胞分裂素答案:D解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

生长素和2,4-D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

4.(2010·济宁模拟)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但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籽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A.萘乙酸是在体外人工合成的,比生长素效果要明显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作用基因,而吲哚乙酸分子上只有一个作用基因C.萘乙酸成本低、产量高,而吲哚乙酸成本高、产量低,影响效果D.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发挥功能后及时被分解,而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与之对应的水解酶,不能被分解,可长时间发挥作用。

《非常讲练测》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1-4精品练习

《非常讲练测》 202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1-4精品练习

选修1第四课时1.(2020·泰州模拟)胡萝卜不含有维生素A,但医学界却推荐多食用胡萝卜,其理由是( ) A.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C.其中的胡萝卜素可转变成维生素AD.其中的胡萝卜素可转变成维生素D答案:C解析:胡萝卜虽然不含维生素,但富含胡萝卜素,其中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会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所以医学界推荐多食用胡萝卜。

2.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的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第一,放入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

第二,放入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 ( ) A.A、B、C B.A、b、C C.a、B、c D.a、b、c答案:B解析:DNA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可以析出(a);DNA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大,主要存在于滤液B中,黏稠物b中很少;在冷却的95%酒精中的DNA 会析出,主要存在于黏稠物c中。

3.关于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 A.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B.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C.花粉发育经历的四分体时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含义相同D.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中精子的过程是一系列减数分裂的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花粉形成过程的理解。

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其发育经历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四分体时期指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而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是指同源染色体配对后,1个四分体含4条染色单体的阶段;花粉粒中的生殖细胞再经有丝分裂得到两个精子。

4.关于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子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DNA为模板,使DNA子链从5′端延伸到了3′端的一种酶B.Taq DNA聚合酶必须在每次高温变性处理后再添加C.DNA聚合酶能特异性地复制整个DNA的全部序列D.Taq DNA聚合酶是从深海生态系统中发现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聚合酶在PCR技术中的作用及特点。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1-2精品练习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1-2精品练习

选修1 第二课时1.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灭菌的方式依次是( )①灼烧灭菌②巴氏消毒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A.②③①⑤④B.②⑤③①④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消毒,用巴氏消毒法,如牛奶;吸管等为耐高温但又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往往用灼烧灭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比较彻底;空气灭菌往往用紫外线照射,以杀死物体表面及空气中的微生物。

2.某混合样品中微生物R含量极少,要得到大量的R,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 ) A.天然培养基B.稀释涂布平板法C.利用适合R生长但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D.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寻找,再培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该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使微生物R能在该培养基上成为优势菌种而大量繁殖。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将( ) A.变蓝色B.变红色C.变黑色D.变棕色答案:B解析: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加入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4.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

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答案:B解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生物,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营养自己并获得能量。

因而CO2不一定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5)B.②①C.②④D.③①答案:D解析:高浓度的食盐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从而可以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开来,有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有伊红和美蓝的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2-1精品练习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2-1精品练习

必修1第二章第二课时1.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位于两个( )A.同源染色体上B.非同源染色体上C.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姐妹染色单体上答案:D解析:在减数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有1个DNA分子。

2.与有丝分裂后期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 )①染色单体分离②染色体数目加倍③同源染色体分离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⑥染色单体数为零⑦染色体数不加倍A.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⑦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不变,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雄性果蝇有8条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这4条染色体来自此雄性果蝇亲代的哪一方( )A.父方一半、母方一半B.父方C.母方D.父母双方的数目是随机的答案:D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中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地分向两个子细胞,所以,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都是随机分配的。

4.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一朵桃花的雌蕊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从一张装片上只能看到减数分裂的某一个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小鼠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进行的,故从小鼠的卵巢装片上不能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有大量处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我们可以从一个装片上看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5.下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之比为1∶2C.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D.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答案:C解析:由图②可知,此生物体细胞中应有4条染色体;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之比为1∶1;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为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精巢或卵巢中;图④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是第一极体,该生物不一定是雄性个体。

【非常讲练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

【非常讲练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本回归一、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最初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少数________也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本质酶是________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其中绝大多数是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

二、酶的作用 1.作用提高________,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2.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__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__。

与________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作用特性(1)________: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________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________________,都会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________,但不会失活。

答案:一、1.蛋白质RNA 2.活细胞有机物蛋白质RNA二、1.反应速率 2.(1)常态活跃(2)活化能无机催化剂 3.(1)高效性无机催化剂(2)一种或一类(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空间结构降低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3.实验结论(1)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4精品练习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4精品练习

阶段检测(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答案:D解析:遗传信息在DNA上,密码子在mRNA上。

2.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答案:B解析: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不必考虑线粒体、叶绿体,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3.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能够合成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 A.19% B.21%C.23% D.42%答案:B解析:A+T占42%,即2A=42%则A=21%。

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C.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不存在,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实验的掌握程度。

加热杀死的细菌体DNA仍具有活性;加热杀死的S型的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体内,转化成了S型细菌;DNA酶能水解DNA成脱氧核苷酸;原核细胞内的基因与动物细胞内的基因结构不同,一般不能进行转化。

5.(2010·威海模拟)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 A.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答案:C解析: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把其组成成分蛋白质、DNA和糖类分开,然后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各自的作用。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3-1精品练习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3-1精品练习

选修3 第一课时1.(2010·郑州模拟)限制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 HⅠ、Eco RⅠ、HindⅢ及BglⅡ的辨识序列及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

其中哪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结合,其末端互补序列是( ) A.Bam HⅠ和Eco RⅠ;末端互补序列:—AATT—B.Bam H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C.Bam HⅠ和BglⅡ;末端互补序列:—GATC—D.Eco R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答案:C解析:Bam HⅠ和BglⅡ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能互补配对,互补序列都含有—GATC—。

2.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 分子答案:A解析: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目的基因的过程是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目的基因。

由于信使RNA中没有与内含子相对应的部分,所以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不存在内含子。

基因非编码区对于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很容易得到表达,所以转基因植物培育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的体细胞。

限制酶具有专一性,只有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才能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才能够形成重组DNA分子。

3.(2010·南京模拟)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限制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答案:C解析:限制酶识别特定DNA序列,但不能切割识别RNA序列。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_

《非常讲练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_

杂繁市保价阳光实验学校第五章第一课时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答案:B解析: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可以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符合。

2.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个营养级C.自养生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C解析:食草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

一种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所处的营养级可以不同。

动物中也有的不是消费者,而是分解者,例如蚯蚓。

某些细菌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用,例如绿硫细菌;某些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它们都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

3.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期内几乎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题目考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特的营养关系,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间一环扣一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紧接在这一营养级之后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题所包含的食物链中,鼠为初级消费者,它的灭绝直接使下一营养级生物,即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锐减,食物的短缺会使次级消费者数量在短期内锐减。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构成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

以下图食物中的食物链有( )A.4条B.5条C.6条D.7条答案:C解析:该食物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

①a→c→d→e;②a→f→g→e;③a→f→h→i;④b→c→d→e;⑤b→e;⑥b→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讲练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351精品练习
必修3第五章第一课时
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答案:B
解析: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可以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符合。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个营养级
C.自养生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C
解析:食草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

一种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所处的营养级可以不同。

动物中也有的不是消费者,而是分解者,例如蚯蚓。

某些细菌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例如绿硫细菌;某些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它们都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

3.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
A.生产者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题目考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特定的营养关系,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间一环扣一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紧接在这一营养级之后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题所包含的食物链中,鼠为初级消费者,它的灭绝直接使下一营养级生物,即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锐减,食物的短缺会使次级消费者数量在短期内锐减。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构成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

下图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
A.4条B.5条
C.6条D.7条
答案:C
解析:该食物网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

①a→c→d→e;②a→f→g→e;
③a→f→h→i;④b→c→d→e;⑤b→e;⑥b→g→e。

5.(2010·杭州模拟)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A、B、C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生物。

6.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2)生物甲和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答案:(1)戊甲、乙、丁
(2)捕食和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3 250
解析:(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②戊→甲→丁;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 kg体重应消耗50 kg庚和50 kg甲,则庚应消耗500 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 kg戊外还需要通过己消耗2 500 kg戊,三项合计为3 250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